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规范

时间:2022-03-25 23:02:2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供大家参考。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规范

 

 ICS 65.020.01 CCS P 86

  DB3201 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201/T XXXX—XXXX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规范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forest fire prevention infrastructure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22 年 2 月 2 日)

 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 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201/T XXXX—XXXX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1 5 森林防火检查站 ...................................................................... 2 6 林火阻隔系统 ........................................................................ 2 7 蓄水池 .............................................................................. 4 8 引水上山管网 ........................................................................ 5 9 森林消防设备 ........................................................................ 6 10 森林火险气象预测预报站(网)

 ...................................................... 14 11 森林防火通信系统 .................................................................. 14 12 护林站点及消防物资库 .............................................................. 16 13 森林防火监控设备 .................................................................. 17 14 森林防火应急指挥系统 .............................................................. 20 附录 A(资料性)

 森林防火检查站样式 .................................................... 27 附录 B(资料性)

 蓄水池示意图 .......................................................... 28

 DB3201/T XXXX—XXXX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南京市绿化园林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京市绿化园林局、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何峰、韩也逸、罗坤、胥东、缪志龙、郭艳、刘建水、袁行栋、陈家敏、王维、梁彦芳。

 DB3201/T XXXX—XXXX 1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的总则以及森林防火检查站、林火阻隔系统、蓄水池、引水上山系统、森林消防设备、森林火险气象预测预报站(网)、森林防火通信系统、护林站点及消防物资库、森林防火监控设备、森林防火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森林防火基础设施的设计与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 28181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LYJ 127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 LY/T 1063

 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 LY/T 1172

 全国森林火险天气等级 LY/T 1821

 林业地图图式 LY/T 5007

 林火阻隔系统建设标准 QX 30

 自动气象站场室防雷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林火阻隔带

 forest fire containment belt 林区内由人工开设或自然形成的,能有效阻隔林火蔓延的障碍物或屏障。

 注:林火阻隔带分为自然阻隔带、工程阻隔带、生物阻隔带和混合阻隔带。

 3.2

 工程阻隔带

 engineering containment belt 通过人工措施,由一种无生命的障碍物组成的林火阻隔带。

 注:包括防火线、生土带、防火沟、防火墙等。

 4 总则

 DB3201/T XXXX—XXXX 2 4.1 根据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和区域性火灾发生规律,合理规划森林防火工程管控面积。

 4.2 参考已规划森林防火工程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尽量避免重复建设。

 4.3 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节约用地、节约资源、重视环境保护。

 5 森林防火检查站 5.1 一般要求 5.1.1 森林防火检查站的设置应从实际需要出发,坚持防火与林政相结合、防火与生产相结合,专业队与群众相结合,普遍检查与重点设防相结合。

 5.1.2 森林防火检查站可与林政检查站(木材检查站)、护林站结合起来,由林政检查站(木材检查站)承担经常性的森林防火检查任务。

 5.2 设置要求 5.2.1 森林防火检查站分固定和临时两种,样式包括建筑式木屋和活动式木质板房,见附录 A 图 A.1与图 A.2。

 5.2.2 防火检查站的位置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a) 进入林区的要道口; b) 林区生产比较集中的作业场地; c) 容易发生林火并便于防范检查的某些林缘地段; d) 林区城镇、村屯人员活动较频繁集中的主要出入口; e) 避开存在滑坡、塌方、泥石流隐患的地质不稳定区域。

 5.2.3 防火期间在防火检查站前,应横跨道路架设活动栏杆或拦索,有效拦截检查行人和车辆。

 5.2.4 防火检查站装备的配备应适合其所承担的防火检查、监督等任务的需要。固定防火检查站应配备通信设备和必要的固定设施,保证防火检查员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5.2.5 防火检查站应树立或悬挂醒目的森林防火检查标牌和灯光信号;还应设置一定数量的宣传栏(板),宣传防火规章制度和注意事项等。

 6 林火阻隔系统 6.1 林火阻隔带 6.1.1 应考虑林区地势、地物特点,充分利用河流、山脊、道路(公路、铁路)、沟壑等条件,实施综合性阻隔,确保工程效益。

 6.1.2 林火阻隔带的宽度设置应在保证防火效果的前提下,考虑节省工程量和土地的占用。林火阻隔带的宽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县界、乡镇界,以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边界的林火阻隔带宽度不小于 20 m; b) 林缘林火阻隔带宽度不小于 20 m; c) 林内林火阻隔带(防火林带除外)宽度不小于 20 m; d) 林内防火林带宽度不小于 10 m。

 6.1.3 将分布在林区内符合 6.2.1 规定的河流、沟壑、石滩、沙丘等融入阻隔工程,与其他阻隔工程紧密衔接。

 6.1.4 应根据植被类型、火险区等级、火灾危险程度以及经营管理水平等条件,同时考虑可燃物类型、气象、扑救能力以及火行为等因素选定林火阻隔带种类。

 DB3201/T XXXX—XXXX 3 6.1.5 应连接成完整的封闭式阻隔网络,形成封闭的隔离区。

 6.1.6 当林火阻隔带阻止了野生动物的迁徙时,应设置动物通道。

 6.1.7 工程阻隔带的开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对林火有控制和隔离作用; b) 不破坏或少破坏森林原生植物群落,有利于林木生长和经营活动; c) 火源多、火险区等级高和林火容易蔓延的地方,适当加大林火阻隔带密度; d) 防火线、生土带应设置在地势平缓、森林植被与地被物少、土壤瘠薄的林缘地带; e) 防火线、生土带不应沿陡坡、峡谷穿行; f) 林内不应开设防火线、生土带; g) 防火墙设置在林缘,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人行通道。

 6.1.8 工程阻隔带宽度除符合 6.1.2 规定外,还应不小于当地成熟林木的最大树高的 1.5 倍。

 6.1.9 凡山口、沟谷风口地段工程阻隔带,应根据现地条件适当加宽。

 6.1.10 防火墙的规格应符合 LY/T 5007 的规定。

 6.1.11 防火线的开设应根据地形、植被和技术条件选定适宜方法。一般可采用机械(或人工)伐除、机耕、割草、化学灭草和火烧等方法,彻底清除防火线上的易燃物。开设方法应科学合理。火烧法应明确烧法、时间和技术要求。

 6.1.12 生土带的开设方法:土层较厚,地势平缓的可用机耕;土层瘠薄,坡度较大的应采用人工开设。生土带应把鲜土翻起来,保持地表无植被生长。

 6.2 防火林带 6.2.1 防火林带按功能分为主带(又称主干线)和副带(又称支线)。主带为火灾控制带,应与防火期主导风向垂直;副带为小区分隔带。

 6.2.2 防火林带应按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分别进行设计。林带结构应尽量紧凑,宜采用多层次结构,形成大乔木和小乔木与灌木混交的复层林带。

 6.2.3 防火林带应与其他林火阻隔系统紧密衔接、构成封闭。具体应设在下列地区:

 a) 各森林经营单元(林场、经营区等)林缘、集中建筑群落(居民点、工业区等)的周围和优质林分的分界处; b) 边防、行政区届、道路两侧和田林交界处; c) 有明显阻隔林火作用的山脊、沟谷和坡面; d) 适于耐火性树种生长的地方。

 6.2.4 防火林带宽度应以符合阻隔林火蔓延为原则,除应符合 6.1.2 规定外,还应不小于当地成熟林木的最大树高,宜宽于被防护树高的 1.5 倍~2 倍。陡坡和峡谷地段应适当加宽。

 6.2.5 设置在山脊的防火林带,林带中间应留有可通行的通道。

 6.2.6 防火林带的造林密度应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结构形式确定。宜大于人工造林密度,株行距应控制在 1 m×1 m~2 m×2 m 之间。

 6.2.7 防火林带的树种应抗火性能强、适应本地生长,并符合以下条件:

 a) 枝叶茂密、含水量大、耐火性强,含油脂少,不易燃烧; b) 生长迅速、郁闭快、适应性强,萌芽力高; c) 下层林木应耐潮湿,与上层林木种间关系相互适应; d) 无病虫害寄生和传播。

 6.2.8 防火林带树种选择应因地制宜,不应选择外来有害植物,可选择下列树种:

 a) 乔木:杨梅、银杏、苦槠、青冈栎、木荷、冬青、珊瑚树、桤木、栓皮栎等; b) 灌木:茶叶、油茶、海桐、石楠、卫矛、接骨木、金银花、乌饭树等。

 DB3201/T XXXX—XXXX 4 7 蓄水池 7.1 选址 选址应符合以下要求:

 ——有自然来水或天然降雨,可修建引水沟; ——地势平坦或前后无滑移的高坎; ——地层致密坚实、不漏水; ——无污染源; ——无散粒体、坡积物、滑坡体、裂隙发育的乱石窖。

 7.2 蓄水池种类 7.2.1 普通蓄水池 容积为50m3 ~100m 3 ,特殊情况蓄水量达200 m 3 ,外观参见附录B图B.1。

 7.2.2 玻璃钢蓄水池 7.2.2.1 玻璃钢蓄水池按以下要求设置:

 ——距离生活饮用水水池不小于 10 m; ——距离地下取水构筑物不小于 30 m; ——当建筑物基础平面高于玻璃钢蓄水池基础平面时,玻璃钢蓄水池外壁离建筑物外墙净距离宜不小于 2 m; ——当建筑物基础平面低于玻璃钢蓄水池基础平面时,玻璃钢蓄水池外壁距离建筑物净距宜不小于5 m。

 7.2.2.2 玻璃钢蓄水池的荷载要求包括:

 ——玻璃钢蓄水池最小覆土为 0.3 m,最大覆土宜不超过 3 m; ——玻璃钢蓄水池顶部荷载不超过 10 t,若超出应由设备厂家另行确定增加保护措施方案

 7.2.2.3 外观见附录 B 图 B.2 与图 B.3。

 7.3 配套设施 7.3.1 引水沟(渠)

 根据地形条件可用衬砌沟渠,将水源与蓄水设施联接起来。引水沟宜与坡面自然雨水冲沟相连,长度应能确保足量引水。

 7.3.2 沉沙池 沉淀水中较大粒径的泥沙,使水的含沙量符合水质要求并与下游渠道挟沙能力相适应,避免蓄水池被大量淤积,保证蓄水池的有效容量,减少蓄水并增加清淤工作量。

 7.3.3 拦污栅 在沉沙池和过滤池的水流入口处应设置拦污栅,以拦截汇流中挟带的枯枝残叶、杂草等污物。

 7.3.4 进水管(渠)

 7.3.4.1 进口布置应因地制宜,水流平顺入渠,体型简单。

 DB3201/T XXXX—XXXX 5 7.3.4.2 选择轴线方向时应使进水顺畅。

 7.3.4.3 进水渠较长时,宜在控制段前设置渐变段,长度视流速等条件确定,不小于 2 倍堰前水深。

 7.3.4.4 渠道需转弯时,轴线的转弯半径大于 4 倍渠底宽度,弯道至控制堰(闸)间宜有长度不小于2 倍堰上水头的直线段。

 7.3.5 护拦 总体高度不小于0.7 m,底部实墙高度不小于0.2 m。

 7.4 水池监测系统 7.4.1 应具备水位远程无线实时监测功能。

 7.4.2 应具备电子地图上精确定位及导航功能。

 7.4.3 100 m3 以上的水池应具备位移与破损实时预警功能。

 8 引水上山系统 8.1 建设要求 在距离水源超过300 m的森林和海拔50m以上、林地密集区域或用水困难的地域应建设引水上山系统,具体包括泵房、固定式消防供水泵、高位蓄水池、输水管网、消火栓式取水口等。

 8.2 技术要求 8.2.1 泵房 8.2.1.1 泵房应与水源周边环境相适应。泵房面积应考虑配套设施的使用面积,主要通道宽度不小于1.2 m;每个机组一侧设水泵机组宽度加 0.5 m 的通道。

 8.2.1.2 当采用柴油机驱动供水泵时宜设置独立泵房,并应设置符合柴油机运行的通风、排烟和阻火设施。

 8.2.1.3 泵房应采取不被水淹没的技术措施。

 8.2.1.4 泵和控制柜应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8.2.1.5 泵房应设置温度监测功能。

 8.2.2 固定式供水泵 8.2.2.1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电动机驱动的固定式供水泵或柴油机驱动的固定式供水泵。

 8.2.2.2 固定式供水泵的性能应符合给水系统所需流量和压力的要求,且流量不小于 10 L/s;所配驱动器的功率应符合所选水泵流量扬程性能曲线上任何一点运行所需功率的要求。

 8.2.2.3 固定式供水泵应能实现随时自动启泵的要求和远程无线联动的功能。

 8.2.3 高位蓄水池 8.2.3.1 林地面积低于 66.7 hm2 的高位蓄水池容积大于 100 m³;66.7 hm 2 ~133.4 hm 2 的林...

推荐访问: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规范 基础设施建设 森林防火 规范

版权所有:上派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上派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上派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20334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