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科技局对于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10-24 13:20:1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某区科技局对于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调查与思考,供大家参考。

某区科技局对于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调查与思考

 

 某区科技局关于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为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202x 年 x 月区委、区政府制定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了我区建设创新型城区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及主要措施,提出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学发展指导思想,大力实施“创新机制推进、创新主题促进、创新人才聚集、创新平台建设、创新投入保障、创新环境优化”六大工程,围绕“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更见牢固,高新技术产业的拉动作用更加突出,创新型人才的集聚效应更加显著,以自主创新能力为主导的城市核心竞争力更加强大,形成重要的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品牌培育基地”的目标,全面加强创新型城区建设,连续 x 年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建

 设创新型城区,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充分认识建设创新型城区,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重大意义

 创新型城区建设是指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自主创新为先导,以创新文化为基础,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和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经济发展的城市形态。创新型城区建设的实质内涵体现在三个方面。主体要素即创新活动的主体,是创新的需求者、投资者、组织者和应用者,它们直接面向市场利用创新创造价值;功能要素是指创新主体在创新过程中的自我管理机制和活动协调能力,包括主体内部的运行机制如激励机制,用来处理信息知识的高效流动和创新合作与技术外溢。

 当前,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总的进展是好的,但是也要看到,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与先进城市创新驱动的水平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是:在实际工作取向上仍存在科技、人才工作与经济转型发展

 “两张皮”的现象,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要求和科技人才支撑发展的深刻内涵认识不统一,工作不到位;在社会发展导向上往往习惯于硬件投入,对技术自主研发和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软件投入不重视、不舍得;在政策引导方向上实施创新促转型、人才促发展的统筹支持不够,对企业的创新主体、知识产权的战略重点、转型发展的工作实绩导向不鲜明、氛围不浓厚。这些情况表明,依靠科技人才支撑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依然任重道远。全市各级必须牢固确立创新支撑转型、人才保障升级的发展思维,深刻认识“无技不强、无才不壮、无人不久”的道理,着力改变实际工作取向、社会发展导向和政策引导方向,切实增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驱动,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共同努力,积极营造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的新优势。

 二、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和市委“六大联动、六大提升”的发展战略,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为重点,以实现发展模式转型为目的,深化知识产权战略,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优化创新和人才环境,加快技术、人才、管理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向重大科技机构集成,力争实现“块状经济集群发展、临港工业循环发展、新兴产业跨越发展、服务经济高端发展”的新突破,不断开创科技人才支撑和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局面,着力推进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的新跨越。

  (二)基本原则

  —— 坚持保障转型、支撑发展。紧紧扭住为转型升级服务这条主线,把握科技和人才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解决影响制约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科技

 和人才瓶颈问题。特别要把构筑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激发特色产业发展新活力、打造新兴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作为重要着力点,加快推进科技进步、人才培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全面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坚持企业为基、人才为本。坚持各级要素、政策向企业倾斜,发挥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的协同导向作用,进一步增强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和集聚创新要素的动力,引导企业依托自主知识产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牢固树立“关键在人”的理念,主动适应转型升级需要,大力培养和引进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创新创业人才,特别是要推动企业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促进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

 ——坚持资源整合、空间拓展。以各类开发区(园区)为依托,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基地,加快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建设,不断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环境和创业服务体系。特别要大力拓展城市发展

 新空间,依托中心城市重点区块、县(市)区城市综合体、卫星城和中心镇,合理布局创新资源,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

  ——坚持政府主导、协调推进。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努力营造创新和人才友好型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促进创新创业发展。加强对各项政策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目标管理,建立完善市、县(市)区联动机制,形成密切配合、共同推动的强大合力。

 三、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一)实施块状经济知识产权战略,提升集群化发展水平。围绕增强块状经济创新发展能力,切实转变民营经济的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形成特色产业的自主知识产权群,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

 1. 鼓励总部(龙头)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完善知识产权资助政策,积极引导块状产业及其相关产品的总部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制定实

 施符合自身特点的知识产权战略,带动产业整体质量提升。鼓励总部企业承担国家科研项目,大力开发申请专利技术,对有效授权专利超百件的企业,给予表彰奖励。探索建立专利开发与标准研制紧密结合的机制,促进自主专利快速转化为技术标准。积极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化活动和标准制修订工作,研制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创新标准。争取今后五年,申报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15 个,主持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 50 项,参与国际标准修制订和争创“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取得重大进展,知识产权标准转化率达到 50%。充分利用企业专利、标准创品牌,广泛推行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积极采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形成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和名牌。以自主知识产权为纽带,依托总部(龙头)企业发展企业战略联盟,带动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2 . 推动重点行业知识产权创造。各地要围绕块状经济特色,抓好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电子电

 器、文化用品等传统优势行业的以工业设计创新为途径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抓紧建设“一块一品”的块状经济工业设计中心,突出培育塑料机械、西服衬衣、家用电器、模具、文具等设计品牌,通过推广普及网络数字化设计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提升传统产业产品在外观设计、工艺流程、使用功能等方面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代理、评估、推介、咨询、策划、金融、法律、知识产权保护等中介机构,为工业设计企业提供良好服务。设立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块状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工业设计产品、服务和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对带动效应广、设计开发能力强的重点龙头工业设计企业和优秀设计团队、优秀设计师定期进行表彰和奖励。

 3. 发挥知识产权扩散带动效应。以知识产权运用为核心,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领先的企业做强做大,培育发展一批本市总部型企业,加快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鼓励相同或相近领域优势产业建立知识产权联盟,建立产

 业联盟标准推广模式,促进区域品牌建设,提升集群产业价值链。争取今后五年,制订实施重点块状产业联盟标准 20 项以上,完成重点块状产业标准提升项目40 个,创建重点块状产业省区域名牌。

 4. 创新知识产权服务管理。建立“块状经济”专家服务组,推动制订块状产业提升政策和区域科技创新规划,帮助、指导企业开展自主产权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技术咨询、引进培养人才等服务。研究制订纺织服装、家电等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促进“一区一特”创新支撑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的科学布局。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惩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和改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年度推进和年度考核评估与激励机制,对年授权专利超 1000 件、2000 件、3000 件、5000件的专利强县(市)区分别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加快临港工业循环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推进循环型临港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技术改造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加强资源节约和

 循环利用,积极构建质量效益型和生态环保型的临港工业体系,提高临港工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1. 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创新发展模式,推广高新技术,以宁波化学工业区、北仑重化工业区、大榭化学工业区等为重点区域,加快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大力培育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每年度给予表彰奖励。加快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和建设,大力推广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技术,推进污水处理及回用系统建设,实施燃煤脱硫脱硝和锅炉设备燃气化改造工程,推动污染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围绕石化、电力、造纸、钢铁等重点产业,开发推广副产品、废弃物、余热余能利用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快发展废旧物资综合利用产业链、能源梯级利用产业链、水资源重复利用产业链、生态型石化产业链,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2. 加强循环技术研发与应用。围绕突破钢铁、石化、电力、造纸等行业循环发展的技术瓶颈,选择一批共性关键技术进行产学研联合攻关,促进资

 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推广。重点加强余热、余汽、余压和中水回收利用技术等领域的研发力度;加快运用信息化提升临港工业,引进消化、自主或联合研发用于高耗能行业节能减排的信息化新技术,推进生产设备数字化和智能化;加强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争取国家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政策支持,对列入市级以上计划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采用电价补贴,上网电价按当年燃煤脱硫机组标准电价加 0. 7 元每千瓦时结算。

  3. 强化循环经济规划政策引导。抓紧编制临港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统筹北仑、镇海、大榭等区域临港工业的循环发展。完善循环经济产业政策,对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给予用地安排、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支持。确定重点支持的循环经济先进生产工艺和产品目录,认真落实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再生资源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加大政府对资源综合利用类和节能环保类产品的采购力度。结合区域环境容量,加快制定和严格实施高耗

 能、高耗水、高污染产业市场准入标准,加快制定涉及循环经济的有关污染控制管理办法。

  (三)推动新兴产业跨越发展,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加强新领域的技术研发,强化创新孵化功能,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增强新兴产业竞争力。

 1. 加快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海洋高技术、高精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态环保、生命健康和农业科技等领域,选择关键核心技术,加大支持力度进行重点突破。在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领域,重点实现高分子材料、太阳能光热利用、半导体照明、风力发电装备等技术的创新突破;在海洋高技术、高精装备制造领域,重点实现数控装备、大中型石化与输变电成套设备、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设备、船舶专用设备、精密检测与模具、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产业等技术的创新突破;在电子信息领域,重点实现网络智能、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与行业应用软件及信

 息技术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物联网、数字动漫与创意等技术的创新突破;在农业科技领域,重点实现优质种苗培育、畜禽高效养殖、农产品保鲜加工等技术的创新突破;在生态环保、生命健康领域,重点实现水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环境安全与综合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食品安全保障、生物药物等技术的创新突破。通过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尽快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2. 大力引进新兴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以央企、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为重点,围绕我市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积极引进一批研发机构。大力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校联合建立研发总部,对企业在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宁波研发园区等建立企业或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和企业所在地县(市)区分别给予较大力度的配套资金支持。对研发实效明显、产业化成果显著的研发总部,给予政策优惠。各县(市)区

 要根据各自的新兴产业发展定位,深化与大型企业的战略性合作,着重在研发总部建设上取得突破。

  3. 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完善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创业,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大学生领办和创办科技型企业,投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切实抓好国家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企业技术开发费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等政策的贯彻落实。实行市级科技型企业认定制度,经认定的市级科技型企业实现的销售(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形成的地方财力新增部分,由同级财政给予 50%的补助。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提高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在市级年...

推荐访问:科技局 某区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上派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上派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上派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20334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