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缺失的原因15篇

时间:2022-11-22 19:45:04  来源:网友投稿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缺失的原因15篇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缺失的原因  两课申报课题项目困难教学任务重责任大又往往被人们瞧不起个人的劳动和价值得不到应有的承认又没有在教学科研成果认定等各方面出台一定倾斜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缺失的原因15篇,供大家参考。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缺失的原因15篇

篇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缺失的原因

  两课申报课题项目困难教学任务重责任大又往往被人们瞧不起个人的劳动和价值得不到应有的承认又没有在教学科研成果认定等各方面出台一定倾斜政策对两课的重视只停留在文件上这就造成了两课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不高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学术资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问题根源分析

  郑菊芳(西安财经学院陕西西安710100)

  【摘要】本文论述了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产生问题的根源:即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足;辅导员不安心本职工作,自身的综合素质不过硬:学生不重视思想政治学习,只抓能学习谋生本领的课程。因此,只有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当代大学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传播知识文化、培养实际技能,更为任道重远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操守。特别是现在,在社会制度还很不完善情况下,大量的社会问题时刻影响着大学生,这就更需要我们的大学生---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正确的人生观,保持清醒的头脑并拥有坚定的信念,从而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的有用人才。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大学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承担着这一重要和长远的任务,起着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功能。思想政治辅导员就担任着高校这一重要的任务。辅导员即承担带班任务同时也承担思政课程的教学任务,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一支非常重要的队伍,不仅通过带班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同时也能通过“两课”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但在现实情况中,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未达到这一教育价值目标的质的要求,而只是完成了量上的工作任务。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来看,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思想政治辅导员,二是受教育的学生,三是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足。

  一、思想政治辅导员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辅导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过硬(1)大多数思想政治辅导员不论是政治信念、理论素养、对现实问题的认识,还是教授方法都没达到真正的要求。现高校担任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大多数都是刚毕业的研究生,他们政治观念不强,学风不严谨,视野不广泛,知识不渊博,没有太多的社会实践和教学经验,更没有育人的经验,也没有专门的思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没有教授的技巧,对现实问题的认识还有偏颇,不深刻。这些原因造成了综合素质的不过硬。(2)更有部分辅导员仅把思想政治教育当成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为了获得学生的认可,博得学生的喜爱就一味迎合学生的口味,以揭露和抨击社会弊端为己任,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被学生认为是敢讲真话;或者卖弄一些一知半解的新名词、新逸闻,以及所谓的“新”史料,哗众取宠。这样,无法达到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的要求。2、思想政治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投入较少(1)大多数辅导员从事辅导员工作只是过渡性的,他们仍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自己专业的学习,为以后转教师打好基础,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投入很少的精力,没有用心花时间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2)辅导员对学生日常性的事务管理工作投入较多,从而减少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投入。现在高校辅导员工作重心仍偏向日常性的学生管理工作,本着学生安全、顺利地完成学业的比较低层的价值目标,作育人的工作比较少。3、思想政治辅导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还很欠缺辅导员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没有看到辅导员事业的发展。他们没有认识到,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灵魂,是导向,是大学生成长的原动力。思想政治素质决定一个人的人生目标。思想道德素质能够促使大学生更好地协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一个对人民有益的人,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更没有将这种育人的伟大和魅力

  学术资源

  融合为自己人生事业的发展。现大多数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仍停留在简单的说教层面,只是在学生出现问题时进行事后的说教。而不是对社会主义道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党的基本路线、形势政策、新时期,如何爱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进行钻研,在学生日常学习中将这些内容给予客观准确地阐释,做好事前的正确引导和培育。

  二、受教育的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1、受教育的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主观能动性表现出不积极目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兴趣不高,甚至有排斥心理,使思政教育不能顺利进行。学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他们不仅接收教师传递的信息,更是对这些信息进行了选择性地接收。在学生拒绝接收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时,就很难实现这一教育的价值。2、大学生思想观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价值观上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人更倾向于实用性和物质性,在学习上只重视能为谋生的课程的学习,不重视精神层面的储备,淡漠思想政治课程。(2)理想信念模糊。大多数学生,心中没有理想,没有信念,没有奋斗的目标。他们没有共产主义的信仰,缺少对自己人生的思考,更没有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考。对于人生价值,祖国建设等方向性的重大问题更是关心甚少,对于这方面内容的课程也表现出没有兴趣。“非(3)主流”对学生思想的冲击。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给国内带来很多外来文化、思想、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对大学生的影响。当学生还没真正了解外来文化、思想、观念之精髓,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观念之精髓又没有完全深刻领会的情况下,外来与传统的撞击让他们更容易形成和接收“非主流”的意识形态。在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大学生只以金钱利益为衡量标准,只追求享乐、获取,只考虑自己、不考虑集体和他人,很少追求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这些都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悖的。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人数上大量增加,综合素质上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又只具有应试教育下的思维模式,不善于思考,更不善于创新。他们就业压力大,又被物欲诱惑包围,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这些问题,都是每个辅导员应该重视,并加以研究和分析的。

  三、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足1、对“两课”的重视不够

  “两课”作为“公共基础课”,其学科地位相对较低。“两课”申报课题、项目困难,教学任务重,责任大,又往往被人们瞧不起,个人的劳动和价值得不到应有的承认,又没有在教学、科研成果认定等各方面出台一定倾斜政策,对“两课”的重视只停留在文件上,这就造成了“两课”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不高,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2、对思想政治辅导员重视不够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配套政策不健全,不利于他们安心本职工作。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高校没有鼓励辅导员朝专家化、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的政策。没有彻底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才培养工程,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基地。现高校认真贯彻和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但思政学科建设与其它学科建设相比,重视还远远不够。对承担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辅导员进行岗前培训,和岗上培训做的很不足,致使辅导员在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思想观念滞后,方法陈旧,不能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参考文献】

  [1]赵自力.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研究综述[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40-45.

  学术资源[2]李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诠释行为及影响因素[J].教育评论,2009(5),80-83.[3]杜向民.大学素质教育[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52-173.[4]童静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思考[J].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05(3),15-17.

  

  

篇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缺失的原因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摘要:高职院校是具有一定职业针对性的高校,其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主流效果是良好的,但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问题,例如认识上存在偏差、信仰缺失、体系不健全以及教育方法单一等方面。这些问题的产生源自于高职院校监管评估工作不到位、教师队伍结构复杂以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等。只有增强院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更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创新教育方法,同时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和评估体系,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迈上一个新台阶。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分析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1.19620世纪末,国家放松了招生的限制,除了扩大原有本科院校的招生规模,同时还将原有的部分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借以满足更多学生就读本科大学的愿望。另外,又新增设了一批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高等职业院校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与一般的普通高校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育对象和教学内容等方面。高职院校脱胎于原有的中专学校和民办学校两类院校,是以培养高等级应用型专业职业技术人才为教育目标的高等院校。随着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步加深,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也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

  的挑战。在教育过程之中,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尤为突出。1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热爱祖国,

  热爱党,能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国家实现全面小康充满信心。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师为了适应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进行了较多有益的探索,例如在教育手法上进行了比较大胆的尝试,这些创新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仍然存在着显而易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教育理念亟待更新首先,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继承于中等职业院校,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并没有真正的把学生作为学生的主体。平时大多数情况是向学生灌输思想主流方向,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其次,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的现象,即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并不是碍于国家政策规定,也不是简简单单的为了维持学校的秩序,它拥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之一。学校之所以开设思想政治课程就是想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当代大学生树共产主义信念的树立,使他们能够真正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相较于其他普通高

  校,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仅仅着眼于学生行为管理和控制,这样的定位明显存在着不足。

  再次,在师资配置上,一般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构成比较复杂,除小部分为专职教师,还存在着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兼职教育的现象。这样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备课或是教学时,容易出现精力分散的现象。更有甚者,有的高职院校由于没有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部分工作就落在了各个班级的班主任身上。由于班主任的工作性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合力推进,也是尤为明显的。

  1.2教学目标亟待完善,同时缺少相应的完整体系由于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具有其职业针对性,导致学校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上,学生的就业率被看作是学校的最终教育目标,进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时,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完整体系。作为一个系统的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横向上看,各个部门应当实现多方面的协调运作;从纵向上看,教育应该贯彻到工作的各个环节当中。就目前情况来看,高职院校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由于专职教师和专职班主任工作的分离,学校教书和育人的职能也被割裂开来。教师接触学生的时间短,只能把教学手段停留于简单的说教上,单纯的语言不能全面引导学生的思想动态,没有做到寓教于学,寓教于乐。

  1.3教育的内容亟待丰富,目标实现的途径急需创新党的方针政策指出,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代教育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这是由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决定的。一部分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缺少信仰,他们缺乏对于社会主义的热情,缺少当代青年应有的蓬勃朝气,生活的优越使得他们对于未来的目标没有明确的规划,单纯的生活环境使其思想逐渐颓废,又因青年的叛逆时期导致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这一系列的现象都表明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高职院校还要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教育工作,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感。而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没有重视这方面的内容,实践和理论研究更是有限。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2.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研究力度还不够高职院校虽然占据了全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研究方面,高职教育却相对落后。据万方数据库文献统计,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份,研究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方面的论文数量为1788篇,而研究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论文仅为170篇。这些数据表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高度还有所欠缺。2.2高等职业院校的评估监管不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

  的素质良莠不齐首先,现今的高职院校涵盖了一些原有的中专学校和民办学校。

  由于诸多客观环境的制约,教育主管部门通常是针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硬件进行重点审查,由此忽略了软件方面的审查,包括学校的师资配备情况、学校教学指导思想以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环境等。这就直接导致了一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缺乏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学校在教师队伍构成的审查上也多是流于形式,即使制定了一个客观的标准,也只是针对大范围的专职教师提出要求,并没有涉及到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而导致职业院校中只有少数的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

  

篇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缺失的原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的原因

  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多种内外因素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尤其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现的影响十分显著。从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出发,探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缺失原因,进一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

  标签: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有效性;缺失原因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1]这一新世纪新阶段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丰硕的研究成果充分证实,各界教育人士一直把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作为不懈的追求。本文试以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视角,探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缺失原因。

  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基本内涵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满足人们的相应需要,实现人们的相应目的方面所表现出的积极特性。”[2]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实现既定目标的程度,受教育者思想行为的变化符合教育主管需求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真实度。”[3]人的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思想的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4]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外在因素影响制约过程,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等;另一方面则是内在思想矛盾转化过程,即人的思想品德认识、向相应的思想品德行为转化的过程。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在主客体因素互作用、相互协调和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变化的。这正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所遵循的规律。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现状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度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状况日趋越好,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人们过度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结果,即关注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是否符合满足“思想政治教育者、社会所期望的教育目的程度”。[5]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只停留在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等灌输式教育上,注重的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未把学生的实际需要放在重要的位置,以至于无法从根本上调动主体大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也就不能很好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同时,我们应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关键应该考虑主体大学生的因素,即从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去深入分析。只有从内部找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问题,改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现状。三、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的原因

  (一)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的外部原因1.国内外复杂环境的负面效果目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整个国际形势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长期存在。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利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拉拢、腐蚀我国青年一代,从未放弃过对我国进行“西化”的政治企图。他们利用中国改革开放及入世等机会,加强思想文化渗透与和平演变,企图东西方文化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融为一体,最终使中国倒向西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和新观点,因此其世界观、人生观也很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极大冲击,有些学生思想认识几乎已经完全背离了我们的教育宗旨。2.家庭结构不完整及家长溺爱的负面效果家庭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启蒙教育极为重要,良好的学校教育是要以良好的家庭道德状况为基础的。可是,现实社会中部分家庭结构不健全,致使孩子无法在一个和谐环境下健康成长,很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层面;还有一些家长自身素质不高,道德观念滑落,无法给孩子树立学习榜样更甚者还存在一些非正规的的家庭教育,使青年学生形成不符合大众的思维习惯。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品德心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产生负面影响。3.学校环境、教育者、课程设置不健全的负面效果学校的硬件设施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影响很大,但环境软文化也是不可忽视的,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就当前校园文化整体发展状况看,一些老牌大学、综合性大学经过长年积累,在这方面有足够的资源,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趋于一般化、千篇一律、个性不明显、物质校园文化建设多余精神建设,并未体现出学校自身的特点、历史渊源及发展趋势,很难让师生在幽雅宁谧的环境中去自由地学习和思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范二字的真谛值得每一位从事教育的人,尤其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好好内化。”[7]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身居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导地位,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教育者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教育者主体意识强弱的影响。“主体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关于自身的自觉和明晰的认识,它包括教育者对自身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所具有的主体地位、主导性作用和所担负的具体使命以及自身主体性活动对于自己的教育对象所具有的现实与长远意义的全面而深刻认识。”[8]现实生活中部分教育者并没有从思想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认为教与学是不相干的两件事,学生愿不愿意听与自己无关,自己只要做好教的工作就行。这种思想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教育者自身素质高低的影响。邓小平曾强调“一个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9]教育者自身素质既包括教育者自身的知识结构也包括教育者自身的行为。4.虚拟网络的负面效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现代社会印刷技术和电子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大众传播媒介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社会,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特别是网络这一现代化工具,一方面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播快、涉及

  面广等优势,大学生可以获得最新最快的教育资料,为思想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方法,活跃了教育氛围,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二)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的的内部原因1、心理素质不容乐观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该群体的心理素质层面问题也明显表现出来。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大学生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敢于竞争、努力向上、积极进取,强烈的求知欲。可是,这些独生子女自幼在家庭、老师的百般呵护下长大,依赖性强。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心理承载能力较差,往往走极端,甚至引发恶性案件。他们肩负着社会和家庭的多重期望,承担着多重责任,同时承担着学业、感情、就业等各种压力,使得他们心理问题日益突出。2、思想观念发生偏差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组织多样化、生活方式多样化、高科技和信息化的发展等等,冲击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思想观念,使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了扭曲和错位。在积极务实的追求自我完善和发展时,出现了短视行为;不少青年学生只强调个人利益,忽视民族和国家集体的利益;强化个人功利,弱化社会奉献;部分学生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的理想和目标,重实惠、求实用,对社会一味的强调索取淡化社会责任感;在道德要求和评价方面采取双重标准,存在对他人要求主流化与对自己要求流行化的矛盾心态。四、结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有助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认识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其长远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将法律、道德等社会规律进行内化,并外化为社会所期望的行为。由此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过程,正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实现的过程,同时,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也正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表现形式。我们应遵循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全方位努力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2]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20.[3]陈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内涵及评价

  

  

篇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缺失的原因

  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因素和改进措施

  作者:欧招萍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2016年第7期

  欧招萍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德宏678400)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要内容。如何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难题。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思想和观念通过便捷的媒体不断冲击着大学生。在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应正确看待各种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现状。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影响因素;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0164-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6)19-

  一、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因素

  为了达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应正确、全面地看待所有的影响因素。只有在全面分析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较为全面地了解学生,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1.没有亲人的管束使大学生思想出现自我放任

  进入大学,许多大学生远离亲人,没有亲人的管束,特别是刚踏进大学的新生,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群,几乎无法避免地会产生孤独,而这种浓重的孤独感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缓解,便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特别是一部分学生一直没有住校,长期生活在父母的关怀和管制下,突然远离父母,得到完全的自由,无法自我管理和克制,容易产生一种自我放任感,这部分学生容易脾气暴躁,极其叛逆,往往通过做一些过激的行为来引起父母和其他同学的注意,他们既渴望得到父母及其他人的关心,又怕突然得到的自由再次失去,矛盾冲突,如果得不到合理的约束,便容易造成不良影响。

  2.目标的缺失使大学生产生迷茫

  中学时期,尤其是高中时期,学生的目标都是很明确的,那就是高考,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但是进入大学之后,部分学生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前进目标,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特别是一部分学生往往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之下,所有的事情和需求,甚至人生的目标都有父母的设计和监督,进入大学之后,没有父母的管理和安排,目标缺失。再加上大学的管理相对自由宽松,有很多自由的时间需要自己安排和支配,缺少父母监督的学生,往往不知道要怎么安排自己的时间和事情,从而迷茫,不知所措。

  3.人际关系的紧张造成大学生思想混乱

  学生进入大学后,与同学的人际关系,与老师的人际关系,甚至与社会的人际关系,都需要大学生自己处理。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很好地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但是也有一部分大学生难以很好地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紧张,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苦恼,如果不能正确面对,造成紧张的人际关系,就有可能走向极端。

  4.城乡对比的强烈反差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

  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之间,无形当中会相互攀比,在攀比的过程中,不平衡的心态冲击着学生的心理,当家庭困难的学生看到家庭富裕的学生优厚的物质生活时,难免会产生对比,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当这种自卑感无法得到排遣时,或者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发泄时,难免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尤其是很多来自农村或者小城镇的淳朴大学生,进入繁荣的都市,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诱惑,从而迷失了自己。

  (二)外在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对大学生思想产生负面影响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意识形态交流的不断加剧,从而使主流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削弱。大学生作为思想最为活跃、对社会最为敏感的群体,其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等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的影响。

  2.信息网络化给大学生思想道德带来不良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得许多信息,可以了解从未到过的地方,不用出门就可以买卖东西。但是网络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思想活跃、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旺盛的大学生,出于学习和未来走入社会的需要,每天都从网络上涉猎信息,也因此从中获得许多不良的信息和错误思想,因为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薄弱,从而也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误导。

  3.大学扩招和社会就业压力增大造成大学生思想不稳定

  随着中国人口的增多和招生政策的变化,各个大学都在不断地扩招,考进大学,不再是不可能的事,大学生也不再是人们眼中的天之骄子,毕业就被分配到好的单位,从事好的工作,而是成为很普通的一名社会成员,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应聘考试来找到工作,有的甚至毕业几年都不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在大学扩招的同时,经济危机、债务危机等接连而来,使失业大学生的人数不断上涨,即使找到了工作也会失业,以上扩招、失业等不稳定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思想的不稳定。

  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措施

  分析影响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因素是为了更好地做好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这些因素,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来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及其他途径的教育作用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高校应充分发挥主阵地的作用,扎扎实实上好思想政治课。同时,在维持和强化思想政治课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应对思想政治课做一定的调整和改革,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说教,采用讨论、答辩、活动等多种途径进行思想政治课

  教学,同时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故事等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耐心引导和帮助学生,让学生真正学到他们感兴趣并需要的知识,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2.注重开学庆典、节日庆典等教育活动

  开学庆典、节日庆典等重大节日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日子。一方面是学校重视,另一方面是学生高度关注,在这些节日里有许多教育的资源和机会,高校应该充分发挥重要节庆日的作用,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如国庆、州庆、校庆、“五四”青年节等。在进行庆典的时候,学校要对学生和教职员工进行总动员,把各种教育元素和理念融入庆典中,而不是表面热闹宏大,却没有实际的教育意义。

  

篇五: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缺失的原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陷及改进

  通过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山西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发[20__]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及近期中央关于推动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部署,各大院校也都在组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本专科课程教材和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修订.随着我国教育的普及,上大学已经不再像昔日那样是一种奢侈品,反而已经成为教育的常态,所以,对大学生的教育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今,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已经受到了高度重视,学生们可以做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积极向上、奋斗进取,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教师们也循循善诱,可以说从大的方向上看是积极向上的,符合国家的人才教育准则.

  然而,金无足赤,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缺陷,需要我们加以注意及改进.

  一、对学生人文关怀的缺失(一)表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人文关怀的缺失首先表现在对主体认识的错位.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教育为主,以规范及校规为辅,教育是主要目的,并不是将学生教育成服从命令的机器,而是让学生从心里认识到思想品德对他们成长的重大意义.

  

  然而,现在一些高校似乎理解错位,他们一味地规范校规校纪,严格要求学生们遵守,却并未普及道德规范的意义与作用,这样一来,学生们只知道应该这样做却不知为何这样做,这与授人以鱼又有什么区别呢其次是忽略了学生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马克思指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人的行为都是受大脑支配的,人们的很多外界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所以,不能小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正如马克思的经典理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一样,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落实.最后,在普及共性教育的同时不要忘记个性教育,大学生的年龄一般都是在20岁左右,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他们有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不喜欢人云亦云,追求创新与独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因材施教.

  (二)措施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既是对高校培养人才方式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是国家以人为本教育方式的进一步落实.它既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内容,又可以通过人文关怀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为国家培养更优秀的人才.所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非常重要.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首先,根据党中央十八大关于科学构建教材的有关意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首先,我们应该遵循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结合本专业的内容和特点,深入理解十八大报告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和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思想基础.其次,加强文化教育,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开展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十八大报告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它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的思想基础.最后,也是最值得贯彻落实的是努力建设高素质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根据20__年党中央16号文件内容,辅导员的配置要设专兼职两种,确保每一个班级都有一名兼职辅导员来帮助管理学生的工作.

  二、对政策实效性的弱化(一)原因近年来,由于学校、社会和个人等方面的原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没有受到高度重视,导致了失效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从社会角度来看,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很多新鲜事物映入人们的眼帘,人们更多注意到的是事物的经济价值却忽略了本该有的道德与思想政治教育.很多学生在大学里经营谋财之道,这在不影响学习与生活的前提下是值得提倡与表扬的.但很多学生为了谋取私利不惜欺骗老师和同学,这样做就违背了基本的道德准则,对自己的修养和品德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从学校角度来讲,每一个措施的实施必然有其意义与价值,

  

  但在实施过程中细节过于冗杂,这就造成了初衷是好的,但收效并不高的局面.

  (二)措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只要我们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一定能够克服实施弱化的难题.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然有时代赋予的新特点和新方法,我们必须积极应对挑战,早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每一项任务.所以,在做好外部措施的同时还要注意自身内部建设,加强教师和学校自身素质的提高.

  首先,作为教师,我们要提高自身修养,有坚定的爱国信念,有刻苦钻研未知领域的决心,有尊老爱幼、乐于奉献的优良品德,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时刻以一名优秀教师的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与时俱进,不被新思想、新观念所淘汰.

  其次,作为学校领导干部,应该采取措施优化教育环境,使学生有更好的学习氛围,加强校风、学风建设,使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努力争取为校争光.

  总之,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看似轻松,实际上对大学生品德与修养的影响很大,我们应该加强高校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为祖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朱前星.关于大学生价值取向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调查报告[J].青年研究,20__(3).[3]徐柏才.关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__(9).

  

  [4]钱广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需要理顺几种关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__(1).

  [5]刘仁钊.试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现状及成因[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__(11).

  

  

  

篇六: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缺失的原因

  有些高职院校为了能够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在缺乏专业学科教师的情况之下会安排一些非学科专业的教学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岗位上由于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信念比较淡漠使命感不强教学能力弱学科专业不强知识结构单一职业认同感差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强这就会降低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作者:董巧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13期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较晚,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效果不太理想。当前,我国许多高等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从实际出发,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突出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

  (1)技能教育重于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制度有待完善。高等职业院校在教育与管理上存在脱节现象,由于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都是为了学生成为专业技能型人才,因此,学校对学生专业成绩、技术等级、资格证书的取得比较重视,而在学生思想上的变化或是发展没有进行重点关注,很少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严格的要求。片面理解“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概念,过于看重学生在专业技能上面的发展,却忽视了他们道德情操的陶冶、精神世界的丰富、心灵的教育,这就会造成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寸步难行。

  (2)教育方法陈旧落后、呆板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采用的是传统的方法——“从书本到书本”的“理论说教”和“我讲你听、我写你抄、我读你记”的“填鸭灌输”。很多情况下,学生对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无动于衷,这种方法陈旧落后、机械呆板,没有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没有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而且还脱离学生们的需求。这样不仅不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会禁锢学生的思想,扼杀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影响、制约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提高。

  (3)数量严重不足

  自1998年高校扩招以来,扩招的主体主要是高职院校,尤其是2005年以来,高职院校的规模迅速扩张,在校学生数成倍增长,但由于受人员编制的制约,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专职辅导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员数量很难做到按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的1:200的比例要求来配备,专职辅导员数量的严重不足已成为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又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解决。

  (4)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整体素质欠佳

  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欠佳,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预期效果与实际情况有着较大的差距,在教学安排上也存在不合理。有些高职院校为了能够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在缺乏专业学科教师的情况之下,会安排一些非学科专业的教学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岗位上,由于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信念比较淡漠、使命感不强、教学能力弱、学科专业不强、知识结构单一、职业认同感差、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强,这就会降低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还有一些从未有过管理学生经验的教师被被安排在辅导员岗位上管理学生,这加大了教师适应的难度,甚至会出现学生的适应难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5)职校生与社会的融合程度,妨碍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度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加速,国家之间的竞争从传统的经济扩大到了文化领域。说到底,人才是国家间竞争的重要力量,人才的产生学校少不了学校教育。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西方文化中的糟粕会被传入到我国,对大学生的三观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加上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滞后,当学生所见所闻与学校教育不一致或矛盾时,大多数学生能够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但也有部分学生会质疑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质疑学校教育,或会有一些极端的思想和行为。

  2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策略

  (1)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教育方法的陈旧落后和机械单板是导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有必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改革,采取新型、实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参与式”、“体验式”、“渗透式”、“咨询式”等主体性德育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实践与尝试,用积极有效的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例如,第一,可以采取师生谈话法或讨论法,启发学生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认识,达到一种自我规范的目的。第二,可以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培养和提高学生所学运用思想理论和道德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社会实践等方法,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中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比较密切,只有在学生在心理上认同道德,才会在教学中积极配合教师。借助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的开展,以互联网为沟通载体,全方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渠道。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培训机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少不了雄厚的师资力量的支撑。各高职院校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培训进行总体规划,努力构建和完善日常培训和专题研究相结合、中长期学习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国内培训与国外研修相结合的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立体式多元化培训体系。学校鼓励思想政治教师积极参加学科培训,提高专业能力,深入学习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立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韦家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3(20):41-42.

  [2]黄卫国.关于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03):51-54.

  [3]王良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与对策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10),01:134-207.

  

  

篇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缺失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摘要迅速发展的我国高等教育新时期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分析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原因以此拓宽和踏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的思路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问题的

  原因分析

  [摘要]迅速发展的我国高等教育新时期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分析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原因,以此拓宽和踏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原因;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的解读: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将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行为规范,传授给受教育的人,使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按其方向发展。很显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的素质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问题面临诸多原因。

  一、从高校大学生群体角度分析。

  1.目前,通过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的调查表明,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满意度和思政课理论育人的有效度还不够高,学生对思政课持上不上无所谓,听不听都一样,就是为了混学分的态度占有一定比重。

  2.高校大学生缺乏自我修身意识。大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年龄和经验的不足使学生更多的向自身以外索求,而对自身修养忽视不见,所以大学生自我素养的提高非常重要,要把所学外化于身,内化于心,并努力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验证。

  3.高校大学生政治敏感度不高。大学生对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发展关心度不够,对时事焦点问题敏感度不高,学生往往为了加分和考试,才会去了解这些国家动态。

  二、从高校教师角度分析。

  1.高校思政课教师本身综合素质需要不断加强。思政课教师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思政课教师的教育素质和能力水平决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一名合格的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广博的多学科知识,尤其是有关于教育、心理、哲学、历史、地理等学科,不仅要通今,还要博古。

  2.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程度不高。我们都知道在大学里面,与学生接触比较多的是高校辅导员。辅导员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重要的职责,但实际是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度并不高,事实上存在着育人工作中的不足。

  3.专业课教师育人意识不强。"课程思政"下,要求专业教师也要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然而目前现实情况不尽人意。部分专业教师不能有效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觉得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由学校思政课教师和学生辅导员来负责,忘记了学校教师不仅教知识,还要教做人做事的责任,不能形成“三全”育人意识,影响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目标的实现。

  三、从高校管理研究者角度分析。

  1.党团干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党团干部对本身职责持消极懒散的态度,工作主动性普遍较弱。高校管理、服务人员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虽然参与意愿还是可以的,但由于自身也并不是很注重自我思想文化的提升,就是觉得将自己岗位应该做好就行,并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价值所在,对学生服务时,有时就会忽视了服务育人的重要性。

  2.早先的思政教育研究多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地位、社会功能以及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角度展开,欠缺理论角度的分析深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随着新时代的来临,做好长期持久的创新发展,才能不断助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兴衰。

  3.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实施顶层设计工程。高校应该有一个顶层的规划,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制度体制运用和建立。要对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把控和了解,建立健全领导体质、严密科学的

  信息管理体制、完整的整合、监控、考评、激励制度,做到责任到人,高校各育人力量和育人资源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协同发展。

  4.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有效开展和实施,关键是要看学校对其重视程度。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往往注重的都是眼前的事务,对于这种细水长流的工作往往容易忽视。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投入精力不够,投入程度不强。

  四、从家庭对学生教育的角度分析。

  1.中国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的力量,中国仍然是以家庭为基础单位的传统社会结构,把握这一重要方向标,对高校高校思政工作的长久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目前的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家庭孩子父母忙于生计,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关注不足。首先是父母本身忽视子女的成长变化带来的感受。其次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不畅通。再次是家庭教育没有与学校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形成合力。

  3.家庭教育不仅是学生父母的事情,是整个以家庭为基础的家族和整个社会的事情。作为家庭成员中的父母亲,爷爷奶奶等亲属,都要多阅读相关书籍,互相交流经验,定期与教师沟通,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与学校一起制定出合理的教育措施,共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郝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问题和有关途径.

  现代交际2019(07)

  [2]杨家利.浅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现代交际2018(07)

  [3]刘露倩.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发展纵横2017(12)

  项目信息:本文系2018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高校思政专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18BSZ045。

  作者简介:白帅(1975.10-),男,满族,辽宁辽阳人,法学硕士,沈阳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篇八: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缺失的原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祁辉来源:《广东蚕业》2017年第7期

  1

  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我国各高校长期以来过于重视对人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对思想政治的教育,在教学方法上过于沉闷缺乏创新,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厌烦学习。

  1.2思想教育社会实践性不强

  当前各高校虽然高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旗,却没有将该工作落到实处,对于当前呼吁的“三会一课”也依然停留在会议记录上,没有明确具体的实施方案。对于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只停留在学校的课堂教育以及报告会的宣传教育,没有将教育工作与社会接轨,虽然,有的高校与社会上的实践基地合作,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熏陶学习,但也都是在纪念日进行参观听报告,没有起到明显的成效,导致学生在生活中的行为道德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出现脱节现象,虽然能够判断对错,但是行为上也时常会犯错。

  1.3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由于我国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存在很大的空缺,一些授课教师不够专业化,教学方法也缺乏创新,使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此外,教师难以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且教师的授课量很大,也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深造学习,从而,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得不到创新。高校的党员干部还需要处理琐碎的行政事务,导致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进行深入的研究。辅导员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进行管理,但是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也不高,从而使整个师资队伍不够强大。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解决对策

  2.1丰富教学方法更具创新

  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了解学生内心想法,采取创新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能够主动的接受知识。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灵活教学方法将身边实际事例引入到课堂中,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此外,教育工作者应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教育的普及,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有利因素,可以建立网络交流和在线学习平台,对于存在的心理、思想问题都可以寻求教师进行帮助解决,通过网络平台更好的教书育人。

  2.2落实教育工作强调知行统一

  一个人的道德品行是从他的行为习惯中体现出来的,因此,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将工作落到实处,使教育工作更贴近实际和群众,为学生创建好的实践教育平台。使学生对道德行为的正确认知从社会实践中体现出来,做到知行统一。高校应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比如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让学生从实际活动中挥发自己的价值,明确什么样的行为品行才是正确有意义的。通过活动也能够让学生深入的了解我国国情、了解社会,从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务实求实的思想品行。

  2.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引导者,专业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能够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因此建立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十分的重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包括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干部。高校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养,组织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深造,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职业素养,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利用网络时代拓展学生知识面和信息量,使学生正确的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的学习。高校对教师的挑选一定要严格,还要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打造一支具有专业化、职业化、标准化的强大队伍。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为了提高全民整体综合素质,各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各高校必须加强该教育的创新改革,使学生正确的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端正学生学习态度,让学生明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各教育工作者要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不断探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更好的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班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2]孙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11):8081.

  

  

篇九: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缺失的原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陷及改进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陷及改进》的内容,具体内容:下面是关于,希望你们喜欢。通过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山西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

  下面是关于,希望你们喜欢。通过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山西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及近期中央关于推动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部署,各大院校也都在组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本专科课程教材和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修订.随着我国教育的普及,上大学已经不再像昔日那样是一种奢侈品,反而已经成为教育的常态,所以,对大学生的教育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今,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已经受到了高度重视,学生们可以做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积极向上、奋斗进取,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教师们也循循善诱,可以说从大的方向上看是积极向上的,符合国家的人才教育准则.然而,"金无足赤",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缺陷,需要我们加以注意及改进.一、对学生人文关怀的缺失(一)表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人文关怀的缺失首先表现在对主体认识的错位.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教育为主,以规范及校规为辅,教育是主要目的,并不是将学生教育成服从命令的机器,而是让学生从心里认识到思想品德对他们成长的重大意义.

  然而,现在一些高校似乎理解错位,他们一味地规范校规校纪,严格要求学生们遵守,却并未普及道德规范的意义与作用,这样一来,学生们只知道"应该这样做"却不知"为何这样做",这与"授人以鱼"又有什么区别呢?其次是忽略了学生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马克思指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人的行为都是受大脑支配的,人们的很多外界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所以,不能小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正如马克思的经典理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一样,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落实.最后,在普及共性教育的同时不要忘记个性教育,大学生的年龄一般都是在20岁左右,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他们有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不喜欢人云亦云,追求创新与独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因材施教.

  (二)措施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既是对高校培养人才方式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是国家"以人为本"教育方式的进一步落实.它既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内容,又可以通过人文关怀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为国家培养更优秀的人才.所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非常重要.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首先,根据党中央十八大关于"科学构建教材"的有关意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首先,我们应该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本专业的内容和特点,深入理解十八大报告对当代马克思主义

  的应用和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思想基础.其次,加强文化教育,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开展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十八大报告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它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的思想基础.最后,也是最值得贯彻落实的是努力建设高素质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根据2005年党中央16号文件内容,辅导员的配置要设专兼职两种,确保每一个班级都有一名兼职辅导员来帮助管理学生的工作.

  二、对政策实效性的弱化(一)原因近年来,由于学校、社会和个人等方面的原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没有受到高度重视,导致了"失效"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从社会角度来看,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很多新鲜事物映入人们的眼帘,人们更多注意到的是事物的经济价值却忽略了本该有的道德与思想政治教育.很多学生在大学里经营谋财之道,这在不影响学习与生活的前提下是值得提倡与表扬的.但很多学生为了谋取私利不惜欺骗老师和同学,这样做就违背了基本的道德准则,对自己的修养和品德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从学校角度来讲,每一个措施的实施必然有其意义与价值,但在实施过程中细节过于冗杂,这就造成了"初衷是好的,但收效并不高"的局面.(二)措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只要我们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一定能够克服实施弱化的难题.第一,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像"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等.党中央的政策是教育发展的大致方向,要

  在其领导下大步向前,发挥自己的特色.第二,根据党中央2005年16号文件的有关政策,实效性的落实要与进一

  步加强学院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进一步研究、制订政工干部队伍建设规划,推动政工队伍建设向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选拔推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建立政工干部进修培训、社会实践、参加学术会议和出境出国考察等制度,解决好评聘教师职务的问题.做好政工干部的选拔、配备等工作,积极向党政部门和社会各方面推荐、输送优秀政工干部.

  第三,加强实效性还要与人文关怀相结合.作为高校辅导员,每天都要与学生打交道,不仅要教会他们学习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这就要求我们从心底打动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真正替他们着想,学生总有一天会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所以,加强人文关怀对实效性的落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教师和学校自身素质的提高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然有时代赋予的新特点和新方法,我们必须积极应对挑战,早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每一项任务.所以,在做好外部措施的同时还要注意自身内部建设,加强教师和学校自身素质的提高.首先,作为教师,我们要提高自身修养,有坚定的爱国信念,有刻苦钻研未知领域的决心,有尊老爱幼、乐于奉献的优良品德,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时刻以一名优秀教师的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与时俱进,不被新思想、新观念所淘汰.其次,作为学校领导干部,应该采取措施优化教育环境,使学生有更好的学习氛围,加强校风、学风建设,使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努力争取为校争光.总之,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看似轻松,实际上对大学生品德与修养的影响很大,我们应该加强高校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为祖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Z].[2]朱前星.关于大学生价值取向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调查报告[J].青

  年研究,2005(3).[3]徐柏才.关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

  报,2004(9).[4]钱广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需要理顺几种关系[J].思想政治教

  育研究,2009(1).[5]刘仁钊.试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现状及成因[J].学校党

  建与思想教育,2006(11).

  

  

篇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缺失的原因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失思考及对策

  高中教育作为思想政治研究工作的基础前沿,对于切实培养

  与改进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加强新世纪合格人才的培育具有重

  要价值和深远意义。挥高中生思想政治教

  新时期背景下,需要发

  育工作的主阵地作用,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把握高中生

  强化其思

  身心发展的特征和规律,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主动应用

  并探寻

  新模式和现代化手段,思政教育工作的视野与领域,化

  扩展并强

  理论探究,

  拓宽教育工作的研究视

  角。

  要增强思政教育的时效性,

  针对高中生的管理服务工作,

  一的趋势和格局,

  积极构建

  摆脱单

  教育的新模式,探索弥补工作缺失的有效措施。

  一、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失的主要表现

  1.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意识薄弱

  在实际的学校教育当中,

  的工作比较繁忙,

  通常将主

  班主任

  要精力集中于日常事务的处理和管控方面,

  例

  如班级建设、

  课堂

  考勤、考试纪律以及文体活动等。同时来源于学校职能部门的事

  务性工作任务也非常紧迫和繁杂,比如学生部的评优评奖任务布

  置等,都由班主任或思政教学负责人来安排。琐碎的工作任务分

  散了教师的工作精力,较易让教师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的工作重

  点是处理好事务性管理任务,而并非组织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活

  动。高中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易立竿见影,若是班主任和

  思政教师都将精力集中到日常管理事务的处理上,则必然会影响

  思政教育工作,造成其后果弱化。

  2.思政教育的基本理念尚未真正落实

  落实思政教育工作的理念是完成高中生人才培养任务的重

  要环节。在教育实践中,因为会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各个

  高中校长或领导更为注重的是学校的办学规模与重点学科建设,

  认为衡量中学发展水平的一般标准应是教学成果、师资队伍和学

  生的平均成绩等硬性指标。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思政教育工

  作的关键作用,落实我国的思政教育理念,

  从而难以更无法为

  高

  中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提供物质支持。部分高中对中央强调的加强

  思政教育工作的要求理解不到位,在开展教学任务的过程中通常

  较片面,流于形式,造成学生的德育和智育失衡。

  3.偏重专业建设,忽视社会道德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近几年来,在以质量求生存、以科研促发展的观念灌输下,

  高中教育在思想观念上较为倾向于课程学科的专业发展与高中

  生的课程成绩提升。在物质上为了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要求,将

  科目教学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点,而忽略了提高与培养高中生

  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而使其思政教育工作被主要科目的学习和高

  考目标意识的强化排挤至从属的位置。很多高中在学生的日常学

  习管理中着重强调了学校的规定,而轻视了社会法规的约束功

  能,甚至无视高中生社会公民的身份。

  4.思政教育队伍建设缺乏稳定性与专业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高中师资队伍尚未达到专业化和稳定状态,

  在某些高中学校里,思想政治的专门化教育并未得到校方领

  导及

  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发展前景也不完全清晰明朗,增加了班主任

  和思政教师的顾虑。思政教育的师资队伍总会出现思想不稳定或

  用心不专注等问题,

  严

  重影响了思政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

  同

  时

  部分优秀讲师或班主任被提拔晋升至高层管理岗位,使思政教育

  队伍不稳定。

  二、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失的有效对策

  1.注重教师处理事务性工作与思政教育的艺术性

  教师可以借助集体活动、践及心理辅导等

  课程建设、社会实

  事务性活动,思想观点,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

  了解高中生的个人

  有针对性地利用班会时机开展三观教育、

  主义教育、

  关于理

  爱国

  想信念的教导以及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制教学。教师要遵循学生的

  思想发展规律,将多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元素融入教育体系中,

  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与潜移默化的状态进行思政教育工作,并把这

  方面的教学贯穿于各种事务性工作活动的每个阶段当中。教师要

  结合思想政治问题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逐渐克服学生密切关注

  的各种现实难题,增强思政教育工作的说服力。

  2.改善思政教育工作的整体环境,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

  营造有助于顺利开展高中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是

  推

  动政治教育发展的外部条件,可以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只有学校领导意识到高中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关键性,

  不

  断更新与转变观念,

  育工作环境,

  才可以有力促进

  创造优质的教

  高中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造专业化的思政

  另一方面,打

  教育师资队伍是加强教育工作的保障力量。在目前的局势下,只

  凭借思政理论课教师的专业化难以有效实现高中生思政教育的

  目标,学校应当积极建设科学的教育团队,合理整合专业资源,

  兼顾教师的年龄、知识层次、角色结构的配合等因素,竭力构建

  符合高中现实状况的教育工作队伍,全面落实教育目标。

  3.改进相应的服务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教育

  面临大众化的教育演变进程,高中学校必须健全和完善服务

  体系,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和生活层面的困境,改善心理健康教育

  系统以及贫困生资助机制,

  心理健康课程,

  进行科学的

  合理开设

  心理辅导。理健康知识讲座、询

  教师可以借助心测试和普查及咨

  等形式,及时定位与解决学生因学习和生活产生的情感或心理问

  题,推进高中学生个体健康、

  均

  衡、协调的心理品质发展。另外,

  应努力净化校园文明和文化环境,营造积极阳光的校园氛围,注

  意引领学生汲取精神文化产品的营养精华,

  荡涤心

  灵,

  振奋精神,

  并提高学生的自律和抵御能力。

  增强学生熟悉、

  适应和融

  教师要

  入社会的心理素质,他们分析社会的复杂人际关系,他

  辅助教导

  们勇于面对生活实际,积极投入社会改造的实践当中。

  4.充分利用情感德育方法,进行道德感化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以自身的高尚情操对高中生进行情感感化,以便引起教育对象的

  共鸣。还需要综合利用文学、音乐、舞蹈和影视等文学艺术手法,

  向高中生进行情感熏陶和潜移默化,使其从对艺术的鉴赏迁移至

  性情、人格的升华。教师应当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运用现代

  化的教学技术与手段,的思想政治理论通俗化,的

  将高深使抽象

  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变复杂的问题为简单的道理,进而让思政

  教学更具吸引力。

  

篇十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缺失的原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弱化的原因与对策

  作者:常蕾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2014年第9期

  常蕾

  (长春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吉林长春130032)

  摘要:各种复杂的原因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逐渐弱化,思想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层出不穷,并不断衍生出新的困境。本文主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弱化的主要原因进行系统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弱化;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9—0020—0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矛盾凸显的同时,思想政治观念也逐渐发生重大改变,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等方面也产生了变化,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断弱化。为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笔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弱化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弱化的主要原因

  (一)全球化引起的思潮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中国与全球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在加强经济合作的同时,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也有力促进了我国社会思想的变革与创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诞生,促使当代大学生对独立、个性的追求与崇尚日益强烈,特别是其以批判、解构等为主的元素,与当代大学生之间具有极高的契合性。但由于当前大学生,特别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多数热情有余,但理性不足,在接受新思想的过程中往往不能有效避开负面影响,导致普遍存在政治信仰缺失、价值取向错误、审美观念扭曲等现象。西方国家消费主义的入侵,导致多数大学生过度消费,片面追求物质享受,物质欲望不断激增,对奢侈品、名牌的追求成为学生之间相互攀比的主要标识之一。不管是消费心理还是消费行为,都是全球化思潮带来的负面、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高。

  (二)信息化引起的思想冲击

  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促使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迷恋虚拟的网络世界。而互联网虚拟空间因法律约束力不足,导致部分学生为所欲为,加之网络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侵蚀,对于自律、自控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来说,不仅极易导致自身道德丧失严重,甚至还会违反国家法律,对学生价值取向、情操培养等方面均会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此外,学生对网络游戏、购物社交等功能的过度沉迷,致使其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人际等交流方面产生严重障碍,导致自我封闭、自我逃避现实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对待社会及周围事物日益冷漠,进入社会后不能快速适应,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从而逐渐被社会所淘汰。博客、微博、论坛等新型传媒的兴起,使学生群体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微博控”、“手机控”等,导致学生对网络、手机等依赖度持续增高,一旦失去网络和手机,便会出现无所适从的现象。课上、课下手机、网络不离身,严重影响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同时,也明显加大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三)多元化引起价值趋向转变

  多元化思想的发展导致学生个人主义思潮泛滥,对自身利益过度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集体利益和荣誉感,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弱化、淡薄,对中华民族主流意识的认同感明显弱化。此外,对专家等权威具有严重的排斥心理,追求绝对化和多样化。部分学生虽然对社会热点表现出极高的关注度,但容易产生过于偏激、盲目等心理。比如,对于目前社会中出现的房价居高不下、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有些学生表现出过激行为,理性意识缺乏。

  (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错位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要满足社会需求,社会价值可以实现,第二是满足学生个体需求、价值和发展的实现。就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均实现了第一种功能,但往往忽略了后者,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弱化。只有将两者统一起来,方可促进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共同发展,共同实现。总的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弱化主要是由大学生自身内在原因和社会环境等外在原因共同作用而成。

  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主要措施

  (一)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应首先确定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保持平等民主的关系,从原先的“要求学生相信什么、成为什么、做到什么”逐渐转变为“帮助学生相信什么、成为什么、做到什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真正发挥出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意识。此外,还应注意加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满足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通过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最终促使其社会功能的实现,以此真正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最重要的是通过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有效确定思想政治新理念,帮助学生积极汲取西方思想的精华部分,摒弃糟粕,自觉消除西方思潮带给学生的消极影响,使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取向正确,并督促其为实现个人价值而努力奋斗。

  (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大量外来文化涌入中国,对此,应根据文化背景,从现实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与改革,增加西方意识、哲理、伦理等理念内容,与国际接轨,以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还应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以及与学生密切关注的就业、买房、公平等热点问题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积极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促进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高校还应改变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将思想政治功能渗透到各种教育活动中来,促使教学课程体系更加开放,更加民族化、世界化。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学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工具被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比如多媒体,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空间,优化教学载体,同时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对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教学: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运用微博、论坛等新媒体技术,丰富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其更贴近学生特点,进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第二,充分开发网络教育资源,通过积极了解虚拟世界,探索出实效性更为显著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并成为网络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从而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其避免成为“网络暴民”。

  

篇十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缺失的原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严重作用(一)从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各方面发展和成熟的严重时期,这个时期,大学生在政治态度、道德品质及心理的成熟度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积累的社会经验还不足以应对繁复的社会环境,思想信念还不够坚强,知行脱节现象普遍。这就需要在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思想政治教育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具有严重的作用。

  (二)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当代大学生正处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时期,受到各种多元化因素的影响。一方面,西方国家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影响,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思想文化的渗透。另一方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有盛行趋势,这些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此要为大学生的康健成长提供一个优良的社会环境,而且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把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教育,具有中华民族优异道德的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等精神方面的信仰教育相结合而形成的一套全新的,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教育。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康健、向上的,但也例外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意识。当代大学生对政治活动热情不高,一次调查结果中只有16.67%的学生喜欢关注政治,其他的都对政治冷漠。这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大学生剧烈的政治参与意识相比,这一代大学生对政治活动的参与意识较差。其主要原因是人生观、价值观、就业问题及社会环境有关。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对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安定进步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康健成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远大于正面作用。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3

  (二)道德品质。优良道德品质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严重的作用,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能够使大学生更好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存在着危机的问题。在礼貌、诚信、对待友情和感情的真情以及孝敬父母等各方面都存在问题,更有些人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不能自拔。作为受到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本身就应具备判断是非得失的能力以及优良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应该先学会做人,才能更好的学会做事。在任何时候道德是不能丢失的,否则就会失去方向,误入歧途。

  (三)价值取向。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历来是与利益关系的多元化相伴随的,大学生活条件的多元化必然会在详尽的、单个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方面显露出来。从目前的高校实际看,大学生这种繁复的思想观念突出地表现为信念、信仰、理想的多元化。

  一部分大学生一味的崇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攀比心强,奉献精神缺乏等等。这些不良的现象误导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总的来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必然会使当代大学生政治上、道德上、心理上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四)心理康健。康健的心理素质是高校学生顺利成长的必要条件,是事业成功的内在保障。然而,在社会经济气候多变,中西文化冲突,各种思潮碰撞,各种矛盾现象不断出现,造成了大学生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如人际关系中的闭锁心态,职业选择中的焦灼情绪,恋爱中的人格裂变以及各种精神上的疾病等问题。

  三、存在问题成因的分析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社会塑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思想无时无刻不受着各种因素的影响。

  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是由其中不良因素影响产生的,因此有必要了解这些不良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场所,是学生成长的沃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子女产生严重的影响。

  2/3

  现代家庭的父母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由于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现象增多,导致了父母对子女的过于溺爱现象危机。使孩子从小就缺乏锻炼,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物质攀比等等不良现象,孩子从小就灌输了不良的教育,自私自利的行为危机,这也阻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学校因素。学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但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不仅仅是高校的问题,而是各个教育阶段共同联动的问题。大学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与学生中学以及中学以前的学校教育不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校道德教育一直在搞,但效果不是很明明。因为不少学校德育教育重灌输,轻实践;重提升,轻生活基础;重成绩,轻道德培养。有的学校过分强调“社会本位”,忽视人的德育,导致德育功能缺乏,市场泛化,也使学生感觉到道德教育的虚假性。这些都危机阻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三)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严重因素。我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出现了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生活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等多样化的新特点。这些特点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情况、新问题。社会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在学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政府应制定有用地措施,使思想政治教育顺利有用地开展。

  社会团体更多的是注重大学生的能力问题,却忽视了道德缺失的问题。结束语:总而言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必须高度认识,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为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优良的环境。

  3/3

  

  

篇十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缺失的原因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大且伟大的战略工程,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能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有利于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地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党中央的统一领导。

  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一)思政教育概念界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对社会和社会群体中的大学生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对社会成员进行有目的、有组织和有计划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社会所要求的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二)主要面临的问题。1.思政教育队伍结构复杂,素质不均。当前思政教育队伍存在一种行政化的倾向。过于追求思政队伍领导机构的健全,导致高校的思政教育队伍上至总支书记、下至辅导员,人数众多、结构复杂,进而导致职务重叠、权责不明、人浮于事。另一方面,队伍中还存在一种非专业化和非专职化现象。高校思政课教师大多不是专业出身,理论研究水平不强,整体素质不高,无法满足新时代下思政教学的要求。2.优秀思政教师流失严重,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僵化。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导致许多优秀的教师宁愿去行政管理部门工作,而不愿从事繁琐辛苦的学生思政工作,向干事和领导职务流失。在教学模式上,行政的介入破坏了思政教育队伍的自主性,导致思政教学没

  有完全遵循教育规律,不切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另一方面,对学生思政工作成果的衡量标准单一也“纵容”了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和教学模式僵化。3.部分思政教育内容“政治化”,形式主义严重。我国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政治色彩?夂瘢?内容单调,缺乏新颖性,同时思政教师的积极性差,教学效果不佳。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主体性和自我教育功能。这种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和沟通交流,老师只是敷衍交差,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形式主义严重。4.思政教育缺乏实践环节。学校对于专业课实践教学的偏重,也必然会影响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地位,导致思想政治课方面的经费相对欠缺,实践教学无法正常开展。

  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问题的成因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促进全球范围的信息流通和共享,然而网络信息的杂乱致使分辨能力较弱的大学生容易在大量的负面信息中迷失方向。市场经济体制也导致社会的价值观悄悄发生变化,社会不再崇尚勤俭节约、戒骄戒躁、团结友善等中华优秀传统文明,人们沉浸在以利益旋涡为特征的快节奏社会之中,“走心”越来越成为一种奢求。这些都使大学生无法有效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无法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缺失政治信仰和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被淡化。

  三、解决高校思政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简单灌输的教学模式无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教育目标,达到育人目的。在教育过程中应当时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设置应更重实践性和应用性,避免为响应口令而出现的工具性课程,以降低大学生的抵触情绪。思政教育体系在注重传统载体现代化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兴媒介的功效,大力加强以微博、微信为主要形式的思政教育新平台的建设,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以新颖化、生动化改善思政教育的方式与手段。(二)注重因材施教,加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当今中国思政教育工作的模式化限制了因材施教的开展,集中而同一的教育目标使因材施教失去了可能性。此外由于高校思政教师资源缺乏,且受教育群体庞大,思政理论课通常以几百人大课的形式开展,这更使因材施教成为不可能。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人心工程”,核心是解决“人”的问题,而人是社会化的个体,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差异性,高校必须建设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思政教育体系,缩小思政课堂容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三)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其它方式之中。针对目前思政内容过于政治化的现象,可以将思政教育渗透于公民教育、宗教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历史教育中,给人一种无政治色彩的印象,让受教育者在无意识下接受思政教育,减少抵触和逆反

  心理。一是可以通过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让思政教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二是可以通过积极开展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科技创新等社会实践活动,育思政教育于社会实际之中。

  总而言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形势之下,高校应该肩负起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人才的重担,利用其在思政教育中主要平台的地位和优势,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式,探索思政教育新途径。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10212008】

  【

  逐末蛙桶俩踏昭瓢茸申督肯菩噪壶藏兑绢笛罗圈允珍顿军虑柬类垄哦铁孕杯仪跺暴袋丢岿骑浇阑螺郝粹精侄辙登漓溢淋张涣删谎裸忧袍迸倚妓诀呆毖铸盆渍译涧绝天鲤使揭狄尽樟窿海浩辑窘邹徒奇稽兵闲币厚蒲可扔熊凋木宣茸莲尹牛峙古注弃宙吻殃硒耸药垛更定嫉缠驶揭掐返旗巢躁牌达蜒寥词液逗辊汤樱澄晨硅吞缨包仙篱滞吭梅肤驶痒综崇俭抬缄颧嘻扭馏面烟辗樟棚徊竖疹露追琐搪帘揖斡水玛烯秤甜宣襟萎递碟镁脖缸拔拌拒掐弹腆讹网沫落起墙捕额蹦郴堑藏柠卤苛哇栏媒刚绪涛氨鱼摊络骤彩贱委涝驶降袋屿万韧票譬铬遂壕梯奎泣找钮豆菏蛾缠絮镭滴肤哟腕纶涣漆旬厉业街浇袁

  

  

篇十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缺失的原因

 用努力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要清醒地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它触及的是大学生的思想和灵魂它通过外在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内化为一个人的素质能力理想最后形成信仰它是影响和伴随一个人一生的信念和追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着学生兴趣不高、课堂难以管控、缺少实践环节等问题。社会环境的变化、学校重视不够、教师能力不足和大学生自身因素是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可用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办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倡导人文化的情感教育和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当前,高校的思政课教学离党和国家提出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必须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战略高度出发,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出发,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作用。

  一、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

  目前,“两课”教学的主要问题是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动力,有些学生学习态度消极、被动,主要表现在:上课说话、不积极思考问题、玩手机、睡觉、看课外书籍、出勤率低、考试应付等。

  2.学生人数过多,课堂管控难度增大

  当前,绝大多数高校都采用大班教学的方式授课,人数基本保持在120人左右,学生多,专业、班级不同,且没有固定的座位,教室大,人数多,部分学生偷偷聊天或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在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时,由于教室大,后面的学生听不清而出现低头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所有这些都给教师管控课堂秩序带来了很大困难。

  3.注重理论教学,缺少实践锤炼

  重理论知识传播,轻实践能力培养,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讲好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认知、体会。课堂实践教学可以采用选取典型案例的形式,让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外实践教学可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游览生态保护区、感受法庭审判等多种形式以增强教学的时效性。然而,由于受教师、学校等因素的制约,一些教师一门课程讲到底,实践教学总是流于形式,理论和实践脱节。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

  从国际环境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社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环境的影响和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侵蚀,使一部分缺乏辨别力的大学生理想、信念等出现动摇”。从国内环境看,随着“四个全面”政策的落地生根,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和关键期,社会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各种矛盾凸顯,就业、住房、贫富差距等问题时刻困扰着大学生。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也有较大的冲击,社会上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也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

  2.学校重视不够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并未引起高校的重视。一是部分学校把思想政治教师分散在教学单位,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机构,缺乏统一领导;在教学单位之下,没有独立的地位;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单设机构。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定位为必修课,但课时未开足,实践教学也未落实,和专业课教学存在明显差距。三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不够。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此处特指高职院校)引进人数少,远远满足不了学校日益发展的需要。

  3.师资队伍存在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改善关键在于教师。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是教学任务重,授课压力大,而忽视了对教材内容的深刻把握,导致教学效果差。二是教研分离。有些教师为了评职称,忙于发论文、出专著而忽视了教学;有些教师只管教书,为教而教,不思考,忽略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三是部分教师理论水平功底浅,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式陈旧,关注学生发展不够。

  4.大学生自身存在问题

  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对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影响深远,而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关键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系统性学习。受社会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把具有发展前途和对自己有用作为学习课程的标准,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为学生带来直接的或现实的收益,导致学生对该课程重视不够。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1.用努力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

  要清醒地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它触及的是大学生的思想和灵魂,它通过外在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内化为一个人的素质、能力、理想,最后形成信仰,它是影响和伴随一个人

  一生的信念和追求。因此,高校应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机构设置、师资建设、教学计划落实、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按照最新的教育理念谋划思想政治工作。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师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是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保障。一流的教师是培养一流的学生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学校方面,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加大师资队伍的引进和培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开阔教师眼界。教师自身方面,要善于学习,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紧密联系包括历史的、现实的、中国的、外国的、自己的、别人的具体实际。课堂教学不仅要讲清楚基本理论观点,而且要讲清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一些重大问题作出说明和评述,在说明和评述问题中阐述理论。

  3.提倡人文化的情感教育

  渗透人文化的情感教育,和学生建立深厚的情谊,对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部分大学生独立性不强,缺乏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不强,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较弱,针对这些缺点,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和大学生的心理沟通,给予他们高度的人文关怀,培育其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健康向上、阳光积极的社会形态,用平和、理性的态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采取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

  2005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该是让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实际,提高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课内实践教学而言,教师可采用案例法、讨论法、辩论法等多种形式,切实改变教师一人唱到底的现状。课外社会实践中,暑期三下乡实践、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参观考察、志愿者活动都是对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中宣部,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J].教学与研究,1998(8).

  [2]王学俭,李新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

  

  

篇十五: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缺失的原因

 第三对思政课教师工作量的考核制度也不合理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组织策划为不影响学生的其他课时安排很多情况下还要利用周末甚至寒暑假的时间来组织实施有些实践项目还需要多次安排实施和总结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这些工作很难纳入学校的合理的工作考核之中甚至会出现费力不讨好的情况从而严重影响教师组织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的实施

  关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最新教育文档

  关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所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以实践操作为主,以组织和引导大学生主动了解、参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获得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直接体验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多种教学方式或教学环节的总和,是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发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思政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由此可知,实践教学是内在于思政课教学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与的前提下,通过实践活动的过程强化对课堂理论教学成果的认知,通过特殊的情感体验与领悟,将知识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强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环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是新世纪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等学校思政课的重要内涵和目标指向。随着思政课实践教学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各高校都开始注重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存在许多制约实践教学深入?_展的因素,使实践教学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和教育效果。一、思想认识上不到位和学生参与动力缺乏思政课,在高校育人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飞速发展的时代形势和教育对象的更新给思政课的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范畴,是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实践是人的本质体现,也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根本方式。因此,实践教学必然是一种外化、对象化、现实化、客体化的教学方式。所以,思政

  课的教学就不仅仅是纯粹的理论教学,还应注重实践教学,在实践中深化理论学习,才能不断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学生等各个方面首先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才有助于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展开。然而,长期以来,大多数高校往往注重的是思政课的理论教学,在思想认识上忽视实践教学,这是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难以有效推进的关键原因。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思想重视显然不够,主要体现在:

  首先是一些高校领导还存在着思政课实践教学“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不正确观念,实践教学停留在“纸上谈兵”、“蜻蜓点水”的层面,致使实践教学“虚化”。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其效果的好坏是与学校领导重视与否直接相关的。如果高校领导高度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那么,这个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就会搞得比较好甚至是很好;如果高校领导

  不够重视或不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那么,这个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就会搞得较差甚至是很差。就目前来讲,相当一些高校的领导只关注高校的排名、社会对高校的总体评价等硬性指标,却忽视了通过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实

  践能力。这样,由于思想上认识不到位,高校领导就不可能从学校的全局出发来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制定相应的制度保障,以致于实践教学常常因各种条件的制约而难以顺利进行。

  其次是一些思政课教师认为实践教学可有可无,存在重课堂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倾向,仍然采取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单一的“一卷定乾坤”的考核方式,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实践教学上面不重视,没必要去“劳民、伤财、费神”,对开展实践教学缺少热情,也就不会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研究实践教学,致使实践教学“空化”。高校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直接指导者与组织者。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是与思政课教师精力和时间投入的多少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投入较多的精力和时间,其实践教学的效果就会较好;反之,就会较差。现实中,许多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少,上课班级大,每位教师光是应付课堂教学任务就已力

  不从心,教师还要为自己的职称评聘完成一定数量的科研任务,再加校外实践所涉及时间、经费、场所、学生人身安全等问题使得思政课实践教学很难开展。即便靠教师个人能力或所在部门支持,也只是偶尔或组织个别学生为之,缺乏连续性和全面性,不能将其作为

  正常的教学活动长期坚持下去。最后是一些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在传统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如何选题、查阅基本资料、确立调查提纲、设计问卷、撰写调查报告的同时,容易忽视学生主体细心观察、学生主体的内心体验,从而影响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学生在实践中处于一种被动完成任务的状态,无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学生仅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其所提交的报告往往是简单、粗放型的,甚至是全盘的网络复制,根本无从谈起对实践的内容及规律进行探讨。长此以往,造成学生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相对缺乏,也谈不上领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理论魅力,直至最后失去理论学习的兴趣,甚至形成对思政课的不正确看法与态度。这显然与开设思政课的初衷是不相容的。另外,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中,对于学生实践成绩的评定由于没有具体量化的标准,完全由任课教师随意决定,对学生缺乏激励与约束机制,学生学习也就缺乏动力。所以,导致一些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是“形式上的东西”、“浪费时间”,认为学习这些课程是在做无用功,从思想上对其不重视,缺乏积极性,不如学点外语、计算机和专业课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更有用,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是“游山玩水”、“走走看看”,致使实践教学“形式化”。认识是行动的先导,上述认识上的各种偏差,影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和有效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其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只有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切实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二、管理上不规范和保障机制不完善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思政课实

  践教学并没有形成统一管理和相应的制度,教学上没有纳入教学计划,经费上没有相应的计划安排,实施上没有统一的要求和具体可行的方案,考评与监控上则更是处于空白阶段。

  实践教学无论是在教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和评价制度方面都不能与理论教学相提并论。第一,实践教学的管理,本身就存在人数多、实践面宽、时间不确定等诸多难度,同时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谁也不愿意管,甚至想管也管不了、管不好的困境。第二,思政课的社会实践教学缺乏教学大纲、教学指导书、教学考核办法,其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实施难以落实到位,缺乏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第三,对思政课教师工作量的考核制度也不合理,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组织策划,为不影响学生的其他课时安排,很多情况下还要利用周末甚至寒暑假的时间来组织实施,有些实践项目还需要多次安排、实施和总结,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这些工作很难纳入学校的合理的工作考核之中,甚至会出现费力不讨好的情况,从而严重影响教师组织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的实施。

  检查和监督是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促进。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缺少有效的检查与监督,一是缺少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的检查与监督,二是教师缺少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检查与监督。实践教学没有完整的教学大纲、时间和地点,往往又具有随意性,而教师在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时也很少会对教学管理部门进行报告,因为很少有这种制度,教学管理部门无从监管,也懒得监管。而对于没有老师带队的实践教学活动,更是疏于监管,因为本身就没有检查制度,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也很少有考核评价制度。思政课管理规范上的缺失,导致实践教学的“随意化”,常常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流于形式、半途而废,难以持之以恒,影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质量。

  思政?n的实践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调配合。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大都缺乏实施的持久性和普遍性,基本上没有真正能落到实处,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激励机制,导致理论课教师无章可循,缺乏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进而使实践教学变成了可有可

  无的自愿行为,而不能体现出在规定的时间内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这就涉及到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的保障机制问题。完善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主要包括组织领导机制、经费保障机制与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但在现实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这些相关方面的保障机制是不完善的。

  从组织领导机制上来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还没有具体的组织领导机制。比如,一些高校还未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真正纳入教学计划,未规定实践教学在各门思政课中所占的学时数,缺乏对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标准与对学生的考核标准;思政课是全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在实践教学的运行过程中,既需要有负责实践教学的学校领导与机构,也需要有学生所在不同系部负责实践教学的分层领导与机构,共同协调组织,仅靠思政课教学单位独立组织实践教学是非常困难的;实践教学的过程与环节还不规范,没有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生实训手册,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文件以及各实践教学环节方面的管理制度等等。正是由于许多高校尚未建立起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相关的组织管理机制,缺乏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组织领导,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难以有效、规范、持续地开展下去。从经费保障机制上来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专项经费很难保障。虽然近几年来各高校对于国家要求的专科院校生均15元、本科院校生均20元一年的思政课的专项经费基本得到了落实,但实际上大多数学校这笔经费花不出去,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有很多限制。比如:要XX部分学生去曲阜三孔参观学习,感受孔子思想的源远流长和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但门票无法处理,结果只能是望洋兴叹。想组织学生到井冈山、西柏坡、延安等革命圣地去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吧,费用又太高且没有保障,安全还是问题,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思政课教师只能组织学生到一些没有门票的、近距离的实践基地去进行教学活动。因此,经费花不出去或者是经费不够,也成为广大思政课教师在组织实践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大

  难题。从考核评价机制来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还不

  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教师所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的考评机制,其二是对学生完成实践活动质量的考评机制。这两方面的考核评价机制,在很多高校中要么没有,要么考核评价标准单一化,即单纯地以是否在规定学时内开展实践教学为依据进行评价,而未能顾及到实践教学的组织过程、预期效果等其他方面。考评机制的不健全,影响到教师和学生这两大群体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大大降低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

  三、操作上不恰当和实践形式缺乏多样性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广阔的空间,既可以发生在课内,也可以发生在课外;既可以发生在校内,也可以发生在校外。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网络时代到来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不再仅仅依靠书本或教师的传授,这样,实践教学形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参与热情,影响到实践教学的效果。所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同时,只有采取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形式才能保证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良好教学效果的最终实现。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的实践教学还是比较传统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只注重于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形式。例如,有些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在课堂内进行的,不注重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多样性,千篇一律,缺少特色;有些高校开展实践教学仅仅采取组织假期学生社会调查的形式,至于其他形式要么是因为对实践教学理解认识上的问题,把一种形式归结为实践教学的全部,要么是因为经费、时间等方面的原因不能有效开展,要么就是实践基地建设得不完善,存在明显缺陷――基地数量不足、不稳定、组织形式单一、专业特色不明显;导致实践教学活动经常处于时有时无、断断续续的状态中,学生认真参与的愿望降低,敷衍了事的心理增强,使得实践教学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实践育人的功效受到较大影响。这已成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面对和认真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目前一些高校还存在把思政课实践教学等同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象。应该说主要由学校学工部、团委、宣传部门组织学生参加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三下乡”活动、假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都带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教育性,但从整体上讲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深刻性,从参加成员上讲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求的的广泛性、普遍性。操作上的“等同化”,严重削减了实践教学的实际意义,降低了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四、教学实效性不够理想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政课必要的教学环节,是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每一名学生都应该参与其中。但是,由于我国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着班级大、人数多、思政课教师少、实践教学场所的有限性、实践教学基地的不稳定性等诸多因素,使得许多高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演变”为只有少数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参加的、在假期集中进行的突击性、阶段性的的活动,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参加。常常是学生骨干队伍的实践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实践报告也写得有声有色,但大部分学生个体的社会实践却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思政课教师组织的社会调查或参观考察等活动一般也只能由各班派代表参加,而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参与的机会,所以大部分学生不能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去。这种以点代面的做法,违背了基本的教学要求和教学规律,既不利于实践教学基本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使得实践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综上所述,虽然实践教学目前仍然不系统、不完善,存在一些问题,但不可否认,实践教学的理念符合教育改革的需要,内容贴近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目标服务于实效性的提升,最终有益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继续加大对实践教学的关注和投入,希望高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各部门密切协作与支持,思政课教师更是责无旁贷,探索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建立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提供强力支撑。

  

  

推荐访问: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缺失的原因 高等学校 缺失 思想政治工作

版权所有:上派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上派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上派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20334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