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元旦节由来【10篇】【完整版】

时间:2022-12-30 14:20:02  来源:网友投稿

元旦节的由来1  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决定采用通用公历,公历1月1日为元旦。  元为“始”,事之始为“元”;丹是“天”;元旦是开始的一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元旦节由来【10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2023年元旦节由来【10篇】【完整版】

元旦节的由来1

  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决定采用通用公历,公历1月1日为元旦。

  元为“始”,事之始为“元”;丹是“天”;元旦是开始的一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世界上采用公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现在元旦是国家法定纪念日。

  “元旦”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晋书》年:“帝颛以夏梦正月为元,实际上是元旦的春天。”这个元旦是指农历正月初一。

  有一个关于元旦的传说。三皇五帝时期,帝尧为民勤勤恳恳,一生为民做了很多好事。但尧的儿子不值钱,所以尧没有把部落传给儿子,而是选择了品德高尚、能力出众的舜。尧死前还告诉舜把自己的位子让给德才兼备的人,后来舜把位子让给了积极治水的禹。这些领导对人民很好,做了很多好事。后来,人们把舜祭祀尧的那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

  在*历史上,元旦也被称为“元日”、“陈元”、“新年”和“元春”,都意味着开始。在象形文字中,“丹”这个词意味着太阳在地面上,冉冉升起。所以两个字连在一起表示这是新年的第一天。

  现在正月初一叫春节,公历一月初一叫元旦。

元旦节的由来2

  "元旦"最早的由来

  最早的元旦由来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线,意为太阳从地*线上冉冉升起。

  *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20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20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了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传说故事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元旦节的由来3

  元旦节的由来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的记载。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

  *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_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每年1月1日,标志着新一年的到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俗称“阳历年”。

  元旦习俗

  古代元旦习俗

  民以食为天,在*古代,完成了庄稼的收割,劳作一年的人们会准备丰厚的食物来迎接春天,即“五谷皆熟为有年”,俗称“年”。在宋代就有燃放鞭炮,逛年会,吃团圆餐的记载。

  北宋吕原明《岁时杂记》中提到:“元旦,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馎饦,或此之类。”说明当时汴梁百姓会准备面条之类的食物来过年。元旦的习俗逐渐形成。

  新*成立后,*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我国采用公元纪年法,元旦就是阳历新年。元旦放假三天(今年放假改革,只放一天),元旦就成了我国重要的节日组成。元旦的喜悦一直延续到农历春节。团圆、祭祖、吃饺子,赏花灯,成为每个*百姓,每个家庭度过新年的习惯。

  北方的元旦习俗

  我国的北方冬季天气寒冷,昼短夜长。从元旦开始,农闲的百姓杀猪宰羊,盘腿坐在土炕上,聊聊家常,不干活,不出门,直到正月十五才结束。因天气寒冷,东北元旦饮食主要以冻品、腌菜、乱炖为主。像冻饺子、酸菜炖粉条、腌雪里红等都是元旦必备的食物。

  北京小孩子新年要吃冰糖葫芦,象征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文俗方面:扭秧歌、踩高跷,东北二人转,都会在庙会上接连表演。天津剪窗花,贴对联,文娱活动应接不暇。山东在元旦这一天学生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以期待来年金榜题名。

  南方的元旦习俗

  较之于北方元旦习俗之“俗”,南方元旦的习俗则偏向于“雅”。在江浙一带,元旦时节把竹竿束于草上,点火燃烧,称为“庆田蚕”。绍兴元旦会用“茶碗茶”待客,有的还要放入橄榄和金桔,称为“捧xx”。

  在福建,闽音“春”与“剩”相同,元旦吃饭时要在米饭上插上红纸做的花,俗称“春饭”。春饭是“年年有余”的象征。在广东,元旦拜年时,长辈会以红包或柑橘赏给晚辈,也是吉祥如意,来年结余的象征。

  台湾元旦习俗

  在宝岛台湾,元旦这一天全家老少都要围在一起聚餐,餐桌上摆放火锅,这叫做“围炉”。参加“围炉”的人,桌上的每样菜都要品尝,也要象征性地喝酒,以讨来年红红火火。

  在元旦,台湾同胞会吃长年菜。所谓长年菜,其实就是俗称的芥菜,台湾人认为这种菜叶长象征命长。有些人在煮菜时还要加上粉丝,意喻绵绵不断,长生不老。

  *元旦习俗

  在藏历新年中,家家要摆上“卓索切玛”,上面插上用酥油塑制作的彩花,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妇女要做“卡塞”这种用酥油制作的糕点招待客人。窗户要换上新布帘,房梁和厨房要装扮哈达,好歌善舞的牧民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展现出一派喜庆的气氛。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元旦的习俗还有很多。地大物博的祖国,元旦国内各地习俗各不相同。这些不同的习俗汇聚成共同迎接新的一年的礼物。这是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大融合的象征。这些习俗将*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在一起,并不断传承下去,构成中华民族的魂魄。

  元旦节的传说与故事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元旦节的由来4

  元旦,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俗称为“新年”,是公历新年的第一天。元,称为“第一”;丹叫“天”;元旦意味着第一天。“元旦”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晋书》年,但它的含义已经使用了4000多年。

  在*古代,元旦是十二月和十月的第一天,农历的一月一日始于汉武帝。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把公历1月1日作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也被称为“太阳年”。

  传说在古代尧舜鼎盛时期,尧田字勤勤恳恳地为人民工作,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但由于儿子无能、不才,他没有把“田字”的皇位传给儿子,而是把两种道德品质都传给了舜。

  尧对舜说:“你以后一定要传皇位,我死了你就放心了。”后来,舜把财富传给了禹,禹努力治水。俞也像舜一样爱人民,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都很受爱戴。

  后来,人们把姚死后祭祀天地和先帝姚的那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并称正月初一为“元旦”或“郑源”,这是古代的元旦。

  *的元旦总是指农业(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的是开始,意思是第一。元旦开始叫“元”;“丹”,象形文字,上面的“天”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线。“丹”意味着太阳从地*线上的冉冉升起,象征着一天的开始。

  人们把“元”和“旦”结合起来,延长到新年的第一天。元旦也叫“三元”,即年元、月元、时元。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在诗《晋书》“颛顼帝以正月为元,实为元旦之春”。晋代诗人蓝鑫曾写过一首《元正》的诗:“郑源凌凯节,嘉庆赵子。咸玩千年,小大同岳西。”形容过年的庆祝。

  萧子云的《南朝《介雅》诗也记载了“四季元旦,早春朝”。宋代吴《梦粱录》中有云:“太初一曰元旦,俗名曰元旦。一年之久的节令,这是第一次。”记录。

  在元旦这一天,各个朝代都举行各种庆祝仪式和崇拜的活动,例如向神灵和祖先献祭,写上门对联,写祝福,跳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了祭祀神佛、祭祖、贴春联、放鞭炮、守年夜饭、吃团圆饭、无数“社火”等娱乐庆典活动。

  在*古代,元旦是丰富多彩的,这体现在对《荆楚岁时记》的描述上。南朝时,荆楚大年初一过生日,随后是花椒柏树酒、桃汤、屠苏酒、岘港、吴昕板,都是散敷,但吃了鬼片,每人吃一个鸡蛋。有桃汤饮料,有食物,有药物,都有自己特殊的含义。

元旦节的由来5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

  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元旦在我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有旦的象形字了。每年公历的1月1日,人们称它为“元旦”,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汉语里,“元”是开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两字合称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但这从一开始就并不是固定的。元旦节的来历在历法上,人们习惯称地球绕太阳转1周为1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

  后来有的朝代对元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为元旦。

  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并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

  新*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因为他们多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但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历法传统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季节气候的不同,因而他们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样,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民族的特色了。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传统的新年。元旦,就是一年的头一天。元旦是合成词,拆开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升起。在*,元旦这一名称,都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他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据《史记》载: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以十月初一为元旦。

  辛亥革命后,我国把正月初一称作春节,公历1月1日叫新年,不称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才又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阴历的祖先埃及历,把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的那天作为元旦;阿富汗把春分作为元旦;犹太人把秋分作为元旦;而寒带的爱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们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公元前46年,罗马皇帝儒略·凯撒制定儒略历,开始时他把冬至作为元旦。但是,人们坚持要把朔日作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后10天。

  元旦是谁先提出的

  据说,它是由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帝提出的,规定了一年从元旦这天开始。但是,颛顼提出了元旦概念,并没有确定“元旦”这一名词。开始为“元”,天明即“旦”,元旦应该是古代文人杂合了“正旦”、“元正”等词汇要素,慢慢叫出来的。

  “元旦”固定组合,在南北朝时已出现。南朝梁萧子云《介雅》诗中有“元旦”一词。雅,系当时的“国乐”,逢重大节庆、祭祀活动时才演奏,《介雅》为十二雅中的一雅,格式为三曲五言,乐名取自《诗经·大雅·既醉》中的“君子万年,介尔景福”,给天子祝寿便要唱《介雅》。萧子云所写《介雅》便是供新年第一天使用的歌词,他在其中一曲里创造性地使用了“元旦”:“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趋拜齐衮玉,钟石变箫韶。日升等皇运,洪基邈且遥。”

  到宋元以后,“元旦”已不再是生词,当时的志书、笔记中渐多。如宋陆游父子参订的《嘉泰会稽志》中有一句:“元旦男女夙兴,家主设酒果以奠”;宋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进一步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元旦”一词真正热起来,应始于民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结束了长达20xx余年的封建时代,也结束了惟用天干地支纪年的历史,进入了西历(阳历)与中历(阴历)并存的“二元”历法新时期,以西历公元为标准纪年,将1912年1月1日,确定为民国元年的元旦。

元旦节的由来6

  元旦节的由来

  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泛滥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伺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便是元旦的由来。

  元旦节有哪些别名

  元旦在历史上还有很多种别称。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在古代*人的心目中,“元”是开始的意思;“旦”是早晨的意思。元旦在汉语各地语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元旦的传说

  关于我国元旦的传说,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舜继承了尧的思想,后来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古代元旦的传说,就是这么来的。

  元旦故事

  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的由来。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

元旦节的由来7

  元旦节是*的传统节日,在元旦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庆祝,当然,在不同的地方,庆祝方式可能也会不一样。但是,大体而言,元旦节这一天都是非常热闹的。那么,说到这里,元旦的由来是怎样的?

  事实上,说起元旦节,其实还要追溯自三皇五帝时期,话说当时尧帝勤政为民,一生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不过尧的儿子是个没出息的,尧就没有把部落传给儿子,而是选择了品德高尚、能力突出的舜。尧在死前,也叮嘱舜要把位子传给德才兼备的人,在这之后,舜又把位子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事实上,这几位首领都对百姓很好,做了很多好事。后来人们把舜祭祀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正月初一称为“元旦”,这就是元旦的由来。

  到了近代,也就是1911年,当时孙中山建立了*。从民国元年开始,就决定使用公历,并规定阳历1月1日是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后来,民国*又把农历的正月一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这就是近代*元旦的来历。

  那么,元旦节都有哪些习俗?

  1、在元旦节这一天,一般都会举行*活动,比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近年来大多数人会因为元旦的假日去旅游、聚会等节目。

  2、在元旦节这一天,人们都会吃汤圆或者水饺,家人团聚一堂,吃着热腾腾的水饺,虽然一切都很简单,但是节日的氛围却非常浓厚。事实上,这也是与家人团聚的一种方式,借着节日的机会多与家人朋友相聚。

  因此,以上就是关于元旦节的来历。

  一、元旦的来历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

  二、元旦的饮食习俗

  元旦

  吃鸡蛋:各人吃一个鸡蛋的习俗,在吴晋间的《风土记》中已出现。《风土记》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练形是道家用语,指修炼形体,认为可以成仙。生吃鸡蛋是为了长生。

  五辛盘:作为元日食品最早见于吴晋间周处的《风土记》,说元日早晨吃五辛菜。“以助发五藏气”(《玉烛宝典》卷一引)。

  汤饼:是指古代凡小麦面制品用水煮的食品,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九“饼法”中,讲了“水引馎饦法”,其中“水引”制法:“挼(ruó)如箸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挼令薄如韭叶逐沸煮

  年糕: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年糕北方则为黏黍。年糕的历史悠久,汉朝的米糕已有“稻饼”、“糕”、“饵”、“糍”等名称。6世纪食谱《食次》就有年糕“白茧糖”的制法,北朝《齐民要术》记载了将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

  椒柏酒:在东汉《四民月令》中已经出现。椒是花椒,古人说椒是玉衡星之精,气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轻耐老;柏是柏树叶,古人视为仙药,可免百病。椒、柏可分别浸制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饮用。饮椒柏酒可去病长寿。南朝庾信《正旦蒙赉酒》:“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

  桃汤:即取桃之叶、枝、茎三者煮沸而饮,古人以桃为五行之精,能厌伏邪气。制百鬼,故饮之

  胶牙饧:隋杜公瞻注释《荆楚岁时记》胶牙的含义是“使其牢固不动”胶牙饧实际上此俗寄托了长寿的美好愿望,因为牙齿坚固,能吃能喝,自然身体健康。

元旦节的由来8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

  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元旦在我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有旦的象形字了。每年公历的1月1日,人们称它为“元旦”,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汉语里,“元”是开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两字合称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但这从一开始就并不是固定的。元旦节的来历在历法上,人们习惯称地球绕太阳转1周为1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

  后来有的朝代对元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为元旦。

  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并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

  新*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因为他们多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但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历法传统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季节气候的不同,因而他们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样,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民族的特色了。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传统的新年。元旦,就是一年的头一天。元旦是合成词,拆开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升起。在*,元旦这一名称,都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他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据《史记》载: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以十月初一为元旦。

  辛亥革命后,我国把正月初一称作春节,公历1月1日叫新年,不称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才又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阴历的祖先埃及历,把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的那天作为元旦;阿富汗把春分作为元旦;犹太人把秋分作为元旦;而寒带的爱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们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公元前46年,罗马皇帝儒略·凯撒制定儒略历,开始时他把冬至作为元旦。但是,人们坚持要把朔日作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后10天。

  元旦是谁先提出的

  据说,它是由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帝提出的,规定了一年从元旦这天开始。但是,颛顼提出了元旦概念,并没有确定“元旦”这一名词。开始为“元”,天明即“旦”,元旦应该是古代文人杂合了“正旦”、“元正”等词汇要素,慢慢叫出来的。

  “元旦”固定组合,在南北朝时已出现。南朝梁萧子云《介雅》诗中有“元旦”一词。雅,系当时的“国乐”,逢重大节庆、祭祀活动时才演奏,《介雅》为十二雅中的一雅,格式为三曲五言,乐名取自《诗经·大雅·既醉》中的“君子万年,介尔景福”,给天子祝寿便要唱《介雅》。萧子云所写《介雅》便是供新年第一天使用的歌词,他在其中一曲里创造性地使用了“元旦”:“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趋拜齐衮玉,钟石变箫韶。日升等皇运,洪基邈且遥。”

  到宋元以后,“元旦”已不再是生词,当时的志书、笔记中渐多。如宋陆游父子参订的《嘉泰会稽志》中有一句:“元旦男女夙兴,家主设酒果以奠”;宋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进一步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元旦”一词真正热起来,应始于民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结束了长达20xx余年的封建时代,也结束了惟用天干地支纪年的历史,进入了西历(阳历)与中历(阴历)并存的“二元”历法新时期,以西历公元为标准纪年,将1912年1月1日,确定为民国元年的元旦。

元旦节的由来9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

  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元旦在我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有旦的象形字了。每年公历的1月1日,人们称它为“元旦”,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汉语里,“元”是开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两字合称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但这从一开始就并不是固定的。元旦节的来历在历法上,人们习惯称地球绕太阳转1周为1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

  后来有的朝代对元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为元旦。

  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并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

  新*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因为他们多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但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历法传统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季节气候的不同,因而他们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样,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民族的特色了。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传统的新年。元旦,就是一年的头一天。元旦是合成词,拆开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升起。在*,元旦这一名称,都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他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据《史记》载: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以十月初一为元旦。

  辛亥革命后,我国把正月初一称作春节,公历1月1日叫新年,不称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才又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阴历的.祖先埃及历,把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的那天作为元旦;阿富汗把春分作为元旦;犹太人把秋分作为元旦;而寒带的爱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们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公元前46年,罗马皇帝儒略·凯撒制定儒略历,开始时他把冬至作为元旦。但是,人们坚持要把朔日作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后10天。

  元旦是谁先提出的

  据说,它是由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帝提出的,规定了一年从元旦这天开始。但是,颛顼提出了元旦概念,并没有确定“元旦”这一名词。开始为“元”,天明即“旦”,元旦应该是古代文人杂合了“正旦”、“元正”等词汇要素,慢慢叫出来的。

  “元旦”固定组合,在南北朝时已出现。南朝梁萧子云《介雅》诗中有“元旦”一词。雅,系当时的“国乐”,逢重大节庆、祭祀活动时才演奏,《介雅》为十二雅中的一雅,格式为三曲五言,乐名取自《诗经·大雅·既醉》中的“君子万年,介尔景福”,给天子祝寿便要唱《介雅》。萧子云所写《介雅》便是供新年第一天使用的歌词,他在其中一曲里创造性地使用了“元旦”:“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趋拜齐衮玉,钟石变箫韶。日升等皇运,洪基邈且遥。”

  到宋元以后,“元旦”已不再是生词,当时的志书、笔记中渐多。如宋陆游父子参订的《嘉泰会稽志》中有一句:“元旦男女夙兴,家主设酒果以奠”;宋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进一步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元旦”一词真正热起来,应始于民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结束了长达20xx余年的封建时代,也结束了惟用天干地支纪年的历史,进入了西历(阳历)与中历(阴历)并存的“二元”历法新时期,以西历公元为标准纪年,将1912年1月1日,确定为民国元年的元旦。

元旦节的由来10

  *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20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20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元旦节的由来10篇扩展阅读


元旦节的由来10篇(扩展1)

——元旦节由来10篇

元旦节由来1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

  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元旦在我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有旦的象形字了。每年公历的1月1日,人们称它为“元旦”,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汉语里,“元”是开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两字合称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但这从一开始就并不是固定的。元旦节的来历在历法上,人们习惯称地球绕太阳转1周为1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

  后来有的朝代对元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为元旦。

  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并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

  新*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因为他们多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但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历法传统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季节气候的不同,因而他们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样,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民族的特色了。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传统的新年。元旦,就是一年的头一天。元旦是合成词,拆开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升起。在*,元旦这一名称,都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他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据《史记》载: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以十月初一为元旦。

  辛亥革命后,我国把正月初一称作春节,公历1月1日叫新年,不称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才又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阴历的祖先埃及历,把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的那天作为元旦;阿富汗把春分作为元旦;犹太人把秋分作为元旦;而寒带的爱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们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公元前46年,罗马皇帝儒略·凯撒制定儒略历,开始时他把冬至作为元旦。但是,人们坚持要把朔日作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后10天。

  元旦是谁先提出的

  据说,它是由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帝提出的,规定了一年从元旦这天开始。但是,颛顼提出了元旦概念,并没有确定“元旦”这一名词。开始为“元”,天明即“旦”,元旦应该是古代文人杂合了“正旦”、“元正”等词汇要素,慢慢叫出来的。

  “元旦”固定组合,在南北朝时已出现。南朝梁萧子云《介雅》诗中有“元旦”一词。雅,系当时的“国乐”,逢重大节庆、祭祀活动时才演奏,《介雅》为十二雅中的一雅,格式为三曲五言,乐名取自《诗经·大雅·既醉》中的“君子万年,介尔景福”,给天子祝寿便要唱《介雅》。萧子云所写《介雅》便是供新年第一天使用的歌词,他在其中一曲里创造性地使用了“元旦”:“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趋拜齐衮玉,钟石变箫韶。日升等皇运,洪基邈且遥。”

  到宋元以后,“元旦”已不再是生词,当时的志书、笔记中渐多。如宋陆游父子参订的《嘉泰会稽志》中有一句:“元旦男女夙兴,家主设酒果以奠”;宋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进一步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元旦”一词真正热起来,应始于民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结束了长达2000余年的封建时代,也结束了惟用天干地支纪年的历史,进入了西历(阳历)与中历(阴历)并存的“二元”历法新时期,以西历公元为标准纪年,将1912年1月1日,确定为民国元年的元旦。

元旦节由来2

  为什么会有元旦节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元旦为什么叫元旦:字面意思很有寓意

  元旦,又名元日、无朔、无辰、元正等,含有一年之始的意思。因为“元”本义是“人头”,引申为“始”。“旦”的本义也是“始”。据宋《梦梁录·正月》中记载:“正月朔日,谓之元旦,欲呼为新年。”元旦,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是公历新一年的第一天。元,谓“首”;旦,谓“日”;“元旦”意即“首日”。

  7020年前,古埃及人经过长期观察,发现每当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时,尼罗河水立时上涨,且与下次涨水时间总是相隔约365天。古埃及就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称“涨水新年”,这可能是元旦新年最早的由来。公历采用公元纪年法,是从“耶稣降生”的那年算起的,这与的兴盛密切相关。

  话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

  尧对舜说:“元旦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元旦为什么吃饺子

  饺子除了是过年祭祀后食用的食品。一些北方城市元旦也吃饺子,讲究守岁时包,辞岁时吃,即到子时吃,此时为两年之交、迎新辞旧的时刻,具有特殊意义,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预示新的一年里交上好运。

  元旦吃饺子的寓意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元旦节由来3

  最早的元旦起源于公元前5万年左右。古埃及人从游牧变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泛滥有很大关系。从长期的观察中,古埃及人发现尼罗河的泛滥时间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顼帝以正月为元,实为元旦之春”。南北朝时,南朝文学史家肖子云的《介雅》诗也记载“四季元旦,早春朝”。宋代吴《梦粱录》卷1《正月》词条:“正月为太阴一日,称为元旦。一年之久的节令,这是第一次。”;汉代崔院《三子钗铭》称“郑源”;在晋代的豫章《扬都赋》中被称为“陈元”。北齐有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叫《袁春》;唐德宗施立《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被称为“元硕”。

  *在大汶口发掘文物时,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顶升起,中间有云的画面。经考证,这是*最古老的“旦”的写法。后来,商代的青铜铭文上出现了“丹”的简化象形文字。“丹”字是用圆太阳来表示的。“天”下面的“一”字表示地*线,意思是太阳从冉冉的地*线升起。

  *新年总是指夏历第一个月的第一天。元的意思是“开始”和“开始”,但它的意思是“天”。元旦被称为“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汉语不同方言有不同的名称,如“元旦”、“大日”、“元旦”,一般称为“正月初一”。

  从正月初一哪一天开始,到汉武帝之前,也是天壤之别。所以各个朝代的元旦月份和日期并不一致。孟席月(一月)是夏朝的正月,腊月(十二月)是商朝的正月,冬月(十一月)是周朝的正月。秦始皇统一*后,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自汉武帝以后,孟席月(元月)被定为正月,孟席月初一(夏历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也就是阴历或者阴历,不是我们今天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建立了*。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采用公历,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但当时没有正式公布和命名。民国元年为了“保持夏令直顺,从西历中保留统计”,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在1912年),规定公历1月1日为“元旦”,但不叫“元旦”。

  今天的“元旦”是指1949年9月27日,新*成立前夕。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时候,也决定采用世界范围的公元纪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阳历。

  目前元旦是指公元元年的第一天。为了区分农历新年和公历新年,并鉴于农历24节气中的“立春”正好是农历新年前后,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的开始,列为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元旦节由来4

  元旦由来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 )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元旦传说

  传说在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

  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

  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二、元旦的习俗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是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在*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毕竟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并不见的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习俗就更简单了。

  元旦的庆祝方式一:

  全*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国家都把元旦定为法定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元旦的庆祝方式二:

  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就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近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发挥了。甚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

  元旦的庆祝方式三:

  保留着*传统的庆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间了,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

元旦节由来5

  *传统的元旦是指正月初一,“元旦”的概念在不同的时代和国家是不同的。*的“元旦”概念总是指正月初一。“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以前是很不一样的。所以各个朝代的元旦月份和日期并不一致。夏历中,春天的一月是正月,商朝的冬天的十二月是正月,周朝的冬天的十一月是正月。秦始皇统一*后,冬天的十月是正月,也就是十月初一是元旦。从汉武帝开始,把春天的一月定为正月,一月的第一天叫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年的*文学作品中:“帝转以夏梦正月为元,实际上是元旦的春天。

  ”汉代崔渊《三子钗铭》中称“郑源”,金朝傅毅《扬都赋》中称“陈元”,北齐《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称“袁春”,唐德宗的“圆说”——施立的诗《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

  南北朝时,南朝文学史家肖子云的诗《介雅》记载“四季元旦,早春朝”。宋代吴《梦粱录》中有云:“太初一曰元旦,俗名曰元旦。一年之久的节令,这是第一次。”记录。

元旦节由来6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建立了*。民国元年为了“保持夏令直顺,所以保留西历的统计”,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在1912年),规定公历1月1日为“元旦”,但不叫“元旦”。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采用公历,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公历1月1日为“元旦”,但当时并未正式公布。

  1912年1月1日,*宣告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总统。在就职宣誓中,孙中山以“元旦我

  为了区分两个元旦和公历,并鉴于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正好发生在夏历正月初一前后,故将夏历正月初一更名为“春节”,将公历1月1日指定为元旦——的开始日,列为法定假日,成为国定假日。

  1月1日标志着新年的到来。人们习惯于把这一天称为“元旦”,俗称“公历年”、“公历年”或“新年”。

元旦节由来7

  元旦,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俗称为“新年”,是公历新年的第一天。元,称为“第一”;丹叫“天”;元旦意味着第一天。“元旦”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晋书》年,但它的含义已经使用了4000多年。

  在*古代,元旦是十二月和十月的第一天,农历的一月一日始于汉武帝。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把公历1月1日作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也被称为“太阳年”。

  传说在古代尧舜鼎盛时期,尧田字勤勤恳恳地为人民工作,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但由于儿子无能、不才,他没有把“田字”的皇位传给儿子,而是把两种道德品质都传给了舜。

  尧对舜说:“你以后一定要传皇位,我死了你就放心了。”后来,舜把财富传给了禹,禹努力治水。俞也像舜一样爱人民,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都很受爱戴。

  后来,人们把姚死后祭祀天地和先帝姚的那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并称正月初一为“元旦”或“郑源”,这是古代的元旦。

  *的元旦总是指农业(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的是开始,意思是第一。元旦开始叫“元”;“丹”,象形文字,上面的“天”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线。“丹”意味着太阳从地*线上的冉冉升起,象征着一天的开始。

  人们把“元”和“旦”结合起来,延长到新年的第一天。元旦也叫“三元”,即年元、月元、时元。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在诗《晋书》“颛顼帝以正月为元,实为元旦之春”。晋代诗人蓝鑫曾写过一首《元正》的诗:“郑源凌凯节,嘉庆赵子。咸玩千年,小大同岳西。”形容过年的庆祝。

  萧子云的《南朝《介雅》诗也记载了“四季元旦,早春朝”。宋代吴《梦粱录》中有云:“太初一曰元旦,俗名曰元旦。一年之久的节令,这是第一次。”记录。

  在元旦这一天,各个朝代都举行各种庆祝仪式和崇拜的活动,例如向神灵和祖先献祭,写上门对联,写祝福,跳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了祭祀神佛、祭祖、贴春联、放鞭炮、守年夜饭、吃团圆饭、无数“社火”等娱乐庆典活动。

  在*古代,元旦是丰富多彩的,这体现在对《荆楚岁时记》的描述上。南朝时,荆楚大年初一过生日,随后是花椒柏树酒、桃汤、屠苏酒、岘港、吴昕板,都是散敷,但吃了鬼片,每人吃一个鸡蛋。有桃汤饮料,有食物,有药物,都有自己特殊的含义。

元旦节由来8

  最早的元旦起源于公元前5万年左右。古埃及人从游牧变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泛滥有很大关系。从长期的观察中,古埃及人发现尼罗河的泛滥时间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顼帝以正月为元,实为元旦之春”。南北朝时,南朝文学史家肖子云的《介雅》诗也记载“四季元旦,早春朝”。宋代吴《梦粱录》卷1《正月》词条:“正月为太阴一日,称为元旦。一年之久的节令,这是第一次。”;汉代崔院《三子钗铭》称“郑源”;在晋代的豫章《扬都赋》中被称为“陈元”。北齐有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叫《袁春》;唐德宗施立《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被称为“元硕”。

  *在大汶口发掘文物时,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顶升起,中间有云的画面。经考证,这是*最古老的“旦”的写法。后来,商代的青铜铭文上出现了“丹”的简化象形文字。“丹”字是用圆太阳来表示的。“天”下面的“一”字表示地*线,意思是太阳从冉冉的地*线升起。

  *新年总是指夏历第一个月的第一天。元的意思是“开始”和“开始”,但它的意思是“天”。元旦被称为“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汉语不同方言有不同的名称,如“元旦”、“大日”、“元旦”,一般称为“正月初一”。

  从正月初一哪一天开始,到汉武帝之前,也是天壤之别。所以各个朝代的元旦月份和日期并不一致。孟席月(一月)是夏朝的正月,腊月(十二月)是商朝的正月,冬月(十一月)是周朝的正月。秦始皇统一*后,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自汉武帝以后,孟席月(元月)被定为正月,孟席月初一(夏历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也就是阴历或者阴历,不是我们今天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建立了*。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采用公历,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但当时没有正式公布和命名。民国元年为了“保持夏令直顺,从西历中保留统计”,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在1912年),规定公历1月1日为“元旦”,但不叫“元旦”。

  今天的“元旦”是指1949年9月27日,新*成立前夕。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时候,也决定采用世界范围的公元纪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阳历。

  目前元旦是指公元元年的第一天。为了区分农历新年和公历新年,并鉴于农历24节气中的“立春”正好是农历新年前后,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的开始,列为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元旦节由来9

  元旦节的由来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的记载。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

  *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_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每年1月1日,标志着新一年的到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俗称“阳历年”。

  元旦习俗

  古代元旦习俗

  民以食为天,在*古代,完成了庄稼的收割,劳作一年的人们会准备丰厚的食物来迎接春天,即“五谷皆熟为有年”,俗称“年”。在宋代就有燃放鞭炮,逛年会,吃团圆餐的记载。

  北宋吕原明《岁时杂记》中提到:“元旦,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馎饦,或此之类。”说明当时汴梁百姓会准备面条之类的食物来过年。元旦的习俗逐渐形成。

  新*成立后,*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我国采用公元纪年法,元旦就是阳历新年。元旦放假三天(今年放假改革,只放一天),元旦就成了我国重要的节日组成。元旦的喜悦一直延续到农历春节。团圆、祭祖、吃饺子,赏花灯,成为每个*百姓,每个家庭度过新年的习惯。

  北方的元旦习俗

  我国的北方冬季天气寒冷,昼短夜长。从元旦开始,农闲的百姓杀猪宰羊,盘腿坐在土炕上,聊聊家常,不干活,不出门,直到正月十五才结束。因天气寒冷,东北元旦饮食主要以冻品、腌菜、乱炖为主。像冻饺子、酸菜炖粉条、腌雪里红等都是元旦必备的食物。

  北京小孩子新年要吃冰糖葫芦,象征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文俗方面:扭秧歌、踩高跷,东北二人转,都会在庙会上接连表演。天津剪窗花,贴对联,文娱活动应接不暇。山东在元旦这一天学生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以期待来年金榜题名。

  台湾元旦习俗

  在宝岛台湾,元旦这一天全家老少都要围在一起聚餐,餐桌上摆放火锅,这叫做“围炉”。参加“围炉”的人,桌上的每样菜都要品尝,也要象征性地喝酒,以讨来年红红火火。

  在元旦,台湾同胞会吃长年菜。所谓长年菜,其实就是俗称的芥菜,台湾人认为这种菜叶长象征命长。有些人在煮菜时还要加上粉丝,意喻绵绵不断,长生不老。

  *元旦习俗

  在藏历新年中,家家要摆上“卓索切玛”,上面插上用酥油塑制作的彩花,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妇女要做“卡塞”这种用酥油制作的糕点招待客人。窗户要换上新布帘,房梁和厨房要装扮哈达,好歌善舞的牧民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展现出一派喜庆的气氛。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元旦的习俗还有很多。地大物博的祖国,元旦国内各地习俗各不相同。这些不同的习俗汇聚成共同迎接新的一年的礼物。这是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大融合的象征。这些习俗将*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在一起,并不断传承下去,构成中华民族的魂魄。

  元旦节的传说与故事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元旦节由来10

  元旦,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俗称为“新年”,是公历新年的第一天。元,称为“第一”;丹叫“天”;元旦意味着第一天。“元旦”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晋书》年,但它的含义已经使用了4000多年。

  在*古代,元旦是十二月和十月的第一天,农历的一月一日始于汉武帝。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把公历1月1日作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也被称为“太阳年”。

  传说在古代尧舜鼎盛时期,尧田字勤勤恳恳地为人民工作,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但由于儿子无能、不才,他没有把“田字”的皇位传给儿子,而是把两种道德品质都传给了舜。

  尧对舜说:“你以后一定要传皇位,我死了你就放心了。”后来,舜把财富传给了禹,禹努力治水。俞也像舜一样爱人民,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都很受爱戴。

  后来,人们把姚死后祭祀天地和先帝姚的那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并称正月初一为“元旦”或“郑源”,这是古代的元旦。

  *的元旦总是指农业(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的是开始,意思是第一。元旦开始叫“元”;“丹”,象形文字,上面的“天”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线。“丹”意味着太阳从地*线上的冉冉升起,象征着一天的开始。

  人们把“元”和“旦”结合起来,延长到新年的第一天。元旦也叫“三元”,即年元、月元、时元。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在诗《晋书》“颛顼帝以正月为元,实为元旦之春”。晋代诗人蓝鑫曾写过一首《元正》的诗:“郑源凌凯节,嘉庆赵子。咸玩千年,小大同岳西。”形容过年的庆祝。

  萧子云的《南朝《介雅》诗也记载了“四季元旦,早春朝”。宋代吴《梦粱录》中有云:“太初一曰元旦,俗名曰元旦。一年之久的节令,这是第一次。”记录。

  在元旦这一天,各个朝代都举行各种庆祝仪式和崇拜的活动,例如向神灵和祖先献祭,写上门对联,写祝福,跳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了祭祀神佛、祭祖、贴春联、放鞭炮、守年夜饭、吃团圆饭、无数“社火”等娱乐庆典活动。

  在*古代,元旦是丰富多彩的,这体现在对《荆楚岁时记》的描述上。南朝时,荆楚大年初一过生日,随后是花椒柏树酒、桃汤、屠苏酒、岘港、吴昕板,都是散敷,但吃了鬼片,每人吃一个鸡蛋。有桃汤饮料,有食物,有药物,都有自己特殊的含义。


元旦节的由来10篇(扩展2)

——元旦节的由来10篇

元旦节的由来1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古代*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直到*后中央人民*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线。“旦”即太阳从地*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1、*古代称新年第一天为“元旦”或元日、元长、元朔、元春,具体日期在西汉以前各不相同,西汉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创“太初历”,以正月初一日为元旦,从此历代相沿,直至民国时期。

  2、西历公元纪年法传入我国后,民国时期以西历元月一日为新年,1949年*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议确立以西历元月一日为“元旦”,旧历年正月初一改称“春节”,“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茗》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历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叫“正月初一”。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1月1日为新年。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

  在我国,还列入了法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元旦节的由来2

  元旦节是*的传统节日,在元旦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庆祝,当然,在不同的地方,庆祝方式可能也会不一样。但是,大体而言,元旦节这一天都是非常热闹的。那么,说到这里,元旦的由来是怎样的?

  事实上,说起元旦节,其实还要追溯自三皇五帝时期,话说当时尧帝勤政为民,一生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不过尧的儿子是个没出息的,尧就没有把部落传给儿子,而是选择了品德高尚、能力突出的舜。尧在死前,也叮嘱舜要把位子传给德才兼备的人,在这之后,舜又把位子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事实上,这几位首领都对百姓很好,做了很多好事。后来人们把舜祭祀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正月初一称为“元旦”,这就是元旦的由来。

  到了近代,也就是1911年,当时孙中山建立了*。从民国元年开始,就决定使用公历,并规定阳历1月1日是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后来,民国*又把农历的正月一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这就是近代*元旦的来历。

  那么,元旦节都有哪些习俗?

  1、在元旦节这一天,一般都会举行*活动,比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近年来大多数人会因为元旦的假日去旅游、聚会等节目。

  2、在元旦节这一天,人们都会吃汤圆或者水饺,家人团聚一堂,吃着热腾腾的水饺,虽然一切都很简单,但是节日的氛围却非常浓厚。事实上,这也是与家人团聚的一种方式,借着节日的机会多与家人朋友相聚。

  因此,以上就是关于元旦节的来历。

  一、元旦的来历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

  二、元旦的饮食习俗

  元旦

  吃鸡蛋:各人吃一个鸡蛋的习俗,在吴晋间的《风土记》中已出现。《风土记》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练形是道家用语,指修炼形体,认为可以成仙。生吃鸡蛋是为了长生。

  五辛盘:作为元日食品最早见于吴晋间周处的《风土记》,说元日早晨吃五辛菜。“以助发五藏气”(《玉烛宝典》卷一引)。

  汤饼:是指古代凡小麦面制品用水煮的食品,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九“饼法”中,讲了“水引馎饦法”,其中“水引”制法:“挼(ruó)如箸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挼令薄如韭叶逐沸煮

  年糕: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年糕北方则为黏黍。年糕的历史悠久,汉朝的米糕已有“稻饼”、“糕”、“饵”、“糍”等名称。6世纪食谱《食次》就有年糕“白茧糖”的制法,北朝《齐民要术》记载了将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

  椒柏酒:在东汉《四民月令》中已经出现。椒是花椒,古人说椒是玉衡星之精,气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轻耐老;柏是柏树叶,古人视为仙药,可免百病。椒、柏可分别浸制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饮用。饮椒柏酒可去病长寿。南朝庾信《正旦蒙赉酒》:“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

  桃汤:即取桃之叶、枝、茎三者煮沸而饮,古人以桃为五行之精,能厌伏邪气。制百鬼,故饮之

  胶牙饧:隋杜公瞻注释《荆楚岁时记》胶牙的含义是“使其牢固不动”胶牙饧实际上此俗寄托了长寿的美好愿望,因为牙齿坚固,能吃能喝,自然身体健康。

元旦节的由来3

  元旦,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俗称为“新年”,是公历新年的第一天。元,称为“第一”;丹叫“天”;元旦意味着第一天。“元旦”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晋书》年,但它的含义已经使用了4000多年。

  在*古代,元旦是十二月和十月的第一天,农历的一月一日始于汉武帝。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把公历1月1日作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也被称为“太阳年”。

  传说在古代尧舜鼎盛时期,尧田字勤勤恳恳地为人民工作,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但由于儿子无能、不才,他没有把“田字”的皇位传给儿子,而是把两种道德品质都传给了舜。

  尧对舜说:“你以后一定要传皇位,我死了你就放心了。”后来,舜把财富传给了禹,禹努力治水。俞也像舜一样爱人民,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都很受爱戴。

  后来,人们把姚死后祭祀天地和先帝姚的那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并称正月初一为“元旦”或“郑源”,这是古代的元旦。

  *的元旦总是指农业(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的是开始,意思是第一。元旦开始叫“元”;“丹”,象形文字,上面的“天”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线。“丹”意味着太阳从地*线上的冉冉升起,象征着一天的开始。

  人们把“元”和“旦”结合起来,延长到新年的第一天。元旦也叫“三元”,即年元、月元、时元。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在诗《晋书》“颛顼帝以正月为元,实为元旦之春”。晋代诗人蓝鑫曾写过一首《元正》的诗:“郑源凌凯节,嘉庆赵子。咸玩千年,小大同岳西。”形容过年的庆祝。

  萧子云的《南朝《介雅》诗也记载了“四季元旦,早春朝”。宋代吴《梦粱录》中有云:“太初一曰元旦,俗名曰元旦。一年之久的节令,这是第一次。”记录。

  在元旦这一天,各个朝代都举行各种庆祝仪式和崇拜的活动,例如向神灵和祖先献祭,写上门对联,写祝福,跳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了祭祀神佛、祭祖、贴春联、放鞭炮、守年夜饭、吃团圆饭、无数“社火”等娱乐庆典活动。

  在*古代,元旦是丰富多彩的,这体现在对《荆楚岁时记》的描述上。南朝时,荆楚大年初一过生日,随后是花椒柏树酒、桃汤、屠苏酒、岘港、吴昕板,都是散敷,但吃了鬼片,每人吃一个鸡蛋。有桃汤饮料,有食物,有药物,都有自己特殊的含义。

元旦节的由来4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

  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元旦在我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有旦的象形字了。每年公历的1月1日,人们称它为“元旦”,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汉语里,“元”是开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两字合称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但这从一开始就并不是固定的。元旦节的来历在历法上,人们习惯称地球绕太阳转1周为1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

  后来有的朝代对元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为元旦。

  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并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

  新*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因为他们多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但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历法传统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季节气候的不同,因而他们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样,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民族的特色了。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传统的新年。元旦,就是一年的头一天。元旦是合成词,拆开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升起。在*,元旦这一名称,都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他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据《史记》载: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以十月初一为元旦。

  辛亥革命后,我国把正月初一称作春节,公历1月1日叫新年,不称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才又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阴历的祖先埃及历,把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的那天作为元旦;阿富汗把春分作为元旦;犹太人把秋分作为元旦;而寒带的爱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们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公元前46年,罗马皇帝儒略·凯撒制定儒略历,开始时他把冬至作为元旦。但是,人们坚持要把朔日作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后10天。

  元旦是谁先提出的

  据说,它是由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帝提出的,规定了一年从元旦这天开始。但是,颛顼提出了元旦概念,并没有确定“元旦”这一名词。开始为“元”,天明即“旦”,元旦应该是古代文人杂合了“正旦”、“元正”等词汇要素,慢慢叫出来的。

  “元旦”固定组合,在南北朝时已出现。南朝梁萧子云《介雅》诗中有“元旦”一词。雅,系当时的“国乐”,逢重大节庆、祭祀活动时才演奏,《介雅》为十二雅中的一雅,格式为三曲五言,乐名取自《诗经·大雅·既醉》中的“君子万年,介尔景福”,给天子祝寿便要唱《介雅》。萧子云所写《介雅》便是供新年第一天使用的歌词,他在其中一曲里创造性地使用了“元旦”:“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趋拜齐衮玉,钟石变箫韶。日升等皇运,洪基邈且遥。”

  到宋元以后,“元旦”已不再是生词,当时的志书、笔记中渐多。如宋陆游父子参订的《嘉泰会稽志》中有一句:“元旦男女夙兴,家主设酒果以奠”;宋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进一步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元旦”一词真正热起来,应始于民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结束了长达20xx余年的封建时代,也结束了惟用天干地支纪年的历史,进入了西历(阳历)与中历(阴历)并存的“二元”历法新时期,以西历公元为标准纪年,将1912年1月1日,确定为民国元年的元旦。

元旦节的由来5

  元旦节的由来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的记载。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

  *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_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每年1月1日,标志着新一年的到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俗称“阳历年”。

  元旦习俗

  古代元旦习俗

  民以食为天,在*古代,完成了庄稼的收割,劳作一年的人们会准备丰厚的食物来迎接春天,即“五谷皆熟为有年”,俗称“年”。在宋代就有燃放鞭炮,逛年会,吃团圆餐的记载。

  北宋吕原明《岁时杂记》中提到:“元旦,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馎饦,或此之类。”说明当时汴梁百姓会准备面条之类的食物来过年。元旦的习俗逐渐形成。

  新*成立后,*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我国采用公元纪年法,元旦就是阳历新年。元旦放假三天(今年放假改革,只放一天),元旦就成了我国重要的节日组成。元旦的喜悦一直延续到农历春节。团圆、祭祖、吃饺子,赏花灯,成为每个*百姓,每个家庭度过新年的习惯。

  北方的元旦习俗

  我国的北方冬季天气寒冷,昼短夜长。从元旦开始,农闲的百姓杀猪宰羊,盘腿坐在土炕上,聊聊家常,不干活,不出门,直到正月十五才结束。因天气寒冷,东北元旦饮食主要以冻品、腌菜、乱炖为主。像冻饺子、酸菜炖粉条、腌雪里红等都是元旦必备的食物。

  北京小孩子新年要吃冰糖葫芦,象征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文俗方面:扭秧歌、踩高跷,东北二人转,都会在庙会上接连表演。天津剪窗花,贴对联,文娱活动应接不暇。山东在元旦这一天学生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以期待来年金榜题名。

  南方的元旦习俗

  较之于北方元旦习俗之“俗”,南方元旦的习俗则偏向于“雅”。在江浙一带,元旦时节把竹竿束于草上,点火燃烧,称为“庆田蚕”。绍兴元旦会用“茶碗茶”待客,有的还要放入橄榄和金桔,称为“捧xx”。

  在福建,闽音“春”与“剩”相同,元旦吃饭时要在米饭上插上红纸做的花,俗称“春饭”。春饭是“年年有余”的象征。在广东,元旦拜年时,长辈会以红包或柑橘赏给晚辈,也是吉祥如意,来年结余的象征。

  台湾元旦习俗

  在宝岛台湾,元旦这一天全家老少都要围在一起聚餐,餐桌上摆放火锅,这叫做“围炉”。参加“围炉”的人,桌上的每样菜都要品尝,也要象征性地喝酒,以讨来年红红火火。

  在元旦,台湾同胞会吃长年菜。所谓长年菜,其实就是俗称的芥菜,台湾人认为这种菜叶长象征命长。有些人在煮菜时还要加上粉丝,意喻绵绵不断,长生不老。

  *元旦习俗

  在藏历新年中,家家要摆上“卓索切玛”,上面插上用酥油塑制作的彩花,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妇女要做“卡塞”这种用酥油制作的糕点招待客人。窗户要换上新布帘,房梁和厨房要装扮哈达,好歌善舞的牧民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展现出一派喜庆的气氛。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元旦的习俗还有很多。地大物博的祖国,元旦国内各地习俗各不相同。这些不同的习俗汇聚成共同迎接新的一年的礼物。这是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大融合的象征。这些习俗将*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在一起,并不断传承下去,构成中华民族的魂魄。

  元旦节的传说与故事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元旦节的由来6

  元旦节的由来

  *元旦原来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线。“旦”即太阳从地*线上冉冉升起,象征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古代,人们把舜帝祭祀天地和祭祀尧的那一天当作新年的第一天,殷代在农历十二月初一,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在十月初一,汉代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后,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并一直沿用到清代。

  辛亥革命后,民国各省*上决定采用西历(公历),就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这就是今天的元旦的名称和日期的由来。

  元旦的由来故事

  由来一

  *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由来二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由来三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即1月1日)。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由来四

  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

  由来五

  元旦是一年的首日。“元旦”这一名称,据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颛顼。他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元”含有第一和开始之意,“旦”则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开始升起。“元”和“旦”和在一起,就是要人们以蓬勃朝气来迎接崭新的一年。

  各国元旦的习俗

  1、*

  元旦原是农历正月初一,在古代是纪念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纪念采用西历,从此公历的1月1日就变为*的元旦,*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2、朝鲜

  和我们*一样,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的习俗。朝鲜人在新年时,家家户户贴对联和年画。有的人家在门上贴上寿星或仙女的画像,祈求上天保佑,驱走鬼魅,赐给幸福。元旦黎明,人们把一些钞票塞进了除夕预先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恶,迎接吉祥福星。黄昏,人们又将全家人一年中脱落的头发烧掉,祝愿家人四季*安。新春佳节,朝鲜的妇女穿戴一新。元旦日少女们头戴一种麻制的帽子,称为“福巾”,身穿带花纹的五色彩衣,进行荡秋千比赛。她们以一处树花为目标,看谁先踢到或咬到为胜。也有在高处挂上铜铃的,以先碰响者为冠军。新年期间,朝鲜人除了享以美酒佳肴外,还必须要做一种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枣泥和蜂蜜等,蒸煮成与我国的八宝饭相类似的甜饭食用,以预示家里人丁兴旺日子过得象蜜一样甜。

  3、印度

  从每年10月31日起为新年共5天,第四天为元旦。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印度有的地区,元旦早上,家家户户哭声不断,人人脸上涕泪横流,他们以岁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来迎新年,是对人生的慨叹。元旦早上,人们提着精制的小灯,拿着红粉包,出门向老人和亲友拜年。见面道喜后,就互相将红粉涂在对方的额上,表示吉祥如意,抬头见喜。年轻人把红墨水装进水枪里,射到亲友身上,称为“洒红”,表示吉祥如意。

  4、蒙古:

  新一年到来,蒙古老人会装扮成牧羊人的样子,穿着毛绒的皮外套,头戴一顶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响,以示驱邪祝福。而朝鲜和*一样,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的习俗。韩国人在元旦这一天,全家除了团聚饭宴外,还要进行祭祀祈祷等活动。男孩子多半去放风筝,女孩子则跳跳板。

  5、巴西

  巴西人在元旦这天,高举火把,蜂拥登山。人们争先恐后地寻找那象征幸福的金桦果。瑞士人则有元旦健身的习惯。

  6、希腊

  在希腊的元旦时,家家都要做一个大蛋糕,里面放一枚银币,谁吃到了就是中祝福。在元旦这一天,巴基斯坦人们个个手拿红粉跑出门,见了亲友,道过新喜,便互相将红粉涂在额上,以示庆祝新年吉祥如意。

  7、保加利亚

  元旦用餐时,谁打喷嚏谁准会给全家人带来幸福,家主将第一只羊、牛或马驹许给他,以祝愿他给全家人带来幸福。

  8、巴拉圭

  巴拉圭人把每年最后五天定为“冷食日”。在这五天中,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不能动烟火,只能吃冷食,直到元旦,才能生火做饭,庆祝佳节。

  9、英国

  在英国,公历元旦虽没有圣诞节那样隆重,但在除夕夜和元旦,还是根据当地的风俗匀惯展种种庆祝活动,以示送旧迎新。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除夕在亲友家做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

  10、法国

  法国人在新年到来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余酒全部喝光,以致许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们认为,元旦时如果家中还有剩余的酒,新的一年则交厄运。法国人认为元旦这一天的天气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们就上街看风向来占卜:刮南风,预兆风调雨顺,这一年会是*安而炎热;刮西风,有一个捕鱼和*的丰收年;刮东风,水果将高产;刮北风,则是歉收年。

元旦节的由来7

  为什么会有元旦节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元旦为什么叫元旦:字面意思很有寓意

  元旦,又名元日、无朔、无辰、元正等,含有一年之始的意思。因为“元”本义是“人头”,引申为“始”。“旦”的本义也是“始”。据宋《梦梁录·正月》中记载:“正月朔日,谓之元旦,欲呼为新年。”元旦,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是公历新一年的第一天。元,谓“首”;旦,谓“日”;“元旦”意即“首日”。

  7020年前,古埃及人经过长期观察,发现每当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时,尼罗河水立时上涨,且与下次涨水时间总是相隔约365天。古埃及就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称“涨水新年”,这可能是元旦新年最早的由来。公历采用公元纪年法,是从“耶稣降生”的那年算起的,这与的兴盛密切相关。

  话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

  尧对舜说:“元旦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元旦为什么吃饺子

  饺子除了是过年祭祀后食用的食品。一些北方城市元旦也吃饺子,讲究守岁时包,辞岁时吃,即到子时吃,此时为两年之交、迎新辞旧的时刻,具有特殊意义,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预示新的一年里交上好运。

  元旦吃饺子的寓意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元旦节的由来8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古代*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直到*后中央人民*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线。“旦”即太阳从地*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1、*古代称新年第一天为“元旦”或元日、元长、元朔、元春,具体日期在西汉以前各不相同,西汉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创“太初历”,以正月初一日为元旦,从此历代相沿,直至民国时期。

  2、西历公元纪年法传入我国后,民国时期以西历元月一日为新年,1949年*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议确立以西历元月一日为“元旦”,旧历年正月初一改称“春节”,“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茗》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历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叫“正月初一”。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1月1日为新年。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

  在我国,还列入了法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元旦节的由来9

  元旦节是*的传统节日,在元旦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庆祝,当然,在不同的地方,庆祝方式可能也会不一样。但是,大体而言,元旦节这一天都是非常热闹的。那么,说到这里,元旦的"由来是怎样的?

  事实上,说起元旦节,其实还要追溯自三皇五帝时期,话说当时尧帝勤政为民,一生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不过尧的儿子是个没出息的,尧就没有把部落传给儿子,而是选择了品德高尚、能力突出的舜。尧在死前,也叮嘱舜要把位子传给德才兼备的人,在这之后,舜又把位子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事实上,这几位首领都对百姓很好,做了很多好事。后来人们把舜祭祀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正月初一称为“元旦”,这就是元旦的由来。

  到了近代,也就是1911年,当时孙中山建立了*。从民国元年开始,就决定使用公历,并规定阳历1月1日是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后来,民国*又把农历的正月一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这就是近代*元旦的来历。

  那么,元旦节都有哪些习俗?

  1、在元旦节这一天,一般都会举行*活动,比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近年来大多数人会因为元旦的假日去旅游、聚会等节目。

  2、在元旦节这一天,人们都会吃汤圆或者水饺,家人团聚一堂,吃着热腾腾的水饺,虽然一切都很简单,但是节日的氛围却非常浓厚。事实上,这也是与家人团聚的一种方式,借着节日的机会多与家人朋友相聚。

  因此,以上就是关于元旦节的来历。

  一、元旦的来历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

  二、元旦的饮食习俗

  元旦

  吃鸡蛋:各人吃一个鸡蛋的习俗,在吴晋间的《风土记》中已出现。《风土记》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练形是道家用语,指修炼形体,认为可以成仙。生吃鸡蛋是为了长生。

  五辛盘:作为元日食品最早见于吴晋间周处的《风土记》,说元日早晨吃五辛菜。“以助发五藏气”(《玉烛宝典》卷一引)。

  汤饼:是指古代凡小麦面制品用水煮的食品,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九“饼法”中,讲了“水引馎饦法”,其中“水引”制法:“挼(ruó)如箸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挼令薄如韭叶逐沸煮

  年糕: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年糕北方则为黏黍。年糕的历史悠久,汉朝的米糕已有“稻饼”、“糕”、“饵”、“糍”等名称。6世纪食谱《食次》就有年糕“白茧糖”的制法,北朝《齐民要术》记载了将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

  椒柏酒:在东汉《四民月令》中已经出现。椒是花椒,古人说椒是玉衡星之精,气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轻耐老;柏是柏树叶,古人视为仙药,可免百病。椒、柏可分别浸制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饮用。饮椒柏酒可去病长寿。南朝庾信《正旦蒙赉酒》:“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

  桃汤:即取桃之叶、枝、茎三者煮沸而饮,古人以桃为五行之精,能厌伏邪气。制百鬼,故饮之

  胶牙饧:隋杜公瞻注释《荆楚岁时记》胶牙的含义是“使其牢固不动”胶牙饧实际上此俗寄托了长寿的美好愿望,因为牙齿坚固,能吃能喝,自然身体健康。

元旦节的由来10

  原来在汉语里,“元”是开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两字合称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但这从一开始就并不是固定的。

  *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元旦节的来历

  在历法上,人们习惯称地球绕太阳转1周为1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 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元旦节的由来10篇(扩展3)

——元旦节的由来10篇

元旦节的由来1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古代*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直到*后中央人民*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线。“旦”即太阳从地*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1、*古代称新年第一天为“元旦”或元日、元长、元朔、元春,具体日期在西汉以前各不相同,西汉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创“太初历”,以正月初一日为元旦,从此历代相沿,直至民国时期。

  2、西历公元纪年法传入我国后,民国时期以西历元月一日为新年,1949年*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议确立以西历元月一日为“元旦”,旧历年正月初一改称“春节”,“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茗》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历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叫“正月初一”。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1月1日为新年。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

  在我国,还列入了法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元旦节的由来2

  元旦节的由来

  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泛滥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伺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便是元旦的由来。

  元旦节有哪些别名

  元旦在历史上还有很多种别称。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在古代*人的心目中,“元”是开始的意思;“旦”是早晨的意思。元旦在汉语各地语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元旦的传说

  关于我国元旦的传说,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舜继承了尧的思想,后来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古代元旦的传说,就是这么来的。

  元旦故事

  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的由来。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

元旦节的由来3

  为什么会有元旦节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元旦为什么叫元旦:字面意思很有寓意

  元旦,又名元日、无朔、无辰、元正等,含有一年之始的意思。因为“元”本义是“人头”,引申为“始”。“旦”的本义也是“始”。据宋《梦梁录·正月》中记载:“正月朔日,谓之元旦,欲呼为新年。”元旦,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是公历新一年的第一天。元,谓“首”;旦,谓“日”;“元旦”意即“首日”。

  7020年前,古埃及人经过长期观察,发现每当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时,尼罗河水立时上涨,且与下次涨水时间总是相隔约365天。古埃及就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称“涨水新年”,这可能是元旦新年最早的"由来。公历采用公元纪年法,是从“耶稣降生”的那年算起的,这与的兴盛密切相关。

  话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

  尧对舜说:“元旦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元旦为什么吃饺子

  饺子除了是过年祭祀后食用的食品。一些北方城市元旦也吃饺子,讲究守岁时包,辞岁时吃,即到子时吃,此时为两年之交、迎新辞旧的时刻,具有特殊意义,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预示新的一年里交上好运。

  元旦吃饺子的寓意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元旦节的由来4

  元旦节的由来

  *元旦原来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线。“旦”即太阳从地*线上冉冉升起,象征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古代,人们把舜帝祭祀天地和祭祀尧的那一天当作新年的第一天,殷代在农历十二月初一,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在十月初一,汉代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后,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并一直沿用到清代。

  辛亥革命后,民国各省*上决定采用西历(公历),就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这就是今天的元旦的名称和日期的由来。

  元旦的由来故事

  由来一

  *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由来二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由来三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即1月1日)。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由来四

  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

  由来五

  元旦是一年的首日。“元旦”这一名称,据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颛顼。他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元”含有第一和开始之意,“旦”则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开始升起。“元”和“旦”和在一起,就是要人们以蓬勃朝气来迎接崭新的一年。

  各国元旦的习俗

  1、*

  元旦原是农历正月初一,在古代是纪念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纪念采用西历,从此公历的1月1日就变为*的元旦,*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2、朝鲜

  和我们*一样,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的习俗。朝鲜人在新年时,家家户户贴对联和年画。有的人家在门上贴上寿星或仙女的画像,祈求上天保佑,驱走鬼魅,赐给幸福。元旦黎明,人们把一些钞票塞进了除夕预先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恶,迎接吉祥福星。黄昏,人们又将全家人一年中脱落的头发烧掉,祝愿家人四季*安。新春佳节,朝鲜的妇女穿戴一新。元旦日少女们头戴一种麻制的帽子,称为“福巾”,身穿带花纹的五色彩衣,进行荡秋千比赛。她们以一处树花为目标,看谁先踢到或咬到为胜。也有在高处挂上铜铃的,以先碰响者为冠军。新年期间,朝鲜人除了享以美酒佳肴外,还必须要做一种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枣泥和蜂蜜等,蒸煮成与我国的八宝饭相类似的甜饭食用,以预示家里人丁兴旺日子过得象蜜一样甜。

  3、印度

  从每年10月31日起为新年共5天,第四天为元旦。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印度有的地区,元旦早上,家家户户哭声不断,人人脸上涕泪横流,他们以岁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来迎新年,是对人生的慨叹。元旦早上,人们提着精制的小灯,拿着红粉包,出门向老人和亲友拜年。见面道喜后,就互相将红粉涂在对方的额上,表示吉祥如意,抬头见喜。年轻人把红墨水装进水枪里,射到亲友身上,称为“洒红”,表示吉祥如意。

  4、蒙古:

  新一年到来,蒙古老人会装扮成牧羊人的样子,穿着毛绒的皮外套,头戴一顶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响,以示驱邪祝福。而朝鲜和*一样,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的习俗。韩国人在元旦这一天,全家除了团聚饭宴外,还要进行祭祀祈祷等活动。男孩子多半去放风筝,女孩子则跳跳板。

  5、巴西

  巴西人在元旦这天,高举火把,蜂拥登山。人们争先恐后地寻找那象征幸福的金桦果。瑞士人则有元旦健身的习惯。

  6、希腊

  在希腊的元旦时,家家都要做一个大蛋糕,里面放一枚银币,谁吃到了就是中祝福。在元旦这一天,巴基斯坦人们个个手拿红粉跑出门,见了亲友,道过新喜,便互相将红粉涂在额上,以示庆祝新年吉祥如意。

  7、保加利亚

  元旦用餐时,谁打喷嚏谁准会给全家人带来幸福,家主将第一只羊、牛或马驹许给他,以祝愿他给全家人带来幸福。

  8、巴拉圭

  巴拉圭人把每年最后五天定为“冷食日”。在这五天中,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不能动烟火,只能吃冷食,直到元旦,才能生火做饭,庆祝佳节。

  9、英国

  在英国,公历元旦虽没有圣诞节那样隆重,但在除夕夜和元旦,还是根据当地的风俗匀惯展种种庆祝活动,以示送旧迎新。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除夕在亲友家做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

  10、法国

  法国人在新年到来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余酒全部喝光,以致许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们认为,元旦时如果家中还有剩余的酒,新的一年则交厄运。法国人认为元旦这一天的天气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们就上街看风向来占卜:刮南风,预兆风调雨顺,这一年会是*安而炎热;刮西风,有一个捕鱼和*的丰收年;刮东风,水果将高产;刮北风,则是歉收年。

元旦节的由来5

  元旦节的由来

  *元旦原来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线。“旦”即太阳从地*线上冉冉升起,象征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古代,人们把舜帝祭祀天地和祭祀尧的那一天当作新年的第一天,殷代在农历十二月初一,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在十月初一,汉代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后,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并一直沿用到清代。

  辛亥革命后,民国各省*上决定采用西历(公历),就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这就是今天的元旦的名称和日期的由来。

  元旦的由来故事

  由来一

  *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由来二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由来三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即1月1日)。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由来四

  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

  由来五

  元旦是一年的首日。“元旦”这一名称,据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颛顼。他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元”含有第一和开始之意,“旦”则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开始升起。“元”和“旦”和在一起,就是要人们以蓬勃朝气来迎接崭新的一年。

  各国元旦的习俗

  1、*

  元旦原是农历正月初一,在古代是纪念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纪念采用西历,从此公历的1月1日就变为*的元旦,*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2、朝鲜

  和我们*一样,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的习俗。朝鲜人在新年时,家家户户贴对联和年画。有的人家在门上贴上寿星或仙女的画像,祈求上天保佑,驱走鬼魅,赐给幸福。元旦黎明,人们把一些钞票塞进了除夕预先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恶,迎接吉祥福星。黄昏,人们又将全家人一年中脱落的头发烧掉,祝愿家人四季*安。新春佳节,朝鲜的妇女穿戴一新。元旦日少女们头戴一种麻制的帽子,称为“福巾”,身穿带花纹的五色彩衣,进行荡秋千比赛。她们以一处树花为目标,看谁先踢到或咬到为胜。也有在高处挂上铜铃的,以先碰响者为冠军。新年期间,朝鲜人除了享以美酒佳肴外,还必须要做一种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枣泥和蜂蜜等,蒸煮成与我国的八宝饭相类似的甜饭食用,以预示家里人丁兴旺日子过得象蜜一样甜。

  3、印度

  从每年10月31日起为新年共5天,第四天为元旦。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印度有的地区,元旦早上,家家户户哭声不断,人人脸上涕泪横流,他们以岁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来迎新年,是对人生的慨叹。元旦早上,人们提着精制的小灯,拿着红粉包,出门向老人和亲友拜年。见面道喜后,就互相将红粉涂在对方的额上,表示吉祥如意,抬头见喜。年轻人把红墨水装进水枪里,射到亲友身上,称为“洒红”,表示吉祥如意。

  4、蒙古:

  新一年到来,蒙古老人会装扮成牧羊人的样子,穿着毛绒的皮外套,头戴一顶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响,以示驱邪祝福。而朝鲜和*一样,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的习俗。韩国人在元旦这一天,全家除了团聚饭宴外,还要进行祭祀祈祷等活动。男孩子多半去放风筝,女孩子则跳跳板。

  5、巴西

  巴西人在元旦这天,高举火把,蜂拥登山。人们争先恐后地寻找那象征幸福的金桦果。瑞士人则有元旦健身的习惯。

  6、希腊

  在希腊的元旦时,家家都要做一个大蛋糕,里面放一枚银币,谁吃到了就是中祝福。在元旦这一天,巴基斯坦人们个个手拿红粉跑出门,见了亲友,道过新喜,便互相将红粉涂在额上,以示庆祝新年吉祥如意。

  7、保加利亚

  元旦用餐时,谁打喷嚏谁准会给全家人带来幸福,家主将第一只羊、牛或马驹许给他,以祝愿他给全家人带来幸福。

  8、巴拉圭

  巴拉圭人把每年最后五天定为“冷食日”。在这五天中,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不能动烟火,只能吃冷食,直到元旦,才能生火做饭,庆祝佳节。

  9、英国

  在英国,公历元旦虽没有圣诞节那样隆重,但在除夕夜和元旦,还是根据当地的风俗匀惯展种种庆祝活动,以示送旧迎新。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除夕在亲友家做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

  10、法国

  法国人在新年到来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余酒全部喝光,以致许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们认为,元旦时如果家中还有剩余的酒,新的一年则交厄运。法国人认为元旦这一天的天气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们就上街看风向来占卜:刮南风,预兆风调雨顺,这一年会是*安而炎热;刮西风,有一个捕鱼和*的丰收年;刮东风,水果将高产;刮北风,则是歉收年。

元旦节的由来6

  *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20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20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元旦节的由来7

  "元旦"最早的由来

  最早的元旦由来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线,意为太阳从地*线上冉冉升起。

  *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20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20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了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传说故事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元旦节的由来8

  元旦节是*的传统节日,在元旦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庆祝,当然,在不同的地方,庆祝方式可能也会不一样。但是,大体而言,元旦节这一天都是非常热闹的。那么,说到这里,元旦的由来是怎样的?

  事实上,说起元旦节,其实还要追溯自三皇五帝时期,话说当时尧帝勤政为民,一生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不过尧的儿子是个没出息的,尧就没有把部落传给儿子,而是选择了品德高尚、能力突出的舜。尧在死前,也叮嘱舜要把位子传给德才兼备的人,在这之后,舜又把位子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事实上,这几位首领都对百姓很好,做了很多好事。后来人们把舜祭祀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正月初一称为“元旦”,这就是元旦的由来。

  到了近代,也就是1911年,当时孙中山建立了*。从民国元年开始,就决定使用公历,并规定阳历1月1日是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后来,民国*又把农历的正月一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这就是近代*元旦的来历。

  那么,元旦节都有哪些习俗?

  1、在元旦节这一天,一般都会举行*活动,比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近年来大多数人会因为元旦的假日去旅游、聚会等节目。

  2、在元旦节这一天,人们都会吃汤圆或者水饺,家人团聚一堂,吃着热腾腾的水饺,虽然一切都很简单,但是节日的氛围却非常浓厚。事实上,这也是与家人团聚的一种方式,借着节日的机会多与家人朋友相聚。

  因此,以上就是关于元旦节的来历。

  一、元旦的来历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

  二、元旦的饮食习俗

  元旦

  吃鸡蛋:各人吃一个鸡蛋的习俗,在吴晋间的《风土记》中已出现。《风土记》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练形是道家用语,指修炼形体,认为可以成仙。生吃鸡蛋是为了长生。

  五辛盘:作为元日食品最早见于吴晋间周处的《风土记》,说元日早晨吃五辛菜。“以助发五藏气”(《玉烛宝典》卷一引)。

  汤饼:是指古代凡小麦面制品用水煮的食品,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九“饼法”中,讲了“水引馎饦法”,其中“水引”制法:“挼(ruó)如箸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挼令薄如韭叶逐沸煮

  年糕: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年糕北方则为黏黍。年糕的历史悠久,汉朝的米糕已有“稻饼”、“糕”、“饵”、“糍”等名称。6世纪食谱《食次》就有年糕“白茧糖”的制法,北朝《齐民要术》记载了将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

  椒柏酒:在东汉《四民月令》中已经出现。椒是花椒,古人说椒是玉衡星之精,气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轻耐老;柏是柏树叶,古人视为仙药,可免百病。椒、柏可分别浸制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饮用。饮椒柏酒可去病长寿。南朝庾信《正旦蒙赉酒》:“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

  桃汤:即取桃之叶、枝、茎三者煮沸而饮,古人以桃为五行之精,能厌伏邪气。制百鬼,故饮之

  胶牙饧:隋杜公瞻注释《荆楚岁时记》胶牙的含义是“使其牢固不动”胶牙饧实际上此俗寄托了长寿的美好愿望,因为牙齿坚固,能吃能喝,自然身体健康。

元旦节的由来9

  原来在汉语里,“元”是开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两字合称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但这从一开始就并不是固定的。

  *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元旦节的来历

  在历法上,人们习惯称地球绕太阳转1周为1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 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元旦节的由来10

  关于元旦节的由来

  *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庆祝元旦的三大方式

  方式一:全*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很多国家都把元旦定为法定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方式二: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近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放假了,随你怎么玩都行。甚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

  方式三:保留着*传统的庆祝方式就在于民间了,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圆,聚一餐。至于更为浓重的庆祝方式暂时还没见过。

  南方人元旦食俗

  先介绍一下元旦的压轴菜:鱼。年年有余。豆花鱼片酸菜鱼清蒸鲈鱼冷锅鱼烤鳗鱼豆瓣鲫鱼干烧鲳鱼酸辣小黄花鱼糖醋带鱼秋刀鱼泡菜鱼DIY香煎龙利鱼……这么多鱼为什么要吃糖醋鲤鱼呢?鱼昭示新年财源广进,糖醋鲤鱼吃起来甜而不腻,滑而不涩,昭示着日子甜甜蜜蜜,**稳稳。作为元旦的压轴菜最是适合不过了。

  对于南方人来说,糍粑、年糕炸等小吃。烤炸出来的糍粑是最饱眼福的,颜色金黄,然后又是圆圆的。不过炸出来的糍粑需要放些糖,或者加上一些佐料才会好吃些。我不推荐炸糍粑,因为经过高温油炸的东西里面的营养等成分都会大打折扣。或者煮着吃。试想一下,冬天在燃得正旺的火炉上放一个小壶,里面热着甜酒,甜酒里有一块一块的糍粑。家人就围在火炉边,端着甜酒,吃着糍粑,谈着白天发生的事情。煮出来的糍粑是温馨的。烤着吃也别有一番风味。有时候在电脑前坐久了,手是冰凉冰凉的。

  这时不妨拿一把铁夹放在火炉上,烤上一个糍粑,看着糍粑由生到熟,原来一个扁*的白色的糍粑慢慢的膨起来,慢慢的`变黄,也是一种享受。而且,一个糍粑熟了的时候,手也烤热了。吃得不甜的朋友可以不放任何东西就这样吃,也可以放一些菜在里面。吃甜的朋友可以考虑放些糖或豆面在里面。


元旦节的由来10篇(扩展4)

——元旦节的趣事作文10篇

元旦节的趣事作文1

  除了校园里的学习外,我想许多小朋友都有兴趣班的。作文,奥数,乒乓球,英语……可我最喜欢的是舞蹈,它不但能让我掌握音乐节奏,而且还能练习手脚协调能力呢!过新年了,全家人聚在一起。我决定给妈妈爸爸、姐姐、外公外婆和其她人露一手,教她们学“四小天鹅巴蕾舞”。这回我可当了小老师!开始了,我边哼着节拍,边在前面领舞。小阿姨和姐姐们在后面跟。我在镜子里看到她们歪歪扭扭,节奏跟不上,脚背也没绷直,跳起来象鸭子走路,难看极了!我连忙上前纠正,再让她们一遍又一遍地把一段先练好,然后合起来练几遍。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小时学下来,“四小天鹅巴蕾舞”的第一段终于学会了,虽然跳得前仰后合不标准,但小阿姨和姐姐们都学得非常认真,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寒假里的家庭舞蹈课带给了全家人过节的快乐,教舞蹈给我带来了做小老师的乐趣……寒假的趣事多着呢!它等着我们去探索哟!

元旦节的趣事作文2

  2022年来了,进入新的一年了。第一天就发生了令人喷饭、十分搞笑的事情。

  2021月31日,爸爸妈妈带我到武汉,参加爸爸与大学同学的聚会,住在爸爸上的华中科技大学中的宾馆。

  元旦,我们游完东湖,他们说去学校中的*爷爷雕塑前拍照。因为早上我已经去过了,不想去。于是我和黄州姐姐、壮壮、还有妈妈去打羽毛球。

  一开始,还没有什么事发生。后来,壮壮发了一个猛球,没想到,这羽毛球打算在树上安家,不下来了。妈妈想用羽毛球拍抛上去,说不定能把球弄下来。妈妈把球拍一抛,不但球没下来,反而球拍也被卡住了。

  我们一看,先是傻了眼,再是笑个不停。

  这时,我幽默地说:“2022年头一天,由于壮壮把羽毛球送上了大树,羽毛球拍舍己为人,飞了上去,可没有把羽毛球救下来,反而自己被树枝卡住,舍命陪君子了!”

  妈妈把汽车开到树下,打开了天窗,让我上去,把球拍取下来。

  我问妈妈:“羽毛球咋办?”“让它留在这里做纪念吧。”妈妈回答道。

  在返杭的飞机上,我们把这事告诉了大家,大家也捧腹大笑了。

元旦节的趣事作文3

  今天是元旦,新年的第一天。早上,我起得很早,因为今天要去外婆家。

  一路上,我已经按耐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不停地催促爸爸开快一点。爸爸说:“不能开快车,安全第一!”到了外婆家,我东张西望,希望能找到好玩的东西。忽然,我看见房子旁边水塘里结满了冰。我眼珠子一转,心想:要不要用石头把冰面砸破呢?于是我找了一块大的石头,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向冰面砸去。我一看,冰面上只被砸出了一个小窟窿。我不甘心,继续战斗,在我坚持不懈努力下,冰面终于被砸破了一大块。这时我想冰面既然这么结实,要不站在冰面上滑冰。于是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爸爸,爸爸听后说:“不行,不行,这个冰不是很厚,肯定会掉下去的。”但是在我再三地请求下,爸爸同意了。爸爸把我抱到冰面上,我刚站稳脚,正准备迈出步伐,这时冰面上就发出了吱吱呀呀的响声。爸爸连忙把我抱了起来,这才化险为夷。我想:刚才太危险了,要不是爸爸反应快,我就要掉到水里了,我以后再也不做这样危险的事情了。

  今天玩得真开心啊!

元旦节的趣事作文4

  元旦是我们每个孩子最愿意过的节日了,因为每次元旦,都会有很多的趣事,都能收到好多好多的压岁钱,2022年的元旦想必也是如此吧。

  还记得2022年元旦的那天,我、奶奶、姑父、姑 妈、爸爸、妈妈还有姐姐和弟弟一起去小西湖玩,我们刚刚到小西湖,我和姐姐不听大人的指挥,扑向小西湖的怀抱,我刚刚走到湖对岸一看:哇,人好多呀,原 来,小西湖这么受欢迎啊在岸上,有的人在玩水,有的人在照相,还有人在烧烤呢!奶奶拿出食物,我见了,急忙跑过去,拿起食物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那天正 是一个好天气,可又有点热,我一边吃食物,汗水一边从我头上流下来,看你热的,快和我一起泡泡脚吧!姐姐说。于是,我脱下鞋子,卷起裤脚,脚伸进水 里,啊,好凉爽呀!我和姐姐一边泡脚,一边看风景,妈妈说:盈盈、乐乐,我们一起去捡螺吧!我们把螺检起来,又扔进湖里,湖面上泛起一道道波纹,好像 奶奶脸上的皱纹。我和姐姐玩着跳着,好似两条小鱼在湖里玩耍,我们那欢乐的叫喊声久久回荡在小西湖的上空。

  啊,2022年的新年真有趣啊,我永远忘不了这次愉快的新年。

元旦节的趣事作文5

  度过了一年,终于到达了新一年的开头,雪花纷飞,好似梦境;同学们都穿着自己的新衣裳,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甜美得笑容,一路蹦蹦跳跳来到学校。

  一进教室,整个变了样:教室的窗户贴上了窗花,房顶挂上了拉花,教室门口还挂上了红灯笼,写上了对联。大家把桌子拼在一起,板凳围成圈,开始今天的元旦联欢会!同学们的掌声震天动地,仿佛可以把楼顶掀翻。

  第一个节目,是由班里的舞蹈明星孙涵翰来表演。随着音乐轻快的旋律,她的身躯也随着舞动。当音乐达到高潮时,孙涵翰直接来了个后空翻,台下的同学都一个劲的“哦!”“哇!”起来,我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同学们掌声如雷鸣,舞蹈也在这时进入尾声。我们都用仰望明星得目光去望着她,弄的孙涵翰不知所措起来。

  经过十四个精彩表演,我的嗓子都快喊哑了,手掌都拍麻了,但还是没看够。周围的同学也一个个唉声叹气。可当主持人宣布下面是美食时间时,同学们都精神大振,纷纷亮出自己带的美食:有的带了香喷喷的烤鱿鱼,有的带了飘着香气的鸡爪,还有的带了一大盘酥酥脆脆的饼干……看得我是口水直流三千尺啊!

  吃也吃饱了,喝也喝足了,最不希望来临的也来了,那就是——结束联欢会!谁都十分不舍,哪怕这一切都重来一遍也行啊!可终究逃不过残酷的现实。

  到现在,一想起那次联欢会,我仿佛还能闻见鸡爪香,听见同学们的"欢呼声呢!

  元旦联欢会,令我永生难忘啊!

元旦节的趣事作文6

  元旦到喽!元旦到喽!外公外婆特意从永川赶回来,和我们一起欢度元旦佳节!

  吃过晚饭,外公问了我们一道脑筋急转弯:“牛有几张嘴?为什么?”“这问题这么简单,牛有一张嘴,因为天生就一张嘴嘛!”我得意洋洋地望着外公,盼望他说“回答正确”这几个字儿。但是是却不然,外公说:“错误!”这时候,爸爸用手指了指我的额头,说:“小机灵鬼,还是让我来告诉你正确答案吧!”爸爸故意咳嗽了两声,拉长了嗓门说,“牛有一张嘴,喂(为)草!” “回答正确,你们想想,牛除了吃草,还能吃什么呀?”外公笑着说,我和妈妈乐得哈哈大笑。

  “该我问了,该我问了,如果你们答得出来,我就真佩服你们了,如果答不出来,就让我打一个手板心!”我不服气地跳起来大吼。爸爸说:“有什么题就说吧,谁怕谁呀!” “请听题:小明把一枚鸡蛋扔了五米远,鸡蛋为什么没有碎?”我话音刚落,妈妈就毫不犹豫地抢答道:“因为那是一枚塑料鸡蛋!” “回答错误,打一个手板!”我轻轻地打了妈妈一个手板心。这时候爸爸垂头丧气地主动把手伸出来,说:“唉,妈妈都没辙 ……

元旦节的趣事作文7

  今天是1月1日元旦节,所以,老师让我们带一些吃的,我带了很多好吃的东西,到了学校,老师说:“把桌子拉开,并把吃的放桌上。”我们把桌子拉开,一个组在右边,一个组在左边,老师说:“同学们,今天是1月1日元旦节,我们来庆祝一下,并且让同学们表演一个节日!”赵辟如举了手,她上来了,并说:“我的节目是猜脑筋急转弯。”“什么水果最胖,而且绿身子,一条条黑大线,里面是红的,吃起来吐出来的种子是黑的?”我说:“西瓜!”因为,西瓜很胖,很多粗黑线,切开,里面是红的,种子是黑的,所以,我才说是西瓜嘛!接下来,我也举手了,并说:“表演江南Style。”我跳一下,全班同学哈哈大笑看他(她)们的笑脸,我心里也乐滋滋的。因为,快乐要与别人一起分享,当你的快乐给别人时,你的快乐就变成了许多人的快乐。

  啊!今天真是个快乐的一月一日啊!

元旦节的趣事作文8

  等待着,等待着!2022年的钟声敲响了,可我依然在等待着,你们猜我在等待什么呢?其实呀,我在等待着上“妙笔”作文班呢!看到这儿你们肯定又会问:“那有人会喜欢上补习班的呀?”可我要告诉你们,今天是个例外!因为今天我们作文课的题目是“制作水果拼盘”。

  “丁零零”啊!上作文课的时间到了!一切准备就绪后,我和周杏雯一起来到了“妙笔”作文班。

  一来到作文班后,我们就各自作在自己的座位上,等着方老师的到来。方老师终于来了,只见她提着一袋袋水果走进了教室。方老师分配好任务后,她一喊“开始”,所有的同学都忙活了起来。

  同学们有的洗水果;有的当传递员;有的削水果;有的设计拼盘的造型……我的任务是设计拼盘的造型,我和周杏雯、闵穸三人经过了再三的讨论之后决定摆出一只老鼠的造型,上面在摆上“庆祝2022”这几个字。最后,我们把讨论后的结果告诉了大家,大家都说我们的创意好他们举双手赞成!

  开始摆造型了,我们先用一个橙子做老鼠的头,再拿一粒西瓜籽做老鼠的眼睛,然后用西瓜皮做老鼠的身体,再把橙子皮撕下一丁点作为老鼠的脚,最后,我们用小蜜橘做成了老鼠的尾巴。一只小老鼠做好了,我们要开始摆字了,因为只有小蜜橘还剩很多,所以我们决定用小蜜橘来摆艺术字。水果拼盘终于做好了,看着这形似非似的小老鼠,加上那歪歪扭扭的艺术字,哪怕做得不好,我们的心里依然是甜滋滋的。

  这个“元旦”真令人难忘!

元旦节的趣事作文9

  今天是元旦,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时间就像一条记忆的长河,匆匆地、悄悄地流过,眨眼间,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今天是新一年的开始,元旦。

  奶奶要包汤圆,并且拿了一元钱,清洗了好多遍。我很好奇,奇怪的问奶奶:“奶奶,你拿一元钱干什么?”奶奶笑道:“小孙女,你还小,不懂,每到元旦每家每户都要吃汤圆,并且拿一元钱包在里面。谁要是吃到了这*安钱,上天会保佑她在这一年里都**安安的。”“那我一定要吃到”我高兴的大叫。

  我心急如焚,真想看见那热腾腾的汤圆,还有那个幸运的*安钱。不一会儿,奶奶把刚刚煮好的汤圆端了出来,看的爸爸妈妈的口水都流下来了。我第一个跑到桌前,左看右看,还是没看出来那个有钱。最后,我端了一碗我认为有钱的汤圆。爸爸是最后到的,因此,他吃的是最后一碗。

  “啊,好硬。”爸爸大叫。

  原来那钱在爸爸的碗里,唉!我是第一挑的,没有钱,而爸爸是最后吃人挑完的,他却吃到了那*安钱。这就叫“人算不如天算”啊!

  总之,2022年的元旦,我还是很高兴的!

元旦节的趣事作文10

  新的衣服,新的梦想,新的日子,新的一天!今天我们迎来了20xx年的第一天——元旦!

  元旦的晚上,爸爸开车我们一家去了万达广场玩。哇——这里真是人山人海,人头攒动,人流如潮,宽阔的广场上有很多人更别说商场里面了。万达真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元旦快乐”四个大字,虽然圣诞节已经过去了,但还是有一棵巨大无比的圣诞树立在广场中间。接着我们到了一家叫“瑞可爷爷”的蛋糕店,忍不住进去看看。哇!各式各样的蛋糕,我的口水都连绵不断的流了下来,看了就觉得好吃,于是妈妈买了一份带回家吃。

  我们不知不觉的走到了“大玩家”游乐场,弟弟看到有那么多好玩的游戏机就想进去玩,可是妈妈只让他进去看看不给他玩。于是,他就抱头痛哭,我们无不叹服只好买了100元的游戏币给他玩。呵呵!当然我也玩了。玩着玩着,99个币都玩完了,可是我们只有20几张彩票,当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爸爸出手相助用最后一个币玩“点球”的游戏。幸运呀幸运,爸爸点到了三千张彩票,哦耶!真是太让人兴奋了。

  今天,我们迎来了幸运的元旦!


元旦节的由来10篇(扩展5)

——元旦节的作文10篇

元旦节的作文1

  星期六,我们班开元旦晚会了。早晨刚到,教室里就传来一阵阵欢快的笑声,原来,同学们都在玩气球和彩带呀。过了一会儿,老师叫我们读书了,读书的时候过去了,我们就上课了,但是,早晨上的课不多,剩下的时间都放在装饰班级了。

  到了下午我们又装饰了一回儿就开始开开元旦晚会了刚刚开始,牛牛先给我们表演了快板,表演完了之后,老师又给我们放了音乐,但是在放音乐的时候我们都光顾着吃了老师又告诉了我们:别光吃呀,如果光吃不就不叫联欢会了吗?不就叫吃会了吗?于是我们就先不吃了。然后,老师又叫我们看了同学们的文集,我觉得他们做的都很好,过了一回儿,妞妞的家人带来了香蕉和桔子,我们就分着吃了,到了最后,我们各自表演了节目。有讲笑话的,有猜谜有的,还有唱歌。但是,在讲笑话的时候,突然满屋飘起了红色的线,老师都捂着眼睛跑到了前面。原来,我们是在喷彩液瓶呀,我们不喷了,老师站在讲台上说:“别人正在表演节目你几个一下子喷出那些东西,也太不礼貌了吧,再说,那些东西弄到吃的东西上面不就不能吃了吗?”然后他们就继续表演。表演完了之后我们就放学了,干值日呢,就让一组值日生和班干部干了。

  放学的时候,我就再想:这个元旦晚会开得可真好呀!老师同学们聚在一块玩耍,可真有意思呀!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增进了我们之间的感情。我可真喜欢这样的联欢会呀!

元旦节的作文2

  放假了,我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假期,首先放假的头一天晚上我就把作业写完了。我写作业,妈妈打扫家里的卫生,等我写完了,妈妈的卫生也打扫得差不多了,妈妈为我检查作业,我帮妈妈打扫房间,作业完成之后,我整理了自己的房间和书包,我和妈妈一起在干净漂亮的家里,一边吃着水果一边看着电视。

  元旦第一天,我去了姥姥家,和表姐朵朵一起玩,我们玩了捉迷藏和找宝藏的游戏,还一起看了书,看了《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我现在基本上都能看懂,书上面的字也都认得,我想以后我就自己看书,不用妈妈给我讲了。

  第二天,爷爷病了,我和妈妈、爸爸、姑姑、姑夫还有奶奶一起陪爷爷到中医院为爷爷看病,爷爷年龄大了,腰痛,不过,当天爷爷又好了,我真开心爷爷又恢复了健康。

  第三天,爸爸去值班,妈妈也加班去了,奶奶爷爷来我们家,我和奶奶爷爷去了百姓生活广场,我们走着去的,在百姓生活广场的量贩我和奶奶找不到爷爷了,我和奶奶一起去找爷爷,找也找不到,最后打了手机才找到了爷爷,我们一起买了点东西就回家了,中午妈妈加班后回家,我们一起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饭。晚上,我在妈妈给我买的小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练了许多的字,妈妈给我提着语言课本上的生字,还在上面给了出了几道数学题做,我都认真完成了,马上就要考试了,我的赶紧复习,争取考双百分。

  假期不知不觉的结束了,已经晚上九点了,再检查一遍书包是不是整理好了,把明天穿的衣服、红领巾和上学准备物品提前放好,洗漱一下,赶紧睡觉吧,明天就要见到我的老师和小同学了,别忘了问候一下我的老师和小同学新年快乐!

元旦节的作文3

  元旦就快到了,20xx年也即将开始。

  最近的运动会,我们学校就在这次区运动会上夺得团体第一名。多么令人骄傲,自豪。我们的班也得到被年级部主任的好评,我们学校举行的吉尼斯也既锻炼了同学们的身体,也锻炼了同学们做一件事的坚持不懈,不放弃的毅力与恒心,还让校园中处处充满欢乐,现在又开始了冬季长跑的活动,也是一与同学们强身健体和娱悦身心的事情。而且学校内种植了大量的绿色植物,使空气清新,无污染。地面上非常的干净,各个班级的同学们各司其职,把校园打扫的干干净净,维护了校园的卫生。楼道内只有轻声慢步,没有嬉戏打闹,使我们再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成绩不是会更好?

  而且学校内种植了大量的花粉,让人看了心旷神怡。学校食堂里的饭干净卫生,做到让我们学生细嚼慢咽,保证营养吸收好,吃的饱真是校园如此之美,引无数学生都喜欢啊!

  虽然元旦快到了,可是这是我们六年级的学生在小学内度过的最后一个元旦了,不无可惜啊!但让我们抛开所有的烦恼。开开心心地度过这个小学的最后一个元旦吧!负责如果在小学内的最后一个元旦都不快乐的话,那不是遗憾更多?所以让我们尽情欢笑吧!而且元旦学校里也会组织同学表演节目。何乐而不为?

  展望20xx年,我们学校的同学会对吉尼斯,冬季长跑等对自己有益的活动更加积极,踊跃,再创佳绩!我希望我的成绩可以更加好。我也希望学校内种植更多的绿色植物,让空气更加的清新,万事皆上一层楼!

  回顾20xx年,张望20xx年,让我们欢度元旦,共度这个美丽的`时刻!

元旦节的作文4

  摘要:这天,妈妈早早的起来准备,到市场上买了很多好吃的,兴致勃勃的准备着一切,因为这天也是外公的生日。我帮着妈妈和阿姨在厨房里忙活了一上午,终于,准备好了。

  一月一日星期二,这天是元旦节。我家办了一桌酒席,主要与一年未见面的亲友们聚一聚。

  这天,妈妈早早的起来准备,到市场上买了很多好吃的,兴致勃勃的准备着一切,因为这天也是外公的生日。我帮着妈妈和阿姨在厨房里忙活了一上午,终于,准备好了。表弟,外公,外婆和阿姨等人都到齐了。

  我们在桌上边吃边聊,阿姨说道:大家看这碗啊!这碗是鲍鱼呢!这么小的几颗就要好几百块呢!别浪费啊,一起吃。一向节俭的外公瞪大了眼睛:什么?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买这么多呢?俺们以前还吃不起这种东西呢,还是你们吃吧,这么好的东西俺可吃不惯。突然,表弟不小心把衣服给弄脏了,外婆嘀咕了起来:哎呀,俺的孙子,这衣服要好几百块钱呢,怎么这么不小心呢?哎呀,这可怎么办呀?俺们小的时候才没这么好的衣服穿呢!我们吃的正香,外公突然又叫了起来:呀,俺要去打牌了,他们三个还在等俺呢!外婆又转过头来和外公说道:你看看你,以前也不赌钱,现在有钱了,就赌了起来,还没完没了的赌。哎,没办法,现在的.人们抵挡不了社会前进的步伐!我和表弟表姐们赶紧几个拉着外公,几个去点蜡烛,把外公拉到蛋糕旁边:外公,你不吹蜡烛的话我们就没蛋糕吃了啦!外公正准备吹,我们便喊住了他:外公,要到生日歌唱完才可以吹呢,你过没过过生日啊?于是我们便唱起了生日歌,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外公在我们刚唱完就急着吹灭了蜡烛,吹完还抱怨道:哎,现在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俺们那时候过生日,一碗长寿面就够了,哪还整这些呢?我们都笑了起来。

  我看着蛋糕,是啊!现在的社会一天比一天好了,相信将来会更好!

元旦节的作文5

  今天,晴空万里,艳阳高照,虽然现在是深冬,但气温依然温暖如春。走在校园中,到处洋溢着一种节日的喜庆的气氛,随处可见同学们的身影。为什么呢?因为今天将要举行我校一年一次的元旦文艺演唱会。

  教学楼前的表演场地,流光溢彩的舞台,猩红地毯早已布置就绪。上午十点钟,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20xx年元旦文艺演唱会正式开始。只见一个身穿黑色西服的主持人老师挽着一个身穿白色礼服的老师走上台来。男的声音雄浑震撼,女的.声音婉转动听,文艺表演在他们的开场白中开始。

  首先登场的是我校七年级二班的同学们。虽然他们人小,但个个精神抖擞,都卯足了劲,准备在开始来一个开门红。结果他们表演的舞蹈《江南style》,赢得全场的同学们的喝彩和掌声,真是先声夺人!

  随后只见台上人来人往,精彩的节目令人眼花缭乱。看!那是我们班的相声《咱村那些事》,他们真不愧是下苦功夫练过的,精湛的说学逗唱技艺,令人惊叹。不一会儿,就把全场的气氛推上高潮,同学,老师们的掌声,欢呼声久久不能*息。

  接下来又是一些其他班同学的表演,也是十分精彩的!

  最后,节目在八年级二班的节目——歌曲《朋友》中结束。好多同学意犹未尽,满怀恋恋不舍的的心情。

  接下来,就是演唱会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因为要宣布各班比赛的成绩,同学们的心也随着扑通扑通地跳。终于当主持人宣布了成绩之后,同学们笑声和欢呼声响彻云霄。虽然有的班级获奖了,有的班级一无所获,但大家都同样的高兴和兴奋,毕竟这样的日子一年只有一次!

  这次的元旦文艺演唱会,使同学们学习生活更加的丰富。同时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只有经过刻苦的训练,就无法取得满意的成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才是正道!

  这真是一次难忘的文艺演唱会!

元旦节的作文6

  元旦,*节日,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每年1月1日,标志着新一年的到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我国俗称“阳历年”。但是元旦一词绝不是随着公元纪年引进而来的,它是土生土长的*古语,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元旦”一词作为书面语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在*古代,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很不统一。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

  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召开,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决定采用*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元旦节的作文7

  今天,我早早起了床,因为听别人说今天是元旦节,还有妈妈还要带我去看电影。我们来到了电影院,看的电影的名字是阿童木。在电影院看和在电视上看简直就是不一样,在电影院里看就像身临其境一样,就像是和阿童木一起遨游世界。

  回家以后,我在心里想着,如果我也能有阿童木的本领多好啊!

元旦节的作文8

  我讨厌蛇,喽,鼠年终于过去了,呜呜,在鼠年里,好倒霉啊!现在,我不怕了,我要迎来新的一年2022年——虎年!在新的一年里,我要像马一样超越自我,好好学习,多写作文。今天刚好是2022年1月1日,我给你说说今天发生的新鲜事吧!

  一大早,被闹钟“嘀嘀嘀”地吵醒,我迷迷糊糊地起床,把闹钟关掉,然后继续趴在床上“呼呼”地睡,“啪啪啪”“啪啪啪”我又起床去关掉闹钟,咦,闹钟没有响啊!我迟疑了1秒,才在第2秒反映过来,是鞭炮!我心里想:谁放鞭炮,谁搞恶作剧,今天是星期三,他们不用上学吗?啊!今天是星期三,糟了糟了,迟到了!

  我急忙叫醒妈妈:“妈妈,迟到了,快起来带我去上学!”妈妈像我刚起来地时候一样迷糊,一边擦眼睛,一边对我说:“小迷糊,你昨天还说今天不用上学,今天是新年啊!”对哦!我拍了拍自己的脑袋,恍然大悟,今天是新年——2022年!我想在睡一会,可我完全没有睡意了,算了,不睡了,我起来布置新年的家。没一会儿就ok了,呵呵,可真漂亮!这是,我不免要自恋一下,说自己很聪明,哈哈哈哈!当然,我每次放假都要上一下电脑,去考试吧投稿,或看别人的作文,我不用去问妈妈可不可以,因为妈妈很赞同我去考试吧,所以我今天写下了这篇作文。在新的一年里我有个那么有趣的开头,以后的日子肯定也会很有趣!

  祝大家在2022年里,有丰功伟绩,天天开开心心!

元旦节的作文9

  时间就像一条奔流的小河,总是悄无声息地从我们身边溜走,不知不觉,值得回忆的2021年过去了,迎来了激动人心的2022年元旦节,开始了一年的新旅程。我躺在床上回想着自我过去的一年里,有过汗水,有过欢乐,也有过悲伤。这一切所发生的事仿佛就在眼前。我不禁轻声笑了出来。

  过去,我在班上并不是个优秀的学生,我羡慕那些班干部们。他们学习好,拥有许多朋友。我渴望像他们一样。于是,我便开始向那扇带着锁的大门前进。我付出比别人多一倍的汗水。上课,我认真听讲,进取发言。下课时,当小伙伴们在操场上欢乐的玩耍时,我在教室里静静地看书。课后,我按时、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并尽量做到准确。我还根据自我的爱好,报名参加了学校的演讲班。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付出的汗水得到了收获。我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在新学期的一次选举当中,我被同学们荣幸的选为班长,从那以后,为了不辜负教师、同学和家长的期望,我便更加努力地学习。此刻,我已经是学校的中队长了,这一切都少不了教师、同学和家长的帮忙、鼓励。在这新春之际,我衷心地祝福他们。

  告别了旧年,我们跨入了新的一年。我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一条新的跑道,也许我还会在这条跑道上跌倒,但我仍会顽强地站起来,顽强地向重重困难挑战。我坚信,在暴风骤雨后,总会有一条美丽的彩虹出现。

  过了2022年元旦节,新年新气象,我相信我会迎来新的一年新的期望……

元旦节的作文10

  今天是xx年的元旦,元旦就是公历新年的第一天。今天我们一家吃过中午饭,便一起去逛街。 来到了街上,我看见街上的人比*时多多了,街上显得那么的拥挤,也是那么的热闹。我还看见许多商店门口都挂着大大的灯笼,有的在上面写着“元旦快乐”几个大字,还有的商店在自己的门口打着各种各样的促销广告,用来吸引过往行人的注意。

  随着热闹的人流我们来到了广场,广场上人山人海的。看的出,人群中最开心的要数那些在玩耍的小朋友们,他们有的在你追我赶的玩着滑轮,有的在进行骑自行车比赛,有的在玩着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还有的…… 看着热闹的场景,我忍不住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起了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你追我赶,玩的可开心了。

  这个元旦节可真让我难忘啊!


元旦节的由来10篇(扩展6)

——元旦节日的由来3篇

元旦节日的由来1

  *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元旦节日的由来2

  *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推荐访问:由来 元旦节 元旦节由来【10篇】 元旦节的由来1 元旦节的由来100字

版权所有:上派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上派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上派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20334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