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陇东草原畜牧业调研提纲 (完整)

时间:2023-02-07 08:10:28  来源:网友投稿

陇东草原畜牧业调研提纲 草原畜牧业调研提纲按照农业部关于开展草原畜牧业发展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市组织专人对所涉及的6个县〔区〕草原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陇东草原畜牧业调研提纲 ,供大家参考。

陇东草原畜牧业调研提纲

  草原畜牧业调研提纲

  按照农业部关于开展草原畜牧业发展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市组织专人对所涉及的6个县〔区〕草原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开展了30户入户调查,填写了18份调查问卷,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草原资源利用和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

  〔一〕草原资源利用现状

  xx,耕地510万亩。全市草场总面积39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4.5%。其中可利用面积334.55万亩,占草场面积的83.2%,主要分布在秦岭、关山及北部丘陵沟壑区。从总体上看,我市草场面积较大,等级较高,海拔高度不大,水源充足,牧草种类繁多,生长茂盛,产草量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完整,功能健全,在经济社会中发生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受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过去对畜牧业生产与保护生态的关系认识不足,畜牧业走了一条重数量、轻质量、低投入、高索取的路子,不合理的利用和鼠虫害的破坏导致我市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出现了退化,草原生产力显著下降,水土流失严重。

  〔二〕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随着畜牧大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草食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以奶牛、肉牛、肉羊三大草食家畜为主的主导产业发展迅速。2008年全市存栏奶牛16.11万头,肉牛12.29万头,羊44.07万只。全年新种苜蓿24.4万亩,2推广冬牧-70黑麦9.2万亩,苜蓿留床面积达53万亩,年加工苜蓿商品干草1500吨。年种值优质饲用玉米75.7万亩,产农作物秸秆200万吨,年青贮玉米秸秆78.2万吨,秸秆处理利用率到达39.1%。畜牧业产值达59.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4.3%。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其中牧业收入581.17元。草业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

  〔三〕政策扶持现状。一是退耕种草地纳入国家退耕还牧补贴政策;二是市县各级财政对草种、饲草加工机具实行半价补贴;三是对饲草加工企业免征增值税。

  二、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和潜力分析

  〔一〕近年来草原畜牧业发展的经验和成就

  2000年以来,针对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畜牧强市的决定,作为畜牧业基础产业的饲草生产地位日益凸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市以人工种草为重点,采取政府引导,项目扶持,抓示范、树典型等措施,从四个方面大种牧草,支撑畜牧业的发展。一是退耕种苜蓿。我市把退耕还林种草作为绿化国土、恢复植被,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工作来抓,对全市25度以上的109亩陡坡地全部实施退耕,截止2008年底,全市退耕种萆52万亩。麟游县是我市草原畜牧业比重较大的山区县,已累计退耕种草19.6万亩,发展优质饲草基地2000余亩,人均种草1亩多。干阳县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县上先后建起了万亩苜蓿良种示范基地,引进国外优质牧草20多个,带动全县农民退耕种草12万亩,使全县种草工作步人了快车道。大湾岭是干阳张家塬镇的一个村,逐年退耕种草3116亩,使林草覆盖率到达了71%。二是轮作种短期牧草。为给我市布尔羊、秦川牛、荷斯坦奶牛等著名品牌提供

  了优质饲草,除了退耕种植苜蓿以外,结合我市光热资源生产粮食作物两料不足、一料有余的实际,积极推广农田种草,把大面积推广优质饲用玉米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来抓,2008年全市种植优质饲用玉米75.7万亩。陇县把饲草饲料生产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去年全县种植饲用玉米饲草4万多亩。三是果园种草。针对我市川塬优质果适生区广,果树栽培面积大的实际,眉县、扶风、岐山等重点果区套种耐阴牧草白三叶、美国苜蓿、鸡脚草等2万余亩,提高了果树地土壤肥力和果品质量,增收了牧草,发展了养殖业,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种草工作的开展,使我市农区畜牧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也为农业结构调整找到了一个新领域,“粮、经、草”三元结构的发展模式,受到了农业部的重视和肯定。

  〔二〕地方发展草原畜牧业的有效模式

  饲草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围绕畜牧业重点产业,近年来,我市以畜定草,大力发展高产优质牧草。在布尔羊、秦川牛、纯种奶牛产区和重点畜牧业小区累计推广高产优质牧草冬牧一70黑麦30万余亩,仅08年全市就种植了9.2万亩。在推广高产牧草的同时,根据生产实际,在山区采取“犊牛〔羔羊〕培育+草地放牧+集中快速育肥”的模式发展肉牛肉羊产业已成为陇县和麟游县山区群众普遍运用的成功做法,是一条适合我县草地畜牧业特点的有效模式;在农区探索出了草——草连作种植模式。即采取冬牧一70黑麦与饲料玉米接茬连作种植,每年5月种植饲用玉米,9月初收贮,9月上旬种冬牧一70黑麦,当年11月底割第一茬草,来年3--5月份产草旺季连割三茬,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作到了常年均衡供草。

  〔三〕发展草原畜牧业的潜力

  〔1〕饲草资源丰富,全市有天然草场396.67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山草坡334万亩,300亩以上的草场有200块,万亩以上的大块草场69块,理论载畜量108万个羊单位。全市年人工种草面积50万亩,树叶、林下及“四旁”野草120万亩,可载畜262万个羊单位。草场载畜量可达370万个羊单位。

  〔2〕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全市有耕地528.7万亩,年夏秋两料播种面积620万亩,农作物秸秆产量210万亩,可载畜460万个羊单位。全市牧草和农作物秸秆等粗饲料载畜量可达830万个羊单位。

  〔3〕饲料资源丰富。全市年产粮食140万吨,其中玉米产量75万吨,80%以上用作精饲料,饲料用粮及农副产品载畜量达840万个羊单位。

  全市2008年畜禽饲养量达577万个羊单位,按粗饲料限制载畜量830万个羊单位算,尚有253万个羊单位的发展潜力。

  三、草原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和问题

  1、草场产权不明晰。受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全市大部分草原与林业上的界址不清,“林中有草,草中有林”,加之乡镇与林业部门管理权限不明,造成畜产部门在草原建设保护上管理有难度,监查有制约,影响全市对草场的总体开发利用。特别是关山草原,由于开发旅游业,产权问题始终没有解决,管理职能一直由关山工委负责,县草原监理站监督监理职能被弱化。草原权属不清、经营机制僵化是长期以来制约草原效益不高、破环严重、监管困难的主要原因。

  2、草原功能退化显著。大部分草场由于过度放牧加之鼠虫害威胁,产草量和放牧利用能力明显下降。以关山草原为例,植被覆盖率由80年代的98%降至现在的80%左右,牧草生长平均高度由原来的90公分下降到近两年的60公分〔主要指青干草收割区域〕,亩产青干草仅达240公斤左右,比原来亩产青干草400公斤减少了160公斤。更为严重的是草原修养水分能力下降,生态屏障功能弱化。

  3、饲草生产的地域分布与草食家畜为主的主导产业区域布局之间不相适应,造成草与畜发展不相平衡。由于我市地形复杂,可利用的草场资源大都分布在遥远的山区,人工种草也主要分布在山区县的丘陵沟壑、远离村庄的退耕山地,这些地方地多人少,经济不发达,畜牧业相对滞后,大部分以单家独户散养为主,牲畜数量较少,但种草面积大。由于交通不便,利用不充分,造成大量的饲草自生自灭,浪费严重。而川塬农区,人多地少,经济发达,畜牧业呈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但饲草种植面积很小,畜草矛盾突出。这种饲草生产的供需不平衡,构成了我市饲草生产的主要特征。

  4、支撑主导产业的饲草结构单一。我市畜牧业三大主导产业奶牛、肉牛、肉羊的粗饲料中,主要以青贮玉米秸秆为主,它的营养价值相对较低,而优质干草的饲喂量很少。青贮饲料的大量和长期使用,牲畜易患酸中毒和微生素缺乏等疾病,导致生产性能降低,产科病发病率高。在青贮饲料不足的地区,甚至有些奶牛养殖大场、大户以干麦草作为主要的粗饲料,这种优质饲草缺乏,良种粗养的结果,必然造成畜牧业整体生产水平的下降。

  5、饲草生产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我市饲草生产的种类较少,除了作青贮的玉米秸秆以外,人工种植的牧草为苜蓿、冬牧70黑麦、甜高粱、小冠花等品种,而面积最大的要数苜蓿,占95%以上。苜蓿面积主要集中在北部丘陵沟壑区,以山地为主,平塬阶地较少,种植比较分散,面积不足耕地的10%。在生产过程中多是人工操作,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导致商品率不高。生产多以自用和当地转化为主,少量草产品销售多处于民间自发交易状态,很少形成规模市场供求的商品量。

  6、饲草生产过程中科技含量低,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优良牧草品种较少,原种数量更少。由于引种机制不健全,种植户只看品种介绍和广告,缺乏必要的引种试验、示范程序,导致流入我市的大部分牧草品种,不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造成生产力低下。甚至列入国家的牧草种子基地建设项目,所引入的部分种子也为国外的商品草种,结实率低,有些根本不能生产种子,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其次,饲草种植管理粗放,如在苜蓿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时间、原种繁殖等生产过程和草产品加工过程中,缺乏先进技术指导,从而影响了苜蓿产量及产品的质量。另外,牧草产品的质量标准滞后,影响了苜蓿等牧草标准化生产、管理、加工和产品质量的控制。我市苜蓿等草产品多数存在质量问题,普遍收获较晚,木质化高、蛋白质含量低、颜色黄白、观感较差。特别是苜蓿种子生产和繁育体系不健全,种子普遍存在品种混杂,纯洁度低的现象,不能以质论价,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品加工、包装不标准,也给运输和销售带来一定困难。

  7、加工企业少,幅射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我市现有的牧草加工企业有千阳草业中心、陇县绿原草业开发公司、麟游华麟公司。这些企业规模小,有些甚至无基本的打捆、压缩设备,年收购加工草能力不足1000吨。由于没有真正的龙头企业,草业生产仍然处于低水平,初级、甚至原始阶段,这种发展水平与农村调整农业结构,退耕种草,增加农民收入和专业化集

  约化畜牧业对牧草的需求不相适应。

  四、今后一段时期本地区草原畜牧业发展重点

  1、立足优势,扬长避短,实现草畜发展平衡。根据我市饲草生产的地域分布和畜牧业对饲草的要求,结合国内外草业发展趋势,我们首先应立足区内,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扬长避短、实现草畜供求平衡:一是在北部山区,土地面积较大,群众有种草习惯的台田山地,结合退耕,种植紫花苜蓿,建设50万亩苜蓿带,连片种植,除满足本地牲畜饲草外,主要建成优质打草基地,为川原提供商品草,解决草多畜少、供大于求的突出问题。二是在川塬奶肉畜集中产区,除了购入大量的苜蓿草产品来支持草食家畜的生产外,还要积极种草,建立饲料专用基地。推广“冬牧70黑麦+优质饲用玉米”接茬连作饲草生产模式。即养畜户在每年9月中旬播种冬牧70黑麦,当年11月份割第一茬划,来年3-5月产草旺季,连割三茬,随割随喂,5月份腾地种植优质饲用玉米,9月上旬带棒青贮,接着再腾茬种植冬牧70黑麦。70黑麦可以为奶肉畜冬春季提供大量青绿饲草,带棒青贮优质饲用玉米饲草,可以提高青贮饲草质量,再加上优质干草,即能保证牲畜的营养平衡,最终实现草畜平衡发展。

  2、加强牧草科研,注重技术和产品开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实现草业产业化,必须增加开发投入。一是加强引种推广的试验研究,健全引种机制。因地制宜,搞好区域布局,根据不同苜蓿品种性状和各地区土壤、环境状况,优化品种结构,推广配套技术。我市目前已推广了一批优良品种,如金皇后、三得利、WL232等。但从总体上看,品种类型还不够丰富,不能满足我市多种生产类型和生产条件的需要,也与国内外市场多样化需求有较大的差距,要在筛选、推广现有品种,搞好提纯复壮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积极引进、培育适合当地发展的新品种,以

  播种保苗为重点,研究配套的栽培技术,搞好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不断提高苜蓿产业的科技水平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并要研究苜蓿干燥新技术,发展苜蓿青贮等新产品。针对苜蓿草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应加强质量标准的研究,同时应用近红外反射光谱〔NIRS〕分析技术实现对苜蓿草产品营养价值的快速评定以及快速现场交易。三是加强苜蓿在草食家畜日粮中应用研究,研究平衡日粮配方技术,实现草食家畜的饲养模式由“青贮玉米秸秆+精料”向“带棒青贮+苜蓿干草+精料”的转变。

  3、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开发,实现农民增收致畜。山区地多人少,种粮比较效益低,而种草投入少,效益高,群众易接受。种植1亩苜蓿,当年产干草800公斤到1000公斤左右,干草地头售价以700元/吨左右,扣除种子、管理、收割等成本不足300元,当年可收入300元。第二年至第五年,平均年产干草1000公斤-1500公斤,收入可达700元-1050元,期间只需浇水、施肥和简单的中耕管理,费用低于粮食作物的种植。但要实现产业化,必须推行规模化经营。建立规模化种植,有两种形式,即土地适度规模种植和区域规模种植。土地适度规模种植以农场、公司和专业户为基础,适当扩大苜蓿种植面积,保持较大面积集中连片。区域规模种植以农户为基础,虽然每一户每一块的种植面积很小,但通过苜蓿产业化组织千家万户进行苜蓿种植,集少成多,形成规模种植。在我市规划的北部山区苜蓿带内应走政府引导和“公司+农户”模式,在不改变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发动千家万户集中连片种植,形成规模。在规模化种植的同时,走产业化道路,形成“种草、养畜、加工、销售”一条龙整体模式,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整体效益。

  4、鼓励、发展中介组织,吸引、扶持龙头企业。要打通苜蓿产品市场,对分散的基地和

  农户而言,面临着许多不利的因素。一是种植规模小,无法形成足以影响市场供求的商品量,很难抵御市场风险。二是信息不灵,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供求状况,也难以预测市场未来的变化。三是进入市场的交易成本高。由于苜蓿种植的分散性,造成了种植者找不到用户,用户找不到产品,即使找着,分散的量也难以满足大宗用户的需求,形成产需脱节的局面。科技实体、苜蓿产品购销公司、苜蓿产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是沟通农户与市场的桥梁,起纽带作用。他们能与农户结成比较稳固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它一头向市场延伸,搜集和分析市场信息,疏通流通渠道,开辟国内外市场;另一头向生产延伸,根据市场供求状况,通过生产购销合同和技术服务,来引导和扶持农户进行种植,形成苜蓿商品生产基地,从而把分散的小生产同大市场直接联系起来。因此,要积极鼓励和发展中介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另外,要制订优惠政策,吸引和扶持龙头企业。我市苜蓿产业化程度较低,主要是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生产。龙头企业在推动产业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市上应制订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如中种、中农、中富那样的一流草业企业来xx投资,走“你发财,我发展”之路。

  5、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苜蓿产业化的实现要靠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来支撑。一是信息服务体系。通过各种形式及时准确的搜集、分析、预测国内外市场供求信息;及时掌握政策、金融、科技、生产动态信息;利用国家气象部门及时准确提供气象服务,保证苜蓿收割晾晒时有3-5日以上的晴好天气。二是科技服务体系。以科研试验示范基地为基础,以科技推广中心为依托,突出抓好典型示范和技术、物资服务,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和推广科研成果,指导苜蓿种植、管理、收割、晾晒、捡拾打捆、草产品加工生产的全过程,通过各种形式对生产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三是供销流通体系。以苜蓿产品交易市场为主体,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的苜蓿产品的流

  通,从苜蓿生产基地到苜蓿产品的加工、收购、运输形成一条龙服务。

  五、推动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突出牧草,形成特色。

  尽管草业的发展覆盖面广,工业、医药、城市和畜牧用草都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结合我市实际,在草业发展中,应把畜牧用草放在首位,通过以草养畜和发展草产品加工两条渠道拉长草产业的链条,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目标。受地域、运输成本及工业加工能力的影响,畜牧用草的种植规模应与实际加工能力和外销能力结合起来。

  2、用大市场的观念组织生产。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市场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谁掌握了市场,谁就占据着最有力的竞争地位。要实现草业产业化,就必须破除把种草单纯作为小农经济的副业式生产,必须把自然的小农经济改造为有一定规模的商品化、专业化、产业化的现代产业。这就必须站在大市场的高度,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生产基地为依托,以千家万户为基础,以科技服务体系为保证,组织农民进行企业式生产,使草业生产过程的诸多环节结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到达产、加、销一体化,科、工、贸一体化,产、学、研一体化,保证草产品适销对路,实现草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彻底改变小农经济有产品、无商品的状况。组织草业生产,在起点上要突出一个“高”字,即瞄准21世纪主导食品将是优质安全的绿色食品,立足于为市场提供绿色草产品;在产品上要突出一个“优”字,即提高草产品的优质率;在产业上要突出一个“强”字,即不断壮大草业规模,提高草业整体水平,从而提高我市草业的竞争力和经济实力。

  3、示范引导种草。由于受观念、习惯和信息的影响,大多数群众想不了那么多,看不了

  那么远,因此,引导农民种草,必须靠政府的大力推进。在草业推广过程中,绝不能“逼民致富”,而是应该一方面大力培育典型,示范引导,突出抓好科技兴草,组织人员赴草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参观取经,学习种草先进经验;举办种草培训班,对种草示范户进行培训;实行技术承包责任制,技术人员深入各个示范工程,从优良品种的引进,到下种、移栽、田间管理等,对每一个环节都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同时营造氛围,宣传发动,从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入手,大力宣传发展草业的重要意义,使广阔农民认识到种草是解决林牧矛盾、实行圈养舍饲的需要,是农业由二元种植结构向三元结构调整的需要,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4、完善扶持政策。草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在xx尚处于开发与建设的起步时期,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需要政府制订落实优惠政策,强力推动,要把扶持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同等的给予草业;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区域规划中优先于畜牧,与粮食相提并论;在土地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拍卖中优先考虑,优惠让利牧草业的发展,鼓励建立永久性草地;对从事草产品收购、加工和销售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政府加大牧草种子的监管和推广力度,从财政预算列出专项牧草发展基金,用于优质牧草良种引进、试验研究、基地建设、机具补贴,以及龙头企业的贴息贷款等;扶持草业企业推行订单作业,草业企业与各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与各种植村、组、农户签订草种基地生产回收合同,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体系,走草业发展合同制约、经济承包,按品种数量、质量兑现奖罚的经济互惠路子,从而推动草业发展,支持畜牧大市建设。

  5、做好信息引导工作。建立健全草业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加强对草业生产的预测预

  警,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加强草业的市场营销,搞好市场调查,了解市场动态,培植市场发育,到达草业销路畅达、形成以销促产,推进草产业的顺利发展。

  6、加强对草业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把扶持草业持续健康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草业发展规划,并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认真组织实施。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解决畜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要依法促进草业发展。市县有关部门要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畜牧法、草原法、草畜平衡管理方法、草种管理方法、草原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落实支持草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加大普法力度,提高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加强行政执法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推荐访问:畜牧产业发展调研 陇东草原畜牧业调研提纲 畜牧业 提纲 调研

版权所有:上派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上派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上派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20334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