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小麦品种基于55K,SNP,芯片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时间:2023-07-02 09:25:06  来源:网友投稿

谢静敏,侯万伟 ,张小娟

(1. 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青海西宁 810016;

2.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青海西宁 810016)

小麦是青海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前期为解决当地小麦产量和品质下降的问题,在进行品种培育过程中多次应用同一亲本,导致育成品种之间的遗传关系较近,不利于后续的小麦分子育种发展[1]。

作物遗传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作物的适应能力、产量等。作物遗传变异对品种改良至关重要,为后续培育出抗逆和优质新品种提供了选择。相较于通过传统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分析,通过高通量分子标记检测技术能够快速得到高质量的数据,并为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分子育种提供大量的资源[2]。目前已经有多种分子标记应用于小麦的遗传育种中,包括RAPD[3]、ISSR[4]、SSR[4]、AFLP[5]、SNP[6]等。SNP在作物基因组中含量丰富,具有操作简单、识别准确、高通量等优势,是遗传作图和分子育种的理想标记[7],已广泛应用于作物的性状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以及遗传图谱的构建中[8-13]。相较于其他作物,小麦SNP芯片发展较晚,目前已开发出9K[14]、15K[15-16]、35K[17]、55K[18]、90K[19]、660K[20]等芯片,并应用于小麦诸多研究领域[21-23]。李珊珊等[24]利用90K SNP芯片对河北省143份小麦品种进行全基因组扫描,根据分型数据发现河北省小麦材料趋同,种质资源狭窄,拓展引进新种质,丰富河北省小麦育种资源已迫在眉睫。马艳明等[1]利用55K SNP芯片分析新疆冬小麦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发现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大,可以利用地方品种来丰富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

本研究利用55K SNP 小麦芯片对93个青海省主栽小麦品种进行全基因扫描,通过分析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和遗传距离来评估青海省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对93个小麦品种进行聚类分析,以期为后续青海省小麦的遗传育种提供数据支撑。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包括93个青海省主栽小麦品种(表1),是目前青海省主要生产种植的育成及引进品种。所有供试小麦品种在青海大学试验农场种植,并收集保存。

表1 用于SNP分析的供试小麦品种Table 1 Wheat varieties tested for SNP genotyping

1.2 基因型分析

利用Affymetrix○RAxiom平台的小麦 55K SNP 芯片对93个品种进行全基因组扫描。筛选标准:数据质量控制(DQC)≥0.82,分型成功率(call rate,CR)≥0.95,筛选后得到53 063个原始SNP位点;
利用Affymetrix 的Axiom Analysis Suite 软件对原始SNP位点进行深入分型,得到高质量的过滤数据,分型原则选择CR≥0.90、缺失率<10%、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0.05 的SNP位点,筛选过滤后得到50 243个具有多态性的SNP 位点。

1.3 数据分析

利用PowerMarker V3.25[25]软件计算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PIC)和品种之间的Nei遗传距离。根据Nei遗传距离,利用MEGA 6[26]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利用FigTree(http://tree.bio.ed.ac.uk/software/figtree/)和Evolview(http://www.evolgenius.info/evolview)在线作图软件[27]对聚类图进行修饰美化。

2.1 多态性SNP位点的分布

在小麦21条染色体上共检测到53 063个SNP位点,选择缺失率<10%、MAF>0.05的SNP位点,获得具有多态性的SNP位点50 243个,多态性比率为94.68%。每条染色体上分布855~2 575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条染色体分布2 216个,6A染色体分布最多(2 575个),占比 5.12%;
4D染色体分布最少(855个),占比 1.70%。SNP标记在A、B、D基因组中分布不均,B 基因组上的SNP标记数最多(17 556),占比 34.94%;
D 基因组上的SNP标记数最少 (11 904个),占比23.69%(图1A)。

质控后的多态性 SNP 位点在小麦7个部分同源群中的平均分布数量为6 650个, 其中第 2 部分同源群的多态性位点数分布最多(7 152个),第4部分同源群的多态性位点数分布最少 (5 656个)(图1B)。

图1 多态性SNP位点在染色体(A)和同源群(B)中的分布

2.2 遗传多样性

PIC是DNA变异程度的指标,是评估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标准之一。根据Botstein等[28]提出的PIC衡量标准,PIC值大于0.50的标记属于高度多态性标记,PIC值介于0.25~ 0.50之间的标记属于中度多态性标记,PIC小于 0.25的标记则属于低多态性标记。基于93个材料的SNP标记数据,发现供试品种的PIC值变化范围为 0.00~ 0.59,平均值为0.33,主要分布在0.20~0.45之间,说明所用的大部分SNP标记属于中度多态性标记(图2)。

图2 SNP标记在93个小麦中的多态性信息含量分布

遗传距离是评估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标准。利用SNP数据计算93个小麦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共获得4 278个遗传距离值,数据范围在 0.00~0.67之间,平均值为0.41。93个小麦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值分布比较集中, 有3 950个遗传距离值分布在0.30~0.55之间,占比 92.33%(图3)。13799和高原437两个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87号材料和青春10号两个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

图3 品种间遗传距离的次数分布

2.3 聚类分析

根据所有小麦品种的SNP标记数据,利用Powermarker V3.25得到93个小麦品种两两之间的遗传距离矩阵,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图4)。通过聚类可将小麦品种分为8个类群。

图4 93个小麦品种的 SNP 数据聚类图

第Ⅰ类群包含9个品种,遗传距离在0.13~0.63之间,柴春044与瀚海304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普冰133与87号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第Ⅱ类群包含3个品种,遗传距离在0.28~0.33之间,宁春26与墨波1号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宁春26与新麦繁4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第Ⅲ类群包含9个品种,遗传距离在0.01~0.48之间,ME-47与ME-45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高原V028与86号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第Ⅳ类群包含9个品种,遗传距离在0.00~0.53之间,青农469与吉农469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高原584与互助红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第Ⅴ类群包含11个品种,遗传距离在0.01~0.43之间,青春39与青春41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13繁530与9101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第Ⅵ类群包含13个品种,遗传距离在0.15~0.44之间,民和588与民和853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民和665与兰考906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第Ⅶ类群包含16个品种,遗传距离在0.05~0.43之间,高原466与高原465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高原932与杨麦16号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第Ⅷ类群包含23个品种,遗传距离在0.00~0.52之间,13799与高原437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阿勃与青春40号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

根据小麦品种的引进来源进行分析,93个材料主要包括青海省当地所育成的系列品种、外来引进品种(分别从山东、江苏、甘肃、河南、宁夏、意大利、墨西哥引进的品种)以及部分未有具体信息的小麦品种。从聚类结果看,第Ⅱ类群中,于1998年从宁夏引进的宁春26与该类群其他品种间的遗传关系较远;
第Ⅵ类群中,于1999年从河南引入的兰考906与该类群其他品种间的遗传关系较远;
第Ⅷ类群主要包括青春系列品种,而阿勃是青海省为提高当地小麦抗病能力,于20世纪60年代引进的意大利品种,与类群中其他品种的遗传关系较远,说明青海省当地的育成品种与外来引进品种间的遗传距离较大。青海省当地的育成品种和外来引进品种在8个类群中均有分布,表明研究材料间的遗传关系与引进来源无必然关系。高原系列品种中,选用同一亲本高原602进行培育的3个品种(高原448、高原776、高原437)聚在同一类群,表明品种间的遗传关系与育种所选的亲本相关。

地方小麦品种具有克服当地特殊环境条件的遗传特性,是小麦分子育种的首选资源。为提高青海省小麦的产量,青海省当地小麦育种以提高作物产量为固定发展方向,以产量较高的小麦品种作为亲本进行连续培育,导致当地小麦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品种的遗传资源基础也越来越窄,无法抵挡青海省当地的特殊气候变化和病害入侵[29-30]。

SNP是在基因组中广泛存在的一类DNA序列变异[31],本研究利用55K SNP对93个小麦材料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发现SNP的多态性比率为 94.68%,在基因组之间SNP位点的分布具有差异。与张德强等[32]和Tehseen等[33]的研究结果一致,多态性SNP位点数在基因组上的分布均呈现为B>A>D。研究表明,小麦B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较高,而来源于粗山羊草的D基因组遗传多样性较低,这可能和六倍体小麦的起源相关,A、B基因组之间能够形成较多的四倍体小麦品种,而D基因组与A、B基因组之间都无法形成四倍体,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D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19]。SNP多态性位点在第4部分同源群中分布最少,特别是4D染色体,这与白彦明等[34]的研究结果一致。

刘易科等[35]利用18 741个标记对240个小麦品种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发现PIC值的变化范围为0.01~ 0.38,平均值为0.26;
Kumar等[36]利用35K SNP对483个小麦品种进行基因分型,筛选到 14 650个SNP位点,进一步分析得到PIC值的变化范围为0.09~0.38,平均值为 0.29;
左煜昕等[17]利用15 947个SNP标记分析124个抗旱冬小麦品种,发现平均每个位点的PIC值为0.31。本研究利用Powermarker计算93份小麦材料的PIC值,发现PIC值变化范围为0.00~0.59,平均值为0.33,主要分布在0.20~0.45之间,说明所用的SNP标记属于中度多态性标记,与前人研究结论一致。本研究利用SNP数据计算93个小麦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共获得4 278个遗传距离值,数据范围在0.00~0.67之间,平均值为0.41,主要分布在0.30~0.55之间,占比92.33%,说明93个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布较为集中,与李珊珊等[24](河北省小麦品种的遗传距离主要分布在 0.52~0.73之间)、曹延杰等[37](河南省小麦品种的遗传距离主要分布在0.63~0.83之间)和马艳明等[1](新疆小麦小麦品种的遗传距离主要分布在0.06~0.12和 0.68~0.72之间)的研究结果相比,青海省小麦品种的遗传距离较小,遗传多样性要小于河北省和河南省小麦品种,但高于新疆部分小麦。

本研究通过聚类分析,将93份材料分为8个类群,当地育种品种与引进品种的遗传关系较远,同时结合品种的来源进行分析,发现遗传关系与品种的来源无必然关系,而与育种所选取的亲本相关,与陈丽华等[38]的研究结论一致。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青海省当地的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较低,在后续的育种工作中可加强外来品种的引用,并结合青海省当地品种,培育出能够适应青海省当地气候且高质量的小麦品种。

利用小麦55K SNP 标记芯片,对93个小麦品种进行全基因组扫描。通过基因分型筛选得到50 243个SNP多态性位点,SNP多态性比率为 94.68%,多态性位点在部分同源群、基因组以及21条染色体上的分布不均,其中第4同源群和D基因组上的多态性位点分布最少,特别是4D染色体。利用Powermarker软件计算小麦品种的基因多样性、PIC值和遗传距离,发现青海省当地主栽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较低。根据两两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将93个品种分为8个类群,当地育成品种与引进品种的遗传关系较远。后续可通过利用外来品种和当地优良农家品种进行杂交,培育出可抵御当地特殊气候环境且质量较高的优良品种,丰富青海省当地小麦的遗传多样性。

猜你喜欢类群青海省多态性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年3期)2022-08-22CLOCK基因rs4580704多态性位点与2型糖尿病和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1年3期)2021-07-22基于功能类群分析呼兰河口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生态学报(2021年3期)2021-03-31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绿色科技(2019年14期)2019-11-19薏苡种质资源ISSR分子标记筛选及亲缘关系分析江苏农业科学(2019年5期)2019-09-02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土壤动物功能类群对季节动态的响应广东农业科学(2017年5期)2017-08-29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展现开行使命担当——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青海政报(2017年20期)2017-03-16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节能探索中国交通信息化(2016年1期)2016-06-06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科协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犁匆圈独砰审和勤加祛的通知青海政报(2016年21期)2016-02-28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届青海省质量奖的授奖决定青海政报(2016年21期)2016-02-28

推荐访问:青海省 多样性 小麦

版权所有:上派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上派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上派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20334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