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业变革:数字化驱动、商业逻辑重构与产业融合创新

时间:2023-07-04 09:10:07  来源:网友投稿

赵 娴, 张志英

(1.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北京 101149;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北京 100011)

流通业连通生产与消费两端,衔接经济社会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贯通商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市场繁荣程度,推动经济良性循环、健全经济体系的先导性、基础性、关键性产业。完善流通组织、创新流通模式、健全流通体系,不仅有利于降低流通成本、防范与化解供应链风险,也是挖掘潜在消费需求、提高资源利用率,以流通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发展效益与发展质量双提高的客观需要。中共十九大正式提出推动产业数字化,建设“数字中国”的发展战略;
202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都要求流通业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当前,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反全球化浪潮加剧,我国经济流通的外循环受到严峻挑战;
与此同时,中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与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新冠疫情常态化都要求增强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掀起第四次工业革命,驱动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全方面、多维度、深层次的变革。数字技术极大提高了生产、分配、交易、消费各环节效率,重构了商业运营逻辑,催生出新兴产业,全方位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加速全球产业结构变革的进程。

就流通业而言,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行业内企业间、买卖双方的运行关系,网络化与数字化推动了流通模式、流通主体、流通组织与流通渠道的创新与重构,加速了流通领域产业、服务和信息的集成化,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放大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倍增效应。数字化赋能后,流通业经营方向由销售货物向流通服务转变,流通过程由区域间分割孤立向协作发展转变;
新型基础设施成为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数据资源作为核心生产要素成为流通业企业发展的关键性资源,技术创新能力与数字素养成为评判流通人才的新标准。基于此,本文从数字经济时代背景出发,探索流通业数字化赋能所引发的变革与创新,尝试解释互联网与流通业融合的基本逻辑与内在机理,分析数字化驱动下流通业商业逻辑重构与产业融合创新的本质,为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和双循环高效运转提供理论依据。

(一)数字技术的应用成为流通业变革的重要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流通业在促进经济高质量、绿色、可持续发展中的先导地位愈加重要。与此同时,数字技术的应用使一般数据作为中介连接起所有人与物,塑造出包含、显现全部对象的数字空间[1]。迈入数字经济时代,技术知识、产品服务与业态快速持续更迭,高易变性、不确定性、模糊性与复杂性(简称“VUCA”)的时代特征要求流通业具备“主动、敏捷、洞察、预见”的动态能力[2-3]。传统流通业由于数字信息化水平低、创新能力弱,且地区分割孤立、区域发展不平衡,流通业综合素质与核心竞争力难以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4-5]。因此,亟需构建以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为支撑,以业态、运营模式创新和支付、配送方式更新为核心组成,以生产定制化、服务个性化、配送敏捷化、资源共享化、组织平台化,以及数字化智慧化发展为趋势的现代流通体系[6]。

CENAMOR J等认为,流通运营过程中加强主体多元化与系统柔性化,有助于实现对顾客异质化需求的及时洞察与满足[7];
QIN W等提出推动流通业生产服务信息共享化和组织平台化,有利于提升流通资源利用率[8];
罗建强和蒋倩雯认为围绕顾客积极开拓隐性知识和数据,提升产品服务的匹配度和创新性,有利于增强流通业服务粘性并引领经济发展[9]。除此之外,市场繁荣度与开放程度、市场竞争机制与政策支持体系的健全度等诸多因素都将影响流通业的运营效益和发展质量[10-11]。

(二)数字化赋能流通业带来效率提升与产业融合发展

数字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流通业学习曲线下移且更陡峭,“互联网+流通”的融合常态化,带来流通业商业模式不断创新,供需关系向“服务化”转变,流通业由“中介”角色向“服务供应商”转换,流通业全渠道、一体化、智慧化发展改变了传统商业逻辑[12-13]。肖旭和戚聿东研究得出,通过数字技术提供决策支撑与技术支持,数字技术对流通业的赋能体现在流通效率提升、产业加速融合、运营模式重构以及产业转型升级这四个方面[14]。例如,借助物联网技术、远程监控技术(RMT技术),流通企业可实现实时监测与流通过程可见,及时发现解决流通中的“风险点”,优化提升流通服务;
利用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收集与分析顾客需求信息,有助于创新服务形式和服务类型,提高流通业附加价值与流通资源利用率,降低流通成本与运营风险,实现流通业发展的动能变革等[15-16]。

当然,流通业数字化变革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国流通业变革过程中依然存在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数字技术与流通业融合壁垒较高、流通模式创新容错度低等问题[17]。李庆鑫基于流通业效率提升路径的分析,提出流通业一体化进程中应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协调区域间经济发展和数字化进程[18];
李永红和黄瑞研究表明,流通业数字化发展必须掌握内外部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对发展模式科学规划。因此,把握好数字化赋能流通业的内在商业逻辑与外在融合重构,才能最大化流通业的引导力与渗透力,最终打造出强化内循环的高质量流通体系[19]。

2021年9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71.6%,网络支付和网络购物用户的规模分别达到8.72亿和8.12亿,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报告还指出,工业互联网正在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实体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在流通领域,传统企业正在加快数字技术应用,不断提升供应链数字化水平。数字技术加速赋能产业发展,为流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使得流通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一)数据资源主导的新生产要素为流通业提供决策支持

1.数据要素成为流通业发展的战略资源

近年来,互联网普及率的攀升构建了雄厚的信息基础,产生了海量的数据,促进和保障了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也使得数据作为新兴的基础性生产要素得以与其他生产要素一起,实现协同生产、创造价值。随着数字技术与流通业融合的深入,流通业的决策模式正由传统的“人-信息”向“人-数据”乃至“数据-数据”转变,数据成为流通业生产力提升与价值增值的战略性资源。就流通企业而言,一方面,数据构成流通中柔性生产、快速响应与优化服务的基础,是流通企业的核心生产要素;
另一方面,“流量”成为利润的重要来源和决策的主要依据,其本质是对客户数据的分析加工,数据成为价值链的关键环节。

2.数据支撑流通业全流程科学高效化决策

数据作为承载信息交互的载体,其高度抽象的特征确保了信息在流通业内部及产业间完整、准确、快速和高效传递,为流通业提供高效精准的决策支持。一方面,数据为管理者提供科学有效的经营决策依据。首先,大数据技术将积累的生产经验、知识转化为数据,实时传送到管理层制定生产决策,再将结论与反馈信息转化为数据传达回生产端,精准、高效执行生产决策;
其次,通过数据的实时监测实现对流通组织的全面监督,及时发现、解决流通过程中的低效冗余环节和运营异常节点,优化流通决策;
最后,将顾客浏览偏好、消费偏好、售后反馈等信息转化为数据进行模型分析,大幅提升研究结果与现实成果的匹配度,为流通产品(服务)的有效创新提供决策支持,形成流通业“生产决策-优化决策-创新决策”的高效决策体系。另一方面,数据穿透为消费者提供高效合理的购买决策依据。构建大数据中心、搭建数字平台,实现流通业全链路、各主体间的数字化连接,数据信息管理由中心化向网络化发展,各环节的消费者能实时获取海量数据,借此更好地获取商品服务的使用价值;
与此同时,数据的应用打破了传统供应商的信息优势,供需双方的市场地位趋于平衡,产品服务的使用价值与消费者动态需求的相符度大大提高,由此形成数据驱动下流通过程“生产决策-消费决策-生产决策”的良性循环(见图1)。

图1 数据支撑流通业科学高效决策

(二)协同融合的新分工形态推动流通业各类资源高效配置

流通体系的分工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在此进程中,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的能力、流通专业性对知识积累速度的影响、企业对交易机制与配送流程的更新再造都深刻影响着流通的专业化分工,进而影响流通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数字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产品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数据流通比信息传递具有更广泛的沟通协调能力,深化了产品拥有者和使用者的分工,强化了流通业线上线下的协同融合,降低了流通中产品服务的交易成本。使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协同一体化分工,构建新型流通业体系分工,有利于流通业利益相关者间各类资源的整合共享,实现数据高效利用与优势互补。

基于数字信息技术与设施的支撑,当前流通业形成了两种分工形态。一种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参与企业协同提供商品与服务的分工形态。为避免资源分散以及薄弱领域“木桶效应”带来规模不经济,流通业重构分工形态、聚焦主营业务,核心企业与辅助企业进行业务分离。核心企业制定流通规则、设定流通标准、统筹协调管控,参与企业围绕流通需求提供辅助服务,两类企业柔性化联通实现资源高效整合与产品改进创新。另一种是网络化、共享化、集群化和平台化的分工形态。这种分工形态中,各类供应商与消费者通过协同网络或集群进行流通业价值创造,各类资源、信息和数据以数字化形式传递,通过数据平台实现归集、分类和共享,大幅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资源浪费与低效利用。供应商之间“分散-连接”的特征使得社会“闲、散、专”资源得以开发利用,消费者的高度参与降低了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风险,有助于减少无效投资、供给不足与产能过剩引发的资源配置不当。

(三)互联互通推动流通组织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能转换

数据要素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突破了流通企业的地域限制,促使企业间建立数字化连接,形成虚拟化集聚,冲破了传统流通组织的边界;
与此同时,产业分工的深化扩大了流通组织的规模,提高了流通组织的专业性。流通组织形态随着技术创新正发生质量、效率以及动力等的全方位变革。

随着互联网与流通业的不断融合,流通企业为了实现上下游连通、深度开拓市场以及提高流通附加值,各流通组织间的合作方式必须向开放化、去中间化的平台化方向转变。平台型组织的出现,削减了不同流通渠道、不同流通环节间的沟通和交易成本,促使流通渠道中各主体依托网络实现高效实时联动,流通资源实现协同共享和价值共创,各流通主体由单一线性竞争关系逐渐朝着多元网状共赢关系转换,从而得以更高效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流通组织的新旧动能转换,通过知识、经验、信息的数据具像化增强知识溢出,促进流通组织劳动效率的提升;
通过人工智能、数据分析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穿透,实现对流通组织运营的创新与管控,推动运营成本和授信成本的降低,提高流通组织的质量。数字化赋能流通组织,改变了原有高耗能、高污染、低产能的流通业发展方式,形成以知识、数据为新生产要素,以云计算、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为支撑,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结构的流通组织发展新动能。

数据资源作为核心要素主导流通业的高效决策,数据穿透带来的协同融合正在形成新的分工形态,促使流通组织的业务架构、运行流程以及商业模式不断进行重组和再造。数字化驱动下,流通业正在实现包括流通模式、流通主体、流通组织和流通渠道在内的全流程全局性商业逻辑重构。

(一)流通模式重构:主导供应链逆向整合

1.数字化驱动流通业流程再造

数字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使得流通领域整体循环流程与作用机制呈现出全新转机。流通领域的数字化变革加速驱动着流通供应链发展逻辑的转变,即由原来先产后销的“推式”生产流程转变为按需定产、定制生产的“拉式”生产流程。

工业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促使需求的特征与地位发生了动态转变,这成为“推式”生产流程转变为“拉式”生产流程的关键。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流通企业能够日趋加深对消费者的理解,通过消费者画像,借助低成本、开放性和标准化的虚拟空间和平台,每一类个性化需求都可以进一步细分和拆解,形成互联网世界凸显异质性的“千人千面”[20]。与此同时,由于规则的开放性、通用性以及较低的接入和访问成本,互联网连接能力正不断向着物理极限的边界移动,为流通业注入新的动力,加速实现着流程转变。“拉式”生产流程以最终需求和真实订单为导向,通过精准捕获需求并即时反馈订单,上游的供应被快速拉动,库存也被最大程度压低甚至接近于零,此时生产决策极大接近于需求,决定生产的主导因素不再是长期预测的需求,而是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如图2所示。由“推式”向“拉式”的流程再造,能够有效降低市场误配成本,营造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无缝式购物体验。

图2 流通业商业逻辑重构的机制

2.数字化重塑流通业产销模式

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在流通业的深入应用,企业间壁垒、技术间壁垒、市场空间壁垒以及合作壁垒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打破,产销合一、批零一体、C2M、共创型产销模式等新模式不断出现。商品流通的组织及个体均融入数字化流通机制,构建起更为灵活的产销供应模式,大大缩短产品更新换代周期,加速实现商业价值的创造。流通企业立足消费者需求和产品技术需求,拆分并重构组织边界,价值网络链条取代了独立分化的上下游供应链条,供应链逆向整合为拥有多元节点的价值网,流通业所涉及的包括生产商、中间商以及消费者在内的每个个体都成为价值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技术优势不再被特定企业长期垄断[21],价值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将共享新技术和新模式。重塑的新型产销模式下,商品研发设计理念、研发制造技术、流通组织的效率、流通渠道功效、消费者体验都能够在低时滞条件下实现共享,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的需求响应速度以及产品的附加价值。

3.数字化赋能流通业的业态创新

数字技术强化了包括范围经济、规模经济、网络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效应的发挥,驱动流通过程中的四大关键要素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不断以更高的效率流转,使得人与货能够经由场以更优化的方式得以匹配,并在“人货场”的匹配过程中体现出新旧动能的不断转换,这种转换由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质变,而这种质变在现实中呈现为旧业态的更新和新业态的层出不穷。如“多点DAMLL全渠道数字零售联合云”助力物美实现零售数字化转型,帮助更多的传统零售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重构“人货场”经营逻辑,助力B端更灵活便捷地服务于C端用户,全面提升流通业发展效率与消费者服务体验。多点的直播功能在吸引更多用户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用户转化率与复购率,拣货、补货以及配送等方式的革新极大地满足了用户追求个性化、多样化以及便捷性的消费需求。流通业态的不断创新是深入流通的本质功能,剔除旧业态的消极元素,拓展并放大新业态的创新元素,实现精准识别需求,高效引导生产,优化交易流程,提升用户体验,全面满足需求的高质量流通。如果流通业的整体业态生态能呈现多样化与共生化的发展,就会更敏捷地洞察、顺应并满足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二)流通主体重构:关注力与需求聚合

数字化背景下,流通主体藉由数字化赋能实现了资源与信息的广泛重组以及消费者关注力与需求的深度聚合,可以通过捕捉消费者关注要素把握“千人千面”的异质性消费需求,强化整体需求聚合水平,驱动流通主体定位、主体关系以及主体体量发生重要转变,协同推进流通主体的数字化重构。

1.流通主体定位转变:由商品交易提供者转变成商品服务集成商

互联网的高度开放性使得处在不同地点的人均可以借助即时通讯设备进行在线信息交流,在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同时,不同个体间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亦在加大价值创造的力度与进程。大型传统流通企业的规模经济和市场势力对中小流通企业的挤压程度弱化,开展模块化合作以及服务集成化使得中小流通企业也能在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数字化环境下,经过模块化的流通各环节和区域都将链接在网络之中,大中小企业均可在开放性的平台与交易过程中参与竞争。通过模块化运营方式实现思想众智、资金众筹以及业务众包,将不同领域的企业和个人需求纳入产品及服务的研发设计、创新、销售过程中,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流通主体的业务模式由交易提供者转变成为商品服务集成商。通过集成产生大规模的协同效应,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实现产品创新及服务创新。

2.流通主体关系转变:由竞争走向竞合,汇聚数据实现价值创造

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化发展,流通领域各主体间的关系正在发生转变,逐渐由竞争走向竞合,走向以合作为基础的联盟经济方式。流通企业通过缔结横向联盟和纵向联盟,可以降低单个企业在竞争过程中的排他成本、信息成本、管理成本和谈判成本,完善自身业务服务模式,促进整体网络的价值提升,进而使联盟价值网络中的每个节点企业都能够享受价值提升的收益,提升市场竞争优势。

随着流通业竞合机制的逐渐形成,联盟经济所赋予的流通企业的合作优势逐步凸显:一是交易成本优势,基于数字信息技术开展的联盟合作能够消除各联盟企业间不必要的增值性环节,减少库存周转与分销,调整业务运作流程,缩短产品更新换代周期;
二是快速响应优势,每个企业均享有一个信息节点,联盟经济形成一张涵盖无数企业信息节点的资源价值网,各企业间能够随时实现信息交流与信息资源共享,迅速响应市场变化,研发设计、生产以及销售端均能以最快速度集结资源,疏通障碍,利用合作伙伴的资源能力为自身业务实现加成,无形中扩大了企业的获利空间与市场界限;
三是规范管理优势,联盟企业可以通过信息网与价值网优化联盟内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方式,输出先进管理思想,协助联盟成员企业确立管理规范,促进整个联盟管理水平的提升。

3.流通主体流量转化:以规模化强化需求感知力

借助数字信息技术,整体市场信息流动由最初的单向流动转化为多向即时推进,信息的时滞性得以削弱,市场信息更趋于透明与完备,从而实现各主体间的即时有效沟通。数字化的信息时代,企业可以跳出自身能力圈,借助外部信息、能力与资源,实现连接与共生共享,达到超越自身基础更高的企业战略。例如淘宝、抖音以及快手等网络平台通过直播方式大力发展电商业务,借助主播个人影响力塑造,增强对消费者关注力与需求的捕捉,构建起数字经济背景下特有的关系型营销网络,利用数字平台在更长的时间线与无限的网络空间中与不同用户群体产生连接,捕捉已有需求并引导新需求产生,强化用户粘性与流量转化,大幅引入各方力量,营造流通数字化运营生态。经由开放的信息、技术、供需交流平台,大中小流通企业均可最大范围地凝聚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同时对需求感知的时滞性降低,精确程度得到有效保证,流通业主体藉由数字资源以最佳的组合方式、最快的速度、最多的资源壮大自身,实现规模化程度的提升。

(三)流通组织重构:破界、跨界到无边界发展

在经营层面,数字化赋能使得流通组织可以实现产品无边界、时间无边界、空间无边界以及运营无边界,产品功能逐渐从单一功能产品转化扩展为开放式平台化产品,产品流转周期实现有限时空到无限时空的全时全球运营[22]。一方面,数字化赋能流通企业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整合在线信息,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对整个供应链上各参与主体的信息进行智能化分析,并针对供应链体系内各节点企业的需求推出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同时线上线下融合也突破了时间和地域限制,真正实现了实时服务。另一方面,供应链服务模式在数字化过程中也逐渐转向全渠道服务模式,即利用平台共享信息进行消费者洞察,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深度挖掘和精准画像,以进一步把握潜在消费需求、实现与消费者的持续互动,同时还可以引导消费者参与到产品设计环节,形成从消费者到制造商的全渠道贯通,进而持续增强消费者的体验。此外,以智能终端为核心的全渠道服务,其运营边界也得到拓展,终端服务能够最大程度下沉到市场末端的网点,推进了全链条服务功能的延伸,更进一步缩短了与消费者的距离。

流通组织管理层面的无边界发展通过打破企业内部的垂直边界、水平边界以及企业间边界加以实现。通过建立扁平化管理机制打破内部纵向边界,使得企业全体成员能够围绕共同的企业目标、愿景及使命协同发力。通过流程再造打破企业内部横向边界,破除不同部门及个体间的利益分化,共同创造企业及市场利益。此外,通过打破企业间边界,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的无缝衔接,实现流通组织的合作共赢。借助数字化技术,流通组织能够实现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及物流配送环节的虚拟化运作,打破操作层面的边界限制,整合社会范围内的信息、技术、资源以及能力为流通业所用。操作层面的无边界实现了流通业企业识别需求、引导生产流程的顺畅化。

(四)流通渠道重构:全产业链聚合

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带来整个流通过程商业模式创新,使得流通过程不再分割,流通业的引领作用愈加凸显,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关系趋于柔性化和协同化,构筑起全渠道融合、全产业链聚合的流通业发展新机制。

流通业的发展经历了去中间化、再中间化阶段,正在进入融合化发展阶段。去中间化阶段,由于生产商企业的边界拓展从而将流通渠道和流通环节内部化,原有的销售与分销渠道转化为制造商内部分工的外化,生产商开始主导整体供应链运转,生产边界日渐模糊。去中间化的生产流通机制使得生产商能够更为快速敏捷地对接需求变动,但同时无形中对生产制造企业整体运营体系的协调性和有效性提出挑战。再中间化阶段,由于消费需求呈现出个性化、服务性与品质化转变,需要专业性流通商参与并组织产品交易与流转,产生了以提高效率和服务品质为宗旨的新型互联网平台型流通商,可以最大程度把握消费者“千人千面”的个性化长尾需求,对接、调整并引导多元上游供应商开展生产,及时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了企业盈利与市场价值创造的空间。进入融合化发展阶段,流通组织转型升级成为集数字化平台、生产供应对接、商品销售组织以及流通服务提供为一体的新型综合性流通服务提供商,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布局模式全渠道接触用户,及时追踪用户需求信息,全链条开展营销、服务及产品规划,引导产品设计,带动产品销售,改善消费者体验,促进产品附加价值的提升,达成生产端、流通端与消费端的全链条有机互动与融合、全产业链的协调与价值增值。

数字化驱动下的现代流通业,藉由业态一体化、链条一体化和线上线下一体化,正在实现以产业集成化、服务集成化和信息集成化为显著特征的产业融合。这种融合和协同将会驱动流通产业的功能向体验性、综合性以及便捷性转变,驱动供应链服务方式向个性化、敏捷化以及全渠道方向转变,驱动线上线下信息资源捕捉向产业、平台和组织高度互联互通转变,助力现代流通体系的构建以及流通引导力和驱动力的形成,成为促进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引擎(如图3)。

图3 现代流通产业融合的内在机制与路径

(一)产业集成化:基于功能一体化的业态融合

产业集成化主要体现在功能一体化的业态融合,诸如集商旅文娱功能一体化的商业综合体和社区商贸服务一体化,是当前流通产业集成化的重要表现。

随着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需求满足程度也不断提高,消费者更加注重消费的便捷性、体验性以及综合性,能集合商业、文体娱乐、社交、亲子以及旅游体验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新型流通业态将成为流通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当前许多传统百货转型升级向现代商业综合体发展就是很好的注解。随着传统百货转型成为集购物、餐饮、娱乐、教育、医疗、健身、社交为一体的新型商业综合体,吸引了许多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也开始入股传统百货,致力协同改造与升级[23]。此外,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化生活服务的社区商贸服务业,借助数字信息技术转化为一体化社区商贸服务集成供应商,通过线上平台和线下协同,发挥标准化和集成化优势,构建起包括24小时药店、24小时便利店和配送网点在内的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极大地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便利程度,提升流通业的便民服务功能。

(二)服务集成化:基于链条一体化的产业融合

首先,服务集成化表现为互联网驱动的流通供应链服务集成。通过内嵌数字化信息技术,以流通企业为主导,融合金融、信息管理以及电商平台等构建跨界服务的集成模式,拓展上下游产业链的融合服务,集成化在线信息交流、交易、物流配送以及支付结算等多个环节,创新全链条服务体系。全渠道聚合的供应链一体化发展模式下,全链路流通服务模式可以沿产业链实现生产、流通、消费的跨环节、跨区域、跨市场的全方位融合,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建立起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具备敏捷性与个性化的全渠道供应链服务模式。如永辉超市采用以国际化和区域化为主导的采购模式,构建起全渠道的供应链服务体系,上游打造特色农业,中游打通智慧化物流,下游专注进行零售业态创新,实现了全球商品对接、智能仓储以及支付金融为依托的全渠道通路。

其次,服务集成化表现为将专业化第三方纳入供应链的服务模式。流通组织可以采用外包策略将一些非核心业务转包给专业化第三方服务集成商,利用第三方专业性的信息、金融及物流服务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一体化高品质的服务,降低流通业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成本,促进流通效率的提升。

最后,服务集成化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一体化的新模式。生产性服务一体化模式有助于精准提供生产环节中的各种原材料,甚至可以深入一些高精尖生产所需新材料的研发,进一步强化了流通业与制造业联动效应。借助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和支撑,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流通组织通过产业链各节点信息的即时共享,能够及时分析销量数据与消费者特征,通过在线平台实时对接消费者,动态掌握需求信息,在调整商品采购的同时,还可以为生产端提供反馈,提出产品生产建议及方案,推动服务结构与效率的不断提升,促进传统流通业向智慧型全渠道供应链流通业转变。

(三)信息集成化:基于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跨界融合

信息集成化加速了流通业线上线下融合的深度和广度。第一,传统实体流通企业主动布局线上,通过线上聚合需求加大市场开发程度[24]。以华润万家为例,一方面通过建设自有线上渠道“华润万家APP”,实现线上布局;
另一方面则通过与饿了么、京东到家及美团等第三方线上平台展开战略合作,全面推广到家业务,大幅拓展自身服务范围。第二,一些线上平台如京东便利店、京东7FRESH以及盒马鲜生等开始布局线下网点,在客流聚集处设立线下体验店,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第三,线上平台除布局自身线下特色门店外,还通过与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合作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如阿里巴巴与银泰合作,腾讯入股永辉,京东与沃尔玛展开合作等,线上平台借助大型传统商贸企业线下优势,实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融合发展。第四,线上平台不断拓展经营范围和商品品类,并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对接线下网点、基地和实体产业,实现多品种、多业态、多领域、多市场的跨界融合。

信息集成化推进流通业实现线上线下的共享与互联互通。共享经济模式下,流通企业能够以客户价值为核心,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将电子商务流程、网络流量捕捉、信息平台构建以及大数据分析与线下实体店的真实消费体验相协同,实现了线上线下相互导流,达成线上线下信息管理、客户服务、物流配送以及组织架构的全方位协同与融合共生。第一,通过支付信息的互联互通,流通平台能够精准捕捉消费者的购物渠道、支付习惯以及个人消费特征,全面搜集消费者信息用于进一步的精准营销;
第二,通过线上线下推送商品信息达到互相引流,扩大消费者覆盖面,同时通过在线与实体相结合的方式将商品及服务的信息全方位展示给消费者,增强消费者的认可度与消费黏性;
第三,借助大数据开展消费者需求的深入分析,洞悉消费者的未来消费选择,实现数字化驱动的全渠道供应链精准运行。

为了推动流通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从政策层面发力,进一步强化流通业数字化转型意识和数字化技术支撑,优化全渠道运营流程,以进一步形成新旧流通业态有机互动的服务应用体系和流通运行体系,催生流通业全渠道协同与整合,促使流通业逐步形成对经济发展的引导力和聚合力,进而构建起疏通、支撑与强化国内大循环的高质量流通体系。

首先,强化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促进智慧化升级与再造。流通企业应加强和加速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通过数字化赋能有效提升营销能力和服务能力,实现流通企业的智能化管理,充分利用数字化推动传统流通企业转型升级。要合理规划各地区的数字化城市流通节点,不断优化地区间流通设施布局,实现城乡间流通基础设施互联与共享,进而实现城乡流通渠道的双向融合,不断提高数字化技术在流通产业中的应用比例和应用水平。此外,还可以采取多种手段鼓励流通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赋能流通企业的高效化运营、差异化发展、精细化管理和优质化服务,培育和提升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

其次,优化全渠道运营流程,推动流通业的效率提升。加强数据驱动的企业供应链各节点业务活动的高效衔接和运营模式升级,一方面,通过数字技术构建起高效运行的智能化信息系统,整合全渠道流通过程中碎片化的商品、服务和消费信息,归集信息形成大数据平台,对企业经营各环节各项数据,包括市场需求、品类分析、销售预测、库存动态、质量监控与反馈等进行精准分析和智能化管理,优化全渠道资源配置水平,提升供应链全链路的管理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布局全渠道的消费者触点网络,实时动态化地汇集和整合消费者的全过程消费信息,利用算法技术进行消费者精准画像,实现消费者洞察,进而实现以消费体验为核心、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产品营销方式和品牌塑造机制的创新;
与此同时,利用智能化的数据平台实时反馈消费者的服务评价信息,并通过供应链的柔性化和快速响应来优化运营流程,满足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提升全渠道流通的运营效率。

最后,强化流通业数字化技术支撑,构建可靠数据服务应用体系。第一,加强信息网络设备和信息通路的建设,加强互联网的信息技术支持,提高网络信息传送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安全性,为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平台。第二,提升数字化技术在流通企业管理过程中获取和整合信息的速度、广度以及准确度,实现企业管理系统的数字化赋能。提升跨境电商的综合物流服务能力,积极推广国际化综合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国际化大型综合流通集团。第三,建立流通大数据生态体系,以数据应用为核心引领流通企业加速向流通数据服务提供商转变,不断提升互联网数据的全面性、精确性以及透明度,同时加快对海量数据存储、处理、转化等关键技术的突破性拓展及应用。第四,构建数字化流通的标准体系。强化流通业数字化转型的行业标准与规范建设,建立统一规范的标准术语和参考架构,完善标准和术语的兼容性,解决各个环节数据不连贯、接口不统一等问题。健全完善的标准是流通业未来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高质量流通体系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大力推进流通业行业标准的实施,加快开展行业标准的试点、评估以及推广应用,推进智能终端、大数据和互联网等应用的标准化工作。

猜你喜欢流通业流通数字化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互联网+”背景下肇庆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路径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纺织科学研究(2021年6期)2021-07-15现代流通业水平的评价维度及三大经济区发展比较商业经济研究(2020年10期)2020-05-23我国流通业增长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商业经济研究(2020年10期)2020-05-23物流技术革新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大众投资指南(2019年10期)2019-12-20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9-10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西藏艺术研究(2019年4期)2019-09-07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7年2期)2017-06-05

推荐访问:数字化 变革 流通

版权所有:上派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上派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上派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20334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