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

时间:2023-07-07 22:45:02  来源:网友投稿

商兆鑫

(中共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委,江苏 盐城 2240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100多年来长期奋斗的理想追求与奋斗目标,它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反映人民要求,是新征程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振兴中华、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神圣使命。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取向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在毛泽东看来,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1957年,毛泽东强调:“当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之后,中国要向哪里去?向资本主义,还是向社会主义?有许多人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是不清楚的。事实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并适时进行了工作中心的转移,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邓小平明确指出:“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3]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但又不能走过去社会主义建设的老路,只能走自己的路。1979年3月,邓小平提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4]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5]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规划

建党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追求和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并且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现代化目标。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6]1964年,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的现代化不光是经济上的现代化,于是提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党的十五大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确定为建设经济繁荣、政治民主、精神文明三者统一的、社会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使得我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布局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步骤设定

战略步骤是对实现总体目标所作的阶段性计划和安排,它对现代化进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对现代化道路进行积极的探索,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时间问题上,构想是50年到100年。

这一时期,我党明确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是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中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进行了不懈探索,找到了一条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根本方针、实现途径,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提出了21世纪的新“三步走”战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极大地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从基本实现现代化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样一来,完整地勾画了新时代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性意义。

(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带领全国人民围绕什么是现代化、怎样建设现代化进行了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随着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意愿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发展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变革,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党的领导既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大政治原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政治优势。

(二)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这个特色主要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中国式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有着本质区别。资本主义现代化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相对于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所有国家总人口大约为10亿人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所要实现的覆盖14亿人口的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不可谓不是人类前所未有;相对于世界上很多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所要追求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不可谓不是人类的共同期待;相对于一些现代化国家存在的物质富足、精神贫乏问题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所要强调的物质和精神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不可谓不是人类的共同追求;相对于一些现代化国家曾经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老路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所要达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可谓不代表人类发展方向;相对于一些现代化国家依靠海外掠夺、殖民扩张的手段来实现现代化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所要强调的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不可谓不代表人类情怀。

(三)中国式现代化是以科学理论指导的现代化

《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运动与历史上一切运动及其领导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它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正是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为指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取得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

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追求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坚持把现代化目标与人民幸福、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结合起来。回望我们党一路走来,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是党的一切理论和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到“以人为本”,再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推进现代化的根本立场一以贯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以现代化发展成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发展路径,也是奋斗目标。党的二十大明确了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部署了未来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搞好这5年的发展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

(一)党的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方向、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砥砺前行的根本保证。一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有坚强领导核心。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必然要承受其他国家不曾遇到的各种压力和严峻挑战。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有坚强领导核心,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创造者、推动者、实践者,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领导核心。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政治保证愈益坚强,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毋庸置疑,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旗帜鲜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二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必然要在摸索中前进。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自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三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能够汇聚起磅礴力量。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正是因为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所以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支持,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就一定能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二)共同富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一是准确把握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富裕”体现的是社会总体的财富水平,代表的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共同”体现的是财富的占有方式,代表着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因此,共同富裕的实质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富裕”是基础,“共同”是关键。从共同富裕的范围来看,共同富裕涵盖全体人民,是全面共富;从共同富裕的内涵来看,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质财富的极大丰裕,而是涵盖物质、精神、文化、生态、社会等相关领域,是多维度的富裕,是人的全面发展,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提升;从共同富裕实现的路径来看,实现共同富裕从根本上需要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通过共建美好家园,实现共享美好生活;从共同富裕实现的进程来看,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二是精准发力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发展是硬道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共同富裕,必须把根本着力点牢牢放在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充分发展生产方面,只有生产充分发展,经济积累到相当充足的程度,才具备由超大规模人口构成的全体人民奔向共同富裕的基本物质条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根本上说,依靠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在各领域各行业辛勤劳动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是共同富裕最根本的基础条件。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不断推进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要围绕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着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决防止两极分化;要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三是不断完善共同富裕的制度框架。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整套更加有效的制度和政策体系来保障。要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对“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进行顶层设计、全面规划与整体构建,着力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转移支付、社保等调节的力度,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通过税收、社保等经济杠杆来调节收入,通过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政策调整,进一步形成橄榄型的社会分配结构,最终构建起能体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合理分配格局。

(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引领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遵循。一是坚持创新发展。创新发展理念指明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动力是创新。因此,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一方面,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发展方式,加快实现从要素驱动转化为创新驱动,进而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科技进步贡献率、全要素生产率,以更少的投入实现最大化的产出。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增强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社会环境,千方百计激活民间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二是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是要通过整体性的发展,达到全面性的目的。协调发展理念要求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要求推进产业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要求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坚持问题导向,从整体性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出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和现代化。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发展理念要求现代化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通过升级改造高耗能、高污染、效益低的传统企业,支持发展保护环境、科技含量高、环保节能的新兴产业,从中获取综合效益,从而保证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四是坚持开放发展。开放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内陆地区后发赶超的重要法宝。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注重提高内外联动性,进一步主动参与、推动、引领经济全球化。五是坚持共享发展。共享发展理念要求促进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新时代坚持共享发展,必须注重拓展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与外延,创新共享发展的体制机制,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不仅要在共享发展中实现治理现代化,更要在治理水平提升的过程中形成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的发展格局,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人民至上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源泉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执政之基,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激发人民创造热情和主人翁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来。一是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积极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帮助人们干好事业的社会氛围,让人民群众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二是广泛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把群众路线贯穿于决策和工作的全过程,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决策前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呼声,保证决策“从群众中来”;决策中充分发扬民主,集中群众智慧,保证决策体现群众意志和要求;决策后及时“到群众中去”,在群众的实践活动中接受检验并完善决策。三是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和弘扬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质,自觉把自己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不断改进工作、提高自己,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五)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新的征程上,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只有继续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奋勇搏击,才能赢得主动、赢得未来。一是把握斗争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寸土不让,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直至取得胜利。二是增强斗争本领。提高斗争本领说到底就是提高战胜艰难险阻、争取完成目标任务的能力。党员干部要着眼于各项实际工作的开展,刻苦学习经济、科技、法律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知识新技能,及时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努力打造又博又专、推陈出新的素养结构。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将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生活方式,特别是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真刀真枪地练,脚踏实地地干,勇于到困难多、环境苦、矛盾集中的地方摔打磨炼,在基层一线和斗争实践中练胆魄、磨意志、长本事,全面提高履职的能力和干事的本领。三是保持奋斗精神。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生活迈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完成这一使命,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继续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拼搏奉献的工作作风。广大党员干部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要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使命感,以“昼无为、夜难寐”的紧迫感,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昂扬风貌,以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坚持不懈做好本职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产生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的良好效果。通过千千万万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奋力谱写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壮丽篇章。

猜你喜欢中国式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9期)2022-10-25《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中国式民主环球人物(2022年5期)2022-03-07Palabras claves de China今日中国·西班牙文版(2021年12期)2022-01-01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中国共产党100岁啦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8期)2021-08-17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华人时刊(2021年21期)2021-03-09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

推荐访问:中华民族 使命 伟大复兴

版权所有:上派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上派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上派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20334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