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类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时间:2023-07-19 09:40:06  来源:网友投稿

康瑞芝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文化财富,体现了各个朝代的社会风貌以及风土人情,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以及文化底蕴,是现代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视持续增加,各地博物馆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不断挖掘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创新保护传承策略。古建類博物馆和其他博物馆存在较大差异,以古建筑为基础所成立的博物馆,将建筑自身作为展场或者展厅,在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会受到室内格局分布的限制和影响,这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带来了制约。基于此,以永靖县博物馆为例,分析了古建类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策略,以期为古建类博物馆非遗传承提供参考意见。

永靖县博物馆概况

永靖县博物馆位于永靖县黄河三峡太极广场南侧,占地5.2亩,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展览区面积400平方米,文物库房80平方米。永靖县博物馆内共有2013件馆藏文物,设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及“彩陶展”,为前往博物馆的观众、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观赏资源。近年来,永靖县博物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目前馆内展示的非遗内容有永靖傩舞戏、白塔古建筑修复技艺、生铁冶铸技艺、河州北乡秧歌,并定期组织各类文化活动。永靖县博物馆在非遗保护传承方面所作出的措施提高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让更多人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备的文化魅力以及艺术特色,在当地形成了良好的非遗传承保护氛围,充分发挥了社会群众在非遗保护传承中的功能和作用。

古建类博物馆非遗保护传承问题

未对古建筑内部空间进行利用

古建类博物馆其建筑内部空间独具特色,但是多数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只看到了古建类博物馆内部陈设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带来的制约和影响,只是在博物馆现有格局的基础上增加了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的场所。要想提高古建筑内部空间的利用价值,博物馆应当对内部格局的特点进行分析,在避免给其造成危害和影响的同时优化建筑空间利用模式。

展陈方式单一

展陈方式单一是影响观众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因素,多数情况下博物馆只是负责展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作品、工具、服装、道具等。这种方式可以让观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并不全面,并且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观众的体验也会受到影响。前往博物馆的观众只能观看展示的物品,无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互动,难以激发观众的参与兴趣。

缺少创意性文创产品

文创产品的开发对于博物馆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开发各种类型的文创产品,能够增加博物馆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可以为博物馆提供传播文化的新渠道。但是目前博物馆的文创产品类型普遍单一,多数是和其景点较为相似的挂件或者饰品,缺少新意和地域特色,也没有将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融入其中,影响了消费者购买文创产品的积极性,难以充分发挥文创产品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

体验形式落后

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的生产流程较为复杂,通常观众所看到的是已经生产好的物品或者非遗艺术表演所需要的各类服饰,不能及时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的方式单一。虽然一些博物馆已经开始设置信息化平台,利用三维立体的方式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观众仍然是观看者,体验感不佳。

传承人培训能力有待提升

博物馆不单单是传播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单位,同时也是负责培训非遗传承人的主要机构。现阶段博物馆只是将自身作为保护和传播文化的组织,忽略了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重要性,未定期组织培训活动,难以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规模,导致部分非遗技艺的传承人数量大幅下降,影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续传播。因此博物馆需要强化传承人的培训能力,完善培训机制,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数量,为文化传承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

古建类博物馆非遗保护传承策略——以永靖县博物馆为例

合理利用古建类博物馆空间优势

非物质文化遗产兼具空间性以及时间性,文化表演活动会受到时空的限制,通常是在特殊的文化背景和空间下所发展的,和当地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有着紧密的联系。古建类博物馆本身以古建筑为主,具有时代感,展示了历经时代变迁的建筑特征,通过对古建类博物馆的内部空间进行合理应用,能够让非遗技艺展示变得更加生动,让观众拥有更强的代入感。例如,可以在古建展陈空间内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活动,并在此处售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文创产品,起到吸引观众的目的。永靖县博物馆设置了白塔古典建筑技艺展区,主要是负责展示古建筑修复技艺,博物馆利用该区域的特点和优势,安排专业人士在特定空间内展示古建筑修复技术的应用,让观众对古建筑修复和保护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加强其古建筑保护意识,可以使观众参观古建类博物馆时主动约束行为,避免给博物馆造成不利影响。但是在利用古建类博物馆建筑优势时应当注意不能给古建筑本身造成危害和影响,需要在不破坏古建筑原有结构以及稳定性的基础上优化展陈空间。

加强和观众的互动

1.打造线上展陈模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无法完全通过实物展示出来,主要原因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同时凝结了无数匠人的智慧以及文化内涵,需要观众了解非遗的整体流程,感受在制作或者创作过程中匠人所展示出的精神。通过打造线上博物馆,将非遗技艺流程以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博物馆可以邀请专业的非遗传承者录制视频,在这一过程中展示非遗技艺并不断进行讲解,加强大众对非遗文化的了解,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的背景和特点。博物馆可以在微信平台上设立官方公众号,在公众号上设置和非遗相关的版块,使用户在点进版块后可以直接看到和非遗相关的陈列物品以及相关视频资料,打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展示和传承方面存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2.优化室内展陈方式

在室内展陈过程中需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观众之间的互动性,让观众能够真正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过程中,增加可以操作的项目,能够让观众在参观博物馆时拥有更强的代入感和参与感。博物馆改变传统的展示方式,坚持以观众的感受为中心,放弃说教和传导性的宣传模式,构建良好的非遗传承保护氛围,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和观众面对面进行交流。观众在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也能够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不仅可以提升观众的观赏体验,也有利于让观众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从而在今后的生活中主动践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要求。如生铁冶铸技艺传承了六百余年,经久不衰,影响了千千万万人的生活,代表了西北传统铸造工艺的最高水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室内展陈过程中可以展示用生铁冶铸技艺制作的物品,定期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向观众讲述该项技艺的由来和发展历史。同时设置VR体验项目,使观众通过体验项目在虚拟环境下学习铁器铸造技艺,深化观众个人体验,感受非遗技艺的优势和魅力。

3.强化文创产品影响力

(1)创新文创产品开发理念

文化创意产品形式单一,难以提高观众购买文创产品的积极性,已经影响到了文创品牌的建设,博物馆应当对文创产品的开发形式进行创新。首先,将社会需求作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主要方向。当前消费者在购买文创产品时更加重视文创产品的实用性,因此博物馆应当研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确实需要的物品,提升文创产品的实用性。如手机壳是一种人们生活中会定期更换的消耗品,几乎每个人都需要使用手机壳,可以以手机壳为载体融入非遗元素。如生铁冶铸的法器,设计巧妙,在设计耕牛时会仔细对牛的生活方式进行观察,所制作出的牛兼具灵动和质朴的特点,可将其印在手机壳上,将其作为“生肖”IP。其次,开发高质量文创产品。文创产品并不单单是展示非遗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体现博物馆文化内涵的载体,在其进入市场时应当展示出博物馆的特点和文化底蕴。例如,永靖县可以让非遗传承人利用生铁冶铸技艺制作各类不同的摆件,打造系列主题,如生产“仿古兵器”。白塔古建筑修复技艺也是一项非遗技艺,是传统的木匠技艺,可以利用木雕生产各类工艺品,展示非遗技艺所包含的工匠精神。

(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宣传

文创产品的宣传是影响产品品牌塑造和建立的关键,有效的宣传方式能够扩大产品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文创产品,从而激发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在信息化时代下,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信息平台对文创产品进行推广,面向全国各地宣传非遗文化。例如,博物馆可以在抖音平台开通官方账号,通过拍摄视频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博物馆内部陈设情况,并设置“文创产品”系列主题,使人们对博物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创产品有所了解。在抖音平台开设销售窗口,在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可以直接通过链接或者商城购买文创产品。博物馆也可以选择在抖音、微博等平台上进行直播,在直播过程中邀请专业非遗传承人展示技艺、讲述非遗文创产品的特点,提升文创产品的影响力。通过信息技术宣传让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加全面的认知和了解。

(3)面向大众征集创意

文创产品的设计重点在于如何提高创意,特别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想法和意识偏向于个性化,在生活中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各类产品,如果一项产品缺少创意便会使其失去应有的魅力。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础开发的文创产品必须要提升其自身创意,这样才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新的方式展示出来。博物馆可以面向社会大众征集各类文创产品开发创意,让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参与到文创产品开发过程中,提高受众的参与度,激发人们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博物馆可以整合各类开发创意,再由其他人在网上进行投票,选择出最接近人们想法的创意方案,有利于提高文创产品的销售量。大众在提出创意时会全面结合现代流行文化元素,将现代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紧密结合,打造一种新型的文化传播机制,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下也能够焕发生机。

4.创新非遗体验形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形式是极其重要的,博物馆应改变传统的单一体验模式,对体验形式进行创新,让人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出发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永靖县博物馆可以定期组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主题活动,面向社会大众展示精彩的非遗艺术以及非遗所具备的独特魅力。傩文化是永靖当地的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可以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举办“傩文化”文艺活动,表演《三胡人》、羊皮鼓舞《牡丹花开》和非遗文化花儿演唱、财宝神等节目。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让人们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在愉悦的体验中激发群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主动性。在线下定期组织社区教育活动,永靖县博物馆可以在活动中向社会大众传授和讲解非遗葫芦雕刻技艺,邀请现场的人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共同完成雕刻技艺。在活动中及时向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传宣传活动的群众发放宣传手册,让群众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通过宣传手册了解非遗,真正地走进非遗、走进博物馆。

5.强化非遗传承人培养能力

(1)推进非遗进校园

教育领域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教育过程中属于重点关注对象,相关部门应当加快非遗进校园的工程建设进程,让学生能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激发学生传承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为后续传承人的培养提供重要帮助和支持。政府部门可以和高校进行合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如可以利用思政课传递文化意识,利用专业课讲解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优质人才主动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了能让学生无后顾之忧,对于参与非遗传承人培养的学生可以提供適当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除此之外还需要在高校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科研小组,让高校人才参与到科研活动中,研究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和保护过程中所应用的策略。永靖县博物馆也需要考虑中小学生现阶段的身心发展状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小学实践教学活动进行紧密融合,定期在小学校内组织演讲和科普活动,组织小学生共同学习非遗技艺以及相关表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

(2)组织专项培训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是极其关键的,博物馆作为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的主要阵地,也需要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专项培训,进一步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综合能力,扩大传承人规模,增进传承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博物馆应对馆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对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信息进行收集,了解在传承人队伍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例如传承人年龄偏大、后继无人等。针对这些问题,由博物馆每周定期举办专项培训,让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对年轻一辈进行专业知识讲解,同时博物馆内的其他观众也可以参与到知识宣传讲解活动中,在培养非遗传承人的基础上让观众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备的专业性。

参考文献

[1]邹玉洁.博物馆文创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收藏与投资,2022,13(03):180-182.

[2]李月好.浅谈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才智,2018(16):244.

[3]潘守永. 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生态博物馆建设困境[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 34(4):20-25.

猜你喜欢永靖县古建文创陶溪川文创街区现代装饰(2022年3期)2022-07-05古建军江苏教育·书法教育(2020年10期)2020-09-10《岁寒三友文创海报》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不落灰”的文创当代陕西(2019年20期)2019-11-25铧芯文创锦绣·上旬刊(2019年7期)2019-10-21古建抗震有绝招少儿美术(快乐历史地理)(2019年4期)2019-08-27永靖县马铃薯不同覆膜方式试验报告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年3期)2019-07-08娃娃菜新品种引进试验报告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年2期)2019-04-29高平古建 四个全国第一炎黄地理(2017年10期)2018-01-31千年古建看高平炎黄地理(2017年10期)2018-01-31

推荐访问:文化遗产 传承 与非

版权所有:上派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上派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上派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20334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