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标与对标,青企100强找差距

时间:2023-07-21 10:40:06  来源:网友投稿

2022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青岛企业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和战略环境,但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基本条件没有变。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根基,在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发布的《关于聚力打造“六个城市”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实施意见》的六个城市定位中,第一项即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青岛企业百强作为青岛产业发展的排头兵,要发展优势弥补不足,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坚实基础。通过寻标、对标,横向评价青岛企业100强的发展水平,可以從比较中发现差距、从差距中找到努力改进的方向。本评价报告选取中国500强企业、山东100强企业,以及宁波市100强企业进行对标分析,以给青岛企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与启示。

2022青岛企业收入100强与中国企业收入500强对标

一般认为,国内企业的第一强阵和学习的标杆主要集中在国内500强的企业,它们一般具有较长的经营历史,较大的经营规模,较强的盈利能力,不仅是国内经济的主力军,还是国际市场的强有力的竞争者,更是国家经济势力的体现。因此,青岛企业收入100强企业作为青岛区域经济的代表,将中国收入500强企业作为对标分析对象,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反映出青岛区域的经济实力与全国经济实力的差异,也能够通过对标分析,帮助青岛企业收入100强找出与中国企业收入500强的差距,并明确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促使企业为发展壮大而努力。

(一)部分营运能力指标对标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的主业经营运行能力,核心是企业运用各项资产资源的配置效率经营主业产品或服务以赚取利润的能力。能够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财务指标有很多,例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周期、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这些指标都各自显示了企业资产运营周转的情况,反映了企业对经济资源管理、运用的效率高低。且由于部分能够反映营运能力的指标体现为比率,很好地剔除了企业规模的影响,便于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基于部分已经获得的数据,分别选择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三个指标将青岛企业收入100强整体与中国企业收入500强整体进行对标分析(图1)。

1.总资产周转率对标分析

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业务收入净额同资产总额的比率。总资产周转率是综合评价企业全部资产的经营质量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周转率越高,说明总资产周转越快,反映出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2022年中国企业收入500强整体的总资产周转率是27.51%,青岛企业收入100强整体的总资产周转率是35.95%。青岛企业收入100强整体的总资产周转率高于同期中国企业收入500强整体的总资产周转率8.44个百分点,充分体现了青岛智慧家电、汽车和高铁等高端制造业产业占比高的产业结构,产品附加值高,对产业链上下游有显著的带动作用,体现了青岛企业较高的运营效率。

2.销售净利率对标分析

销售净利率反映了每一元销售收入为企业带来的净利润的多少,表示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2022年中国企业收入500强整体的销售净利率是4.36%,青岛企业收入100强整体的销售净利率是4.54%。青岛企业收入100强整体的销售净利率略高于同期中国企业收入500强的销售净利率0.18个百分点。说明青岛企业在运营管理成本管控中占优。

3.净资产收益率对标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润与股东权益总额的百分比,是公司税后利润除以净资产得到的百分比率,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该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该指标体现了自有资本获得净收益的能力。2022年中国企业收入500强整体的净资产收益率是9.04%,青岛企业收入100强整体的净资产收益率是8.68%。青岛企业收入100强整体的净资产收益率低于同期中国企业收入500强整体的净资产收益率0.36个百分点。

4.资产负债率对标分析

资产负债率是期末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也就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资产负债率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也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

2022年中国企业收入500强整体的资产负债率是86.74%,青岛企业收入100强整体的资产负债率是81.19%,均超过了国际上通行的60%稳健资产负债率水平,说明企业债务风险较高。青岛企业收入100强整体的资产负债率低于同期中国企业收入500强整体的资产负债率5.56个百分点。青岛企业在利用金融杠杆加速产业发展方面保持了相对谨慎的态度。

综合以上,相比中国500强企业,青岛100强企业具有较高的产品附加值,因此表现出较高的总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净利率,这也与青岛市一贯注重高端制造业、现代金融业发展,面临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以及逐渐集群化发展的国内产业格局,主动融入寻求自我突破,聚焦优势产业,注重产业升级,始终以引领型、创新型、枢纽型、共享型为导向,以聚力打造“六个城市”为目标,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密不可分。2022年是青岛提出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未来五年,青岛将通过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提升投资贸易集聚能力、提升重大平台开放能级、提升国际交往合作水平等四个方面推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为青岛市企业发展塑造了新优势,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首位企业对标

1.2022年青岛企业收入100强首位企业收入占比与中国企业收入500强首位企业收入占比对比

2022年及2021年青岛企业收入100强首位企业均为海尔集团公司;
2022年及2021年中国企业收入500强首位均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图2)。

2021年,青岛企业收入100强首位的营业收入占青岛企业收入100强合计收入的19.64%,2022年该数据减少为17.95%,从数据来看,青岛企业收入100强首位的收入在青岛企业收入100强收入合计中占据的份额减少。

2021年,中国企业500强首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占中国500强合计收入的2.97%,2022年该数据下降至2.90%,从数据来看,中国企业500强首位在中国500强收入合计中占据的份额也略有下降。

始于2020年的新冠疫情令全球各个经济体遭受不同程度的打击,俄乌战争导致国际政治和贸易摩擦的不稳定性激增,世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大众消费倾向趋于保守,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但是从上述收入数据可以看出,2022年海尔集团仍然保持了青岛百强企业的领头羊地位。海尔集团基于“人单合一”模式,通过管理模式创新,释放员工的自主性,去创造并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为行业立下新时代下的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在物联网的时代,海尔集团进行生态品牌的转型,推出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资源开放、要素共享的工业互联网生态,推动生态下各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速域内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为打造一网统领、延链聚合、生态协同的产业发展共同体提供了平台支撑。以其为代表的青岛市龙头企业正在积极发展新技术和探索新业态,量变引发质变,市场驱动因素和产业链价值转移的新局面,先入为主开拓前沿市场,争做行业标准制定者。

2.2022年青岛企业收入100强首位企业与中国企业收入500强家用电器及零配件制造业领先企业比较

由于海尔集团公司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所处行业不同,指标数据差异较大,因此,为了更好的进行对标分析,我们选择了中国企业500强之中的家用电器及零配件制造业排名第一的企业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青岛企业收入100强首位的海尔集团公司进行对标分析(图3)。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2022中国500强企业中,排名第77位,2021年排名第82位;
海尔集团公司在2022年与2021年中国500强排名均为第79位。2021年,海尔集团公司在家用电器制造业排名第1位,2022年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1位。

2021年,海尔集团公司的收入是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1.06倍,2022年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入超越海尔,海尔收入约为美的收入的97%。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收入较上年发生19.43%的增幅,高于同期海尔集团公司收入10%的增幅。

2021年,海尔集团公司的净利润是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67.02%,2022年该数据增长至70.92%。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为4.96%,低于同期海尔集团公司10.28%的增长率。

2021年,海尔集团公司的资产是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1.24倍,2022年该数据下降至1.21倍。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资产增长率为7.65%,高于同期海尔集团公司5.25%的增长率。

2021年,海尔集团的所有者权益是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1.01倍,2022年该数据增长至1.08倍。本年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增长率为6.26%,低于海尔集团公司13.86%的增长率。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以下两个特点:

首先,在总量方面,海尔集团公司在总资产和所有者权益上对美的集团拥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分别是美的集团的121.48%和107.93%。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收入方面超越海尔集团公司,海尔集团收入为美的集团的97.51%。

其次,在变化率方面,美的集团的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分别高于同期海尔集团公司9.42、2.40个百分点。美的集团的营运能力及盈利能力已超过海尔集团。但海尔集团公司在净利润增长率、所有者权益增长率分别为10.28%、13.86%,分别高于美的集团5.32、7.60个百分点。

面对与日俱增的市场压力,海尔集团在积极落实国家质量强国战略的同时,引领行业持续创新。以海尔集团公司旗下的海尔智家为例,海尔智家已形成包括智慧住居、产业互联网和大健康在内的三大业务布局,加大智慧家电研发投入,拥有全球家电产业集群,包括海尔、卡萨帝、Leader、GEAppliances、Candy、Fisher&Paykel及AQUA,通过其过硬的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国内外市场的渗透率,成为家电行业中的黑马,带动海尔智家整体毛利率的提升;
在物联网的时代,海尔智家加快数字技术应用,加速场景品牌的转型落地,通过数字化转型助力降本提效,其研发的全球首个场景品牌三翼鸟,通过打通家装、家电、家具等多个产业的售前、售中和售后全链路,创新了家庭场景新生态,对生态各方都带来了增值效应,提升产品附加值。2022年海尔集团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已高于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32个百分点。

2022青岛企业收入100强与山东企业收入100强及中国企业收入500强对标

(一)2018-2022年青岛收入100强、山东收入100强与中国收入500强平均营业收入对比(图4)

青岛收入100强的平均营业收入占山东收入100强平均营业收入的比例自2018年的19.27%增长为2022年的25.16%。

青岛收入100强的平均营业收入占中国收入500强平均营业收入的比例自2018年的7.81%增长为2022年的9.05%。

首先,从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2018年由于国民经济平稳运行,青岛百强企业作为山东省内企业的佼佼者,其平均收入增幅均大于山东百强及中国五百强,2018年青岛收入100强的平均营业收入较2017年增长18.39个百分点。2019年和2020年,由于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影响,经济增长减慢,2019年较2018年增长14.42个百分点,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较2019年增长7.06个百分点,2021年回升至13.15个百分点,在2022年继续保持增长增幅为18.17%;
另外,从2018年至2019年开始青岛收入100强企业在当前全球经济衰退的经济环境下承受住挑战,2018和2019年平均收入增幅均高于同期山东省以及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收入增幅略低于同期山東省以及全国平均水平,2021年及2022年收入增幅持续拉升,超同期山东省及全国平均营业收入增幅;
并且青岛收入100强平均营业收入占山东收入100强和中国收入100强的比重也呈逐年攀升之势。这反映出青岛收入100强企业的综合实力无论是在山东的区域经济中还是全国的国家经济中都占有十分显耀的位置。

(二)2022年青岛收入100强与中国收入500强分行业对比(图5)

从分行业企业数量来分析,青岛收入100强企业中制造业企业相比中国收入500强企业低12%,服务业、其他行业企业相比中国收入500强企业分别高12%和2%,这体现出青岛制造业企业规模化程度较高,服务业和其他行业发展趋势持续向好。从分行业企业营业收入来分析,青岛100强企业中制造业收入占比相比中国500强企业收入占比高14%,服务业及其他行业企业相比中国收入500强企业低14%及1%。

造成以上差异的原因,一方面,虽然青岛制造业基础雄厚,工业体系完备,尤其在高端智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制造业中的头部企业多为国有企业,头部企业发展强盛,数量却较少:青岛100强企业中制造业企业共39家,前三家制造业的头部企业的收入即占青岛100强企业中制造业企业收入总计的56%。另一方面,青岛市服务业和其他新兴行业企业数量较多,但是缺乏集团总部型企业,收入水平相比全国仍有一定差距,目前青岛政府重视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发展,提出到2026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2%左右的发展规划,目前服务型企业需要向专业化、集团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向精细化高品质转变。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西方发达国家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速制造业回流,东南亚等国家凭借人力资本优势,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这让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为加快抢占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制高点,在青岛2021年至2025年十四五规划中,制造业占比将稳步提升,加强开放,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重塑“青岛制造”优势。

另外,青岛重视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发展高端化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同时发展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活性服务业,努力建设包括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时尚消费中心、影视文化名城、医养康养高地等项目,以此为抓手,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和契机;
青岛亦进一步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装备、现代海洋等产业,加快发展“四新经济”,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做大做强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在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中,单体企业愈加难以形成市场影响力,市场机遇转瞬即逝,资源配置速度加快,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之间良性互动,并形成长远的合作机制,将给青岛市企业和青岛市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成长空间。

(三)青岛企业收入100强在山东企业收入100强、中国企业收入500强中的排名情况(图6)

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统计中国收入500强企业的规则,属于集团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或相对控股子公司,由于其财务报表最后能被合并到集团母公司的财务会计报表中去,因此只允许其母公司申报。虽然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的收入已经达到了入围中国收入500强的标准,但是根据统计规则,该公司没有包含在中国收入500强企业的名单中。另外,由于山东百强申报贯彻自愿原则,本年青岛企业100强中山东港口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的营业收入达到山东收入100强的标准,因种种原因未进行申报。因此该公司没有包含在山东收入100强企业的名单中。

根据2022中国企业收入500强名单,2021年青岛市企业入围中国收入500强的企业数量4家,较2021年增加1家,但增加这一家的原因是因为国有企业股权划转而形成,并不具有自身成长的代表性。

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青岛市的领头羊地位显著,在国家发展中也凸显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营商环境是生产力,也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更与企业的落户和发展息息相关。青岛市政府不断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以“数字化”为引擎,打造数字化营商环境落实国家数字经济战略,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青岛以深化数字化改革为着力点,持续优化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集成政务数据,建成政务信息共享应用“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提供高质量“互联网+”政务。充分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加速打造数字机关,加力突破工业互联网,加快推进数字治理,加码布局数字基建,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为营商环境注入数字活力,让政务服务更“好办”、更“快办”,努力营造“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营商环境”。

当前,青岛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机遇叠加,构建了青岛发展的新格局,提升了城市能级的战略共建。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新旧功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核心区为青岛汇集了重要资源,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立足新发展阶段,大企业应该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实施重大技术攻关,对企业创新体制进行改革,鼓励创新,营造创新的良好氛围;
同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品质量,尽快退出“三高一低”产业,聚焦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另外,企业还应加强风险管理,稳健经营以增强企业的韧性。

2022青岛企业收入100强与宁波企业收入100强对标

我们将青岛企业收入100强与同属计划单列市的宁波企业100强进行对比,主要是由于青岛与宁波在自然环境、政治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方向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在中国城市生产总值中排位较为接近,在其所在省份排行均为前列(图7 / 图8)。

(一)首位对标(图9)

青岛企业100强首位,2018年至2022年均为海尔集团公司。

宁波企业100强首位,2018年至2020年均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2021年至2022年为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從上面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青岛企业收入100强首位与宁波企业收入100强首位相比有较大优势,自2019年以来连续4年青岛企业100强首位收入均为宁波100强首位收入的2倍以上;
青岛企业收入100强首位企业较为稳定,而宁波市民营企业的发展劲头强势,也对当地经济产生了带动作用(图10)。

(二)中位对标(图11)

青岛企业100强中,2019年中位企业为中石化第十建设有限公司、2020年中位企业为青岛康大外贸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中位企业为青岛国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中位企业为青岛开发区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宁波企业100强中,2019年中位企业为日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中位企业为徐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中位企业为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2022年中位企业为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显示,青岛企业100强中位企业收入距离宁波收入100强中位企业尚有一定差距,近四年,青岛企业100强中位企业收入增长率均高于宁波企业100强中位企业,收入差距正逐渐缩小(图12)。

(三)末位对标2019-2022年青岛企业100强与宁波企业100强末位比较(图13)

青岛企业100强中,2019年末位为青岛正大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末位为青岛云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与2022年末位为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行。

宁波企业100强中,2019年及2020年末位为爱柯迪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末位为宁波宁电进出口有限公司,2022年末位为锦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显示,在2019至2021年期间,青岛企业收入100强末位与宁波企业收入末位差距逐年缩小,2022年青岛企业100强末位收入超越宁波,是宁波企业100强末位收入的1.09倍;
2019年至2022年青岛企业100强末位企业收入的增长率均远高于宁波企业收入100强末位企业(图14)。

(四)其他对标比较

1.2022青島、宁波入围中国企业500强企业名单和排名情况(图15)

从上述统计可以看出,从入围中国500强的数量上看,宁波市入围企业比青岛市入围企业多出4家,其中青岛市入围企业为4家,宁波市入围企业为8家。青岛入围企业数量较少,但体量较大,青岛全部4家入围企业收入合计数占宁波全部8家入围企业营业收入合计数的93%。值得注意的是,宁波入围的8家企业均为民营企业,高于青岛,这反映出青岛在民营企业领域仍需进一步提升活力。

2.2022年青岛、宁波百强排名前10位企业对比情况(图16)

从上述统计可以看出,自2019年以来,2021年青岛市前十名营业收入合计数首次高于宁波市前十名企业,2022年略低于宁波;
从前十名企业营业收入分布来看,青岛市头部企业规模较大,聚集程度较高,但是从第3到10名企业的收入水平下降较快,第十名收入仅380亿元,宁波市头部企业较青岛市头部企业规模较小,但是规模分布较为均匀,中大型企业较多,第十名收入也可达457亿元。

从产业分布来看,青岛市和宁波市前十名企业均以制造业为主,产业分布广泛,青岛市既在智能家居制造业具有领头羊地位,在建筑业、车辆制造、快消品等行业中也具有一定优势。宁波市的前十名企业包括了服装、商贸、家电、汽车电子等传统产业,也有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产业。

青岛市结合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立足青岛制造业基础和品牌优势,深入推进互联网应用,加快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聚焦高端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设备、新能源汽车、机械装备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培育和引进重点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从企业类型来看,前十名企业中,青岛市引进了更多大型央企及相关合资企业,而宁波市大型民营企业数量更多,这说明青岛既有国有企业强盛的长板,也有民营企业活力不足的短板。

3.2022青岛、宁波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分布情况(图17 / 图18)

从2022青岛及宁波收入百强企业的营业收入分布情况看:营业收入过千亿大企业青岛依然是2家,营业规模由2021年的4388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5023亿元,宁波由去年的2家增加至5家。从百亿级大企业数量来看,青岛市由2021年的36家增加至2022年的38家,宁波由2021年的37家增加至2022年的42家。另外,本年青岛市营业收入50亿以下企业自去年有所减少,从30家减少至17家,主要是由于企业营收规模的增大,体现了青岛城市营收50亿规模在50亿以下企业的发展势头。两个城市企业收入100强有一个共同的分布特征,即较为集中于50亿至500亿元之间;
1000亿及以上的领军企业较少;
同时两城市较多企业收入规模集中于50亿至500亿之间,显现了城市经济中间力量的强大,在面对国内外风险上升的不利环境时,展现出中间力量的韧性和灵活度。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2022年青岛企业收入100强的总收入规模比宁波低1831亿元,2021年总收入差距为1286亿元,100强企业总收入差距有所增大。青岛市2021年的2家领军企业的收入占比为27%,宁波市5家领军企业的收入占比为29%,反映出对少数领军企业依赖度较高。

在与宁波的对标分析中,青岛百强头部企业呈现出了行业集中度高,头部企业规模大等特点,而宁波则在民营企业数量,头部企业细分行业类别中占据优势。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中提出《聚力打造“六个城市”、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意见》,其中指出了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的发展方向,要打造一批世界级、国家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型企业,在“六个城市”的发展蓝图规划下,青岛逐步提升新兴产业凝聚力,丰富发展新型业态,进一步巩固产业集群优势,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角逐产业链高附加值的核心环节,提高产业链的城市核心竞争力。

(据2022青岛企业100强发展报告

猜你喜欢海尔集团青岛市宁波一图读懂宁波瞭望东方周刊(2020年11期)2020-06-21企业并购前后经营业绩对比分析今日财富(2020年2期)2020-01-302019青岛市科创板发展现状商周刊(2019年18期)2019-10-12拖起明天的希望北方音乐(2019年13期)2019-08-21聚焦·宁波非公有制企业党建(2019年6期)2019-07-13关于青岛市地下城市空间开发的思考江西建材(2018年2期)2018-04-14——以海尔集团为例">提升家电业财务管理水平手段探讨
——以海尔集团为例新商务周刊(2017年21期)2017-12-25青岛市市立醫院(集团)中国卫生(2016年8期)2016-11-12海尔集团股利分配政策问题的探讨财税月刊(2016年4期)2016-07-04环境责任践行的公司内部管理机制研究会计之友(2015年10期)2015-05-20

推荐访问:找差距 青企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上派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上派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上派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20334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