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阿伦特劳动理论的批判

时间:2023-08-14 09:55: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阿伦特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在关于劳动的理解上同马克思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分歧。马克思的劳动观主要是基于两大理论发现,对劳动创造人类社会和促进了人类社会发展持肯定态度,同时对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异化劳动对人的剥削、压迫持批判态度。阿伦特对马克思劳动观的批判思考却是一种理论的误读,她曲解了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并没有看到其中的发展意义。究其原因,阿伦特受古希腊城邦政治的影响,没能够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劳动观,其主张更加倾向于资本主义社会,并且很大程度上带有精英主义政治倾向,其乌托邦般的设想难以实现。

关键词:马克思;
阿伦特;
劳动理论;
批判

中图分类号:A811;B71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3)11-0043-04

劳动作为维持人类正常生活的基本行为,对人类文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马克思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对工人无情的剥削压迫,最终得出劳动是人的类本质,由于私有制的出现使劳动发生异化。德裔美国女政治家汉娜·阿伦特(以下简称阿伦特)对马克思的劳动观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她将劳动这一概念分为劳动、工作、行动三个概念进行解释,认为人的劳动是动物化行为,行动即政治活动才是人自由自觉的活动。仔细探究,这是由于阿伦特没能从真正意义上理解马克思的劳动观,因而对其理解有失偏颇。

一、从两大理论发现看马克思的劳动观

从青年马克思的著作到《资本论》第三卷,劳动观贯穿于马克思思想理论体系的全过程,劳动活动始终是一个核心概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的思想从转向费尔巴哈到批判费尔巴哈,他在不断扬弃批判吸收前人思想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劳动理论,但是通过对马克思著作的研读,不难发现马克思没有给劳动范畴体系以清晰的界定,这为我们进一步去理解马克思的劳动及劳动价值论以更多的角度和空间。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总结说,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贡献在于“两大发现”:一是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二是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这两大理论成果都与劳动直接相关联,并且从中可以看到马克思劳动观的两层内涵。

(一)对劳动一般意义上的解读

对劳动一般意义上的理解,即将劳动强调为人在世界上生存发展下去的基本前提。首先,从客观上看,人类从出生开始面对的首要问题便是生存,而劳动活动是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唯一活动。马克思认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的过程。”[1]人类属于大自然的一部分,本身是自然的存在,但是与其他生物不同的是,人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自身的劳动活动作用于大自然,并从大自然中获取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正如马克思所说,劳动“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对自然物的占有,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其次,从主观上看,人类从开始有目的、有意识地生产物质生活资料时,实际上就已经自觉地同其他生物相区分,因为劳动是属于人的独特活动,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根本标志。虽然一些动物也有活动,但那是出自动物本能的活动,马克思曾用“最蹩脚的建筑师”和“最灵巧的蜜蜂”来举例子,蜜蜂把蜂巢筑造得再精巧美观也不能称为劳动成果,最蹩脚的建筑师的成果却可以称之为劳动成果,是因为“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头脑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主體间的交往是在劳动中形成的,在劳动中缔结其社会关系,马克思认为:“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
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正因为有人与人之间缔结了这种劳动关系,才共同派生出社会中的一系列关系以及共同织就了社会关系这个大网。因此,可以说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二)劳动批判意义上的解读

对劳动的批判理解,也就是晚期马克思重点在《资本论》中的论述,即对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异化劳动的批判。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自由自觉的类本质活动,对此马克思曾设想过人类未来的劳动是跟随自身的兴趣决定做什么,可以选择“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2],即每个劳动者都能够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事活动,极大地挖掘人的才能和潜力,实现劳动自主性。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出现,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迫使劳动变得被动,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异化劳动。所谓异化劳动是指劳动所获得的结果变成异己力量,这种异己的力量反过来压迫人、束缚人。人通过辛勤劳动创造的劳动成果不再属于人本身,工人可以创造高于工资许多倍的物质生活资料却无法维持自身以及家人的基本生存,他们不得不听命于资本家,在生产线上像提线木偶一般,身体和心灵都受到摧残压迫,在劳动中绝望和痛苦,原本属于人自由自觉的类本质活动消失了。

二、阿伦特劳动理论的结构分析

阿伦特对劳动概念的解释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其思想来源受到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影响。她在《人的境况》中将“劳动”界定为“积极生活”,Vita active一词是亚里士多德对biok politikos(政治生活)的翻译。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劳动和工作都是没有尊严的活动,只有行动也就是参与公共生活的政治活动才是高贵的、自由的活动。阿伦特沿袭古希腊城邦主义思想将人的活动划分为劳动、工作和行动。

(一)积极生活中的劳动

我们生活在一个消费的世界中,自然界的所有生物要想生存下去必须消费。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劳动动物,人要想生存下去就要靠身体的劳动获取物质生活资料,消费大自然。但是与其他生物不同,人的劳动活动可以对大自然进行“新陈代谢”,就如同人类伐成材的树木还会主动地种植新的树苗一样进行物质代谢。但也正是因为人始终摆脱不了生存必须性的牵制,无法把劳动排除出人类的生活条件,所以阿伦特认为劳动不能实现人的自由,更不能充分发挥人的主动创造性。

另外,劳动从古至今都包含了一定的惩罚寓意。在古希腊人的思想观念中,劳动是最低级的活动,因为人需要依靠生活必需品维持生命,在他们看来,凡是人和其他生物所共有的特征都不属于人的特性,因此对生活必须品的依赖则不属于人,这种靠身体的劳动供应生活必需品也就意味着被必然性所奴役。据《圣经》记载,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因为违背了神的指令偷吃了禁果,由此身负原罪被逐出伊甸园,惩罚他们到世间辛苦劳作。这虽然是一个古老的神话,但是表现了劳动在古代所被赋予的惩罚内涵。

(二)积极生活中的工作

阿伦特认为,双手的工作不同于身体的劳动,技艺者通过制作和对自然材料的加工活动造就了一个具有持存性的世界,虽然人造物也不是绝对持续存在的,但是相比于人类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人造物在世界上保存的时间更长。就如同树木生长成木料,木料被加工成木材,木材又被技艺人制作成椅子,如果将这把椅子遗弃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木头,最终腐朽回到大自然。人劳动生产的生活必需品在生产的过程中或许就被消耗掉了,但这种消耗殆尽不是人造物注定的结局。虽然对人造物的使用一定会有一天消耗殆尽,但是使用所消耗的是持存性,也正是因为这种持存性使它们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得以抵抗住人无休止的使用和索取。因此,工作相比于动物和动物化的劳动者的区别是可以不用受到生活必需品的制约。

(三)积极生活中的行动

在古代甚至近古的奴隶制度并不是统治者利用廉价劳动追求经济利益的工具,而是一种试图将劳动排除出人类生活条件的尝试。在古代,西方社会由奴隶来承担奴隶主眼中最低级和带有耻辱含义的劳动活动,奴隶也因此受到蔑视,因为奴隶受到生存必须性的牵制,因而没有自己的人身自由,为了生存而受制于奴隶主。但是,劳动的产物在世界上停留的时间不会长到足以成为世界的一部分。人们很快就会将劳动生产出来的生活必需品消耗掉,最后是不断生产的同时也在不间断消耗,一直在反反复复地劳作,然而人却把精力都放在这个维持生命的活动上,遗忘了世界,达到了无世界的地步,身体的需求还一直推动着劳动动物,不能像技艺人那样用自己的双手和工具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也就印证了柏拉图所说的“劳动者和奴隶不仅受制于必然性,没有自由的能力,而且不能统治自身之内的‘动物部分”[3]。阿伦特认为,对于完全受生存必须性制约的人来说,他们的身体被局限于自身之中,不能和他人交换意见和需求,因此可以认为劳动属于私人领域,私人领域只能改造自然,不能带给人实现高贵的、自由的活动。人在公共领域中才能发挥主动创造性,劳动所具有的无世界性是对世界公共性的主动逃离。在阿伦特看来,人不仅仅是属于自然、依靠自然的一部分,还是理性追求自由的、世界性的存在物。追求理性自律只能在公共领域实现,那么人如何实现对理性自律的追求?阿伦特认为,行动开创了这一空间,在公共领域人们通过言说实现了互动的需求。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阿伦特将行动视为最高级的活动,由于劳动是用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工作是用来维持人造物世界稳定的,而行动把人带进政治生活领域,因此可以说行动通过言说将人从私人领域中解放出来,把人的活动领域囿于政治生活领域中,在这个领域里人不再是劳动动物,而是在公共领域分享经验、用言语互动交换需求的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是相对立的,人从私人领域中剥离出来,走向了用语言交往的公共领域,参与政治行动,充分发挥了作为人的理性自律,实现了原本属于人的属性——高贵的、自由的政治生活,人的存在意义也因此得以确证。

三、基于马克思的劳动观对阿伦特劳动理论的批判

阿伦特劳动理论与马克思的劳动观既有相同点也有分歧。阿伦特的思想来源主要是受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其中包含了对西方政治哲学思想的思考,而马克思对劳动的思考主要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在阿伦特看来,劳动具有生存、蔑视、痛苦的内涵,但是马克思却赋予劳动以很高的评价,对此她表示质疑。二者的分歧主要体现在生产劳动的概念界定、人的本质实现途径以及劳动和自由的关系上,但是他们在对人的生存境况以及对待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象的分析上则表现得殊途同归。

(一)相同之处

一是对异化现象批判殊途同归。阿伦特认为劳动者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生产劳动之中,受到生存必须性的制约从而丧失了作为人同公共领域的联系,换言之,丧失了作为人的自由性和理性自律,以至于到了无世界性的程度,在这一点上同马克思所提出的异化现象有着相同的属性。马克思与阿伦特的劳动理论都是处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背景下提出的,他们都赞同人通过劳动创造物的世界的同时也造就了人与物对立的异化世界。正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谈到的,工人们辛苦生产的产品不再属于自己,生产的产品越多反而越贫穷,工人的付出不能养活自己甚至家人。阿伦特所提出的“无世界性”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在概念意义层面上相同,只是他们在各自的角度有所考量,阿伦特是把人的无世界性,也就是现代社会的异化根源归于对政治活动参与的缺失,而马克思把异化劳动的根源归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生活残酷的事实。

二是对时代生存困境的思考。人的生存离不开消费,在阿伦特对积极生活的区分中,劳动和工作分别是劳动者对生存必需品的生产和技艺人对人造物的制作。这两者分别满足了人对生存必需品的消耗和消费品的使用,但是无论是消耗还是使用,它们都会在世界上保留一段时间,只是时间长短的区别,具有一定的持存性,从客观上看它们对稳定生活世界发挥着作用。马克思对人的生存境况也有过相似的思考,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条件下,资本家趋利生产,在资本家之间形成垄断和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场的无秩序性,导致产品的无限制生产,甚至引发经济危机,马克思对此非常反对。由此看出阿伦特与马克思都对人生存的境况有着同样的思考。

(二)不同之处

一方面是对劳动概念的界定分歧。阿伦特将劳动理解为维持生命延续的被动行为,这种行为否定了人类理性追求自由的主动性[4]。她认为马克思将劳动仅仅视为维持生命的一种手段,人能够生产物质资料是和动物相区分的标志。在她看来,人的劳动仅仅是“动物化的劳动”,并把劳动置于最低级的地位,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在马克思看来,劳动的确是维持生存的基本途径,这是人活着的基本条件。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人在劳动过程中发展了自己,同时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人在劳动过程中确证了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可见阿伦特曲解了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并没有看到其中的发展意义。

另一方面是关于劳动和工作区分。在阿伦特看来,行动是人的本质,她一直主张构建一个展现人的复数性和自由的政治领域,反对马克思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阿伦特认为,马克思没有将劳动和工作区分开来,将工作所具有的特性同劳动混淆起来,那么在未来实现马克思所构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中,每个人都能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作为人的本质的“劳动”废除了,国家消亡了,该用什么来定义人的本质?阿伦特认为只有对人的活动区分为劳动、工作和行动才能实现,只有在政治领域人通过行动和言说才能确证人自己。然而这是阿伦特的窥见,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并非是废除劳动,而是在达到劳动创造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条件下,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凭借爱好做事、身心愉悦并且确证了人存在的意义。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阿伦特受古希腊城邦政治的影响,没有能够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劳动观。马克思则扬弃了传统的西方政治思想,构建了科学的劳动理论体系。从现实意义上看,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仍然是伟大的科学成果,劳动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唯物史观上看,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5]。身处新时代,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劳动观的本质,通过辛勤劳动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01-20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6-537.

[3]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M].王寅丽,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84-85.

[4]丁燃.阿倫特与马克思劳动观比较[J].学术交流,2018(11):59-65.

[5]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30(2).

作者简介:张涵(1997—),女,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单位为黑龙江大学,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

(责任编辑:冯小卫)

猜你喜欢阿伦特批判马克思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5期)2022-10-11马克思像宝藏(2022年1期)2022-08-01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21年1期)2021-11-22阿伦特与马克思的政治思想比较——关于劳动、暴力与自由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20年1期)2020-11-26冲破单向度的枷锁法制与社会(2016年30期)2016-11-24用“批判”的思维解读语篇的光辉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价值探讨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在批判中寻求解放青年文学家(2016年27期)2016-11-02技术与现代世界*——阿伦特的技术观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6年2期)2016-09-26汉娜·阿伦特和三个男人世界文化(2016年3期)2016-03-15

推荐访问:阿伦 批判 劳动

版权所有:上派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上派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上派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20334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