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篇)三部简史学习心得体会(2024年)

时间:2024-01-25 09:2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6篇)三部简史学习心得体会(2023年),供大家参考。

2023年(6篇)三部简史学习心得体会(2023年)

三部简史DS学习心得体会

(6篇)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DS学习心得1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DS学习心得2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DS学习心得1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DS学习心得2

改革开放简史DS学习心得1

改革开放简史DS学习心得2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DS学习心得1

通过这次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到的知识,也进一步理清了自己对党的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未来发展的政治理论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经历重重磨难总结出来的真理,是党和人民共同努力的智慧结晶。

一、通过学习让我对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最根本的是因为我们党有***总书记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有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学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要的就是坚决维护好习总书记这个核心,坚决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强化“四个意识”,践行入党初心,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确保党中央的决策落到实处。

习总书记的报告洋溢着改革实干的豪情、为人民和历史担当的使命感责任感,体现了共产党人为理想奋斗的自信与坚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的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高峰,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对于这个报告我们应该坚决拥护。

二、通过学习让我对中国国情的进一步认识

从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两个一百年”,对于这两个时间节点要达到的目标,不断与时俱进进行着调整。十八大报告中我们提出的是要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在,这一目标变得更加深刻,我们要建成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显示出了我国强大的决心和信心,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且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外,又增加了“美丽”。这一增加围绕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化的是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的提法。

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强大思想武器,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我们要以新时代伟大创新理论引领伟大实践,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实现习总书记对宁夏提出的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勇前进,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三、通过学习让我对自己党性的进一步认识

自201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随着不断学习党课,积极参加党内活动,自己觉得党性觉悟在不断的提高,看到十九大开幕式中,习总书记连续讲话两个半小时,声音始终保持铿锵有力,不急不缓,言语中透露出的自信使我看到了我们党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领导下能够始终坚持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报告中,习总书记能够指出当今的问题症结所在,并能够积极的提出解决方案,使我对我国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自觉用新思想武装自己的思想和头脑,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迈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辉煌。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DS学习心得2

近日,在区党委、校党支部号召下,我开始认真系统学习DS、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通过研读“四史”深入了解我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我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从而坚定教育初心理想信念,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实践创新,脚踏实地尝试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读“四史”,我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抗美援朝、和平解放等艰苦时期,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无数难关,创造了无数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教师,在“四史”学习过程中,我愈加清醒地认清世情国情,时刻以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涌现的许许多多的优秀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实践创新为引领,牢固树立“教书育人,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及工作理念,把服务意识放在首位,不断强化自身专业素养,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自觉把纪律和规矩时刻放在前面,以理论指导实践,提升自身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潜移默化地把教师师德修养融入到学生的成长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发挥更多积极正向能量,力求使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及本职工作都有良性、健康发展。

以史鉴今、砥砺前行。通过“四史”学习我更加明确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向、目标,一定会持续谨守育人初心、勇担教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DS学习心得3

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我认真阅读了《中国共产党简史》这本书,书中内容涉及到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奋斗中前行、在挫折中拼搏,不断发展奋进,带领中国人民经历了抗日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该书共10章,70节,忠实记录了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充分反映了我们党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的历史功绩,系统总结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集中彰显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淬炼锻造的伟大精神。DS中涌现了一批批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奋斗者、开拓者、拼搏者,如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革命领袖、革命先驱、革命先辈,他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爱国精神、革命精神、首创精神值得每一位中国人学习。

学史明理,在学习DS中明白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建党初期,先辈们经过了一系列的探索,从一次次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从一次次革命运动中发展壮大,革命先烈们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样的铮铮誓言深深感动着我,这些伟大的英雄牺牲了小我,推动中国解放事业的发展,才有了今天人们幸福安稳的生活。

作为一名新时代普通的交通运输工作人员,我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今后的工作中勇于担当作为、积极奉献,强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交出一份让人民满意的新时代答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心得体会4

最近一段时间,我怀着崇敬的心境学习了党的历史,一句毛主席的词在脑海中浮现看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不容易的,走过的路程更是艰辛的。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中华大地千疮百孔,满目疮痍,饿殍满地,内有军阀连年混战,外有帝国主义炮火轰打。可是为了解民众于倒悬的党的创始人们,伟大的革命先烈顶住了重重压力,于1921年创立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强,已经走过了100年辉煌的历程。

这10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探索救国之路。成成败败,经历了许多坎坷,走过了许多弯路。可是我们的前辈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就算只剩一丝期望也要用尽全身的力量,把它握紧,直到胜利的光芒洒落到全国的每一个角落。这一切无不证明了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和谐发展的中国。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国以后,党领导各族人民继续前进,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威胁、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安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逐步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构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又作出了开展坚持中国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决定。这充分证明我们的党与时俱进。

通过学习,我重温党成立以来,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不朽功勋的光辉历史。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新的号角已经吹响,新的伟大征程已经开启。中国共产党及全国人民会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再接再厉,同心协力,不断进取,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进而夺取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以更加优异的成绩来庆祝党的100岁生日。

改革开放简史DS学习心得5

42年前,史诗般壮丽的改革开放拉开大幕。四十多年春风化雨,砥砺前行,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抚今追昔,我们深切缅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总书记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国家要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是不可想象的。”本文咱们揭开历史的帷幕,共同探讨中国改革开放大业的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即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开放,即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1、开启改革开放大幕的思想先导

新中国成立后,从1957年下半年反右运动开始,党的指导思想出现“左”的错误,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灾难。“文革”结束时,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人民群众生活依然贫困,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关键抉择。当时中央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中国共产党人紧迫的历史任务是:拨乱反正,端正思想路线,既坚持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又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带领全国人民走出一条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其实,早在“文革”中的1975年,邓小平就在毛泽东、周恩来支持下进行全面整顿,初步探索了这条新道路。邓小平曾说,改革“在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五年我们已经试验过一段”,“改革是很得人心的,反映了人民的愿望”。

1977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管科教工作,决策恢复高考。在次年的全国科学大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等一系列重要观点,推动科教战线与其他各方面的拨乱反正。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思想解放大潮。

始自1978年5月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一场冲破“两个凡是”严重束缚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为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作了理论上的准备,是开启改革开放大幕的思想先导。

在胡耀邦组织下,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很快就有多家报纸全文转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阐述的基本观点是:“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应该按照实践的标准,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正因为如此,此文受到责难,刚刚兴起的讨论面临夭折。

关键时候,邓小平挺身而出。首先是1978年6月2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公开给予支持,其次对那些指责该文的人提出了批评。7月21日,他同中宣部部长谈话时说,不要再下禁令、设禁区了,不要再把刚开始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拉向后退。7月22日,他把胡耀邦找到家中,明确表示说:这篇文章是马克思主义的。争论不可避免,争得好,根源就是“两个凡是”。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的编辑们听了胡耀邦的传达后,非常高兴,很受鼓舞。8月,邓小平又同宣传文化部门的负责人谈话,要求不要设“禁区”。9月13日至20日,邓小平视察东北三省和天津等地,发表“北方谈话”,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真正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是毛主席经常讲的,现在这个问题还要引起争论,可见思想僵化。

在邓小平的支持和领导下,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迅速在全国展开,到11月,共有21个省、市、自治区党委负责人,解放军11个大军区、5个兵种和军委三总部负责人发表谈话,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次大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拨乱反正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思想保障。

11月10日至12月15日的中央工作会议及其随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坚决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开始全面纠正“文革”中及以前的“左”倾错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得以重新确立。

2、“北方谈话”:提出改革新要求

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过程中,与思想路线拨乱反正相伴随,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新思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党长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但是,什么是现代化?怎么实现现代化?这些问题长期没有解决好。邓小平1978年9月同金日成会谈时说:“什么叫现代化?五十年代一个样,六十年代不一样了,七十年代就更不一样了。”睁开眼睛看世界,“最近我们的同志出去看了一下,越看越感到我们落后”。结论是:“我们一定要以国际上先进的技术作为我们搞现代化的出发点。”为此,改革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1978年9月13日至20日,邓小平在本溪、大庆、哈尔滨、长春、沈阳、鞍山、唐山、天津等地,着重就如何加快工业化建设速度和改进企业管理体制进行调研,其中阐述了改革的总要求、理论依据以及改革的精神。

在调研中,从端正思想路线出发,他提出对特定历史背景下推广的“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运动,不能盲从,要看实践的效果。在东北我们学习苏联经验搞了几十年工业化建设,这条道路怎么样?根据多年实践经验,他指出我们要走又快又省的专业化协作生产的道路,“不要走小而全、中而全、大而全的道路。这是苏联的道路”。他对苏联模式进行了明确批评:“从总的状况来说,我们国家的体制,包括机构体制等,基本上是从苏联来的,是一种落后的东西,人浮于事,机构重叠,官僚主义发展。”因此,他提出了改革的总要求:“总的说来,我们的体制不适应现代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要求。过去讲发挥两个积极性,无非中央和省市,现在不够了,现在要扩大到基层厂矿,要加强基层企业的权力。”

改革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理论。9月16日,邓小平在长春听取吉林省委负责人汇报后说:“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慢,那就没有优越性,这是最大的政治,这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他以深深的忧患意识指出:“外国人议论中国人究竟能够忍耐多久,我们要注意这个话。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

改革有彻底的革命精神。9月18日,邓小平在视察鞍山钢铁公司时说:“我们要在技术上、管理上都来个革命,发展生产,增加职工收入。”“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后,一定要按照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经营方法、先进的定额来管理,也就是按照经济规律管理经济。一句话,就是要革命,不要改良,不要修修补补。”以革命的精神进行改革事业,就是要有闯劲,不能当懒汉。邓小平反复强调:“大大小小的干部都要开动机器,不要当懒汉,头脑僵化。”没有革命的精神就难以适应新形势:“世界天天发生变化,新的事物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

春潮涌动,万象更新。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艰难的开拓整装启程。在这次调研中,邓小平开始考虑如何结束以“抓纲治国”为指导的揭批运动,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9月17日在沈阳军区调研时第一次提出要适时结束运动。9月20日在天津调研时再次提出这个问题:“如果有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的单位运动搞好了,就可以转为搞业务,搞久了不行。这是全国性的问题。”

回到北京后,邓小平对总政提出这个问题。军队在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问题上起了带头作用。接下来的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时、果断地结束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同时,完全同意邓小平关于发扬经济民主的论断,提出改革现有权力过于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的新要求。

3、访日访美: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

1978年2月至1979年1月,邓小平6次走出国门,相继访问缅甸、尼泊尔、朝鲜、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8个国家,为国内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邓小平主持下,中国同日本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同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水平有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是由周恩来总理设计、在邓小平领导和主持下缔结的,经历了从1974年11月到1978年8月45个月的漫长过程。1977年7月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即对来访的日本客人讲,签订条约“这样的事只要一秒钟就解决了,所谓一秒钟,只是两个字:签订”。条约的签订为中日经贸、科技、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政治条件。

1978年10月22日到29日,邓小平正式访问日本,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日本。邓小平非常重视战后日本抓住有利时机实现经济腾飞的成功经验,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参观日本现代化工厂。他感慨地说:“我懂得什么是现代化了!”在乘坐新干线列车时,他说:“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在松下电器公司,他对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日本企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希望松下的电子工业到中国去。”中国要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首先要靠自己的努力,同时也要打开国门,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一切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因此,邓小平说,他这次到日本来,是抱着向日方请教的态度来的。

中美关系是大国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如何,对亚洲和世界局势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在中国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如何调整中美关系,是事关全局的重大课题。邓小平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灵活的斗争艺术,决策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又通过访美,展现卓越的政治风采和外交才华,迅速将中美关系推上新高度,从而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伟业奠定了新的国际大格局。

中美建交谈判的主要障碍是台湾问题。双方经过紧张激烈又互相让步妥协的谈判,于1978年12月16日发表建交公报。1978年12月13日至15日,邓小平连续三天亲自与美国谈判代表伍德科克进行了4次会谈,在差一点儿就前功尽弃的惊心动魄之时,邓小平力挽狂澜,一锤定音,最终促成了历史性的一次大事变。

1979年1月28日到2月5日,邓小平对美国进行了为期9天的“旋风访问”:近80场会谈、会见等活动,约20场宴请或招待会,22次正式讲话,8次会见记者或出席记者招待会。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领导人第一次正式访问美国,具有全球地缘政治意义。他实地考察体验了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虚心地表示美国“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我们愿意向你们学习”。他参观了福特汽车公司的一个汽车装配厂,称赞其先进技术,预言中国汽车工业20年后将见到成绩。他参观了波音-747飞机装配厂,结束时表示“看到了一些很新颖的东西”。

邓小平访美,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友谊之旅,他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他的战略家风度和政治家魅力深深吸引了美国人民。中国的对外开放就这样在世界格局的变化中扬帆启程。

4、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3日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原定议题是一次讨论经济工作的会议。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会议先用两三天的时间讨论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问题。工作重点转移的议题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与会代表的关注和热议。会议开成了一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审查和解决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的会议。

12月13日,邓小平在闭幕会上发表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实际上是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后来被誉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在邓小平指导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确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开始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标志着以改革开放为特征的新的历史时期正式开启。

邓小平后来多次谈到这次全会的重大贡献和历史意义。他说:“这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转折。”“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三中全会制定了新的纲领、方针和政策,制定了新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新时期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而农村改革,又是从“大包干”发轫的。邓小平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但是农民们却认为:没有邓小平,改革是搞不起来的,即使搞起来也会夭折。

创办和建设经济特区,是实行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邓小平是经济特区的主要倡导者和决策者。特区创办之初,他说:“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经济特区不辱使命,在体制改革中发挥“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重要“窗口”作用,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从此,中国共产党人打开了一条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新路。这条“新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是充满希望的富裕之路,是中华民族振兴之路。

5、改革开放重记事

(1)设立经济特区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8月13日,国务院颁发《关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若干问题的规定》,主要内容是扩大地方和企业的外贸权限,鼓励增加出口,办好出口特区。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1982年1月1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3)加入世贸组织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加快发展国民经济,这必然要求更加紧密同国际经济的联系和合作,同国际接轨。1980年5月,中国恢复了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法席位,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大潮的渴望日益强烈,决定要求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地位。

1983年1月,国务院作出决定,申请复关。经过3年的具体准备,1986年7月10日向关贸总协定正式提出复关申请。1987年3月,关贸总协定成立了中国工作组,负责审议中国的复关问题。从此,中国便开始了复关的谈判历程。自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并正式运行,中国的复关谈判正式转为入世谈判。

2001年11月10日下午,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11日,时任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的石广生在多哈签署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至此,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终于叩开了世贸组织的大门。

改革开放简史DS学习心得6

值此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系列论坛分三次,通过中央部委负责人的宣讲,向全国展示了改革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优秀成果,并且利用网友答疑环节,以接地气的方式解答了最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种种疑虑,实用性与理论性兼备。11月13日上午播出的第三场论坛解读了我国在反腐倡廉、党组织建设、宣传思想工作、政法领域以及人民军队这五个方面的改革推进,我在观看之后,思绪万千。

改革不仅改变了中国人民家家户户的生活质量,更改变了中国这一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与政治生态。是改革,使得让老百姓敢怒不敢言的贪官们被下马查办,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观念深入人心;是改革,使得党组织体系日趋紧密,党员积极性与思想高度日益提升;是改革,使得宣传思想工作形式更加多样,群众接受度、认可度持续攀升,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民力量,打好了改造客观世界的意识形态基础;是改革,使得法律法规越来越趋于完善、对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更加全面完备;是改革,使得人民子弟兵的军备力量愈发强大,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愈发掷地有声。

将改革进行到底不仅意味着在时间上的延续,还意味着将改革举措从宏观落实到微观。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通过总结各部委工作推行部署的成功经验,我对基层改革措施的落地有了几点新的思考。

发现问题需要群众参与。挖掘现存问题是推行改革的第一步,而群众参与则是客观提出问题的必要条件。作为人民公仆,公务员的服务对象就是广大人民群众,而乡镇公务员就更需要与村民深入接触和沟通。只有建立符合实际的村民监督体系,乡镇工作才能做到村民的心坎里。相较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的城市居民,乡镇居民的参与形式应该更为简单和直接。在各村施行流动镇长信箱,以手写纸条的方式反映群众面临的问题可能比起复杂的网上信箱更加简便;在微信普遍使用的今天,微信群众监督平台可以不仅仅接受文字投稿,还可以采用语音投稿的方式,让更多村民参与到执政中来。

解决问题需要组织力量。借用论坛中张建春同志的话,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基层作为国家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做好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就成为推行工作的重要一步。只有做好基层D建的规范化、制度化、透明化,让人人皆懂党员发展流程,让人人皆明党员管理条例,才能实现基层党组织以外力促内化的转变,才能扩大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量。与此同时,做好乡镇党的理论宣传普及工作也尤为关键。不仅要干部学理论,更要通过接地气的方式方法带动村民走进_、理解党章;不仅可以采取传统学习读本和宣讲理论的方法,更要结合实际创新创造,引入通俗读物、音频在线听书、小视频等新颖形式,带动村民学习热情。只要把宣传做到每一天每一处,只要把宣传做得丰富通俗,就一定能让党的路线深入村民心中,指导村民生活。

根除问题需要对症施策。工作推行困难在基层工作中很是常见。思想不统一、对问题认识不到位,往往会导致村内落实的走样和变形,此时需要乡镇对政策的深入宣传解读,拉近干群思想上的距离,使得双方互相理解和支持。畏难情绪会使基层工作人员固步自封,过分的自保往往加剧干群矛盾、加大推行困难,这时可以通过树立典型的方式,鼓励干部做事热情、提供干部借鉴方法。而落实力度以及落实效果的衡量,还需要上级部门的评估检查、督促问责,完善的监督体制是为政策保驾护航的有力手段。行政村两委班子的干事热情和办事方式,完全可以通过制度化的考评体现,进而督促村干部落实工作、保证成果。

不忘来时路,方知何处去。改革需要回头看,落实基层工作也需要回头看。每一次整点行囊,都能给予自己向前奋进的信心,也能积累向前迈步的动力,更能找到快速抵岸的技巧。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从国家改革到基层推行,我们势在必行。

推荐访问:(6篇)三部简史学习心得体会 简史 学习心得体会

版权所有:上派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上派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上派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20334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