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营销案例分析 营销案例100例

时间:2022-04-01 12:38:4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营销案例分析 营销案例100例,供大家参考。

社会营销案例分析 营销案例100例

社会营销案例分析

看爱鲜蜂如何戳中用户痛点

在粉丝经济时代,看看成功者是怎么做的:小米与米粉沟通,推出了MIUI,满足了手机发烧友们的需求。三个爸爸空气净化器通过

满足儿童对空气净化器的需求,创造了30天内在京东众筹1000万

元的纪录。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好的传播方式就是让粉丝自己传播,你所要做的,就是创造话题,并通过核心粉丝群将话题进行传播。而要

想找到创意性的话题,也必须从场景出发——找到用户的痛点或者

痒点,从而形成话题和互动,最终达到传播品牌的目的。

定位为“掌上一小时速达便利店”的生鲜电商品牌爱鲜蜂,正是围绕目标消费群,准确找到一个个话题,戳中了目标用户的痛点。

场景一:“愿堵服舒”引爆网络

最近,网络上爱鲜蜂策划的一个“愿赌服舒”的话题火了。

谈起这个话题的由来,还得从爱鲜蜂的目标客户——粉丝说起。

白领,从表面来看,这群人是人们艳羡的对象,然而在风光背后,其承受的压力也很大,别的不说,生活在北京的白领仅上班路上花

费的时间(一个半小时很正常)就让人幸福感降低。在北京这样的一

线城市,上班路上堵车更成为司空见惯。可以说,谈起堵车,大家

都有槽要吐。

“烦死了,又堵车!”“堵死了!”“完蛋,堵得不动了!”“又

迟到了!”这是人们在堵车时最平常的反应,就连平时好脾气的人也

会变得焦躁不安,如果赶上又饿又渴,简直让人崩溃。这就是都市

人堵车时的真实状态,有人说“堵的不是车,堵的是心”。面对堵

车这种社会常态,O2O社区电商爱鲜蜂近日在官方微博上发起#愿堵

服舒#无边界城市话题讨论,通过公交车车身广而告之,爱鲜蜂为这

次“无边界城市话题讨论”投入了总额5亿元的奖金,凡是关注话

题微博即可领到堵车美食补贴;参与话题拍摄堵车照片向爱鲜蜂官方

微博平台吐槽的用户,还有机会得到“不赌心”大奖。

“无边界城市话题讨论”,堵车也要不堵心。爱鲜蜂这次发起“无边界城市话题讨论”,打破了单一媒介传播,将传统公交车车

身广告与社交平台联动,打破地域限制,发动全国用户实时互动,

关注社会焦点话题。2015年11月初,公交车车身上“今儿堵车吗”首发话题一经曝光即引发大量关注,与此同时,爱鲜蜂在网络社交

平台上引导全国用户进行“愿堵服舒”话题讨论。很多年轻人看到

公交车车身上“今儿堵车吗”的醒目疑问,都纷纷拿起手机参与这

次“无边界城市话题讨论”。参与活动的方式也很简单,只要关注

爱鲜蜂#愿堵服舒#置顶微博点击链接即可领取爱鲜蜂堵车美食补贴,如果拍下自己所在城市堵车的照片发到新浪微博参与话题讨论并@爱

鲜蜂,还能参与抽奖。活动时间横跨11月、12月两个月,爱鲜蜂

以周为单位,进行抽奖,为参与话题的粉丝送出潮人极客必备的无

人机、记录自驾游沿途美丽风景的智能行车记录仪、酷炫手持洗衣机、“馋懒宅”们最爱的爱鲜蜂优惠礼券、甜蜜巧克力礼盒等时尚

好礼。

之所以选择日常堵车这个关注点发起这次“无边界城市话题讨论”,爱鲜蜂市场部负责人表示,堵车是都市年轻人每天都要面临

的问题,路怒症、地铁里突破安全距离而产生的冲突甚至演变成了

一种社会现象,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这些负面情绪严重影响着年

轻人的工作生活。爱鲜蜂希望成为向都市年轻人传递快乐生活方式

的使者,用乐天派的品牌基因引导年轻人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堵车,

让每天的生活都更轻松。爱鲜蜂如此贴心、正能量的互动话题还吸

引了包括智能硬件、3C、生活娱乐、电商、旅行等不同领域的50多

家年轻人喜爱的品牌蓝V认同与参与,一同与活跃在社交平台上的

年轻人进行无边界讨论。

爱鲜蜂鲜果美食公交车环绕京城。从2015年11月起,代表爱鲜蜂极速飞行的小蜜蜂形象出现在京城公交车车身上,随车体一同出

现的还有爱鲜蜂“掌上便利店1小时速达”的品牌定位以及各种新

鲜水果和美食,“路再堵,也1小时送达”的承诺更让很多堵在路

上的人拿起手机下单。相较于O2O行业大打补贴战吸引用户,爱鲜

蜂上线一年多以来,凭借一小时速达的便捷服务和高频次的互动营

销活动,在年轻人群体中积累了极佳的品牌认知度和信赖感。

场景二:核心销售日

七夕来临,各大电商纷纷推出力度不小的促销活动,爱鲜蜂继“鲜果盛宴”“酸奶也疯狂”后,推出了七夕活动“七夕价给你”,分别推出3款7.7元特惠商品和多款精选“值得买”商品,情(Dan)

侣(Shen)们(Gou)想吃什么,直接在APP端下单购买即可。针对此次

活动,爱鲜蜂还在上海区域进行了大量线下投放,通过分众广告覆

盖了上海全境写字楼,进行了大规模市场推广。

小龙虾已经征服了全国人民的味蕾,在“七夕价给你”活动中,爱鲜蜂特别准备了年轻人喜爱的个性定制装小龙虾,12只麻辣小龙

虾只要7.7元。每盒小龙虾的包装上都有“喜欢你张牙舞爪的样子,最后被我吃掉”“爱它如同爱你,手忙脚乱,优雅全无”“单手能

剥虾,女神娶回家”等诙谐调侃的宣言,正符合七夕情人节的氛围,即便是单身,也有“吃掉它一刹那,内心升腾起各种小火焰”“那

年十八,人称大排档一枝花,进能张口开啤酒,退能单手剥虾”的

个性宣言直戳心底。味美、价低、个性化,网友们大呼过瘾,纷纷

下单。

此外,原价25.6元的两只富含花青素的越南红心火龙果只要

7.7元就可购得,原价18元的4瓶加多宝也只要7.7元!这次针对

上海地区,为期一周的“七夕价给你”活动,用大量年轻人喜爱的

商品进行促销引流,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除了特惠商品限时特惠外,爱鲜蜂还精选了更多的“值得买”品类,有9.9元爱鲜蜂黑布林、19.8元美国车厘子、吃货三国卤味,

还有红肠、扇贝、酸奶饮料品类丰富,小伙伴们只要打开爱鲜蜂APP,在“七夕价给你”活动页面就可以下单购买。

在“七夕价给你”之后,爱鲜蜂还推出了一系列丰富的接档活动,各种优惠、福利不断,充分勾起了吃货们的味蕾。

“巧妙”还是“坑人”?我看到的星巴克策略

星享卡的“升级”体系

在全球咖啡厅做生意,最好的有两家,星巴克和COSTA,店铺或

者对面,或者相邻。某天,星巴克发现最近生意不太好,而COSTA

却一直稳步提升。于是派人打探,原来COSTA采用了新营销策略——会员打折卡。

一张会员打折卡,能有什么威力?我们周边很多会员卡,好像都

没什么用……但COSTA的玩法不同。

当你走进COSTA咖啡点了一杯36元拿铁并准备付款时,服务员

告诉你“先生你这边价格36元的咖啡,今天可以免费得到。”“怎

么得到?”“很简单,你办理一张88元的打折卡,这杯咖啡今天就

是免费的。并且这张卡全国通用,你可以在任何时候到COSTA咖啡

消费,都享受到9折优惠哦。”

结果数据表明,有70%左右的客户都会购买这张打折卡。你有没

有发现这个一箭双雕之计,有多么巧妙?

①扩充消费者第一次消费客单价。我们来算一笔账:如果每天有100个用户,每人消费36元,销售额就是3600元,如果每杯咖啡

的成本是4元,利润就是:3200元。

那么推出打折卡之后呢?如果向100个人介绍,有70个人购买了打折卡,就是(36元×30人)+(88元×70人)=7240元,如果每张卡

的制作成本是2元,那么利润就是:6700元。客户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利润增加了一倍。

关键是,用户还感觉自己占了便宜。对于用户来说,咖啡的价值是36元,所以办一张打折卡88元,送一杯咖啡,88-36=53元,然

后这张卡以后还可以持续打折,很好。

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其实就是多花了53元,什么都没有买到。打折是建立在你消费的基础上,你不消费,这张卡对你没有半毛钱用,就算你消费,也是给咖啡店持续贡献利润。

②锁住消费者。当你响应了COSTA咖啡的主张后,获得了一张打折卡。就在你拿卡的一瞬间,其实他们已经锁定了你的消费。COSTA

咖啡与星巴克定价接近,当你下一次喝咖啡的时候,因为打折卡,

所以基本不会考虑星巴克。

于是,星巴克的应对策略就是,推出“星享卡”。虽然形式上与COSTA打折卡不同,但营销策略接近,也是在你消费的时候,告知

咖啡免费,然后售卡给你,但是这张卡不能打折,可以积分,还有

一些优秀的设计,例如:

亲友邀请券:是指你一次性购买两杯时,只需要付一杯的钱(含

三张);

早餐咖啡邀请券:是指你早上11点之前购买任意中(tall)杯饮品,免费;

升杯邀请券:是指你购买大杯饮品,只需要付中杯分量的钱。

这些设计可以让你邀请小伙伴一起喝咖啡,其实就是让用户帮他们“抓潜”,后面两张劵的设计,主要是让用户感觉票价值得,并

且有了种莫名其妙的“身份”存在感。“星享卡”的奇妙之处,在

于设计了“升级”体系,因为人们天性就喜欢升级。

集齐5颗星时,就会升到玉星级啦,玉星级又有各种优惠,而玉星级之后又会有金星级!1积分=1块钱,50积分=1颗星,也就是说,你够“250积分=5颗星”时,可以升为玉星,大概8杯咖啡左右。

你有没有遇到“价格陷阱”

看到星巴克的点餐牌,能从中发现什么?不错,不管是什么产品,中杯、大杯、特大杯之间的价格差都只有3元。这是为了让客户在

对比中自动前进,选择大于等于“大杯”。对于一杯30元咖啡来说,选择大杯的客户高达社会营销案例分析。而当你决心购买大杯的时候,兴奋地发现特大杯只要36元……

就这样,客户自己在内心已将价格锚点一步步拔高,然后说“服务员,我要大杯”。注意,服务员没有引导你的消费,是你自己的

决定。这是由大脑本来的运作机制决定的。

①人们经常会放大自己的需求。我们经常认为自己是理性的,其实不然。当我们选择“杯型”的时候,几乎会忘记自己能否喝下这么多,只会盲目考虑买哪个更划算。

②人们对产品的价格没有认知,只会在可见的空间内对比。

美国《经济学家》杂志做过一次实验。以前他们的卖杂志都是卖两个版本,一个是实物版本,100美元;另一个是电子版本,内容一样,60美元。通常80%的人会选择电子版本,20%的人会选择实物版本。

这样的销售额为:(60美元×80人)+(100美元×20人)=6800美元。他们的预订量遇到了瓶颈,也就是说如果订购人数不增加,要增加销售额只有一种选择,就是增加客单价。

后来,有人为其选择了这样的营销策略:什么都没有改变,还是那两个同样的版本,同样的杂志内容,但是成交主张不一样。销售额瞬间发生变化。方案如下:实物版100美元,电子版60美元,实物加电子版105美元。

如果是你,你会选哪个?结果是,80%的人选择了“实体加电子版”,10%的人选择了实体版,10%的人选择了电子版。这样在没有增加任何成本的情况下,销售额增长到了10000美元。

不难发现,其实人们对价值的判断是没有绝对标准的,原本《经济学家》杂志的客户在60美元和100美元之间做选择,后来加入了“实体加电子版”这个选项之后,人们就在105美元和160美元之间做比较了。

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只要展示不同等级,人们就会自动对其进行比对,然后选择那个看似最佳的,以免自己吃亏。

其实《经济学家》杂志后来又调整了一次策略,实体版:100美元,电子版:60美元,实体加电子版:100美元。结果如何?大部分人以为他们搞错了,疯狂下单。

你真能分清“大杯”与“特大杯”么?

这个设计虽然巧妙,但我不提倡。如果你了解“罗永浩”,那么你一定知道这点,就是“对不起先生,这个是大杯,这个才是中杯”,来自于网络电影“小马”的片段。看看星巴克的展示杯架。

请问哪个是大杯?我问过10个人,10个人都认为最上面那个是

大杯,但是你认真看看杯子下面的文字,竟然写着“特大杯”……

当你点咖啡的时候,服务员会问你:“先生是要中杯还是大杯?”显然,你认为大杯就是最上面那个,并且只比中杯多3元,于是回

答“大杯”。

这就是人大脑意识中的“高中低”“大中小”,只要是三个东西放在一起,大、中、小就会自动打上标签,不管下面写的是什么。

出于好奇你可能会问“那小杯呢?”不错,是有小杯的,在抽屉里。如果你说要小杯,店员会拿出来给你看,但当你看到那个杯型

的时候,我确保你一定郁闷了,不信去试试?

推荐访问:营销案例100例 案例分析 营销 社会 社会营销案例分析 社会营销的案例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上派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上派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上派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20334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