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探索4篇

时间:2022-10-23 14:20:3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探索

  哺乳期或闭经妇女在排除早孕后再行手术术前准备解除手术顾虑详细询问病史行全身及妇科检查必要时作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准备腹部及会阴皮肤

  《输卵管绝育术》PPT课 件

   任务二十九 输卵管绝育术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够对在妇产科工作岗位上完成输卵 管绝育术。

  知识目标:明确输卵管绝育术的手术步骤,知道 输卵管绝育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手 术条件与时间、及术后注意事项。

  态度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学会关心尊重 患者,为患者保守医密,检查操作动 作轻柔、流畅。

   输卵管结扎术是采用手术方法将输卵管的通 道阻断,使精子和卵子不能相遇结合,从而 达到永久性不孕的目的。

   经腹输卵管结扎术

  经腹腔镜输卵管绝 育术

   【适应证】 • 1.已婚妇女,自愿要求做绝育手术而无禁忌

  证者。

  • 2.因病不宜再妊娠者。

   •【禁忌证】 1.24小时内两次体温在37.5℃或以上者。

  2.各种疾病的急性期。

  3.有感染者,如皮肤感染、盆腔炎等。

  4.严重的神经官能症。

   【手术时间】

  非孕妇女在月经干净后3~7日;人工流产或 分娩后,宜在48小时内手术;哺乳期或闭经妇女, 在排除早孕后再行手术

  【术前准备】

  解除手术顾虑,详细询问病史,行全身及妇 科检查,必要时作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 准备腹部及会阴皮肤。

   【手术步骤】 受术者排空膀胱后取平卧位,常规消毒腹部皮

  肤,切口处作局部浸润麻醉。

  • 1.切口位置 耻骨联合上3~4cm作纵切口或横切

  口,长约2cm。

  • 2.寻找输卵管

  (1) 钳取法 (2) 钩取法 (3) 指板法 • 3.结扎输卵管 目前多采用抽心包埋法。

   【并发症的防治】 • 1.近期并发症

  (1)感染 (2) 脏器损伤 (3)出血及血肿 • 2.远期并发症

  (1) 月经异常 (2)肠粘连

   再见!

   结束

  

篇二: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探索

  一、选择、填空 1、 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文学的性质是

  反帝反封建。

  2、 中国近代文化精神主要表现在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发扬。

  3、 人心思变,要求“以变应变”是近代中国人的心理特征之一。

  4、 1895 年,严复在天津的《直报》上发表论文《原强》,文中引述了英国达尔

  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学说。

  5、 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于 1898 年以《天演论》为题正式

  出版。

  6、 西方近代文化的科学与民主精神的传播,影响了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部分

  地改变了近代中国人的心理素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性格特征。

  7、 进化的文学发展观表达得最为明确系统的是王国维。

  8、 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在近代文学的各个领域中,几乎都得到了表现。

  9、 黄遵宪是近代最先明确提出言文合一主张的人。1864 年他在《杂感》中提

  出我手写吾口,1887 年他在《日本国志》中对这种思想作了明确的表述。

  10、在近代的文学通俗化运动中,影响最大的是裘廷梁。他于 1897 年发表于《苏

  报》的论文《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中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的口号。

  11、近代文学的分期原则是按照以文学发展为依据并参考历史发展的文学史分期

  原则。

  12、近代文学出现了古代文学中所没有的许多新题材,如反帝题材、华侨题材、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题材、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题材、外国现代生活题材等。

  13、中国近代文学题材的扩大,新人物、新意境、新思想、新名词的出现,新的

  艺术手法的吸取,都无不与西方文化的撞击有关。

  14、近代文学中的审美意识在文学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上,向着文学为大众、为民

  族、为人生的审美观念的飞跃和转化。

  15、由于中国近代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致使文学的读者群也日益扩大,逐渐

  形成以工、农、商、学、兵为主体的新的读者群。

  16、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爱国主义诗人有龚自珍、魏源、张维屏、张际亮、朱琦、

  林昌彝。

  17、早期的康有为写了不少感慨时事、关心国家安危的诗歌,如《过虎门》、《感

  事》、《出都留别诸公》等。

  18、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一大批早期维新派作家进一步改革了散文创作,出现

  了突破桐城派藩篱的某些倾向。如王韬的《弢园文录外编》、薛福成的《筹 洋刍议》、郑观应的《盛世危言》、陈炽的《庸书》、马建忠的《适可斋纪言 纪行》、黎庶昌的《西洋杂志》等。

  19、1895—1897 年间,谭嗣同、夏曾佑、梁启超提倡“新学之诗”,开始创作多 “寻扯新名词以表自异”的新诗。

  20、梁启超的散文《清代学术概论》,形成了“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及外国 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的“新文体”。

  21、传奇剧本有梁启超的《新罗马》、《劫灰梦》。

  22、《新青年》宣传文学革命,发表了李大钊的《青春》、《今》,鲁迅的《我之节 烈观》,胡适的《文学改良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向封建文化发起 猛攻。

  23、反帝反封建的时代主题是中国近代文学的基本特性,从鸦片战争时期的文学

   创作中就开始表现出来。其标志是对渐趋崩溃的封建社会进行历史的批判和 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文学潮流的形成。

  24、西方文化对我国近代思想界影响最大的是赫胥黎的《天演论》和卢梭的《民 约论》。

  25、光绪末翻译的外国书籍已有 533 种。

  26、在社会思潮方面,出现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思想,如社会进化论、民族民主 革命、男女平权、妇女解放等思想。

  27、林纾一人所译的小说,已刊未刊者加在一起,达 183 种之多。

  28、周桂笙译的《毒蛇圈》是当时中国最早的用白话直译的小说。

  29、梁启超在戊戌政变后逃往日本,先后在日本创办了《清译报》、《新民丛报》、 《新小说》、《政论》、《国风》等报刊。

  30、“宋诗运动”代表诗人有程恩泽、何绍基、郑珍、莫友芝、江堤、金和。

  31、龚自珍较好地继承了袁枚“性灵”说的精髓。

  32、梁启超在《清议报》开辟“诗文辞随录”专栏,在《新民丛报》开辟“诗界 潮音集”专栏,在《新小说》开辟“杂歌谣”专栏,作为新派诗的主要阵地。

  33、“小说界革命”的口号是梁启超于 1902 年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 来的。

  34、南社从 1909 年至 1923 年为止,共举行雅集 24 次,出版南社机关刊物南社 丛刻 22 集。

  35、宋诗派标榜宋诗,以苏轼、黄庭坚为宗。

  36、宋诗派的诗学观点仍建立在儒学“温柔敦厚”诗教基础上。

  37、“曾门四弟子”是薛福成、吴汝纶、黎庶昌、张裕钊。

  38、曾国藩打着“中兴桐城”的旗号,选辑《经史百家杂钞》,用以扩充《古文 辞类篡》的界域。

  39、《艺概》分为《文概》、《诗概》、《词曲概》、《赋概》、《书概》、《经义概》六 个部分。

  40、“同光体”,是指同治、光绪年间“诗人不专宋盛唐者”的一个诗歌流派。标 举“开元”、“元和”、“元佑”的“三元”之说,“合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 之”。

  41、“同光体”诗派的代表人物有陈衍、陈立三、夏敬观、郑孝胥、沈曾植、袁 昶。

  42、陈衍的《石遗室诗话》是“同光体”诗派诗学理论的重要专著。

  43、《射鹰楼诗话》的作者是林昌彝。

  44、1899 年,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中正式提出了“诗界革命”的口号,同 时提出“文界革命”。

   45、1909 年 11 月 13 日,南社在苏州虎丘张东阳祠正式成立。

  46、在近代社会激变的年代里,随着外来文化的大量涌进,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 发生了全面的冲突与交汇,如西方进化自然观,卢梭的天赋人权论,康德、 黑格尔的美学,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等,被介绍到我国,逐渐形成了以 进化论为主线的中外哲学思想杂糅的哲学氛围。

  47、魏源不但从正面提出了变法的要求,而且最早从正面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理 论。他在林则徐编篡的《四洲志》的基础上扩充增补而成的《海国图志》这 一有关世界知识的书籍,使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逐渐地认识世界并认识自 己。

  48、黄遵宪的一些诗作,如《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等,别具风味地表述了自 己幼稚的社会和自然的科学见解。

  49、在《人境庐诗草序》中,康有为在清醒认识现实的基点上,盛赞黄遵宪的诗 作“精深华妙,异境日辟”。提出“采欧美人之长,荟萃熔铸”。

  50、康德、叔本华这些西方哲贤对王国维一生所走过的学术道路,发生了极其深 刻的影响。

  51、在维新变法前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对日本进行过一系列的研究和介绍, 先后出现了不少研究日本的著作。如《谈瀛录》、《扶桑日记》、《游历日本图 经》、《日本新政考》、《东槎见闻录》、《使东述略》、《使东杂咏》等。

  52、黄遵宪既是中国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又是日本文化的介绍者。他于 1879 年 和 1889 年先后完成了《日本杂事诗》和《日本国志》。

  53、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和《日本国志》,启发了国内维新派以日本明治维 新为蓝图实行变法。

  54、黄遵宪创作了许多反映日本历史、歌咏名胜古迹、描写风俗习惯的诗篇,它 有助于我国人民对日本的认识和了解。如《西乡星歌》、《不忍池晚游诗》、《樱 花歌》、《都踊歌》等。

  55、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发表在《新小说》第一号上。

  56、梁启超创作出中国第一部标明为“政治小说”的《新中国未来记》,演述维 新派的政治理想。

  57、新派诗的主要代表有:梁启超、康有为、黄遵宪、谭嗣同、夏曾佑、蒋观云、 丘逢甲。

  58、“四种力”指的是小说“支配人道”的“熏、浸、刺、提”四种艺术感染力。

  59、王维国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

   名句。”

  60、1897 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后又办《国闻汇编》,所译述的《天演 论》,便是在“汇编”旬刊第二期上开始连载。

  61、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卷头凡例里提出信、达、雅“三点论”,是近代中国 最早的翻译理论。

  62、马君开是我国最早翻译英国拜伦《哀希腊歌》全篇诗作的作家。

  63、曾朴与丁祖荫(初我)、徐念慈(觉我)一起被视为“清末介绍西洋思潮的 常熟三巨子”。

  64、曾朴特别喜欢法国浪漫派的作品,是介绍翻译法国文学的拓荒者和奠基人。

  65、从曾朴的整个文学翻译活动来看,是以介绍法国戏剧文学为中心。

  66、《域外小说集》标志着中国“直译”小说的开始。

  67、《域外小说集》是中国第一部直译小说集。

  68、《晚清两大家诗钞题辞》、《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情圣杜甫》、《屈 原研究》是梁启超后期所撰写的。

  69、王国维撰写了如《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红楼梦评论》、《屈子文学之精 神》、《论哲学家与美术家之天职》等论文,首次把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哲学、 美学原理以及科学分析方法引进中国的文学批评。

  70、王国维自 1907 年至 1921 年期间所著的《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等著作。

  71、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发表于 1904 年,是作者运用叔本华的美学观,通 过哲学的思辨比较系统地研究《红楼梦》的专论。

  72、郭沫若指出:《宋元戏曲考》最具总结性和学术性价值,被誉为“不仅是拓 荒性的工作,前无古人,而且是权威的成就,一直领导着百万的后学”。

  73、王国维通过对我国古典戏曲源流的考察、比较和分析,第一次揭示了“真戏 曲”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74、鲁迅撰写的《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斯巴达之魂》、《人之历史》、 《科学史教篇》、《破恶性论》(未完稿)等宣传科学和文化思想的重要论文。

  (即鲁迅早期作品)

  75、出现于鸦片战争前后的爱国诗人的反侵略的爱国诗章,如魏源的《江南吟》、 《秦淮灯船引》、《寰海十章》,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张维屏的《三元里》, 张际亮的《食肉叹》、《浴日亭》,金和的《围城纪事六咏》,贝青乔的《咄咄

   吟》,林昌彝的《杞忧》。

  76、黄遵宪的《今别离》以电报、摄影、轮船、东西半球昼夜相背等近代科学知 识和技术来表现离愁别绪的传统主题。

  77、黄遵宪现存的一千多首诗中,大部分是政治诗、时事诗,是纪史议政的史诗。

  如:《悲平壤》、《东沟行》、《哀旅顺》、《哭威海》、《降将军歌》、《度辽将军 歌》、《马关纪事》、《台湾行》,读他的诗,犹如一部诗体中国近代史。

  78、秋瑾写了一些文字极其通俗,在形式上有重大突破的政治鼓动诗,如《同胞 苦》、《勉女权歌》。

  79、秋瑾所写的白话诗的尝试,有《同胞苦》、《勉女权歌》。

  80、柳亚子说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南社的天下。”

  81、林则徐的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82、近代主要诗人创作的大型组诗有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魏源的《寰海十章》、 姚燮的《南辕杂诗一百八章》、贝青乔的《咄咄吟》、金和的《围城纪事六咏》、 赵函的《十哀诗》、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和《己亥杂诗》;丘逢甲的《离 台诗》和《澳门杂诗》。

  83、丘逢甲是新派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丘逢甲的作品集有《岭云海楼诗钞》。

  84、广东胡晓岑的《火轮船歌》以新事物入诗,融合时事,笔力奇伟,比黄遵宪 的《今别离》早了 16 年。

  85、鸦片战争前后,以张惠言、周济为代表的常州词派,乘浙西词派衰颓之机, 以比兴寄托相号召,响应者风从,遂有常州词派的崛起。

  86、蒋春霖是鸦片战争后成就最高的一位词人。

  87、清季四大词人是王鹏运、况周颐、郑文焯、朱孝臧。

  88、在近代词坛上,朱孝藏享有很高的地位,陈三立曾誉之为“近代词宗”。

  89、秋瑾前期的诗歌创作多写风花雪月,离愁别绪,是她闺秀生活的反映。

  90、“新文体”最后完成,以梁启超从《时务报》到《新民丛报》时期所发表的 大量散文为重要标志。

  91、魏源的《定庵文录序》主张“经世致用”,以打破桐城“义法”的枷锁,“以 经术作政论”,“以朝章国故世情民隐为质干”。

  92、冯桂芬的散文从“筹国用”、“改科举”,到“采西学”、“制洋器”、“善驭夷”, 都与社会改革直接有关,对后来的散文改革和变法维新具有先导作用。

   93、“新文体”又称“时务文体”、“报章文体”、“康梁体”、“新民体”。

  94、专门用传统古文的形式宣传变法、宣传革命的作家的代表有严复、章炳麟、 刘师培。在《〈天演论〉序》中,严复的古文被吴汝纶誉为“侵侵与晚周诸 子相上下”。

  95、龚自珍成组的散文文章有《明良论》、《乙丙之际著议》、《壬 之际胎见》、 《古史钩沉论》。

  96、冯桂芬的《复庄卫生书》是他倡导散文改革的宣言。

  97、冯桂芬的散文以政论为主,《校 庐抗议》是他政论散文的代表作。

  98、王韬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第一个报刊政论散文作家,他的政治散文集有 《 园文录外编》、《 园尺牍》。

  99、王韬创作有《漫游随录》、《扶桑日记》等游记散文。

  100、王韬根据外国报纸对普法战争的报道并结合自己的欧洲见闻所编译成的《普 法战纪》,类似后来的报告文学,日本人将它与魏源所编的《海国图志》相 提并论。

  101、郑观应的散文大多发表在《循环日报》上,后辑入《盛世危言》。

  102、新体散文,包括戊戌变法前后出现的“新文体”和辛亥革命前后的早期白 话散文与新的散文体式两个方面。

  103、康有为的长篇政论文章奏折有《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请废八股 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应诏统筹全局折》。

  104、梁启超介绍西学与西方思想学说的文章有《亚里士多德之学说》、《进化论 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乐利主义者泰斗边沁之学说》、《天演学初祖达尔文之 学说》、《近代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学说》、《论泰西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105、《瀛寰琐记》是最早的文学刊物。

  106、1892 年上海出现刊登小说的期刊《海上奇书》。

  107、1902 年梁启超在日本东京创办《新小说》。

  108、刊登小说和以刊登小说为主的文学期刊影响较大的有《绣像小说》、《新新 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小说时报》、《小说月报》。

  109、印刷业的发达,为近代小说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110、《荡寇志》又名《结水浒传》。

  111、《儿女英雄传》又名《金玉缘》、《侠女奇缘》、《日下新书》、《正法眼藏五十 三参》。是一部针对《红楼梦》的侠义言情小说。

  112、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 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113、李宝嘉,字伯元,别号南亭亭长,笔名游戏主人、讴歌变俗人。主要作品 有《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中国现在记》、《活地狱》、《海天鸿雪记》、 《庚子国变弹词》。

  114、《官场现形记》在结构上基本上仿效《儒林外史》的块状结构形式,以官场 的腐败黑暗为主线,把 20 多个没有必然联系的相对独立的故事和近百人的 活动连缀起来。

  115、刘鹗,字铁云,别号洪都百炼生。

  116、《老残游记》形象地塑造了作者所熟悉的张曜、玉贤、刚弼等“清官”形象。

  117、曾朴,字孟朴,号铭珊,笔名东亚病夫。曾朴续写成《孽海花》,1905 年 以东亚病夫笔名由小说林社出版。

  118、黄小配,又名世仲,笔名黄帝嫡裔,别号禺山世次郎,主要作品有《洪秀 全演义》、《大马扁》、《宦海升沉录》、《 载繁华梦》。

  119、《洪秀全演义》在结构上取法于《三国演义》的结构形式。

  120、陈天华的《狮子吼》以舟山岛的民权村为背景。

  121、苏曼殊的六部文言小说包括《断鸿零雁记》、《天涯红泪记》、《绛纱记》、《焚 剑记》、《碎簪记》、《非梦记》。

  122、苏曼殊的小说题材都是爱情悲剧。

  123、鸳鸯蝴蝶派作家成员大多是江浙人,阵地在上海,《民权报》是他们的发祥 地。

  124、鸳鸯蝴蝶派作家虽然没有一个严密的组织维系,但他们都在“趣味第一” 的旗号下走到一起。

  125、鸳鸯蝴蝶派小说的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周瘦鹃、徐枕亚、李涵秋、李定夷、 吴双热、王钝根等。

   126、鸳鸯蝴蝶派小说在艺术上较多受西方小说的影响。

  127、《打渔杀家》原名《庆顶珠》,又名《讨渔税》。该剧取材于《水浒后传》。

  128、汪笑侬、陈去病和柳亚子一起创办戏剧杂志《二十世纪大舞台》。

  129、汪笑侬主要的京剧剧本有《党人碑》、《博浪椎》、《献地图》、《哭祖庙》、《瓜 种兰因》、《三骂》(《骂阎罗》、《骂安禄山》、《骂王朗》)

  130、主要的戏曲改良班社有四川戏曲改良公会和三庆会、陕西易俗社、北京奎 德社等。

  131、早期话剧的形成是从 1907 年王钟声上海成立春阳社和留学日本的青年学生 李息霜、曾孝谷、欧阳予倩等人在东京组织春柳社,分别演出《黑奴吁天录》 开始。

  132、1910 年任天知从日本回上海组织进化团。

  133、主要的话剧团体有春阳社、春柳社、进化团。

  134、南开新剧团正式成立于 1914 年 11 月。1909 年演出由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 编导的《用非所学》。

  135、《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中,用似扬而抑的手法叙写扬州景物。

  136、“九死一生”是贯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全书的中心人物,反映了从中 法战争到 1906 年近 20 年左右中国官场、商场、封建家族的种种怪异现状。

  137、年青的鲁迅在辛亥革命这一年创作了文言短篇《怀旧》。

  138、侠义公案小说主要有《施公案》、《彭公公》、《三侠五义》、《永庆升平》、《圣 朝鼎盛万年青》、《英雄大八义》、《英雄小八义》等。

  139、《三侠五义》原本是唱本《龙图公案》,后演变为章回小说《龙图耳录》,最 后经问竹主人修改、润色成《三侠五义》。俞樾修订改名为《七侠五义》。

  140、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鲁迅称《三侠五义》为“绘声状物,甚有评话习 气”。

  141、狭邪小说主要有《品花宝鉴》、《花月痕》、《青楼梦》、《海上尘天影》、《海 上花列传》、《九尾鱼》等。

  二、简答题、论述题 1、 近代文学的分期原则是什么?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可分为哪几个时期?

  近代文学的分期是按照以文学发展为依据并参考历史发展的文学史分期原 则。

   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1) 从鸦片战争到 19 世纪 70 年代初是中国近代文学的发轫期。

  2) 从 19 世纪 70 年代初到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期。

  3) 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文学的繁荣时期。

  4)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文学的低潮时期与中国新文学的萌芽。

  2、 近代文学繁荣的标志是什么? 1) 文学观念更新迅速。

  2) 文学理论成就突出。

  3) 文学创作非常兴盛。

  3、 辛亥革命后近代文学出现低潮,表现在哪些方面? 1) 小说创作的堕落。黑幕小说大行其道。

  2) 诗文创作出现逆流。“同光体”统治了诗坛,“南社”逐渐解体;桐城古文与

  骈文沉渣泛起。

  3) 戏剧走向没落。京剧改良未获发展;脱离现实的古装戏盛行于北方。

  4、 近代文学的多样性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近代文学的多样性特点,包括文学题材的多样性和文学体裁的多样性两 个方面。

  1) 在题材上,从空间范围来说,有海外题材,也有国内题材;从内容范围来说, 出现了反帝题材、华侨题材、资产阶级维新运动题材、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题 材、外国现代生活题材等古代文学中所没有的许多新题材。

  2) 在文学体裁上,在传统文学体裁的基础上,增加了新派诗、白话诗、译诗;

  新文体散文、白话散文;长、短篇白话小说、翻译小说;京剧、地方剧、话 剧等新体裁。

  5、 怎样理解近代文学的过渡性特点? 近代文学的过度性特点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在创作方面,表现为新旧杂处,文白并存。

  2) 在文学思想方面,表现为抱残守缺与观念更新同在。

  6、 中国近代文学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 政治斗争的需要。反殖、反帝、反封建是中国近代文学最重要、最基本的主 题。

  2) 西方文化的撞击。中国近代文学题材的扩大,新人物、新意境、新思想、新

  名词的出现,新的艺术手法的吸取,都与西方文化的撞击有关。

  3) 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审美意识的变化。在文学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上,向着文学

  为大众、为民族、为人生的审美观念的飞跃和转化。

  4) 旧文学的没落和翻译文学的影响。翻译小说的兴盛在精神上给予中国近代小

  说家以营养。

  5) 社会的急剧变化和读者群的扩大。由于中国近代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逐

  渐形成了以工、农、商、学、兵为主体的新的读者群。

  7、 如何理解近代文学新与旧的关系?

   1) 新旧杂处、文白并存。

  2) 封建文学的蜕变,近代文学的开端。

  3) 爱国主义出现了新的内容—揭露和抨击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

  略,维护祖国的尊严。

  8、 何谓湘乡派?他们的文学主张是什么? 1) 湘乡派是与“宋诗运动”同时发展起来的一个文学流派。19 世纪后期,曾

  国藩利用自己的政治地位,招揽幕府才学,其中大多为桐城古文的名家,逐 渐形成了以曾国藩为首的桐城派的别支,因曾是湘乡人而得名为“湘乡派”。

  2) 湘乡派的文学主张有:

  A、 强调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倡言文章要“随时而变”。

  B、 发展了理学家“穷理而致用”和桐城派“经济天下”的思想,明确地提出 将“经济之学”纳入文学的范畴。

  C、 在文学创作上强调从理出情。

  9、 什么叫“诗界革命”?“诗界革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 “诗界革命”是 19 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文学改革运动的重要组成

  部分。1899 年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中正式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梁 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对“诗界革命”作了理论性总结。

  2) “诗界革命”的主要内容有:

  A、 竭力创造和提倡新体诗,强调革命精神。

  B、 要求作诗要有新发现、新创造,新意境、新语句、古人之风格。

  C、 强调诗歌创作中“意境”的主导地位。

  10、什么叫“南社”?“南社”诗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 “南社”是随着中国革命同盟会的成立,以及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的

  到来而出现的革命文学团体。1909 年 11 月 13 日,南社在苏州虎丘正式成立。

  2) “南社”诗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A、 在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上,更强调文学的现实性和战斗性。

  B、 在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上,更注重创作的时代精神,强调诗歌应因时而变。

  C、 在文学反映的对象上,突出诗歌的民众性。提倡“布衣之诗”。

  D、 在文学的表现形式上,反对宗派,强调诗人的主体意识。

  11、梁启超文学批评的主要内容和评论方式有哪些? 1) 非常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大力提倡政治小说。

  2) 在评论具体作家作品和探讨文学现象的过程中表述文学见解。

  3) 注意吸收和运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学思想和美学观分析作家作品,探讨文学

  创作现象,进一步丰富了文学艺术的情感,注重文学的审美移情作用。

   12、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是如何论述人们“何以嗜他书不如其 嗜小说”的原因的?论述的小说“支配人道”的四种力指的是什么?

  1) 梁启超认为原因有:

  A、A、 能“常导人游于他境界,而变换其常触常受之空气者”,表现异境和理

  想,让读者开 阔眼界,了解“身外之身,世界外之世界”。

  B、 能把人们的怀抱经历,喜怒哀乐,“和盘托出,彻底而发露之”,使人们对 “行之不知,习矣不察”的思想行为,不仅“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

  C、 小说能真实而细致地描绘人生,让人们了解世界和了解自己的本性恒情。

  2) “四种力”指的是小说“支配人道”的“熏、浸、刺、提”四种艺术感染力。

  A、 熏,即小说能起熏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B、 浸,即小说使读者身入其,其思想感情受到渗透而不断地变化。

  C、 刺,即小说能突然强烈地震动读者的心灵。

  D、 提,即小说能产生一种“移人”的力量。

  13、何谓“境界”?王国维从哪几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意境”说的内涵及其 审美范畴?

  1) “境界”是真景物与真感情的辩证统一和生动的艺术表现。

  2) 王国维从情与景、物与我,以及主客观的相互联系中,多层次、多角度地阐

  述和发展了“意境”说的内涵。主要有:

  A、 造境与写境。

  B、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C、 诗人之境与常人之境。

  D、 隔与不隔。

  E、 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

  14、龚自珍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论述) 1) 龚自珍诗歌的思想内容有:

  A、 揭露现实,抨击“衰世”。《行路易》、《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等是代表

  作品。

  B、 反对侵略,要求救国。《己亥杂诗》之八十五(津梁条约遍南东)、《己亥杂

   诗》之八十七(故人横海拜将军)等是代表作品。

  C、 反对思想专制,呼唤个性解放。《能令公少年行》、《己亥杂诗》之一百二十

  五(九州生气恃风雷)等是代表作品。

  2) 龚自珍诗歌的艺术特点表现在:

  A、 构思神奇,想象丰富。如《能令公少年行》、《西郊落花歌》等作品。

  B、 借物寄情,深遂含蓄。如他诗中一再出现“风雷”、“落花”、“萧剑”等意

  象。

  C、 形式多样,风格多样。五七言古体诗、七言近体诗、七言绝句等。

  E、 语言清奇多采,不拘一格。诗歌语言一般表现为自然清丽,沉着老练。

  15、黄遵宪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论述) 1) 黄遵宪著有诗集《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

  2) 黄遵宪诗歌的思想内容有:

  A、 表现帝国主义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再现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歌颂奋

  起反抗、效死卫国的爱国将士,讽刺批判贪生怕死、苟且偷安的投降派。

  B、 批判封建制度的某些方面,呼唤开明政治和变革法度,倡言学习西方先进

  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文化,建立富强开明的近代化国家。

  C、 描绘海外山川景物,表现异国风土民情,展现新世界的新气象、新风貌。

  E、 记录与再现家乡客家山川景物、民俗风情,表现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

  情。

  3) 黄遵宪诗歌的艺术特色表现在:

  A、 笔法灵活多变,状物写事生动真切,善于刻画鲜明的形象。

  B、 风格灵活多变,意境多种多样。早年甜俗浓丽、雄直率真,中年洋溢奔放、

  豪情勃发,晚年沉郁顿挫、气势磅礴。

  C、 积极探索,不断努力,大胆创新,创作“新派诗”,成为“诗界革命”的一

  面旗帜。

  D、 集中多长篇巨制,铺陈尽致,经常使用较长的诗句。

  E、 语言浅显,以方言俗谚入诗。

  16、比较秋瑾前后期诗歌创作的特点 1) 秋瑾的诗歌创作以 1904 年东渡日本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2) 前期多写风花雪月,离愁别绪,是她闺秀生活的反映。

  3) 后期是她创作的丰收期,后期作品中洋溢着的是忧国忧时的感慨,推翻清王

  朝的誓言,鲜明地反映出一个女革命家的英雄形象。

  17、柳亚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论述) 1) 柳亚子的诗词编为《磨剑室诗词集》,散文编为《磨剑室文录》。

  2) 柳亚子诗歌的思想内容有:

  A、 政治抒情诗。他的诗紧密结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洋溢着强烈的爱

   国主义、民主主义激情,批判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揭露人权蹂躏、民气不 扬的可悲现实。

  B、 怀友悼亡诗。柳亚子写了大量的怀友诗和赠友诗,表现了对革命胜利的信 心和对光明未来的期待。

  C、 反清讨袁诗。通过抒写南宋、明末清初的史事、人物,寄寓诗人对满清统 治的批判。

  3) 柳亚子诗歌的艺术特点有:

  A、 激昂慷慨之气与沉郁苍凉之风相结合,形成一种悲壮美。

  B、 语言、风格多样,富于变化,大多清新典丽,也有时含蓄蕴籍。

  C、 所作多旧体诗,尤其长于七律和绝句。

  18、如何评价近代散文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1) 它是传统散文的终结,现代散文的先导。

  2) 它是中国散文的新解放和新发展。

  3) 它是通向未来的现代白话散文的桥梁和纽带。

  4) 它以自己强烈的政治倾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内容,爱国与民主的思想,以

  及散文体式的丰富性,显示出其时代的特色,表现了强烈的革新精神,呈现 出散文近代化特征。

  19、近代散文创作的基本特征 1) 在思想倾向上,散文作家深重的危机和忧患意识,使散文愈来愈贴近时代,

  变革思想愈来愈强烈,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2) 在文体样式上,显示出空前的多样性、丰富性,新的散文体式出现后,很快

  便达到极高的成就。

  3) 在语言形式上,出现了部分通俗化的白话报纸和白话文章。

  4) 在审美观念上,表现出的慷慨激昂、大气磅礴为主导的美学风格,展现出时

  代情感的特有的力度和亮色。

  20、《五日风声》是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根据是什么?(论述) 《五日风声》是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根据是《五日风声》具备了报告文学所 要求的新闻性、纪实性、文学性的特点。

  1) 新闻性。《五日风声》的发表距“辛亥广州起义”失败还不足一个月,再现 了革命党人的武装斗争,可见它的新闻性相当强。

  2) 纪实性。《五月风声》的创作遵循着真实的原则,对起义的全过程进行真实 的描绘,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3) 文学性。《五日风声》比较注意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如着力刻画了黄兴这一革命领袖的形象,性格鲜明,情节生动。作品以富于 文学意味的语言,展示了一幅革命党人与清腐朽集团殊死决斗的画面,比较 集中地显示了它的文学性特点。

   21、近代小说繁荣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 印刷业的发达,为近代小说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2) 中国古代小说,经明清两个朝代的发展,题材、品种、创作手法、艺术技巧

  等都已经成熟,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民族气派的小说模式。

  3) 西方文学的影响改变了人们视小说为“小道”、鄙夷小说的传统观念,提高

  了小说的地位。

  4) 城市的商业化和作家的职业化。

  5) 近代小说理论的崛起和繁荣,对小说创作也起着促进作用。

  22、以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为例,谈谈主题、人物形象、创作手法的变化(论述) 1) 小说题材非常广泛,批评时政、反对侵略、振兴中华是这时期小说的中心主

  题。眼光多注重现实,写现实,写政治,直论当今。写外国侵略、写社会思 潮、革命风暴等,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的时代特点和近代的社会矛 盾。如从概貌上反映晚清、民国社会的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 等;反映官场腐败的有《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等。

  2) 小说创作艺术有了新的变化,首先表现在小说的结构形式上。

  A、 以《官场现形记》为代表的块状结构类型。这种类型与《儒林外史》的结 构形式基本相同。

  B、 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代表的网状结构类型。由众多的相对独立的 故事联缀而成,但全书却有贯串始终的中心人物,故事若即若离,相互之间 有一定的联系。

  C、 以《孽海花》为代表的类型。这种结构介于网状结构与块状结构之间。

  3) 在众多的小说中,能体现时代精神,在艺术上又称得上文学典型的正面人物 形象,除了黄小配的《洪秀全演义》外,几乎一个也没有。

  A、 较多集中地写官僚形象,而官僚形象又主要写他们骄奢淫逸、穷凶极恶的 淫虐本性,写他们对侵略者妥协投降,求荣媚敌的奴性。

  B、 体现社会封建意识的崩溃,道德沦丧、尔虞我诈的现象层出不穷。

  C、 写青年男女受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的苦闷、抗争与消沉。

  23、如何评价曾朴对《孽海花》的修改? 1) 《孽海花》初由革命派作家金一写作了六回,后交给曾朴续写。曾朴写成了

  《孽海花》20 回,1905 年以东亚病夫笔名由小说林社出版。1907 年又完成 了 5 回。20 年后,即 1927 年,曾朴着手修改已经发表的 25 回,并新撰 26 至 35 回。

  2) 这次改动,不仅调整了章节,内容也有所增删。中心思想变了,由反对君主 立宪、鼓吹民族民主革命变成先立宪、后民主共和。

  3) 小说的布局也变了,把革命派只作为一个派别,而不是以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作为小说的纲来写。

  4) 内容也相应有了较大的改动,最能体现小说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的文字都作 了删改。内容的修改,完全改变了小说的基调,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批判 科举、批判封建专制变成为科举张目,为封建专制张目。

   24、苏曼殊小说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何在? 1) 苏曼殊的小说题材都是爱情悲剧,苏曼殊小说的主人公大都具有近代青年人

  对新生活的渴望、追求和对于旧的封建伦理观念屈从的二重性。

  2) 苏曼殊小说的悲剧性,虽然它不能给人指出前途出路,但它却提示了悲剧的

  时代内蕴和社会性,提示了封建道德观念给人沉重的枷锁,造成社会非人性 的劣根,这是苏曼殊小说悲剧性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之所在。

  25、鸳鸯蝴蝶派小说 1) 鸳鸯蝴蝶派起源于清末民初,它不是一个文学团体,只是一些文学观点、创

  作态度、作品的题材与风格大致相同或相近的作家群,作家成员大多是江浙 人,阵地在上海,《民权报》是他们的发祥地。

  2) 这一派作家虽然没有一个严密的组织维系,但他们都在“趣味第一”的旗号 下走到一起。

  3) 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出现是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进一步殖民地化和袁世凯复辟 帝制、复古思潮泛滥的特有的社会产物。

  4) 鸳鸯蝴蝶派小说在艺术上较多受西方小说的影响,比较注意人物心理、生活 环境的描写,西方小说经常采用的补叙、倒叙、插叙等结构形式也常有采用。

  三、赏析 1、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1)此诗是 1839 年在特殊情况下,因故仓惶离开北京而写的。他逼于无奈地 离开京城的无奈心情,无奈的人生选择,不能有好的政治前途。

  2)2)离开北京,放弃了前程,再也不可能发挥自己的才干,自己的政治生命由 此终结。这对于有志向、有抱负的诗人而言是毁灭性的打击。

  3)3)作者谋略加到自己的家,通过办教育的方式继续为社会作贡献,希望培养 出优秀的人才,在他们身上实现自己的愿望,进而发挥自己对社会的影响力。

  4)4)作者将自己家乡(杭州)视为自己灵魂的归依,在自己最失意、最落魄的 时候回到自己的家乡,抚慰自己的情感,调适自己的心态,在家乡重新扬起 新的生命的风帆,重新找回失去的事业空间。

  二、分析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持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1)此诗写于 1839 年 5 月路过江苏镇江,应道士的要求而写的一首青诗。

  2)2)作者在诗歌当中极力呼唤人才,希望人才不断地涌现出来,充实到国家各

  级各部门当中,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才干,为振兴国家作出贡献。

  3)3)作者对于压制人才的现状表达了强烈不满,对封建等级森严,唯上(为尚)

  主义深感不满,希望国家改变现有状况,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发扬人才。

  4)4)希望社会营造出一个宽容环境,允许更多的人才有用武之地,希望社会形

  成一种尊重人才,宽容人才,重用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谭嗣同《有感一章》:

  世间无物抵春愁,全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1)1)本诗写于 1896 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时。

  2)2)作者对于自己的祖国面临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严重危机心急如焚,寝食 不安,认为这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指出一旦割地赔款,就会面临 亡国亡种的灾难,中国彻底地成为殖民地,希望全体国民提高警惕,同仇敌 忾,共同抗敌。

  3)3)诗人对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表达了强烈愤慨,指出正是朝廷无能、军队的涣 散、大臣的无能,导致战争的惨败。朝廷、军队、大臣应负全部责任,希望 清政府从此焕发生机,不要丧失斗志。

  四、何绍基的《春江》:

  几处渔村矣乃歌,轻烟染就万峰螺。

  乌篷摇入潇湘路,才信春江是绿波。

  1)1)本诗是作者从江南一带游历之后回到自己家乡湖南道县写的。

  2)2)作者在诗中采取了多种艺术手法描绘自己家乡之美。(视觉、听觉、体觉、

  联想等方式) 3)3)作者对家乡体现的自然美不仅是一种审美体现,更是一种灵魂深处的宁静

  和平凡,家乡对自己心灵的可贵。

   4)4)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人一歌都构成了在他看来是最美丽的画卷, 将自己的家乡与外面的风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篇三: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探索

  第二篇

  政治意识

  主讲人: 查俊峰 2012年11月

   政治意识 是一定的政治主体所具有的政治认 知、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它既包括民族和个体的 政治心理(政治文化),又包括社会阶级集团的意 识形态。

  政治文化反映的主要是民众的政治心理,政治 心理是意识形态存在的基础,而意识形态则是一种 居统治地位的政治意识。

   第三章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

  关键词:

  政治文化 社会资本 政治社会化

  本章重点:

  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和政治过程影响深远, 是解释政治发展的重要变量。本章应重点理解政治 文化的基本内涵, 政治文化的类型和基本功能, 了解近年来兴起的社会资本研究,掌握政治社会化 的涵义、媒介及主要功能。

   第一节 政治文化的内涵

  一、政治文化的概念 1. 政治文化研究的兴起。

  政治文化成为明确的研究对象是从20 世纪50、60年代开始的。阿尔蒙德在《比 较政治体系》中率先使用了政治文化这一 概念,以此取代“民族精神”、“民族性 格”等概念。

   • 阿尔蒙德(1911~ 2002) •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

  1911年1月12日生于伊利诺伊州。

  1938年在芝加哥大学政治科学系 获博士学位,后执教于耶鲁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并 参与各种社会和政治活动。

  他提出,研究任何政治系统,除 了了解它的实际作为外,还要了 解它的基本倾向,它的心理方面 即 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研究的兴起源于两方面的推动:p66 第一、当时国际政治面临的新情况对政治学提 出了挑战。

  第二、政治学自身的发展,特别是比较政治学 的发展也成为政治文化研究兴起的催化剂。

   2. 政治文化的涵义 政治文化的三种观点:

  p67 第一、政治文化指政治体系的心理层面,包括 成员对体系各层面的感觉、认知、评价和情感取向。

  第二、政治文化指政治体系中各种主观因素的综 合,不仅包括心理层面,而且包括各种政治思想和政 治理论。

  第三、政治文化不仅包括前述 观念性的 政治文 化,还应包括上层建筑领域“物质性”层面(物化) 的 政治制度和政治规范。

   从政治学的发展进程和政治文化概念出现的背 景来看,政治文化是政治学上的一个具有特定内涵 的概念。

  它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 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 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理解政治文化这一概念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治文化主要是指社会成员针对政治体 系各层面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第二、政治文化的形成是感性与理性、自发与 自觉的统一。

  第三、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相对于政治 制度具有滞后性。

  第四、政治文化具有结构性,内部存在非同质 性的亚政治文化。P68---70

   二、政治文化的内容

  政治文化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成分:

  1. 政治认知性成分:即人们对政治组织、政治 过程、政治目的、政治角色、政治产品等方面的知 识。

  2. 政治情感性成分:即对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 的感情和直观评价。

  3. 政治评价性成分:即人们依据一套他们认为 正确和合理的价值信条,明确或含蓄地对政治体系 进行的价值判断。

   • 但从抽象的意义说,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主要是 政治心理倾向和政治价值取向。

  1、政治心理 政治心理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所自 发形成的对于政治体系、政治过程、政治行为等 政治现象的认识、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 望和信念,是社会成员对政治生活的一种自发的 心理反映。

  • 它主要表现为政治认识、政治感情和政治态度。

   • 2、政治价值 政治价值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政治社会化途径所获 得的对政治世界的稳定的理性认识。

  • 它包括政治思想观点、政治理想信念和政治评价 标准。

  • 3、政治心理与政治价值的关系 政治心理和政治价值作为政治文化的两大基本组 成部分,二者互为表里,互相作用。

   三、政治文化的类型 1. 统治政治文化和大众政治文化

  (1)统治政治文化 是政治领导阶层对政治现象、政治体系、政治关 系等的认知、情感、价值取向和态度。

  (2)大众政治文化 是一般成员对这些政治对象的认知、情感、价 值取向和态度。

  二者以阶级分化为基础,既对立又统一。

   2. 狭隘型文化、顺从型文化和参与型文化

  (1)狭隘型文化 主要位于原始落后的社会政治系统中,这些地区 尚 未形成成熟的政治共同体,缺少政治角色分化。

  社会成员对政治制度、政治过程缺乏明确的认 知、情感和价值取向,更谈不上对体系内的决策及实 施施加影响。

   (2) 顺从型政治文化 是政治体系成员对政治权威、政治结构和规范及自 己在政治输出方面的责任等有较明确的认知、情感 和价值取向,而对政治输入和政治参与缺乏认知, 这实际上是一种被动的服从关系。

   (3)参与型政治文化 是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政治输入和政治输出等都 有强烈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并对政治体系成 员的权利、能力、责任及政治行为效能等有积极认 知与评价。一般而言,参与型政治文化与民主制度 相一致。

  任何政治体系的政治文化都是三者的混合。

  3. 其它分类形式。p72

   四、作为新型政治文化的 -- 社会资本

  1. 社会资本是由美国政治学家 普特南提出的, 是政治文化研究沉寂之后的新复兴。

  它是指社会群体内部的成员在相互联系的过程 中所产生的信任与规范。

  2. 社会资本能够提高社会效率,提高投资于物 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解决集体行动的困境。

   3. 社会资本有四个主要特征:

  第一、可以提高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

  第二、社会资本需要创造和构建才能形成;

  第三、社会资本具有自我积累和增强的倾向;

  第四、社会资本是一种公共物品,不能由私人部 门提供,而是社会共享品。

  4. 社会资本的基本要素:

  信任、规范和社会联系而形成的网络。

   五、政治文化的功能 p74

  1. 特定的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得以存在和 维持的必要基础。

  2. 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模 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3. 政治文化决定着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的 实际运作状况。

  4. 政治文化制约着政治体系的变革与发展。

   第二节 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人的成长过程,深刻影 响着政治人的思维模式与行为取向, 影响整 个国家的政治发展进程。

   一、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p78 几种观点:

  1.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学习政治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

  2.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塑造其成员的政治心理 和政治意识的过程。

  3.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政治社会化就是社 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 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两个过程的辩证统一。

  就个体而言,是政治人的成长过程;

  就群体而言,是群体的政治文化传播与延续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本身就实现了这两个目的。

   二、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p79

  1.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

  2. 政治社会化是对社会政治意识继承与创 新的统一。

  3.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三、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 p81

  1. 家庭。家庭是社会成员最初的、影响最为直 接的政治社会化媒介。与其它媒介相比, 家庭在塑 造儿童人格、形成人生观及政治启蒙方面起着特别重 要作用。

  2. 学校。学校通过课程及活动灌输特定政治意 识和政治价值,促进或改变家庭所形成的政治观,因 而是政治体系培训公民的重要手段。

   3. 同辈团体。同辈团体是具有大体相同的教育 程度、社会经济背景、兴趣爱好相近者的自愿组合。

  这是一种非正式的社会结构,但对青少年的观念、态 度影响极大。

  4. 工作场所。这是政治社会化的正式媒介。在 工作场所,个人对自己的地位、权利、义务都有明确 认识,其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也趋于确定化。

   5. 大众传播媒介。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 也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渠道。但这种媒介 可能会扭曲公众舆论,公共舆论并不总是可靠的。

  6. 选举及其它政治活动场合。这些有助于公民 在政治实践中提高政治认识和政治技能,不失为政 治社会化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7. 社会政治组织。社会政治组织的政治社会化 功能主要体现在通过宣传组织的主张、信阳来影响 社会成员的政治取向,以及通过组织的活动向其成 员传播政治知识和技能,培养特定的政治文化。

  除此之外,其它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组织,如利益 集团、国家机关等也都具有很强的政治社会化功能。

  在不同社会和政治文化背景下,政治社会化机构也有 较大差别,直接导致人们政治态度、政治价值观的差 异。

   四、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p84

  1. 从社会成员个体层面而言,政治社会化使其 获得了政治活动所必需的 政治态度、政治知识和政 治技能。( 政治自我?) 2. 从政治文化层面而言,政治社会化是政治体 系维持、改变政治文化的重要手段。

  3. 从政治体系层面而言,政治社会化是影响体 系正常维持和运转的关键因素。

   思考题:

  1、政治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2、政治文化有哪些构成要件? 3、社会资本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4、政治社会化的概念是什么? 5、大众传媒与政治社会化是什么样的关系? 6、如何认识学校在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 7、政治社会化与政治制度的维护有什么样的关系?

   第四章 意识形态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本章重点:

  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与意识形态密切相连,意 识形态在国家兴衰中扮演重要角色。

  本章应重点理解意识形态的政治与经济功能意 识形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含义与特征

  一、意识形态的概念

  几种意识形态定义:

  1.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定义:马尔库塞认为,马克 思对意识形态有三种理解:

  第一、对立是唯心主义的否定和揭示;

  第二、一种对社会存在的系统解释;

  第三、它在总体上是一类确定的文化。

   • 赫伯特· 马尔库塞

  德裔美籍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 马尔库塞与马克思、毛泽东并称 为“3M”。

  他写了自己第一部综述性的专著, 讨论《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和 哲学手稿》,马尔库塞从此被认 为是一个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者。

   2. 曼海姆队两种范围意识形态的区分:

  一种是“特殊”的虚假意识形态,这是对 社会真相的掩饰与曲解;另一种是“全面” 的意识形态,即一种世界观和生活方式信 仰。

  3. 韦伯的信仰体系:韦伯认为统治必须 依赖于一定的“对统治合法性的信仰”, 这种信仰是一种说明为什么应该服从某种 统治的理论体系或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概念,我们侧 重将其看作一定团体中成员共有的认识、信仰 或价值体系。它是成员对周围世界以及团体本 身的认知体系,反映了团体的利益取向和价值 取向,为团体的集体行为提供了合理性辩护, 同时也对个人行为提供一套约束。

  民众的政治心理与意识形态密切相连,前 者是后者存在的基础,后者又影响着前者的形 成。

   二、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

  1. 现实 性:意识形态必须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向性。

  一方面,意识形态是为了维护或批判现存的政治制 度;另一方面社会成员之所以接受意识形态,也是 出于为社会所接受的现实目的。

  2. 总体性:意识形态是一个综合性的思想体系, 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第一、政治思想、法律思想与 经济思想,第二、社会思想、教育、伦理、艺术;

  第三、哲学、宗教。

   3. 阶级性:不同阶级和社会集团拥有不同的意 识形态,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 利益。

  4. 相对独立性: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并不完全 同步,或者先进于,或者滞后于社会存在。意识形 态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5. 依赖性:意识形态来源于和依赖于社会存在, 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以神秘的和扭曲的方式反映着 现实世界。

   第二节 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

  一、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博大精深的政治理论。经典 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共产党才是唯一代表全人 类利益的政党,主张通过革命取得无产阶级的政权, 并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生产资料的国家与全民所有制 的形式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即实现共产主义。

   二、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之一是马克思主义, 是欧洲左翼政党的指导性理论。其基本主张是:结 合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优点,克服其缺点,寻找 一条介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道路。近来流 行的“第三条道路”与传统民主社会主义有所差别, 其力图超越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找到一条 新的中间道路。

   三、新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是近代西方以来最重要的政治思潮之 一。其基本出发点是个人主义,强调对个人权利和个 人价值的保障,进而实现公共利益。新自由主义继承 了传统自由主义的基本价值观,但是重点强调保证个 人实现自由权利的社会公正。新自由主义尤其强调私 有制和市场经济对实现个人权力的重要性,反对国家 过多干预,倡导公民社会作用,维护多元价值。

   四、新保守主义 保守主义也是西方影响最大的思潮之一,极 其重视传统、秩序、等级和自由的价值,反对激进的 社会改革。新保守主义继承传统保守主义基本价值的 基础上,特别强调宪政秩序的重要性,倡导一种 “宪 政的民主”。一方面强调国家对于维护个人自由和社 会秩序的重要性,主张加强国家的权威,另一方面又 竭力反对国家大规模干预社会经济。

   五、社群主义 社群主义是当代西方与新自由主义两相对峙 的一种政治思潮。它的哲学基础是一种集体主义, 认为个人是由所处的社群决定的,社群是政治分析 的基本变量。社群主义强调国家、家庭和社区的价 值,倡导爱国主义,强调集体权利相对于个体权利 的优先性,希望以公益政治学代替权利政治学。

   六、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对近现代世 界历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心里层面,民族主 义是一种对民族利益、民族独立和民族统一的信仰或 主张,是一种爱国心和民族自豪感。在政治层面上, 民族主义是一个民族追求建国的政治主张和政治运 动。政治上的民族主义是一种强大的政治哲学,它与 爱国心相结合,甚至成为宗教性的主义和运动。

   第三节 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

  一、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 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意识形态实现了政治 化,其与国家的关系鲜明的体现出来。

  1. 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

  一方面通过政治社会化使自己的意识形态渗透到 社会公众之中,使其普遍接受;

  另一方面大力发挥意识形态对统治地位合法化的 辩护功能,证明自己政权存在的的合理化;

   2. 极端的意识形态政治化也有其弱点:

  第一、削弱意识形态的其它功能;

  第二、造成思想模式化,缺乏创新;

  第三、意识形态封闭化,远离社会;

  第四、压制其它意识形态的发展;

  第五、造成对意识形态的反感,旧的社会化 功能难以实现。

   二、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 1. 保护团体内部团结与稳定;

  2. 论证团体集体行动的合理性;

  3. 动员团体全体成员采取集体行动,以实 现行动的规模经济;

  4. 约束团体成员的行为,减少“搭便车”现 象 的出现;

  5. 规范团体之间的关系。

   三、意识形态变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关于意识形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马克思、 李斯特、韦伯等社会科学家实际上都曾作过论述。

  以诺思为代表的新经济史学派将意识形态纳入制度 变迁的视野中加以考察,对意识形态与经济增长之 间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研究。

   1. 意识形态的特征与经济增长 任何一种意识形态在其产生之初都曾促进经济增 长,随着其相对于社会发展的滞后性而又阻碍经济增 长。

  能够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意识形态一般具有以下 特征:全面性、灵活性、合理性、 稳定性和包容性。

   2. 意识形态变革的滞后性及其影响 意识形态具有相对于社会存在的独立性,与 历史有着深刻的联系,因此意识形态的变革就可能 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由此而导致意识形态 束缚经济发展:

  第一、压制创新;

  第二、破坏变革团体存在的合法性;

  第三、造成团体成员分裂,阻挠集体行动的进行;

  第四、助长“搭便车”现象的增加。

   3. 意识形态的变革方式与经济增长 意识形态有两种变革方式,即自我改良与革命 更替,这里着重讨论前一种方式:

  第一、自上而下的变革。往往能成为经济增 长的重要前提,为经济增长提供有效的意识形态支 持。

  第二、自下而上的变革。这种变革往往是经 济增长推动的,如果变革成功,就能推动经济继续 增长,反之则阻碍经济增长。

   第三、上下互动变革方式。这是社会内部意识 形态演进的常态,是意识形态自我调节的结果,由 此而实现意识形态与经济增长的契合关系。

  第四、中心——边缘方式。这是一种由边缘地 区向中心地区逐步变革意识形态的方式,边缘地区 由于受中心控制较弱而率先变革意识形态,实现经 济增长。

   思考题

  1、马克思和韦伯的意识形态概念有何异同? 2、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当代世界的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4、如何认识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 5、滞后性意识形态对经济增长有什么样的影响?

  

  

篇四: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探索

  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行机制探讨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生产性培训基地的建设对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开展实践教学等 多方面的技能培训,有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开展优质的实践培训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 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校内实训培练基地,在高校内实现与企业和社会的互动交流,有 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在阐述培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特 点,分析了培训基地在学校中的作用。提出生产性培训基地的内容建设和运行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 生产性 实训基地

  一、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的特点

  以校企合作为主导是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的基本特征,没有企业的支持,很难保证学 生与生产岗位的联系,也不可能最大发挥实际的培训效果。校内生产性培训强调企业与高 职院校的深度融合,建立优质的校内培训基地,按行业和企业设计培训项目。为了满足学 生培训学习的要求,会安排企业管理者和行业专家为学生提供面对面的专业指导。在团队 建设方面,双师型教育团队在高职院校的生产性培训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实践环节中, 教师对专业构架和专业技能有更深的的理解。按照“产学结合”的理念,遵循分享成果, 分享人才的原则。与企业进行岗位模拟和实际演练,使学生通过基本能力实训掌握独立的 操作技能,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练习。真正了解公司的生产,管理和运营流程,成为公司真 正需要的专业人才。

  二、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分析

  (一)企业主导型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提供专业实训场所,企业提供相关技术,并作为投资的主体。企业和高职院 校签订合作协议,直接参与学生实训的整个过程,培养以订单形式满足企业需求的专业型 人才。高职院校负责学生的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传授。高职院校可以利用企业资源提供实 用的教学服务模式,使高职学生在成为企业培训的准员工路上越来越近,并在毕业后迅速 适应工作提供保障。

  (二)高职自建型管理模式

  以高职院校为主体的投资管理模式,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影响力,开展高效的生产 性培训基地建设。虽然高职院校具有生产性培训和教学经验,但也有相应的教学设施和生 产设备,但生产性培训投入大,经营成本高需要与企业互补。

  (三)共同协作型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和企业以互补优势、共创优质人才为原则,建设共同的生产性培训基地。例 如:高职院校提供场地和教学体系,企业提供设施、设备,并派专业人员参与教学指导。

   高职院校和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共同规划培训基地建设,共同开展实训项目。一方面,合 作协同管理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企业技术服务和高职教育培训的作用,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专 业型人才;另一方面,这种运作模式可以针对满足企业人才需求,降低企业的培训和管理 成本。

  三、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

  (一)仿真企业的生产环境,创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以会计专业教学为例,在实训中可以模拟公司的工作环境,并根據企业会计操作流程 和会计基本准则进行流程管理。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校内实训体系,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教学 实训中,为学生后期实习培训奠定基础。为了保证实训的质量,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专业技 术人员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使学生了解岗位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使命感。

  高职院校教师大多都是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此外,高职院校聘用的专业人员具有流动 性强,无法有效管理。高职院校可以安排专业教师参加企业生产,使他们能够以企业需求 为实训教学目标。并以社会服务的方式获得更多的岗位工作经验。通过校企互动,打造 “双师型”团队,由企业技术人员、教师、学生组团,形成高效的研发团队。

  (二)实践“教学一体化”实训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利用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发挥着主导作用,使生产性培训基地建设从制定 培训计划,实施“教学一体化”管理体系和生产性培训程序中规范化。在建设生产性培训 基地的过程中,保证了实践培训的先进性,实践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建立了实用多样的 实践教学平台。提高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学校培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优化增值服务,提 高校企合作的效率。

  (三)“产教融合”实现资源共享

  在促进实践教学和课程改革中,有高职院校生产性培训基地建设为指引,引导教师将 专业教学与实践课程相结合。项目教学模式用于提高学生对实践能力的掌握,促进双师型 队伍的筹建,突出高职院校对社会服务的功能。高职院校通过“产业整合”校企合作,优 化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以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补充校企优势。高职院校可利用自身社会 影响力,结合不同专业的发展规划,整合生产性实训基地结构,根据企业岗位需求与生产 工艺,调整改进学生专业教学内容,形成教学,科研,工作相结合的专业教学体系。

  (四)健立长效激励机制

  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高职院校继续整合企业和行业资源,完善高校优质教学结构, 进一步推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此步调上,高职院校实行有限的激励机制,以激 发高职师生的热情。为实训教师提供更多补贴和奖励,并为他们提供更多进一步深造学习 的机会。在实训中,表明了高职教师的主体地位,全面考虑在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社会需求 中,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实训任务,为后期工作提供专业技能保障。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推动实践教学的发展,加快科学合理的培养基地建设,实现校企双赢和专业 人才的要求。学校生产性培训基地的建设,是创新高职院校教学理念和教学机制的有效途 径,是实现现代高职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的新型模式。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是高职教育的目标,以目标为出发点,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重点,不断推进 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行多元化建设和高职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闫靖,徐龙闪.基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仓储与配送实训课程开发探讨[J].太原 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8). [2]杜训柏.利益平衡视角下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机制研究[J]. 江苏经 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4). [3]饶丽娟.高校产教融合运营机制存在的盲区与突破[J].中国成人教育,2018(12). 基金项目: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2018 年度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 训基地建设及运行机制探讨研究”项目编号:

  2018-HZR-01。

  作者简介:解鹏程(1985-)男,汉族,河南郑州,硕士学位,讲师,研究方面:管 理学、教育学。

  

推荐访问:示范性 基地建设 实训

版权所有:上派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上派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上派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20334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