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基础,菁选3篇

时间:2023-03-03 18:25:07  来源:网友投稿

公文写作基础1  (1)发文处理程序与方法  发文处理的一般过程  1、复核。已经发文机关负责人签批的公文,印发前应当对公文的审批手续、内容、文种、格式等进行复核;需作实质性修改的,应当报原签批人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文写作基础,菁选3篇,供大家参考。

公文写作基础,菁选3篇

公文写作基础1

  (1)发文处理程序与方法

  发文处理的一般过程

  1、复核。已经发文机关负责人签批的公文,印发前应当对公文的审批手续、内容、文种、格式等进行复核;需作实质性修改的,应当报原签批人复审。

  2、登记。对复核后的公文,应当确定发文字号、分送范围和印制份数并详细记载。

  3、印制。公文印制必须确保质量和时效。涉密公文应当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场所印制。

  4、核发。公文印制完毕,应当对公文的文字、格式和印刷质量进行检查后分发。

  (2)收文处理程序与方法

  收文处理的一般过程

  1、签收。对收到的公文应当逐件清点,核对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并注明签收时间。

  2、登记。对公文的主要信息和办理情况应当详细记载。

  3、初审。对收到的公文应当进行初审。初审的重点是:是否应当由本机关办理,是否符合行文规则,文种、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涉及其他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是否已经协商、会签,是否符合公文起草的其他要求。经初审不符合规定的公文,应当及时退回来文单位并说明理由。

  4、承办。阅知性公文应当根据公文内容、要求和工作需要确定范围后分送。批办性公文应当提出拟办意见报本机关负责人批示或者转有关部门办理;需要两个以上部门办理的,应当明确主办部门。紧急公文应当明确办理时限。承办部门对交办的公文应当及时办理,有明确办理时限要求的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办理完毕。

  5、传阅。根据领导批示和工作需要将公文及时送传阅对象阅知或者批示。办理公文传阅应当随时掌握公文去向,不得漏传、误传、延误。

  6、催办。及时了解掌握公文的办理进展情况,督促承办部门按期办结。紧急公文或者重要公文应当由专人负责催办。

  7、答复。公文的办理结果应当及时答复来文单位,并根据需要告知相关单位。

  (3)公文的整理和归档

  1、涉密公文应当通过机要交通、邮政机要通信、城市机要文件交换站或者收发件机关机要收发人员进行传递,通过密码电报或者符合国家保密规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传输。

  2、需要归档的公文及有关材料,应当根据有关档案法律法规以及机关档案管理规定,及时收集齐全、整理归档。两个以上机关联合办理的公文,原件由主办机关归档,相关机关保存复制件。机关负责人兼任其他机关职务的,在履行所兼职务过程中形成的公文,由其兼职机关归档。

公文写作基础2

  一篇好的作品,必须思路清晰、具备选择材料的技能。材料是构成公文的要素之一。没有材料的支撑,主题无法成立,更谈不上有什么说服力。公文材料可分为两大类:事实性材料和观念性材料。事实性材料指客观事物,主要包括人物、事件、事物、现象、统计数字等。如总结报告中得到。观念性材料是作者从别人那里引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理性认识。这些理性认识一般都在实践中经过反复验证,其正确性得到了人们的公认。观念性材料主要包括科学原理、定义、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等等。

  不论是事实性材料还是观念性材料,都可以以因形态、性质、来源的不同,再区分出两相对的类型来,主要有:一是个别性材料和综合性材料。单独存在的事实或个人的观点,用作材料时就是综合性材料。二是现实材料和历史材料。与作者的写作行为共同用一个时代背景的材料都是现实材料,在以前的历史时期发生和存在过的事实和观念都是历史材料。三是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与作者的观点相一致的材料是正面材料,相违背的材料是反面材料。不过,由于作者的观点在没有确定之前是不断深化和变动的,有时甚至会走反面,因此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也会发生转化。四是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来源于作者的直接生活经验的直接材料,通过各种渠道间接得到的都是间接材料。直接材料最为真实、生动、可靠,但数量有限,仅靠直接材料写作,内容必定十分贫乏。公文写作,运用间接材料比直接材料还要多。

  公文材料的作用两大类:一是材料是观点赖以产生的基础。以上我们提到,主题的提炼在于深入的实践和丰富的材料,那是从主题的角度去看材料在提炼主题时的作用。通过对材料的分析、鉴别、综合归纳之后产生的。二是材料是表现观点的支柱。在具体的文章中,观点不能孤立地、赤裸裸地存在,它们必须有充分的材料来证明、来支持。

  公文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在写作中,材料的“真实”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的事实,这种真实叫做生活真是或现象真实。另一种含义主要用于文学创作,这种真实并不要求在生活中真正发生过,而要求必须揭示事物本质,反映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人们称其为本质真实。公文使用的材料,应该具有典型性。典型性材料有两个特点:一是典型材料有鲜明独特的个性。简单的说一半都是具体的、个别的,而且是新鲜的、奇特的,它容易被人接受,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典型材料又有明显的共性特征,能够体现同一类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而具有普遍意义。典型材料对主题的表现,能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如果所用的材料不典型,往往堆砌了很多,主题仍然没有得到透切的表现,文章却已经很臃肿。公文材料要新颖。有人说,音乐是靠多次重复不断加强其审美表现力的,人们一听到熟悉的曲调就感到亲切,就会动情;而文章是靠新鲜来征服读者的,人们对熟悉的文章性趣不大,却很难去集中精力阅读领会。公文也同样需要新鲜感,虽然它在形式上、意象上、语言上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讲究创造性,但它所表达的思想、所运用的材料,不能总是老生常谈,不能给人抄袭别人、重复自己的印象。对于事实性材料而言,明天都有新的情况发生,每天都有新的事迹出现,公文的作者只要密切关注现实生活,勤观察、多实践、多思考,就能及时得到大量的新鲜的事实性材料。

  划分好层次和段落。层次是结构诸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结构的完整性和严密性,主要通过层次安排得以实现。层次又称“部分”、“大段”、“逻辑段”等,是小于篇、大于段的结构单位。公文的层次安排,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并列式,一种是递进式。开头通常是总述或总论,它自成一个层次。主体部分的各层或分述或分论,不是呈现并列形态,就是呈现递进形态。

  段落划分。就是我们*时所说的自然段。段落的.划分使文章的结构更明晰、醒目。相对于层次的的安排,段落的划分比较容易一些。只需注意一下三点:一是保持段意的单一性。只能有一个中心话题,只能有一个中心思想。二是注意段意的完整性。只有单一性还不够,如果一段话的意思没有表达完整就结束,读者不知所云,也是结构的严重失误。三是段落安排要长短适度。段落多长才合适?这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如果一段文字有七八百字还不分段,读者就很难把握作者的思路和内容的步骤了。相反,段落都只有一两行文字,那又会将思路切割得七零八碎,读者也难以接受。

  安排开头和结尾。一是开头的安排,首先要开门见山。公文开头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极尽铺张渲染之能事,制造出特定的气氛后才切入正事或正题。公文必须开门见山,一落笔就直接指向要处理的事件或要解决的问题。其次要文笔简练。公文开头,多数只有一个自然段,而且不能太长。最好做到不可增减一字的地步----如果增加一字,那个字必然是可有可无的;如果减少一字,则意思无法表达清楚。

  结尾的安排。与一般文章相比,公文的结尾有特殊的要求,它不能用象征、隐喻、暗示的方法去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而必须明确提出结论性的意见、请求或执行要求。公文结尾的常见体式有以下四种:一是总结是结尾。在结尾处用简洁明白的语言进行画龙点睛式的概括归纳,也就是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二是希望式结尾。在结尾出提出希望、号召。如:“我们希望xxxx及时改变涣散的工作作风,并能在今年解决xxxx员工的基本保障问题。”三是说明式结尾。在结尾处对与文章内容有关的事项或问题进行交代说明。如:“以上内容仅用于征求意见,不能作为执行的依据。在没有正式通知之前,必须按现行有关规定办理。”四是套语式结尾。用固定的套语作结尾,多用于请示、报告等上行文的通知、通告等普发性下行文。如:“特此报告”、“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予批准。”

  安排主次详略。文章的各部分内容,在文章中占的的地位和所起得作用,并不完全相同,有的分量重,有的分量轻;有的为主,有的为辅。分清主次,也是结构安排的一个主要环节。详是详写,略是略写。公文写作,表现观点是可详可略,叙述和引用材料时也可详可略。总的来看,公文是讲究精练使用的文体,表达观点直接明了,叙述事实简练清晰,一般不写细节,更不用精雕细刻的手法。与文学写作相比,公文的略写多于详写。

  那么,公文写作如何掌握详略呢?具体写法必须结合实际才能确定,我们在这里只能提供两条原则。一是以主次的地位确定详略。大多数情况下,主要观点和重要条文要详写,一般观点和次要条文要略写。二是以典型程度确定详略。这是指材料而言。典型材料的说服力强,要表达得充分一些;非典型性得辅助性材料,则可以表述得简略一些。

公文写作基础3

  一、公文的语言特点

  庄重、准确、简练、*实。

  二、正确选用词语

  1、规范使用书面词语。

  2、使用含义明确、范围限定的词语,避免产生歧义。

  3、在表达事物范围和程度时,应注意其符合事物的实际情况。

  4、不能随便使用外来词和时髦新词语。

  5、恰当选用模糊词语。(不是指含糊不清、摸棱两可、似是而非、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而是一种概括性比较宽泛的语言。)如:通过学习,大家进一步明确了科教兴国的重要性,近年来,一些地区,个别单位,各种措施,屡次,酌情,大约,预计,往往,数万,八百多,大多数,个别,有的等模糊性词语。

  三、恰当选用公文专门用语

  1、称谓词。第一人称我、本后加部、委、办、校、公司等。本比我更具有庄重、严肃的色彩,本常用在比较庄重的正式场合。第二人称:贵,你后加部、委、办、校、公司等表示机构的名称,你和贵不能通用,贵表示行文双方具有正式的工作关系,并特别表示对对方机关的尊敬和礼貌,常用在涉外和不相隶属的机关行文中,你表示行文双方是同一组织系统的上下级机构或工作关系比较密切的*级机构,因此常用与下行文或*行文中。第三人称:该,其后加表示人、机构、事物的称呼。

  2、领叙词。用以引出公文撰写的根据、理由或公文具体内容的词。常用的:查、奉、根据、按照、遵照、依照、本着、鉴于、敬悉、欣(惊、谨)悉、……收悉、为了……特……、……现……如下……等。

  3、追叙词。用以引出被追叙事实的词。公文中有时要简要追叙一下有关事件的办理过程,为使追叙的内容出现的自然,如:经、业经、前经、均经、即经、复经等。

  4、承转词。是在公文中承上文、转下文的过渡用语。主要有"为此"、"据此"、"故此"、"有鉴于此"、"鉴此"、"综上所述"、总而言之、总之等。

  5、祈请词。是在公文中向受文者表示期望或请求的敬辞。主要有"请"、"敬请"、"谨请"、"恳请"、"务请"、"烦请"、"希"、"敬希"、"望"等。

  6、商洽词。是公文中用于征询对方意见的用词,具有探询语气。主要有"商"、"商请"、"当否"、"可否"、"妥否"、"是否可行"、"是否恰当"、是否同意、意见如何等。

  7、受事词。是公文中表示接受事情的用词,向对方表示感激、感谢时使用的词。如承蒙、"收悉"、"收到"、"接到"等。一般用于涉外的公文或*行文。

  8、命令词。即表示命令或告诫语气的词语。命令词的作用在于增强公文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引起受文者的高度注意。常用的命令词有:着令、着、特命、责成、务必、严禁、勒令、着即、切切、毋违、不得有误、严格办理等。

  9、目的词。即直接交代行文目的的词语,用于上行文、*行文的目的词,还需加上期请词,常用的有:请批复、函复、批示、告知、批转、转发。用于下行文的有:查照办理、遵照办理、参照执行。用于知照性的文件,有:周知、知照、备案、审阅。

  10、表态词。又称回复用语,即针对对方的请示、问函,表示明确意见时使用的词语。在使用表态词时,应对公文中的下行文和*行文严加区别。常用的有:准予备案、照办、同意、可行、不宜、不可、同意、不同意、遵照执行等。

  11、时态词。兹、现、顷、即将、一向、一直、届时、届此、值此、定(按、如、先、限)期、殛待、已、着即、着、方。

  12、报送词语。

  13、结尾词。即置于正文最后,表示正文结束的词语。使用结尾词,有助于使文章表达得简练、严谨并富有节奏感,从而赋予文章庄严、严肃的色彩。常用的有:此致、此布、特此报告、为要、为盼、为荷、特此函达、敬礼、谨致谢忱等。

  请示:以上请示,妥否,请即批复为盼。

  ……为要……(用与下行文)。……为盼……(用于*行文、上行文),……为荷(感)……(用于*行文)。

  四、公文的表达方式

  叙述:求实、概括、夹叙夹议;议论;说明。

推荐访问:公文写作 基础 菁选 公文写作基础 菁选3篇 公文写作基础1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课后测试题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版权所有:上派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上派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上派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20334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