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体育院校师德师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时间:2023-07-03 17:00:10  来源:网友投稿

张文才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以下简称《准则》)指出:“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长期以来,广大教师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改革创新、服务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也有个别教师放松自我要求,损害教师队伍整体形象。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队伍提出十个方面的要求,划定教师道德基本底线。”[1]自此,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成为我国教育学界研究的热点。深入解读《准则》不难发现,这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原则性问题和掌握底线性问题的警示教育与严管厚爱,对于正师风、修师德、铸师魂,形成风清气正的教育教学环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当前,高等体育院校教师专业素质和专项能力的提升受到高度重视,但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注,致使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出现侵犯学生人格权利、变相体罚学生、课堂情绪失控、个人学历造假等有损教师形象的行为。针对高等体育院校教学时间长、空间范围广、学生个体差异大、教学风险高等特点,对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如何顺应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新要求,提升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杜绝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失范行为的发生,全面提升师德水平,为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厚基础的高水平体育人才奠定基础,成为高校体育教师教育工作必须面对的前提性问题[3]。以《准则》为基础,构建具备系统性、激励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的高校体育教师师德评价指标体系是解决当前体育教师师德问题的首要任务和必然选择。

(一)师德

师德出自《礼记·学记》厚德篇,原文为“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也”,意即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除了言传,便是身教,用自己的日常行为来影响教育学生,这便是为人师表。师德现指教师公德,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一般意义上的师德素质包括教师道德认识、教师道德情感、教师道德意志、教师道德信念等内容。高校体育教师肩负着传授体育技能、传播体育思想、传承体育文化的时代重任,只有培育一批专业技术精湛、政治素质过硬、师德素质高尚、育人水平高超的体育教师队伍,才能符合当前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二) 师德评价

师德评价是指依据特定的师德标准,对教师行为进行判断和评价,是衡量教师教育行为善恶的量度和准绳,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对教师提出的职业行为要求的体现和反映。师德评价一方面要求教育行为要符合教学规律的要求,最大限度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求教育行为符合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师德评价的形式主要是制定师德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自评和他评等方式进行考核与评价。当前国家制定的相关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和师德评价标准是针对高等教育整体教师而言的,对于不同院校教师、不同学科教师的师德要求和评价标准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和细化。如《准则》中并没有提及有关高校体育教师与学生相处时要能做到亦师亦友、传技授业,且践行终身体育理念等师德标准。因此,只有针对高校体育教学特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特征构建科学和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够真正反映评价客体的真实水平,起到监督、整改、激励和提升的作用。

(一)研究方法

1.专家访谈法。为了获得较为全面的指标信息,本研究围绕高等体育院校教师应具备的师德素质这一核心问题开展专家访谈,分别对教育学、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等学科教师和一线体育课教师,以及从事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15位专家进行深度访谈。通过专家对相关问题的判断、评价和预测结果来捕捉重要信息,深入了解专家对构建体育教师师德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开展扎根理论研究积累资料[4]。

2.扎根理论法。扎根理论研究法(Grounded Theory)是运用系统化的程序,针对某一现象来发展并归纳式地引导出扎根理论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5]。笔者将前期专家访谈所获得的全部文字和搜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导入Nvivo 11质性分析软件中,对资料进行自由节点编码。通过开放式编码、关联式编码和核心式编码3个阶段,最终获得该理论概念的密度、统领性和高度整合的核心类属,初步勾勒出体育院校教师师德素质的结构维度。

3.德尔菲法。采用匿名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相关专家进行征询调查,依据专家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然后综合评议结果和修改意见。本研究针对体育院校师德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问题,对全国21位专家进行了三轮德尔菲法专家调查。第一轮回收率为90.48%,有效率为100%;
第二轮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
第三轮回收率为94.74%,有效率为100%。经过三轮的德尔菲法专家调查,各位专家完全认同新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自由节点的编码。运用Nvivo 11质性分析软件将前期收集的专家访谈记录文档、中国知网期刊文件、领导讲话稿文档、官网文件文档、教育政策法规文档等资料录入到文档项目中,按照扎根理论的基本原理(在研究之前是没有理论假设的,研究者通过对原始材料的归纳、命题和总结,抽象出具体的概念,最终上升到理论层面,即采用按照自下而上的逻辑顺序对原始材料进行整理,从而抽取出理论解释的科学方法)进行编码分析。首先,研究者对录入的原始资料进行语义解读,逐渐整理出较为频繁的某类概念或范畴的信息点,形成项目中的自由节点。其次,研究者对所有的自由节点进行类属归纳,利用树状节点分类结构将每一个自由节点找到所属的概念范畴,经过循环往复的自由节点关联分类,最终形成编码清单。最后,研究者对质性分析所获得的树状节点分类结构进行理论构建,分析不同层次自由节点间的类属关系,在概括、归纳、抽象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相应的理论体系。具体操作步骤包括开放式编码、关联式编码和核心式编码。(1)开放式编码。运用Nvivo 11质性分析软件对全部原始资料进行编码和多次整合,在确保全部自由节点编码完整、科学的前提下,以《准则》为基础,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教学环境和教学情境要求,针对体育院校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师德素质应包括的指标体系进行统计和归纳,力求全面、准确和科学地反映出体育院校师德建设的观测点和评价项目。最终选取节点比率占50%以上的编码节点23个,以此作为构建评价体育院校教师师德指标的原始条目。(2)关联式编码。关联式编码是对开放式编码所标注出来的所有自由节点进行归纳和概括等类属性分析。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自由节点编辑成树状节点,反复推敲各个树状节点之间的结构问题,构建自由节点隶属关系结构图,最终使较为分散和零碎的开放式编码聚合成意义范围更为宽泛的理论维度体系。例如,“体育教师学术道德”和“体育教师终身学习”是体育教师在自我发展过程中应该自觉履行的行为准则,可以将这两个自由节点归纳为自身因素的二级节点。将全部自由节点、二级节点和一级节点添加到“选择项目”中,从而对23个编码节点进行归纳与分类,更加清晰地表述出体育院校师德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与构架。(3)核心式编码。核心式编码是对关联式编码所生成的树状关联结构进行深层次分析的过程。在对质性分析资料进行自由编码和树状编码后,需要对抽取出来的概念类属进行系统分析,反复将各个编码节点与“核心类属”相类比,合理地将不同节点集中到具有逻辑相关性的“核心类属”系统中,通过“核心类属”的统领性范围体系,清晰地描绘出理论框架的现象和脉络,最终形成逻辑清晰的结构图(图1)。

图1 体育院校师德评价核心理念编码结构图

2.编码的信度与效度检验。通过对编码者的一致性程度计算,得出所有指标维度的编码一致性系数均在0.8以上(大于标准要求0.7),说明本次编码的信度良好,符合质性研究编码信度要求。本研究计算了3位独立编码人员所提取的3 574个编码单元,有1 661个编码单元的CRV值为1.00,有1 106个编码单元的CRV值为0.67,有807个编码单元的CRV值为0.33。由此可见,本研究编码结果的内容效度较好。

3.初步构建评价指标维度。通过对前期收集的全部质性资料进行类属关系分析,初步得出质性分析项目的编码清单和节点关联树状图。依据本研究构建体育院校教师师德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最终构建以“师德素质”为一级指标、以“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等为二级指标,以“忠于体育事业”和“体育社会服务”等为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

4.评价指标体系质量分析。选取XX市4所高等体育院校教师作为试测问卷的调查对象,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SPSS25.0做探索性因素分析,运用AMOS17.0做验证性因素分析。(1)项目分析。采用题目总分相关法检验项目分析的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得知,体育院校教师师德素质总分与各题目的相关系数r值分布在0.633~0.785之间,且P<0.001;
教师师德素质总分与各题目的相关系数r值分布在0.417~0.698之间,且P<0.001。各项目的题总简单积差相关系数r大于0.3,且达到P<0.01的显著性水平,故保留下来做进一步的因素分析。(2)因素分析。对体育院校教师师德素质评价指标进行第一次探索性因素分析,KMO系数为0.904,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为1 633(df=105, P<0.001),可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4个亚维度,共解释65.569%。删除在多个因素上都有较高负荷的a3、a4、a6、a11、a14、a16、a23及不符合主观因素构想的a20,最后剩下19个题目。由于探索性因素分析题目删除后的因素结构可能会发生改变,因而需要对剩余题目进一步做因素分析。通过第二次探索性因素分析,KMO系数为0.833,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为732.143(df=31, P<0.001),可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4个亚维度,共解释68.409%。第二次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剩余19个题目的负荷都大于0.40,再对这19个题项进行正交旋转,得出旋转因素负荷矩阵,并根据特征根≥1、旋转前能解释2%的总变异、符合陡阶检验、包含3个题项的原则,最终确定4个亚维度,分别为“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学生因素”“自身因素”。此外,对体育院校教师师德素质评价指标的4个因素一阶结构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发现x2为76.55,df=39,x2/df小于3;
GFI、IFI、TLI、CFI指标的系数分别为0.889、0.814、0.866、0.920,RMSEA指数为0.075,各项拟合指标总体达到了建议值,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

5.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效度检验。体育院校教师师德素质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99,说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好;
重测信度系数为0.826,具有较高的可信度。选取10名专家对问卷进行内容效度检验,平均S-CVI值为0.961,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调查问卷的4个维度指标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处于0.481~0.822之间,且这些相关程度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本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6.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本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将一级评价指标、二级评价指标和三级评价指标进行逐层分解,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然后通过对评价指标分层次两两对偶比较,排列出各指标重要程度的先后顺序,再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从而决定各指标的权数值,最终确定了高等体育院校教师师德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高等体育院校教师师德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含权重分配)

通过严谨的高等体育院校师德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最终确定了4个二级指标和19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了进一步检验该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水平和生态效度,笔者又开展了评价指标的实践检验工作。通过对JL省10所高等体育院校教师进行师德素质发展水平的测量评价,最终获得了JL省高等体育院校教师师德发展水平的现状,经过数理统计得出结果(表2)。

表2 JL省体育院校师德素质调查统计表(满分5分)

通过表2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JL省高等体育院校教师师德素质整体处于良好偏上水平。这一结果与我国高度重视高等体育教育工作、不断提升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息息相关。从教育部1999年8月印发的《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11年12月颁布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12年8月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12年9月印发的《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2012年11月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18年1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年11月颁布的《准则》等文件条例可以看到,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将提升高校教师师德素质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提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意见,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教师师德素质整体提升已初见成效。不断审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入分析JL省高等体育院校教师师德素质评价水平发现,部分体育教师在“B1社会因素”维度下的“C3体育社会服务”、“B2学生因素”维度下的“C9传技能育人才”、“C12既是教练又是朋友”、“B4自身因素”维度下的“C14热爱体育教育事业”等4项评价指标处于良好水平,其他评价指标则处于优秀水平。这表明以上评价指标影响了高等体育院校师德素质的整体发展水平,也是今后在原因分析和考虑对策过程中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

导致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教师师德素质整体处于良好水平,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发展目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会文化环境对高等体育院校教师的思想产生了深刻渗透和影响。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在“自身利益最大化”和“等价交换原则”等市场经济的不良思想影响下,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只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而教学、为了评聘更高的职称而科研、为了得到更多的实惠而工作,出现了以权谋私、缺失诚信、教学敷衍、抄袭成果等有损教师师德形象的不良现象。当前高等体育院校教师的经济收入确实不高,教师大量的教学研究精力投入和课堂教学体力付出与他们的收入不成正比,尤其是当前社会中一些低学历青年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有着不错的经济收入,使多年埋头苦干的教师难以抵抗高收入的物质诱惑,对当前高校教学工作失去热情,对自己未来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失去信心,师德价值底线动摇。有些体育教师利用自身专项技能特长,在课余期间到社会各健身俱乐部或体育专项补习班兼职,以此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少数体育教师的师德素质滑坡现象。为了全面提升高等体育院校教师师德素质存在的问题,从以下5个方面提出发展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

教师的职业认同是指教师充分地喜欢和热爱自己的教育工作,从心底接受自己的教师职业,并能够对教师职业的各个方面做出积极的感知和正面的评价,从而愿意坚持并长期从事教育事业的主观心理感受[6]。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是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都应该建立的正确职业认知。因为只有教师发自内心地接受和认可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才能够献身于教育事业,建立起强烈的教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主动追求教学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自我提升,不断挖掘自身的教育潜能,努力在教育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7]。如果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不够强烈,就很难培养出爱岗敬业的师德精神、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和忠于教育事业的敬业品质。高校教师教育管理部门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对教师进行职业认同教育。为体育教师讲授体育教师对于发展体育教育事业和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作用,帮助体育教师理解和认同体育教育事业的职业意义和发展前景,客观分析体育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收入效益,全面建立体育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职业荣誉感和专业自信心。

(二)树立体育教师的学习榜样

榜样的力量对人的影响和教育是无穷无尽的[8]。在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如果能够为他们树立一个十分尊敬和佩服的榜样人物,使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发展目标定位于榜样的高标准,就会激发体育教师无穷的发展动力,将学习榜样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行为内化于心,不断缩小与榜样之间的差异,使自身的教育能力和专业素质得到提升和发展。体育教师的学习榜样标准并不是固定的,可以是国内外教育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体育教育名家,可以是平凡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迹的体育教师,也可以是身边的优秀体育教师、教学名师、青年教学能手等[9]。在此引用习近平总书记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谈到的教师榜样标准:“第一,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
第二,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
第三,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
第四,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10]。希望广大体育教师将优秀教师的共同特质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不断创造新业绩。

(三)完善教师师德发展的制度

制定完善的教师师德制度体系是发展教师专业能力和提高教师师德素质的必要条件。师德素质发展制度体系通过制定权威的法规文件,确保体育教师享有教师法所赋予的各项权利,也约束体育教师必须完成应尽的义务。例如制定《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培养教育管理办法》《体育教师师德素质考核办法》《体育教师助教制度实施办法》等相关制度,使体育教师师德素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保证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顺利推进。教师管理部门还可以建立体育教师师德素质专业发展个人业务档案,对体育教师的师德培训实效进行跟踪管理,制定师德评价制度用以综合考量不同层次教师的现实状况,真正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教育作用。同时,还要加强对体育教师师德行为表现的激励体系建设。对师德素质提升显著的优秀体育教师给予重点扶持和提升待遇,督促体育教师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增加体育教师的生存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

(四)营造教师师德发展的环境

外部环境可以塑造人,也可以改变人。环境对我们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环境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人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我们处在一个和谐向上的教育环境中,我们自身也会感染正能量,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可是如果我们处在一个消极抵触的教育环境里,自身也会染上消极堕落的恶习。营造积极进取的教师专业发展环境对于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会对体育教师一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11]。首先,教育管理者要有转变身份的意识,不能把自己视为高高在上的“领导者”,要成为推动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服务者”,为体育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工作。其次,要在整个学校和社会范围内形成一种尊师重教、鼓励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氛围,倡导多学科交叉融合、推进教授治学、推进教师参与学术决策、鼓励学术争鸣、完善考评机制、加强体育教师师德建设,营造有利于体育教师发展的良好学校环境。最后,通过建立多种待遇丰厚、发展空间广阔、有良好工作前景的教师专业发展政策,提升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达到激励体育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目的。

(五)加强体育教师的精神关怀

首先要对体育教师进行政治方向的引导,通过发展青年教师入党、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加强青年学科带头人建设等措施,不断加强体育教师的党性修养教育,提高体育教师的师德素质。尊重和保障体育教师的民主权利,为体育教师提供更多的参政议政、政策制定、民主选举的机会,增加体育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保障体育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其次要加强对体育教师工作上的关心,为体育教师提供展示自己教学专业特长的舞台,提高体育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于有自我专业发展需求的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建立导师制、师徒制、个人负责制、“结对”发展制等助教形式,帮助青年体育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瓶颈,尽快提高青年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12]。最后学校要定期对体育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体育教师正确面对心理压力、学会和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塑造良好的教师人格品质。

猜你喜欢体育院校师德指标体系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内蒙古教育(2021年14期)2021-02-12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冰雪运动(2019年5期)2019-08-24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1期)2017-06-11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11期)2017-05-17辅导员要做师德的楷模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冰雪运动(2016年4期)2016-04-16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4年6期)2014-03-11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中国火炬(2013年6期)2013-07-24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年4期)2011-10-26

推荐访问:指标体系 师德 构建

版权所有:上派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上派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上派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20334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