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四维分析

时间:2023-07-10 11:50:05  来源:网友投稿

张兴华

(曲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问题”[1]27,就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作了大量论述,形成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逻辑体系,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遵循。当下,认真研究习近平关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把握其精髓要义,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长远指导意义。

以问题为导向是习近平政党治理的逻辑起点。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2]48党面临新的风险和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峻。基于此,以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重塑政治生态成为政党治理的必然逻辑,是增强党的领导力、战斗力、凝聚力、执行力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提出,“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3]181就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来的。

(一)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化

政治信仰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魂”,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根本标识,也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习近平在不同的场合曾多次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4]414。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弱到强,能够在一次次的危急关头转危为安,靠的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为人民谋幸福的情怀。改革开放以来,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一些党员干部逐渐迷失了自我,政治立场、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具体表现为:一是“迷信文化”,有些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似信非信、口信心不信,热衷于烧香拜佛、求仙问卦,问计于神;二是“特权文化”,某些干部位高权重,把权力当成工具,以权谋私,用权寻租,贪图享乐;三是“家族文化”,有些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家族意识浓厚,把主政的地方变成自己的“独立王国”;四是“利益文化”,有些干部利益为先,干事“利”字当头,利我则干,无利不干,等等。从近几年查处的一些大案、要案看,绝大多数都是信仰上出了问题,从思想上放松自己,疏于学习,懒于学习,甚至浅尝辄止,学习不深、学不到位,以至于走上贪腐之路,忘了来时的路,迷了现在的路,找不到未来的路。

(二)部分党员干部“四个意识”不强,与党离心离德

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这也是党能够团结统一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当下,部分党员干部与党离心离德,阳奉阴违,对中央品头论足,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没有立场、或者立场不坚定。对国家大政方针口无遮拦、大放厥词,甚至公开反对。这些思想在党内的表现就是:一是“圈子文化”,搞同乡会、同学会、战友会,刻意编织“关系网”,拉帮结派,搞山头主义;二是“好人文化”,你好我好大家好,不讲原则,不辨是非;三是“依附文化”,只琢磨人不琢磨事,热衷于巴结“大官”、谋权术,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左右逢源;四是“政绩文化”,有些干部热衷于出风头,做表面文章,搞面子工程,搞虚假政绩;五是“人情文化”,某些干部组织观念淡化,热衷于搞人情、拉关系、打招呼、走后门、找熟人,而不是找组织;六是“双面文化”,有些干部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里不一,对组织阳奉阴违,实质目无组织、目无法纪,善于做两面人甚至多面人,等等。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更是腐败产生的根源。

(三)部分党员干部政治定力不足,政治敏锐性不够,丧失了党性

政治文化成长有自身的发展逻辑,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发展受制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对党员干部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是受中国2000多年封建官僚政治的影响,“官本位”“权本位”“等级制”“家长制”在党内都有所表现,各种跑官要官、卖官鬻爵,任人唯亲,拉帮结派、山头主义,表面唯唯诺诺、暗里我行我素等庸俗政治文化不断沉渣泛起。二是在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冲击下,某些党员干部追求享乐主义、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注重理论学习,忽视自身党性修养,往往不辨是非,容易受人蛊惑,在西方政治文化面前丧失了党性和良知,忘记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三是中国共产党自身转型并没有完成,旧的“考验”和“风险”还没有解决,新的“考验”和“风险”已经来临,某些党员干部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心理极度失衡,在“糖弹”面前丧失了立场和原则,把权力当成工具,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把权力—地位—财富默认为一种普遍的价值形态,结果就是脱离群众、腐败变质、信仰动摇、故步自封、为政不廉等。对此,习近平指出:“这些问题,严重侵蚀党的思想道德基础,严重破坏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严重损害党内政治生态和党的形象,严重影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5]408

理想信念缺失,“四个意识”不强,政治定力不足等问题,对党员政治价值观的影响是巨大的,是部分党员贪婪成性、腐败变质的重要根源。他们追求权力、金钱、美色、丧失党性原则,另立山头、独尊自大、鱼肉百姓,与党离心离德、阳奉阴违,知法犯法、徇私枉法、滥用权力,等等。党内这些庸俗政治文化的存在,与中国共产党党内主流政治文化严重相悖,在党员干部中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严重腐蚀党内良好的政治文化生态。一旦这种以权力为核心的腐败逐渐被共识为一种文化形态,特别是在党内成为极少数人的认知,若蔓延开来,不但危及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而且严重危及党的执政根基和弱化党的执政能力。

政治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政治价值观。党内政治文化作为政党本身的一种价值追求,体现的是“一个政党在长期政治实践中形成的比较统一、稳定并被其成员自觉接受和践行的政治认知、政治信念、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价值,主要表现在政治理想、政治立场、政治修养、政治象征、政治生活等方面”[6]。基于此,习近平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7]431这一论述,揭示了党内政治文化的深刻内涵、基本要义。

(一)明确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马克思主义是建党的基本遵循。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视野里,政治文化本质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价值追求。历史发展的逻辑表明,共产主义不仅仅是一种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一种信仰。就科学性而言,马克思主义是包含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在内的人类文明成果的思想精华,理应成为共产党人高度的理论自觉。在《共产党宣言》里,马克思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8]283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和政治立场。

习近平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3]65基于这种认识,自党成立之时起,共产党人就把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价值追求与历史使命。习近平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3]326从理论上揭示了党员的理想信念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魂”,制约着党员个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成为习近平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价值指引。

(二)明确党内政治文化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在5000多年的历史文脉中,中华民族形成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人合一、民贵君轻、选贤任能、诚信友善、清正廉洁等为中国政治文化的精髓,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当下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宝贵精神文化资源。能让中国从民族危机、四分五裂的战乱中重新聚合起来,完成民族统一大业,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发展的逻辑使然。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4]164,这些传统政治文化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治国智慧,是治国安邦的经验总结。当下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都能从传统政治文化中找到文化渊源与学理支撑。因此,习近平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9]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9]144,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正是基于此,也理应成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础。

(三)明确党内政治文化是以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为源头的文化

革命文化是党带领人民在伟大革命中淬炼而成的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高度凝练。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秉承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继承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精髓,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精神之源。以此为引领,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不仅造就了一大批“特种品格”的共产党人,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大别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这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内核”,是党内政治文化的“红丝带”,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永葆生机活力的源头活水。

一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自我革命、自我净化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传承史。新时代,面对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不纯、作风不良等问题,更需要以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革命文化为营养剂,滋养其精神,涵养其党性。基于此,习近平指出,“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3]183。因此,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源头活水,以革命文化淬炼共产党人的党性,才能守住初心、牢记使命,不忘本来、开辟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

(四)明确党内政治文化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的文化

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先进文化对于鼓舞士气、陶冶情操、涵养正气具有其他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诸多“文化”中最具活力的文化,具有定向领航的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建设纲领,赋予文化以“先进”内涵。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马克思主义与多元文化思潮的跌宕,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以之开展党内政治文化治理,坚定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面对变化了的客观实际,提出先进文化就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成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指南。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用先进文化重塑政治生态,指出先进文化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的文化,实质内涵就是“彰显政党性质、反映民族精神、体现时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伟大精神与磅礴气概俱存的文化谱系”[10]。基于此,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先进文化为“统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彰显其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五)明确党内政治文化是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

党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体现为党的政治立场、政治理想和价值追求,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特征。一个政党最鲜明的党性就是阶级性,从中可以洞悉政党服务谁、为谁谋利益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其鲜明的党性就是“人民至上”,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利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正如习近平指出的,“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共产党人无论是想问题、搞研究,还是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而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11]766。

因此,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亮明政治身份,站稳政治立场。始终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做到与党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做到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牢记初心和使命,任何时候都要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不能脱离群众;任何时候都要讲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要对党忠诚、克己奉公、廉洁自律、光明磊落,不做“两面人”,不阳奉阴违。对此,习近平说:“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我经常讲,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3]148可见,党内政治文化要融合政党性质,把“人民中心”贯穿始终,为人民执政用权。

在现实性上,政治文化本质是一种观念文化,需要从观念上重塑个人价值观,政党价值观和集体价值观。为此,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7]527。“要融通党的优良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正气充盈的党内政治文化,努力实现党内政治生态风清气正”[12],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要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重塑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从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就的光辉历程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优良传统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具体来讲,党的优良传统包含“理论联系实际,认真看书学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等等”[13]。这些优良传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观的生动体现,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教育实践活动,其目的就是要牢记党的优良传统,牢记共产党人的宗旨和使命;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时代彰显;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在政治生活”,就是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等等。所有这些举措,对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建设积极健康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形成服务人民、清正廉洁的为政之德起着重大引领作用。

(二)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塑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和品格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为自己立下了“规矩”,即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的任何私利,中国共产党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毛泽东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14]809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和品格,一要坚守中国传统文化“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习近平说:“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3]53“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15]19二要坚守中国传统文化“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习近平强调:“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11]468作为党员干部,就应该公私分明,为人民用好权,掌好舵。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利益面前,秉持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品格,把“人民利益”至上作为工作方法,谨慎用权,坦荡做事。

(三)要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重塑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信念坚定、不怕牺牲、甘于奉献、对党忠诚的文化。以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一要重塑共产党员的政治信仰。共产党员的政治信仰就是习近平讲的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以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重塑共产党员的信仰,就要高举“两个先锋队”的伟大旗帜,做到旗帜不倒,信念不疑,人民至上,以此涵养共产党人的党性,筑牢信仰之基。二要牢记“四个意识”,维护中央权威,对党绝对忠诚。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理想信念的党,一个没有绝对权威的党,一个组织涣散的党,一个山头林立的党很难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辉煌,这是最成功的经验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核心要义”。

新时代党所面临的形势更加错综复杂,所担负的任务和使命更加艰巨。基于此,中国共产党要保持战略定力,就要弘扬革命文化,铲除腐朽没落文化。就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就要按照习近平所要求的,“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就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5]424。因此,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有了基本规矩,即“全党服从中央,必须向中央看齐,向核心看齐,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看齐”[16]。

(四)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彰显党的文化立场和价值追求

回顾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历史就是一部先进文化建设史。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找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正是我们党不断用先进文化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结果。比如,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方向上,倡导“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政治文化观,反对“个人主义”“山头主义”“自由主义”的政治文化观,通过“整风运动”“制定规章制度”“发扬民主集中制”“严明纪律和规矩”[17]等措施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体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党的文化立场和价值追求。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党员干部就要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扬“人民至上”的理念,保持“对党忠诚”的内心,发扬“公道正派”的良心,坚守“清正廉洁”的公心,秉持“为民请命”的初心。为此,就“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主动了解群众需要,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动真情,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8]。

习近平关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问题指向明确,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指南,同时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理论,是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拓展了新时代党的建设路径。

(一)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

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重要法宝。作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把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奋斗目标的党,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核心理念、最高准则。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论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在指导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把“人民性”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属性、根本立场。列宁指出:“唯物主义本身包含有所谓党性,要求在对事变做任何估计时都必须直率而公开地站在一定社会集团的立场上。”[19]363考察中国共产党发展和壮大的历史逻辑,“人民性”始终贯穿始终,构成中国共产党党建思想的价值逻辑。

新时代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党内存在的诸如脱离群众、腐败现象和“四风”问题,习近平重点强调了“补足精神之钙”“革命理想高于天”,坚定“四个自信”,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价值观,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党建新理念,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人民”立场,赋予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以鲜明的时代内涵。

(二)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丰富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内涵

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把从严治党作为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马克思恩格斯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中,对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等所作的明确表述中,其内在的规定性就是从严治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艰巨。要不辱使命、勇于担当,首要的就要全面从严治党。总结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经验,习近平提出了“打铁还需自身硬”“老虎苍蝇一起打”,没有“铁帽子王”,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提出好干部的标准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勇于担当、清正廉洁”,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些重大措施的出台,是对马克思主义从严治党思想的继承发展。提出“发展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从严治党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虽然我们党一直强调党的政治文化建设,但真正把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系统化、并上升到理论体系,且把建设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文化融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一总体框架中的是习近平,并以此来统领党的政治文化建设,为塑造良好政治生态提供了基本遵循。

(三)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拓展了党的建设路径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自身的建设,在党的建设的“5+2”总体布局形成之前,历代领导人都做出了伟大贡献。比如,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党的建设是“伟大工程”的命题,初步形成了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的“四位一体”模式。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政治路线的确立,政治建设逐步退出党的建设的布局,代之的是制度建设。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发展为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新“四位一体”。随着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江泽民提出“腐败不除,亡党亡国”的重大命题。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正式提出了“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概念,形成了党的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十八大以来,围绕总体布局,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创新观点。在十九大上,习近平把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进一步阐释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7]448,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形成了党的建设的“5+2”模式。提出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在某种意义上,进一步丰富了党的建设的具体路径。

政治文化建设的价值旨归是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习近平同志关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一系列论述,逻辑严密、内涵深刻,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这一重大论述,揭示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内政治文化,怎样建设积极健康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创新并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注入了新内涵。

猜你喜欢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政治《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湘潮(上半月)(2021年11期)2022-01-15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中国共产党100岁啦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8期)2021-08-17“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政治攀附”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政治不纯”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推荐访问:党内 文化建设 新时代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上派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上派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上派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20334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