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机遇,用政策,增活力,练内功,强业务,显担当

时间:2023-07-15 14:50:06  来源:网友投稿

盛源菊香:多种模式驱动花椒产业提效增收

甘肃盛源菊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源菊香)位于天水市秦安县,是一家专业化、规模化、系列化生产花椒系列产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近年来,依托当地花椒优势产业,创新经营发展模式,用心做好花椒产业富民增收大文章。2020年全年销售额2.04亿元,其中花椒销售1.65亿元,占销售总额的80%,产品销售3900万元。

产业基地模式。作为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盛源菊香通过与当地周边椒农、药农签订种植收购协议,由公司提供农药、化肥、种子、技术服务等生产资料,统一收购花椒等农副产品,逐步形成“公司+合作社+贫困农户+扶贫车间+基地”运营模式,在当地建设标准化花椒芽生产基地与中药材种植基地。实行包供苗、包供料、包技术支持、包产品回收“一条龙”服务,带动秦安县10镇126村4650户农民从事花椒种植和花椒相关产业。

电商营销模式。秦安县花椒等林果产业地域优势明显,盛源菊香借助公司电商平台,为广大农户提供技术培训、业务咨询、经验交流、电商项目策划实施等扶贫服务,拓宽秦安县林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同时借助电子商务营销方式对传统农业进行现代化提升,实现农产品的品牌化、标准化、信息化和订单化生产。

灵活就业模式。盛源菊香设立了“扶贫就业车间”,吸纳附近农民利用农闲时间就近务工,在解决公司临时用工困难的同时,给一些不能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劳务收入。针对公司周边学校较为集中、陪读家长较多的实际,实行灵活的工作制度,比如晚上班、早下班,或由公司职工食堂提供方便用餐等形式,为既要照顾孩子上学、又需务工的一些陪读家长提供就业便利。

保底收益模式。盛源菊香采取三种模式,为农户种植效益保底。一是入股收益模式。积极参与“农村三变”改革实践,吸收3个乡镇21个村632户产业脱贫收益632万元入股公司,并按保底年收益率8%参与分红。按照每户1万元计算,使每个贫困户年收入保底增加800元。二是集体经济模式。吸收8个深度贫困村、5个贫困村的村级经济发展折股量化资产收益资金550万元入股公司,并按保底年收益率8%参与分红。按照深度贫困村50万元、贫困村30万元的入股资金计算,深度贫困村和贫困村每年可获得4万元、2.4万元的保底收益。三是保底收购模式。对依托的41家花椒专业合作社成员的花椒,每年实行保底价格收购,借助甘肃银行和天水金控担保公司的金融支持,由盛源公司负责收购精准扶贫户的花椒,共同啟动实施花椒收购帮扶带动、脱贫摘帽项目。

提能增效模式。盛源菊香采取从花椒的种植、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产业链各个环节,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让花椒种植户掌握花椒种植技术,增强种植积极性,加快秦安花椒产业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同时,针对花椒从种植到收益需要3~5年时间,期间土地没有收益的问题,公司利用旗下轩辕药业在中药材的行业优势,采取订单收购的方式,鼓励和指导花椒种植户套种适合本地的中药材,这不仅有效利用了土地资源,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弥补了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短板。

天水市浙江商会:植根地方服务发展

天水市浙江商会是由在天水的浙江籍民营企业家组建、具有独立社团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目前共有会员324名(家),其中个人会员241名,会员企业83家,涉及地产开发、建筑装饰、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电力电气等多个行业。商会以党建为引领,不忘创业初心,积极做好政府与会员企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在规范行业自律、维护社会秩序、搭建政企交流平台、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参与公益慈善、脱贫攻坚活动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党建建会,引领正确方向。商会坚持“党建带会建、会建促党建”,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为主线,以“四抓两整治”为重点,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不断创新、做实做强党建工作,为商会发展把好方向。严格落实七项制度规范组织生活,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精准脱贫、捐资助学、乡村振兴、红色教育、为民办实事等活动结合起来,每月开展一次主题党日。商会党支部创新了流动党员“一方隶属、双方管理”过双重组织生活的教育管理模式,确保了党员离会不离党,随时参加组织生活。在党建和会建的相互促进方面,开创了“支委会+会长办公会”“党员大会+常务理事会”的“党群议事”“四方商谈”的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了党建、会建无缝链接。坚持“支部联系企业制度”“党员联系会员制度”,树立起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崭新社会形象,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浙商特色的商会党建之路,有效地促进了党支部的标准化建设和商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商会先后获得了中国社会组织评估“5A社会组织”、全国工商联“四好商会”、浙江省工商联“省外市县级优秀浙江商会”。

规范立会,提升管理水平。商会以会员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长办公会等组成法人治理结构,把责任、义务、制度紧密结合起来,把加强制度建设作为规范领导班子行为和商会工作运行的根本来抓,谨遵商会《章程》,确保商会各项工作规范有序。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全球化视野”为工作纲领,秉承经济体、服务体、学习体“三位一体”服务理念,以经济体展现功能价值、以服务体实现外向拓展、以学习体完善内功提升,引导商会全面升级。

服务兴会,发挥纽带作用。紧紧围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创一流商会”的目标,坚持服务为先理念,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手段,精准对接浙商发展需求,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将浙商精神、乡情文化作为联系广大天水浙商的重要纽带,积极充实会员力量,优化会员结构,提升以浙商精神为主要内涵、以健康发展为主要形式、以新型产能为主要构架的综合能力。认真开展走访会员企业活动,组织会员企业之间“互访互学互促”,以“企业第一、会员至上”理念服务会员企业。疫情发生后,商会积极行动,指导会员企业制定“一企一策”疫情防控方案,为会员企业配备消毒液、体温枪、温度计等物资,配发口罩等防护用品,同时鼓励会员企业保持发展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有序进行复产复工复商复市。商会还通过微信公众号、《天水浙商》、浙商简报、党史学习教育宣传专栏等,将国家政策、浙商总会前沿资讯等第一时间传递给每一位会员。商会发挥优势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开展“以会招商、以商招商、以企引企、真情引商”,积极参加“世界浙商大会”“全球温商大会”“浙商陇上行”活动,吸引更多浙商企业家、科技人才、管理人才来天水发展、来天水投资,成功招商45例,招商金额达250多亿元,企业纳税近6亿元,解决就业近1.5万余人。

公益助会,践行社会责任。商会致力引导会员从经济人向社会人转变,发扬“商行天下,善行天下”的浙商精神,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和社会光彩事业。先后开展捐建“环卫工人休息室”、捐赠环卫车、打造“浙江商会公益林”、捐赠天水市儿童福利院、捐资助学、认购推介天水花牛苹果、捐助伏羲大典、拥军优属、参与创建文明城市志愿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在脱贫攻坚行动中,商会采取“商会联(包)村、会员企业联(包)户、商会支部与村支部结对”,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投入资金约1200多万元,解决贫困人员就业2000多人,培训贫困人员310人,解决退役军人、军人家属就业近100人,为现役退役军人购房让利500多万元;助学受益学生近1万人;为疫情防控、复产复工进行志愿服务、捐款捐物161.27万元,会员企业为租户、商铺减免房租、水电费、物业费20多万元。商会被甘肃光彩事业促进会授予“光彩事业优秀组织奖”,会员企业天水易德商贸城荣获全国工商联“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民营企业”称号;商会被甘肃省评为“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单位,会员企业甘肃圣隆装饰、天水卓雅服饰被甘肃省评为“千企帮千村”先进民营企业。

依法治会,持续健康发展。商会坚持“预防在先、调解为主”的原则,发挥维权部的作用,开展法制讲座、法律培训和民营企业座谈会,教育引导党员、会员“不涉黑、不涉恶、不信教”,努力践行“不行贿、不欠薪、不逃税、不侵权”的浙商“四不商规”,倡导合规经营、诚信营商,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商会还和天水市检察院、工商联合作开展“维护民企权益、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调研走访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会员的法制意识和依法营商的观念。2020年商会被天水市政府确定为“立法联系点”。为会员及时化解矛盾、维权45例,减少损失800多万元。

圣越农牧:探索养鸡产业全链条发展

甘肃圣越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越农牧)位于庆阳市镇原县金龙工业集中区,是福建圣农控股集团旗下的一家集饲料加工、种鸡养殖、种蛋孵化、肉鸡饲养、肉鸡加工、产品销售为一体的肉鸡生产加工企业,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实施“四化管理”,打造“四链模式”,走出了一条养鸡产业全链条发展的新路。

“四个到位”聚合力。企业成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扶持,地方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和努力。一是政府支持到位。圣越农牧成立以来,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给予了极大支持,镇原县政府把肉鸡产业作为一号产业来抓,专门成立肉鸡产业领导小组,由县长任肉鸡产业领导小组组长,每年召开肉鸡产业推进大会。当地政府积极协调解决企业用水用电用地需求,并配套土地平整、通路、通水、通电,为企业养殖基地建设流转土地3084.276亩,转换饲料厂建设工业用地112亩,在金龙工业集中区储备土地1000亩,建成工业污水处理厂1处。二是优化服务到位。镇原县对企业办理项目审批事项,简化办理流程,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行“不见面”在线办理。税务部门采取集中宣传、上门服务等方式,严格落实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六税两费”,确保中小微企业“应享尽享”,符合税收优惠政策的中小微企业“不来即享”。三是抗疫复产到位。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当地政府积极衔接解决企业防疫物资短缺问题,协调农发行和农行以优惠利率为公司授信60亿元并贷款2.85亿元,为公司解决饲养员、屠宰工等用工550多人,对签订6~25个月劳动合同的贫困户分别给予2000元~1万元的奖补,帮助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四是反馈社会到位。在自身健康发展的同时,公司始终不忘履行社会责任,弘扬光彩精神,践行社会责任,先后投资2700万元,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等公益项目,疫情期间为镇原县疾控中心捐赠口罩等防疫用品,安排就业2000多人,累计实现劳务收入3.6亿元以上,帮助500多个困难家庭实现稳定脱贫。

“四化管理”保质量。通过对生产全流程的精细把控,稳定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量。一是种质原料安全化。饲料加工全部采用达到食用标准的优质原料,按不同周龄科学配制营养需求,从原料加工到产品称重、包装整流程全封闭生产,实现了全过程零污染。二是饲养加工自动化。引进国内外先进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鸡苗孵化、肉鸡养殖、屠宰加工、污水处理全程自动化控制。三是管控检测标准化。从种鸡产蛋开始,在原料、水源到饲料及产品各个环节整产业链,开展食品农残、食品营养、饲料营养、食品微生物等82个项目检测。四是管理系统智能化。推动“数智圣越”建设,引入温度湿度环境監控管理系统、全程可视化管理系统和冷链物流体系GPS智能定位系统,从种鸡、孵化、养殖、加工到冷链物流全程实现智能化管理。目前,公司产品已通过IS09001、HAC-CP、无公害农产品、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清真食品资格认证,取得了麦当劳、肯德基、德克士、双汇、金锣等大型企业供应资格,得到了世界级餐饮企业的认可。在北京、上海、广东等20多个省市销售的同时,具备了出口俄罗斯、蒙古等国及香港、澳门等地区的资质,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

“四链模式”提效益。一是全产业链。集“优质玉米种植烘干—饲料加工—种鸡育雏—种蛋生产—鸡苗孵化—肉鸡养殖—屠宰分割(冷冻品)—熟食加工(调理品)—冷链物流—废弃物综合利用”为一体,板块推进、链式开发。从源头做起,经过原料采购、饲料加工、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分销物流、品牌推广的每一个环节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打造了“安全、放心、健康”的食品产业链。二是全供应链。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闭环式供应,形成以物流、人流、财务流、采购、库存、订单的全链式供应体系。三是全循环链。形成了“种—饲—养—加—销—余料转化”六大板块和“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反馈式的高质量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种肉鸡粪污被生产成生物有机肥还田,屠宰废弃物被加工成羽毛粉、肉骨粉,雨污分流污水无害化处理后用于园林灌溉。既保证从养殖到加工全流程的生态化,也确保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不带来负面影响。四是全价值链。每只毛鸡售价30元左右,经过屠宰分割和熟食加工后,售价可达40~50元,鸡架、鸡血、鸡毛、肉骨等均能产生价值,实现了主、副产品高附加值,将生产营销效益发挥到最大。

作为镇原县农业产业支柱企业,2020年,圣越农牧总资产近17亿元,营业收入5.9亿元,年出栏肉鸡近3000万羽。待1.2亿羽产能全面投入运营及熟食厂建成后,可实现总产值35亿元,利润11亿元,上缴税金3亿元,可直接解决用工1万人,间接带动5万户10万人以上围绕产业链条上下游实现就业增收,同时将带动镇原种植养殖、冷链包装、商贸物流、交通运输等产业全面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深远的影响。

傲农饲料:专利技术擎起西北饲料行业龙头

甘肃傲农饲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傲农饲料)位于武威市古浪县,是福建傲农集团在西北投资建设的高科技农牧企业。该公司按照“生产规模化、管理精细化、行业龙头化、营销品牌化,,的定位方向,坚持以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产业化为导向,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品升级,打造饲料行业龙头,走出了一条“种植联盟+龙头企业+养殖联盟+屠宰服务,,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子,已逐步成长为西北具有影响力的农牧企业,市场覆及甘肃、青海、宁夏和内蒙古等省区的29个县(区),在参与地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做出了企业贡献、体现了企业担当。在具体实践中,该公司紧盯“技术”二字大做文章。

以“技术专利”立足。傲农饲料自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科技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定了《甘肃傲农饲料科技有限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办法》,设立了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开展相关工作。该公司注册的傲农牌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及入选中国十大母猪饲料品牌,先后被评为武威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甘肃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甘肃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先后获得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专利58项、外观设计专利40项。同时,公司知识产权费用投入逐年增加,维持专利有效性的年费缴纳从2015年的1800元增加到2019年的10620元,累计缴纳8万余元;专利申报费用从2016年的3500元增加到2019年的49320元,累计缴纳217153元。目前,该公司基本形成了“品牌有商标、技术有专利、设计有著作权”的完善保护模式。

以“技术联合”壮大。该公司先后与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和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联合甘肃农业大学、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省内外7所高校和科研机构,成立甘肃傲农动物营养研究院、武威市猪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研发平台,积极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每年投入销售收入的百分之四左右,大力攻关瓶颈技术,有效优化了企业肉禽饲料配方,攻克了育肥羊羊尿结等疾病问题,极大地推动了肉羊全混合饲料在甘肃、青海和内蒙古等地的推广应用,目前直接经济效益每年增加3000万元。2020年,该公司完成《一种肉羊高效育肥饲料的转化实施示范项目》的转化落地工作,销售饲料10万吨,销售收入2.5亿元。公司先后被认定为“饲料质量安全规范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甘肃省企业技术中心”“甘肃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甘肃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

以“技术创新”引领。该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为核心理念,坚持每年将销售收入的3%~4%作为研发投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近三年,企业研发投入分别达到465.7万元、503.5万元、854.1万元;技术交易额分别达到4375.6万元、6000万元、1.81亿元。通过《肉禽用绿色安全饲料及制备方法》核心技术,生产的不同阶段肉鸡用饲料,提供了不同生长阶段畜禽的绿色安全专用饲料配方,改变了目前畜禽饲养中滥用各类抗生素、化工类添加剂,导致禽肉中药残大、风味差的现状。改进饲料配方生产工艺,为肉禽集约化、工厂化、规模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节约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通过《肉羊育肥期全混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相关技术,生产绵山羊育肥饲料,解决并满足了北方地区反刍动物饲养的营养需要,提高了日增重,降低了肉料比,提高了反刍动物健康水平。同时,不断优化饲料配方,探索应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显著改善产品品质。

以“技术优势”取胜。傲农饲料已建成年产24万吨的猪鸡饲料和牛羊饲料两条生产线,采用国际最先进的瑞士布勒成套饲料加工设备,配备了国外进口近红外色谱仪、722G可见分光光度计和酶标仪等行业领先的饲料检测仪器设备,成为西北地区产能最大的饲料生产企业之一。在生产经营中,公司不断创新理念、抢抓机遇,利用金融政策支持的契机,为养殖户提供资金保障服务,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促進产能不断扩大,产品自建厂初期的每年2万吨快速增长为每年15万吨。目前,公司拥有3家饲料加工厂、6家养殖场和2家加工厂,每月可保障400万头(只)畜禽饲料用量。近三年,企业销售收入分别达到9600万元、1.25亿元、2.8亿元。

以“技术帮扶”助农。充分发挥企业平台与资源优势,运用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先后与古浪县黄花滩移民区、大靖镇、民权镇、古丰镇等合作社签订帮扶合作协议,因地制宜实施羊、牛、鸡、猪养殖产业和饲草种植扶贫项目,并建立有效的科技联动和利益分享机制,通过肉羊育肥及高效饲喂技术示范推广,建成了母羊繁育基地和育肥基地、土杂鸡养殖基地、肉牛养殖基地。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托管分红”模式,为入股贫困群众提供种羊、土杂鸡、种牛以及技术指导和回购服务,并利用合作社移民户发展养殖专项资金,解决养殖户资金难题,帮助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出栏率。同时,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解决“销售难”问题,每户每年可创收3万元以上,带动贫困农户实现了增收致富,促进了农牧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

武威众兴菌业:小蘑菇托起致富大产业

武威众兴菌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武威市黄羊工业园区,是天水众兴菌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一家集食用菌技术研发、工业化生产、辅料种植、市场销售于一体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公司坚持“以金针菇为主,多品种协同发展”以及“立足西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定位,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加快生产方式变革,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带动当地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坚持走“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建设路子。蘑菇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企业发展同样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作为武威市招商引资的食用菌产业龙头企业,武威众兴菌业得到了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和帮助,在土地征用、电力配套、道路建设、环境绿化、相关手续办理及供排水等方面简化审批流程,在项目评估、评审、审批、验收等环节进行整合,相关政府部门主动走进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建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项目的顺利建成、投产发挥了保驾护航作用。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后,当地政府部门为企业精准落实相关政策、协调原材料供应、搭建金融服务平台,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助力企业渡过难关。公司计划建设总投资4.82亿元的3条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线,一、二期(金针菇)项目已于2018年建成投产,2019年、2020年分别生产金针菇3.56、3.6万吨,实现年产值1.43亿元、1.56亿元,三期项目2021年10月份建成投产,日生产能力达到110吨,每年可生产食用菌(金针菇、真姬菇)3.96万吨。

坚持走“生态绿色、优质高效”的创新路子。针对甘肃食用菌生产所需木屑等林木资源短缺,而河西地区农业副产物资源丰富的实际,武威众兴菌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食用菌,结合现有生产设施,分析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条件,研究总结工厂化瓶栽生产技术规范,研究解决影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较大的技术难题(菌株的选择、培养料最佳配方的筛选、子实体生长的最佳温度、培养料的最佳含水量等)。通过长期努力研究,总结出了食用菌工厂化瓶栽生产技术规范,选育出了适宜工厂化周年高产栽培的食用菌优良菌株及其适宜培养料配方,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项目可每年利用玉米芯、甜菜粕、麸皮、棉籽壳等农业副产物3.5万吨,生产菌渣生物质燃料1.5万吨,代替标准煤6500吨,减排二氧化硫52吨,烟尘40吨,达到了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绿色生产的目标。

坚持走“拓展空间、延伸链条”的经营路子。在试运行阶段,武威众兴菌业主要利用农作物副产物玉米芯、麸皮、甜菜渣等农作物作为金针菇生长的主要基料,基料的主要配比棉籽壳、锯末等多来自外地。为提高凉州区和周边县区农户增收,对白色金针菇基料配方进行优化配置研究,充分利用当地玉米芯、甜菜渣等替代外地原料,筛选出原料资源本地化配置较佳的方案,每年利用玉米芯、甜菜粕、麸皮、棉籽壳等农业副产物3.5万吨,项目每年可为所在地种植户增收2250多万元,带动1.5万多农户,其中凉州区种植户5000多户、古浪县种植户5000多户、民勤县种植户5000多户,年均每户可增收1500多元。项目通过原材料基地的建设真正做到对当地农户精准扶贫,有效地增加了农户收入。未来将进一步延长食用菌产业链条,从目前以栽培为主,过渡到栽培和深加工并重,开发拓展药用食用菌以及与食用菌相关保健品等在内的完整产品线,增加食用菌生产的附加值。

坚持走“定岗就业、利益分享”的富民路子。武威众兴菌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广“龙头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的扶贫模式,主动参与村企共建、扶贫帮困,健全完善利益分配联结机制,带动周边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为当地大量贫困劳动力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公司因人设岗开展精准帮扶,按岗位进行技能提升培训,将一般员工培养成技工、将技工培养成管理人员,并进行转岗安排,把熟练技工安排到管理岗位,一方面增加了现有员工的收入,另一方面腾出一部分就业工位,再解决部分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最大限度地吸纳贫困劳动力、有效解决了贫困妇女下地种田、上班挣钱、照顾家庭的三方矛盾,稳定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帮助脱贫致富奔小康。开发就业岗位450个,吸纳凉州区黄羊镇周边、古浪县等地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低保户20户、零就业家庭200余户,其中女职工405人,工人人均月收入3000~5000元。

世界卫生组織曾提出“一荤一素一菇”的人类最佳饮食结构,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在国际上已获得普遍认可。伴随消费者对食用菌营养价值的认同,这一产业有望迎来突破发展,武威众兴菌业具有技术、规模、成本、资金等优势,也有望把握食用菌消费需求增长的机遇,加快实现跨越式发展。

德美地缘:力争做现代果品产业改革创新的先行者和领航者

天下苹果看静宁——这里是全国苹果价格最高、储藏能力最强的果品大县。2016年以来,静宁县苹果种植面积持续保持在100万亩以上,位列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全国最大的苹果园。静宁苹果的“走红”,离不开龙头企业——甘肃德美地缘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带动与助力。该公司是一家集科学育苗、有机种植、冷链储存、终端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成立以来,坚持以“服务农业、致富农民”为宗旨,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进行土地规模化流转,采用现代化栽培管理技术,创新市场化营销模式,潜心深耕苹果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带动强农惠农之路。近年来,在该公司的带动下,“静宁苹果”打入全国高端市场,资源整合力、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不可同日而语。

发挥资源优势,在“种得好”上出实招。近年来,德美地缘紧紧抓住国家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机遇,立足静宁县苹果产业区位优势,科学规划、前瞻布局、壮大规模,引领现代苹果产业发展。2020年以来,公司面对疫情的冲击和压力,依然投资5000万元,加力推进静宁县城川镇东山梁1000亩老果园改造、城川镇红旗村建设500亩科技创新园、威戎镇1500亩智慧农业园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夯实企业可持续发展基础。企业始终坚持生态种植。不论是建成的有机示范园,还是新建的老果园改造基地、智慧农业园、科技创新园,全部采用矮化密植、高架立体栽培、水肥一体化、机械化、智慧农业云等管理措施,并以数字果业、科技创新为建园理念,对标有机产品标准作业,打造现代化生态果业。“德美果”苹果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证书”和“有机产品认证证书”。

严格质量管理,在“长得好”上下功夫。品牌化道路是公司一贯坚持的战略,更是成功的秘诀,而支撑品牌化的基础就是产品质量。公司始终坚持以高品质支撑品牌化,全流程质量管控,促进苹果产品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一是坚持标准化,对已经大量挂果的示范基地,“一园一策”进行技术指导,根据每个园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生产标准。二是提升优果率,通过科学的种植方法,保障丰产期每亩7000斤的产量,在此基础上保证80%的优果率。三是严把分选关,从品牌形象店流向市场的“德美果”保证百分百的合格率。四是优化物流链,投资6亿元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冷链物流产业园,对配送路途较远尤其北京、深圳等地区,采用冷链车运输,做到了保鲜、保质、保价。

拓展市场空间,在“销得好”上想办法。德美地缘始终坚持走品牌化道路,致力做品牌、提品质,以品牌效应带动产品溢价,先后获得“2020果业扶贫优秀品牌”“中国苹果产业榜样100品牌”,自主品牌价值1.61亿元。不断扩大品牌营销,除了在北京、深圳、西安、兰州等城市设立“静宁苹果”品牌形象店外,并在新发地、海吉星、高原夏菜等批发市场以及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建立了全面、稳定的销售渠道,注册品牌“德美果”达到了向国家运动员供应的标准和要求,成功入驻国家体育总局的自剑中心、冬运中心和体育大学,并获第十九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2019中国新锐果品品牌。同时,持续拓展公司电商中心功能,优化电商团队,促进多品牌经营,逐步将电商销售打造成为公司销售的主渠道。目前,公司产品在市场上广受欢迎,市场占有率名列同行业单品前列。

借力资本市场,在“融得好”上抢先机。传统特色农业产业,如果不在运作模式、借力资本、融合发展等方面走新路,而一味小富即安、不思变通,那企业的发展空间也就越来越小,很难走出“果贱伤农”的死循环。自2018年8月设立苹果交割仓库以来,德美地缘通过“保险+期货”运用金融手段,有效避免了自然和市场风险,2018年、2019年为贫困果农承保苹果5500吨,共赔付190万元,平均每户获赔1676元,惠及1571户;2020年承保苹果1万吨,平均每户获赔11870元,惠及714户,保障了果农特别是贫困户果农的稳定收益,实现现货增收、保险理赔的双赢效果。2020年2月20日,“静宁苹果”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德美地缘成为陇东地区第一家公众公司,实现了传统农业与资本市场的完美融合,与静宁县30万果农一起共享资本市场发展红利。

助力富民增收,在“带得好”上做文章。德美地缘坚持“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抱团发展,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带动农民稳定增收。流转土地的农民除了每年每亩能获得1000元的流转费,还可以以育苗园、示范园、物流园为依托解决就近就业,并对务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购买集体工伤保险,目前吸纳务工人员691人,每年支付务工费500余万元。同时,通过育苗基地、种植基地、示范园搭建的平台,让果农之间、技术人员之间相互交流、探讨种植方法,从果树的育苗以及种植过程中施肥、疏花、套袋、拉枝、修剪、采摘等过程,学习新的技术,4年间共培养育苗、种植能手156人,为静宁苹果产业发展储备了一批农民技术员。

目前,德美地缘正在以“高效农业、智慧农业、科技农业”为重点,以超前发展意识和开拓进取姿态,大力推进“物联网+农业”建设,开辟现代农业绿色发展之路,拓宽30万果农致富之路,全力塑造“静宁苹果”的金字招牌,力争现代果品产业改革创新的先行者和领航者。

兆丰农业:多重加成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甘肃兆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兆丰农业)地处陇南市徽县,是一家专门从事豆制品精深加工及出口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拥有国内先进的现代化全自动成套大型豆制品生产线,主要生产“菽美”牌腐竹、油豆皮、豆干等豆制品。作为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兆丰农业立足徽县当地优质大豆资源,坚持以产品质量为根本,深化技术创新,持续优化服务,加强人本管理,从建厂至今成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豆制品生产企业,探索出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取得了企业发展、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多重效益。

“绿色+质量+创新”,全力打响“菽美”品牌。兆丰农业始终把质量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多年来重视工艺积累,聚焦品质保证,以“质量为先、诚信为本、创新发展”的经营理念,加强质量网络管理,全面开展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确保企业生产的每一份产品放心地出现在消费者的餐桌上。通过引进技术性人才、管理性人才,外聘国内知名豆制品专家,使企业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升级,使农产品生产在精深加工方面增加了更多的附加值,生产出了更高质量的创新产品。公司是省内唯一一家“中国豆协会员单位”,通过了IS0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被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菽美”牌产品进驻“华润万家”“永辉超市”等各大超市,销往全国各地,其中薄豆皮产品由高滨商贸引进台湾地区及东南亚国家,实现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齐头并进。产品荣获“第二届中国大豆食品节优秀产品奖”,被中国食品报评为2017线上糖酒会“全国百强品牌”。

“企业+基地+农户”,构建利益联结机制。依托徽县良好的大豆种植条件,兆丰农业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种植模式,强化本地大豆优良品种选育,引进适合豆腐加工的专用品种,建立优质无公害大豆生产基地,实现大豆的规模化、优质化生产,为洛南豆制品标准化生产提供原料保障。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和资源优势,与当地群众签订黄豆种植收购合同,为农户免费提供黄豆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定期给群众提供病虫害防治农资及田间管护技术指导,并以高于市场的价格上门集中从贫困户手中收购黄豆,切实解决群众面临的农资投入大、技术管理难、销售渠道窄等问题,引导群众积极发展规模种植基地,带动群众发展订单“麦茬黄豆”,真正让贫困群众在产业链上实现增收致富。黄豆种植基地已经覆盖全县15个乡镇,发展优质黄豆种植基地1.5万多亩,累计收购黄豆2250多吨,直接和间接带动全县8000多户群众累计增收273万元。在人才选聘过程中,围绕“就业一人,精准脱贫一户”的目标,通过“以培训促进就业,以就业带动增收”的模式,邀请徽县农技中心、徽县职教中心专业人士,对已录用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岗前培训,让务工人员熟练掌握务工技能,真正实现家门口上班就业。

“市场+政府+企业”,凝聚企业发展推力。兆丰农业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成长为享誉业内的领军品牌,靠的就是市场机制、政府引导和企业努力,专注于大豆食品的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积极制定各类产品研发计划、多元化发展计划、企业发展计划、生产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长远规划,增强自身发展活力,带动本地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面对疫情的冲击带来内销受阻、外贸受挫、回款压力增大的严重影响,兆丰农业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当地政府为企业争取享受疫情政策资金,支持企业借助东西扶贫消费协作创新发展模式,产品成功入驻“832消費扶贫平台”。同时邀请相关银行到企业实际查看,降低贷款利率,延缓贷款还款,开设绿色通道,解决融资问题。通过各方努力,企业生产恢复、效益提升,2020年企业销售总额2000多万元,出口总额100万元,同比增长了近4倍。该企业被甘肃省妇联授予“全省陇原脱贫攻坚巾帼先进集体”“全省乡村振兴巾帼示范基地”,公司负责人也被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0

“种植+养殖+加工”,延伸拉长产业链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企业要壮大就必须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在延长链条、增加附加值上下功夫,更大力度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此,公司管理层深刻认识到,豆制品产业要发展壮大,要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其产业链条就必须延伸,除了上游发展大豆种植,下游可以发展养殖业。公司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探索“基地+收购”“技能+务工”“产业链+养殖”相结合的产业化全链条新理念,每年固定为周边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和规模养殖场免费提供豆渣,累计1000多吨,用于生态养殖鸡、鸭、猪、牛、羊等,带动贫困群众及养殖大户增收90多万元。

宏生源:县域靠龙头一企带百业

舟曲宏生源实业集团(以下简称宏生源)位于甘南州舟曲县,是由宏源超市发展起来的一家民营企业,旗下现有7家分公司,商贸物流配送业务覆盖全县19个乡镇、200多个行政村,在舟曲县已建成覆盖全县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和完整的县域商业供应链体系。同时在商贸物流配送及连锁超市主营业务的基础上,顺应市场发展需要,拓展综合经营实体,逐步发展成为集商贸物流、连锁超市、文化餐饮、酒店管理、旅游开发、电子商务、农技开发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公司,是目前舟曲县民营经济中规模较大、员工最多的龙头企业,“一企带百业”成效显著,有效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搭建平台促就业。宏生源以“创建平台一起拼搏,引领群众一起奋斗”为发展宗旨,持续实施“安置一个员工,教会一项技能,脱贫一个家庭”工程,创办扶贫车间,扩大经营范围,多岗位吸纳社会就业,在舟曲县城和重点乡镇开设连锁直营店55家,农村孵化加盟店135家,20多家餐饮实体店,先后安置社会就业1000多人,其中安置建档立卡户123人、农民合同工148人、安置岗前就业大学生210人,帮助困难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实行“全员监督、全员营销、全员分红”模式,在宏生源工作满一年的员工都可以享受到入股和分红0对吸纳员工开展“一对一”结对帮助活动,定期开展岗位技能培训,从能力和心态上对员工进行双向培养,通过技能培训实现岗位晋升,通过职务晋升实现薪酬提升。支持大学生回乡创业,免收超市加盟店加盟费,并指派专人设计店面、专人提供开业援助和售后服务,带动农村发展。依靠就业平台开展“师傅带徒弟”创业就业帮扶活动,使许多大学生学会了炒菜、拉牛肉面、酒店管理、市场营销、传统小吃加工、超市经营等技能,孵化出一大批回农村创业的有志青年。创新“全员合伙、全员营销、全员分红”合作模式,鼓励有资金、有智慧、有意向、有合作项目的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抱团发展。

广开渠道拓市场。宏生源充分发挥平台优势,积极响应“五无甘南·美丽舟曲”和“生态立县、产业富县、旅游兴县、品牌强县”的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农超对接产业链项目建设,通过宏生源餐饮、宏源超市土特产专卖店、宏源源大妈生鲜连锁店、宏源电子商务等平台对农产品做品牌宣传和销售推广。组建专业源马驹配送团队,不断完善农超对接闭环式产业链。抽调专业厨师团队参加甘南州“一会一节”推广活动,在合作、敦煌国际美食节展会上,现场加工和宣传舟曲美食、获得组委会10多项大奖,多渠道为农产品销售牵线搭桥。与舟曲绿脉农业科技公司,华瑞农林科技公司、博峪纹党藏家蜂蜜等涉农企业强强联手、深度合作组建产业链。先后与种植户和养殖户签订包销协议,依托“源大妈生鲜”“源大妈卤派”“龙柿”“宏生源”等品牌,为舟曲农产品拓宽销售市场,线上线下同步推广,从产量、销量、质量、品牌价值等方面为舟曲产业发展担责任、找出路,取得阶段性成效。

突出特色强品牌。在推进“一企带百业”“千企帮千村”行动中,宏生源始终坚持求真务实、诚信经营,根植当地文化打造本地品牌。致力打造以“家文化、情文化、尊文化、爱文化、利文化”为内涵的企业文化,凝聚企业发展的原生动力。以“文化餐饮”“品舟曲美味,讲舟曲故事”为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宏生源”“宏源超市”“源大妈”“龙柿”“源之九色”“瀚仙森”等品牌。特别是以“中国龙,舟曲情,柿子红时天下福”为文化背景的“龙柿”品牌,大力宣传舟曲特产;“源大妈,不卖隔夜肉,不卖隔夜菜”的新鲜品牌定位带动果蔬发展,“源大妈卤派”卤出舟曲好味道的宣传为舟曲自有品牌的加工、包装和销售架桥铺路;“宏源优选“源马驹”极速配送、国家电子商务三级物流网点建设成功运营,在舟曲安置社会就业、弥补舟曲本地蔬菜产量不足、降低餐饮业经营成本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回馈社会惠民生。宏生源坚持“党建带团建,党员带团队,支部管公司,企业惠民生”的发展思路,以“共赢共富共未来,同心同德同发展”为企业核心价值观,发扬“守土有责,守土担责”的主人翁精神,每遇突发重大灾害总是第一时间成立党员突击队、组织青年志愿者的党组织。新冠疫情期间,公司被当地政府确定为物资保供企业,在减免税收、疫情防控专项融资等一系列惠企政策的支持下,及时复工复产,为地方群众生活需求提供保障。紧急调拨面粉、食用油、大米等应急物资,配送到最需要的村镇。有计划地分装成“宏源爱心蔬菜”,无偿捐赠给合作、舟曲各乡镇、部分疫情防控点和困难群众,累计捐赠爱心蔬菜2万多箱,价值100多万元。开通了“源马驹无接触”配送服务,为各封闭小区提供线上下单线下无接触配送服务,圆满完成了民生保障任务,让全县19个乡镇没有出现生活物资断货现象。舟曲县曲告纳镇发生暴洪后,宏生源再次成为救灾物资保障及配送企业,公司先后出车200多趟次,期间未收取过一单运输费用,为满足地方群众需求排忧解难。

目前,宏生源正在围绕甘南州商贸流通業“一十百千万工程”即:打造1个州级商贸物流综合服务中心、10个县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100个乡镇商贸物流分拨中心、1000个村级商贸综合服务网点、提供1万个就业岗位的目标,以“共创、共担、共建、共享、共荣”理念,打造县域。2。全渠道营销运营体系+一二三全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整合资源带动当地农牧业产业发展,持续放大“一企带百业”的外溢效应。

猜你喜欢企业企业不诚信怎么办?小康(2020年22期)2020-08-07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商界评论(2019年11期)2019-12-06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商界评论(2019年10期)2019-10-12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认证组织商界评论(2019年8期)2019-09-23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商界评论(2019年12期)2019-02-07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上海企业(2019年12期)2019-01-17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上海企业(2019年12期)2019-01-172018上海企业100强上海企业(2018年9期)2018-12-07我心中的企业文化时尚北京(2017年7期)2017-07-19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现代企业(2016年10期)2016-11-25

推荐访问:担当 机遇 活力

版权所有:上派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上派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上派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20334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