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18篇(完整)

时间:2023-07-15 21:15:02  来源:网友投稿

第三单元第1篇学习内容教材第21-2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2、5题。学习目标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并会用他们做单位进行测量。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教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三单元18篇,供大家参考。

第三单元18篇

第三单元 第1篇

学习内容

教材第21-2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2、5题。

学习目标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并会用他们做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米尺;

学生: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卡、小棒等。

学习过程

一、出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有关长度毫米(板书课题)。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如上,(让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过渡语:要达到本节课的目标,还靠同学们的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同学们认真自学,下面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1.认真看21-22页内容,先看第21页情景图,拿出自己的书像他们一样估一估,你的数学书长、宽各是多少,请标出来。

思考:当测量物体长度时,不够整厘米的部分怎样表示?认真观察第22页图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里有几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1厘米=()毫米。用字母怎样表示?

2.观察1毫米的长度,思考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用毫米做单位。

6分钟后比谁能准确的运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师:自学时,比一比,看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三、先学:

(一)看书(看一看)

学生认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自学。

过渡:学完的请举手,指一名后进生,说一说1毫米有多长。1厘米=( )毫米,(错了其他同学纠错)板书1厘米=10毫米

(二)检测(做一做):课本第22页“做一做”

1.后进生上黑板做,其余学生写在书上。

要求:字迹工整,坐姿端正。

2、师巡视,发现错例,准备二次备课。

四、后教

(一)更正

师: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可用不同色粉笔更正。

(二)讨论做一做

看填空,认为对的请举手。错的说出错在哪里?

(1)通过刚才的练习,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让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方法。

(2)教师小结: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先写整厘米数不够厘米的部分用毫米表示,有几个小格就是几毫米。1厘米很短,厘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一般在测量比较短的或小的物体要毫米做单位。

五、巩固发展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1、2题。(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测量的准确性,读数是不是正确)

2、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作业:同步练习第9页1,2,3,4,题

六、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课后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注意激发学生的深究兴趣,创设情境,足进了迁移,是学生很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教学中我收集了电话卡,一份硬币,身份证,一次性杯子。这物体的长度。厚度,都与分米和毫米有关。指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在比划,“1分米”和“1毫米”时制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三单元 第2篇

Having a great trip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为新起点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第56—57页内容,即:Get ready,A Listen and tick,B Chantand say和C Let’s write。在A部分,借助Get ready图和对话录音,情境化地呈现了本课的目标词:went to the beach,drank cold drinks,swam in the sea,ate ice—cream,went to the Stone Forest,bought some gifts,saw flowers,tookpictures等短语;
让学生通过看、听、选择等途径来感知并学习这些短语。B部分通过歌谣帮助学生操练词汇并学习另外两个目标词,同时体会It wasboring。等句子在交际情境中的运用。C部分是学生根据语境,使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本套教材第八册的第三单元学习了Travel Plans学习了sea,ski,eat seafood,visit the MogaoCaves,West Lake,row a boat,the Great Wall,takephotos等描述旅游景点名称及相关活动的单词和短语,学生能够用We can …初步表达在风景名胜中所从事的相关活动。这些为本节课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能够听懂、会说went to the beach,drank cold drinks,swam in the sea,ateice—cream,went to the Stone Forest,bought some gifts,saw flowers,tookpictures等单词和短语,尝试借助拼读规律记忆它们,并能够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单词形式填空。

2、能够通过说唱歌谣,以及运用谈论过去旅游情况的功能句I went to … I climbed …等操练本单元的重点词汇。

3、能够根据语境选择单词的恰当的形式填空。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够听懂、会说went to the beach,drank cold drinks,swam in the sea,ateice—cream,went to the Stone Forest,bought some gifts,saw flowers,tookpictures等单词和短语,尝试借助拼读规律记忆它们,并能够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单词形式填空。

教学难点:

能够通过说唱歌谣,以及运用谈论过去旅游情况的功能句I went to … I climbed …等操练本单元的重点词汇。

五、教学步骤

1、热身(唱一唱)

T: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

Ss:Good morning,Miss Fan。

T:Look at these beautiful pictures。

Where is it?(点击课件,出现三亚风景图片)

Ss:Sanya.

T:Great!Is it a beautiful place?

Ss:Yes.

T:Did you go to Sanya?

Ss:Yes. / No.

T:When did you go Sanya?

S:I went there …

T:__ went to Sanya. Our friend——Bill went to Sanya,too。

What did Bill dothere?Let’s have a look。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正题。

2、学习(学一学,练一练)

(1)单词教学

①教学went to the beach

T:Where is it?(点击课件,出现海滩)

S:海边/沙滩

T:Yes。

It’s beach.(点击课件,出现beach单词)How to read the word?(出现teach,each)

学生读单词,根据旧单词试着拼读新单词。

设计意图:用旧单词学习新单词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T:/bi:t?/

S:/bi:t?/

T:Do you like the beach?

S:Yes.

T:What can you see there?

S:I can see the sea,the sand and …

T:Is it beautiful?

Ss:Yes.

T:It’s so beautiful,so Bill went to the beach。(点击课件,出现went)went to thebeach

Ss:went to the beach

T:Look at the picture. Bill went to the beach。

Who else went to thebeach?

Ss:Bill’s parents.

T:You are right. You should go to the beach with your parents。

设计意图:在学习的过程中适时进行安全教育是必须的。

T:Who went to the beach in our class?

S:Me.

T:Bill went to the beach。

__ went to the beach,too。

What did Bill dothere?

设计意图:在说周围同学的经历的时候,同时也是巩固新学的动词过去式。

②教学swam in the sea

T:The sea is blue。

It’s hot。

Bill swam in the sea。

/sw?m/

S:/sw?m/

T:Bill ________.(教师引导学生说图)

S:Bill swam in the sea.

T:Did you swim in the sea,__?

S:Yes.

T:__ ____.(教师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动词过去式短语说句子)

S:__ swam in the sea。

③教学drank cold drinks

T:Bill swam in the sea half an hour。

He was tired。

What did he do then?Look!(点击课件)He ____。(教师引导学生说句子)Drank hot drinks?

S:No。

T:Bill drank cold drinks。

/dr??k/

S:/dr??k/

T:Can you drink cold drink after e_ercises?

S:No。

T:Drinking cold drinks after e_ercising is not good for our body。

Youshould drink warm water。

Right?

S:Yes。

T:Did you drink cold drinks in last summer?

Ss:Yes。

/ No。

T:After Bill drank cold drinks,he swam in the sea again. He swam andswam. Half an hour,he was tired again. What did he do?

④教学ate ice—cream

T:Look!(点击课件)He ate ice— cream. /eit/

S:/eit/

T:What does a—e say?

Ss:It says /ei/。

T:OK. Was Bill right?

S:No.

T:What should he do?

S:He should drink warm water。

T:Clever.

⑤教学went to the Forest Stone

T:Bill went to Sanya。

What about Lily?Where did Lily go?Look!(点击课件)Where is it?

S:Kunming.

T:Good job. Did Lily go to Kunming with her parents?

S:No.

T:Who?

S:…

T:Lily went to Kunming with her uncle’s family。

Where did Lily visit?Look!(点击课件)Where is it?

S:石林

T:the Stone Forest

Ss:the Stone Forest

T:The Stone Forest is very beautiful。

Lily went there。

Who went there inour class?

S:Me.

T:What did you do there?

S:…(教师帮助学生用过去式表达)

⑥教学saw flowers

T:Look!What are these?

S:Flowers.

T:Beautiful?

S:Yes!

T:Lily went to the Stone Forest。

The flowers were there。

Lily saw flowers。/s?:/

S:/s?:/

T:I saw many flowers。

Did you see flowers?(手指课件上面的花儿)

S:Yes。

I saw flowers.

⑦教学took photos

T:What did Lily do after seeing flowers?(点击课件,出现词组和旧单词)

S:took photos

T:You are so clever。

Who took photos for Lily?

S:Lily’s uncle。

T:Good。

Did you take photos when you had a trip?

S:Yes.

T:OK. We will talk about your photos.

⑧教学bought some gifts

T:When Lily’s trip was over,she went to a shop。

What did she do?(点击课件)

S:bought some gifts

T:Right. What did she buy?

S:She bought some gifts。

T:Super.

(2)Listen and tick

T:Now open your book and turn to P57。

Let’s listen and tick。

Take out yourpencils.(点击课件)

学生听音,打勾,班内校正,及时评价。

(3)Chant and say

T:Look at the picture. What did Bill and Lily do?

S:Bill swam in the sea. Lily bought some gifts.

T:Read the sentence by yourself。

学生自己读句子。

T:Are you right?Let’s listen and follow it。(点击课件)

学生听音跟读,班内展示,及时评价。

(4)Let’s write

T:Look here。

Where is it?(点击课件)

S:Sichuan.

T:What can you see?

S:I can see …

T:What can you do there?

S:I can …

T:Miss Fan went to Sichuan last summer vacation. This is my passage aboutmy trip. Can you help me finish it?

Ss:Yes!学生做练习,班内展示,及时评价。

(5)Homework

1、 Read the dialogue on P56.

2、 Say Chant to your parents.

3、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your trip.

设计意图:家庭作业以说为主,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作业实行分层,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作,真正实现了以生为主。

六、板书设计

整个板书以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主,辅之以教学评价。评价是这样进行的:全班分成5大组比赛,看谁得到的小红旗最多。最后用这个板书来进行整节课的小结。

第三单元 第3篇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预设流程:

一、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对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二、新课

1、教学分铅笔

(1)老师手里有一把铅笔,仔细观察,这些铅笔都一样吗?

想一想,都是铅笔,可以怎样分一分呢?

请同桌两个人合作,先观察,然后一边分一边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2)同桌合作分铅笔。(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问:哪组同学愿意向大家介绍,你们是怎样分的?

按颜色分。

按有没有橡皮头分。

按有没有削过分。

按笔杆的形状分。

按铅笔的型号分。

按笔杆的材质分。

(学生边回答,老师将分得的情况图贴在黑板上。)

(4)小结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通过动手操作,我们将同一物品——铅笔进行了分类,可以按颜色分,按有没有橡皮头分,按有没有削过分,按笔杆的形状分,按铅笔的型号分,按笔杆的材质分。这些都是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的,每次分的标准不同,分得的结果也不同。

2、小组合作——分实物卡片

活动要求:

先将口袋中的物品倒出来,仔细观察,讨论一下你们怎样分;

把分好的物品放在纸上摆一摆,再贴在纸上;

比一比哪组同学友爱、谦让、合作好!分完后,再小声说一说还可以怎么分。

学生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水果卡片、花、衣服)

小结:通过小组合作,我们有对同样的物品进行了分类,大家分得很好!

三、练习(课件)

1、你能将公园里的人分一分吗?

2、举例。

我们已经学习了分类,想一想,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分类的情况。

想一想,可以怎样整理你书包中的物品呢?

分类摆放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希望同学们都养成放置物品有序、有条理的好习惯。

3、提高题(第41页第6题)

将这些图形分一分,你有几种分法?比一比,谁的分法多?

第三单元 第4篇

我喜欢读书,更喜欢看漫画书,《阿衰》是我最喜欢看的漫画书。

我爱看《阿衰》,因为阿衰幽默搞笑。书中的阿衰爱放屁,爱吃豆腐,爱睡觉,学习成绩不好,可是,他生活照样逍遥快活,不管他的同桌大脸妹打他、老师骂他,他妈妈唠叨他,他照样快乐。

他的脸皮天下第一厚。他的生活让我想起了一句网上名言:男人只要脸皮厚,什么都不怕。阿衰就是这样的人。他每天上学迟到,作业是敷衍了事。他自信心超强,而开始每次都失败;
他自尊心超强,不过每次都没有好结果;
他的运气不好,可是,每次都能蒙混过关。

他的死对头庄库,每次想侮辱他都失败了,有时自己还出了丑;
阿衰的死党小冲十分狼狈,几乎没有帮过阿衰,每次都是阿衰自己过个关。

他的生活让我明白了:做人要脚踏实地守原则。虽然他生活压力大,可是他照样可以生活的、得有滋有味,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他的坚强打动了我。

第三单元 第5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早春梅花山梅花盛开的兴旺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紧扣文中的词句,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悟意境美和语音美培养其语感。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导入课题

通过上一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春姑娘来到了小池塘,她给小池塘带来了五彩的世界。今天,春姑娘又打扮一新,来到了梅花山带来了什么呢?

二、揭示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多音字和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先学后教流程

(一)字词学习

自学导航:A、自由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B、和同桌比赛读读,谁更棒! (时间三分钟左右)

自学(或者合作学)

学生自由读小组合作读

反馈点拨

抽读生字卡片。

b、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口头组词、扩词。

(二)初读课文

自学导航

A、自由读课文三遍,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添字漏字。

B、和同桌比赛读读,谁更棒!

(时间三分钟左右)

自学(或者合作学)

反馈点拨

a、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评议、正音。

b、师生比赛读课文

(三)生字教学

自学导航

读一读,认一认,想一想,下列生字(寒,还,尽,挨,片)该怎么记住,怎样写才好看。

(时间3分钟,完成任务不说话请举手。)

自学(或者合作学)

反馈点拨

观察一下生字表中的这5个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正确、美观?

(四)学习小结(对照目标)

四、当堂训练(本课重点巩固,可以使用配套练习册相关题)

1、组词。

空( ) 不( ) 尺( )

寒( ) 还( ) 尽( )

2、说话。

用“欢乐”说一句话。

第三单元 第6篇

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能力目标:

通过操作比较,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情感目标:

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像力。

教学过程

一、数学来源生活,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1、出示实物,根据形状给它们归类。(长方体、正方体、球、其它)

2、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文体和正方体。(顶点、棱、闪烁)

导入:为什么,我们能很快地挑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呢?因为,它们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

二、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归纳事物特征。

1、学生用小圆木棒和橡皮泥制作多个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三组面都不同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超高的、超扁的)

2、小组中每个人都要独立动手制作,组员中相互指导、评议。

3、思考:怎样选取木棒才能又快又好地做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选取三种长度的木棒,每种4根)

4、选取合适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将框架围起来,制成一个立体的小盒子。

5、利用学生自己做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棱、面、顶点。

6、结合制作过程,师生共同总结:长方体的特征和正方体的特征。

7、请每小组把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变成正方体(事先用长白萝卜削好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正方体具备了长方体所有的特征,是特殊的长文体,并用韦恩图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8、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中较长的叫长,较短的叫宽,竖直方向的棱叫高。)

三、回归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事物。

1、量一量手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的长宽高和棱长。

并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指出哪些是等长的棱,哪些是相同的面。

2、知道了一个长方体的长为14cm,宽为10cm,高为7cm,想像这个长方体。

3、通过你的观察,从某个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一个非正方体的长方体中,最多有几个面是相同的?

4、长方体广告箱长5米,宽0.5米,高3米,要用铝条镶嵌框架,至少要用多少铝条?

5、有6米长的铁丝,要制成一个棱长为40厘米的灯笼框架,够瞧用吗?6、要将一个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10厘米的礼品盒系上彩带,至少要买多少彩带才够用?

四、拓展应用

用数学创造生活。

欣赏水立方、长方体建筑物、美丽的盒子、装饰品,让学生感受数学创造的美,也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

五、总结

在这40分钟的四步学习环节中,你最喜欢哪个部分?为什么?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你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课吗?

六、作业布置

用12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能有多少种摆法?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请你亲自动手试一试。

第三单元 第7篇

教学内容:

唱《我有一双勤劳的手》

动歌表演《我有一双勤劳的手》

教学目标:

本节课通过舞蹈、手语以及手工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类的双手不但能劳动,从事艺术活动,还能传达情感。使学生有把自己的手变成一双勤劳、能干的双手的意识与愿望。

教学过程:

我们的.双手会做事:

1、音乐律动:《手操》拍手、转手、举手、压手指、做小螃蟹、小鸡嘴……

2、导语:师:刚才我们的双手做了很多动作,那你知道在生活中手还能干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师:小小的一双手怎么可能会做这么多事情呢!老师不太相信,有的小朋友只会用嘴巴说,根本就不会做,那你们一定要做给老师看了我才能相信你们。下面我们分小组准备,看哪个小组想出来的动作最多,哪个小组的小朋友最能干。

3、小组讨论。(背景音乐《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第一组:劳动的(扫地、擦窗、……)

第二组:生活的(吃饭、穿鞋子……)

第三组:工作的(司机、警察……)

第四组:艺术的(舞蹈、手工制作……)

第五组:运动的(跑步、游泳……)

第六组:游戏的(手影、老鹰捉小鸡……)

4、个别表演:每小组上来排一横排一个一个表演自己想出来的动作,下面的同学模仿。

5、集体表演:随着《我有一双万能的手》表演手可以做的动作。

6、学唱《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我们的双手会说话:

师:小朋友的双手真能干,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那你知道不知道手还可以讲话呢!生活中那些人是要用手来讲话的?(聋哑人)那他们为什么一定要有手讲话呢?(因为他们听不见,讲不出话来……)有些小朋友一生出来就是聋哑人,他们从小就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中,没有人讲话、没有音乐听、自己有许多话要说却不会说,真可怜呀!如果你遇到这样的小朋友也不能去歧视他,我们还是要跟他们交朋友,用我们的爱去帮助他们!

能干的双手做游戏:

1、宣读游戏规则:

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四道题目,每小组就分别请四位同学上来猜,其他组员用动作提醒他答案,一定不能用嘴巴说,否则做弃权。看最后哪组猜对的题最多便获胜。

2、游戏

四结束

第三单元 第8篇

一、教学目标

1、会数数量是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用l~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1~5各数的写法。

难点:使学生掌握1~5的基数含义。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去王奶奶家看看吧。

(课件出示课本第14、15页的彩图)

王奶奶家的院子里都有些什么呢?快来数一数它们的数量,并用相同的小圆片表示出来。

(学生观察图画,数数,并动手摆圆片)

(1)与组内的小朋友交流。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它的数量是多少。

你是用几个圆片表示它的数量的?

(2)交流汇报。

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说说你看到的事物的数量是多少?

(学生在实物展示台上摆出相应的圆片数量,边说边摆,全班进行简单评价)

(3)小结。

同学们摆出的圆片的数量都在1~5之间,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1~5。

(板书课题:1~5的认识)

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摆一摆。

师:你们能根据老师摆出圆片的个数,从你们的学具卡片里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吗?找一找,看谁找得对。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操作情况)

组内同学相互评价谁找得正确,请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摆出圆片和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全班交流。

(2)感知数的顺序。

①逐次感知1~5的顺序。

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在哪个数字后面?

再摆1个是几个?

依次感知3、4、5的顺序。

②整体感知1~5的顺序。

a.出示点子图,你们来给它们5个排排队。

请两名学生上台摆,其他学生动手自己摆。

b.摆好后教师提问。

师:5前面的一个数是几?

(生:5前面的一个数是4)

师:2的前面和后面一个数分别是几?

(生: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

c.同桌间互问互答。

③数一数。

a.让学生从l数到5。

b.让学生从5数到1。

3、巩固运用,深化拓展。

(1)联系生活,运用知识。

你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1~5这几个数?

学生可能说出:我每天上学、放学坐5路公共汽车;
我家住2号楼4单元……

四、教学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第三单元 第9篇

教学目标

利用轴对称知识剪小人,体会对折次数与得到小人的个数间的关系,解决手拉手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利用轴对称知识剪小人,体会对折次数与得到小人的个数间的关系,解决手拉手的问题不仅要求会动手,而且要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关键点。思维过程从形象到抽象,学生容易出错。

难点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有限,剪的过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学生抽象思维较弱,理解困难。

教学方法

1、通过辨析错例,理解剪失败的原因。

2、直观演示对折和画的过程。

3、通过讨论、探究得出对折次数和得到小人个数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

一、谈话交流,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前几节课学过哪些知识?(轴对称,平移,旋转)

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轴对称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让我们动手来剪一剪。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出示例4:你能剪出像这样手拉手的四个小人吗?

先剪两个手拉手的小人试试(出示两个手拉手的小人)?

(一)、剪2个手拉手的小人

1、独立操作:?你知道一个小人怎样剪吗?(课前布置过剪一个小人的实践活动,课件展示操作方法)

请同学们试试剪2个手拉手的小人怎么做。

2、交流正例?(成功的作品)

说一说你的方法。一张纸对折一次可以剪出一个小人,对折两次后再剪就能得出两个手拉手的小人。

3、交流错例1(两个分开的小人)?你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了吗?

要保证小人是手拉手的必须要把手画到边(师用笔画),剪的时候也要一直剪到边。

4、交流错例2(有两个半个小人)

(展示两个半个人小人)同学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引导学生总结:小人的身体必须画在纸的连接处,也就是靠近折痕的一侧。

5、总结关键?:要成功得到两个手拉手的小人,我们先连续对折了2次,然后把半个小人的身体画在纸的连接处(靠近折痕的一侧),还要注意手画到边,剪的时候也要剪到边。?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能比第一次剪得更好吗?

(二)、剪4个手拉手的小人?我们能剪两个了手拉手的小人了,你还可以剪几个?剪四个行不行?

讨论、探究:

首先需要对折几次?(师生对话交流:对折1次,纸就变成了几层,打开就是2份,每份有半个小人,就得到1个小人;
对折2次,2层纸就变成了几层,打开就是几份,就得到几个小人;
对折3次,纸就变成几层?想不出来,那就拿出一张纸对折3次,再打开看看,纸被分成了几份?)

看来,要得到4个小人,对折3次就可以了;
至于对折4次能得到几个小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折折看。对折完了,接下来的步骤老师不再说了,大家有信心剪出4个手拉手的小人吗?那就按照步骤开始吧!看谁剪得又快又好。(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其实,折纸的方法可不止连续对折这一种哦,大家请看(课件播放折纸方法的视频),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折折看。

仔细观察,对折纸的次数和剪出的小人个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呢?你发现了什么?要想得到16个手拉手的小人需要将纸对折几次呢?

小组交流汇报,课件展示结论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能剪四个这样的小人了,大胆地说说你还能剪什么?

2.出示教材36页练习七第12题,观察思考:怎样折、画、剪?

教师提示:剪这样的图形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纸张?(正方形)怎样折、怎样画才能剪出来??(学生说一说,再课件出示提示)

动手剪一剪,播放视频参照。(也可课后完成)

小结

回顾我们剪小人的过程,它用到了这一单元的哪些知识?(轴对称)

一个小人是轴对称图形,两个小人是轴对称图形,三个小人也是轴对称图形,四个小人还是轴对称图形),正是这一次次的对称我们才得到了四一样的小人。既然这四个小人都是一样的,我就可以由一个小人得到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大家看这是我们学过的哪种现象?(平移)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要做个有心人,你一定可以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很多问题呢!

第三单元 第10篇

《It`s mine.》

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五册第四模块第一单元《It’smine》。本单元主要学习物品所属和名词物主代词的表达方法。学生通过学习掌握mine、yours、argue、matter等单词。掌握并灵活运用句型It’smine。/It’s his/It’s lingling’s。/It isn’t his来达到学习目的。

教学目标:

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和本册教材的特点,我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目标:学生理解并掌握单词mine、yours、argue、matter、wear等。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句型对自己或他人的所属物品进行描述。

3、情感目标: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并在交流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敢于开口说英语的能力。

教法学法:

1、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求知欲考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借助“任务型”教学模式,以听说、游戏活动为主线组织教学,并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2、学生通过游戏和小组活动,使他们在交际中理解和运用语言,促进学生听、说、读的练习,是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到更多知识。

教学过程:

一、Warming—up热身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chant,由学生共同拍手来完成。

I I I,my my my

He He He,his his his

热身环节是英语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采用节奏感很强的chant不仅能够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提高兴趣,将学生很快的带入到学习氛围中。同时复习了以前学过的主格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引出了新知识名词性物主代词,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presentation新知呈现

首先,我拿起自己的书,问学生Whose book is it?It’s my book.可用It’smine.来代替,然后带领学生多读几遍,练习这个句型。再拿起Mingming的铅笔盒,询问LingHang(学生)Whose pencil—bo_ isit?引导学生回答:It’s Mingming’s pencil—bo_。告诉学生It’s Mingming’s pencil—bo_可用It’sMingming’s来代替,用同样的方式教授his、hers。

接下来是课文教学

首先,让学生听一遍录音,理解课文大意,并让学生初步感知语音、语调。让学生再次听录音,跟读课文,回答我提问的问题。

It’s Amy’s T—shirt?No,it isn’t.

What colour is Sam’s T—shirt?It’s red.

让学生听第三遍录音,并且跟读,录音播放完毕后,请2~3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本环节是新知识的呈现和练习,充分利用课堂中有限的资源,给学生创设了一种真实的教学环境,培养了他们的兴趣。这样,让学生在快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句型。反复的听读课文,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三、Practice趣味操练、巩固新知

用多媒体课件呈现Prat 3的四幅图片,图下面分别注明Ms Smart’s sweater Lingling’s skirt Amy’s skirtSam’s trousers分别显示。老师问学生答或者学生问学生答,来练习句型Is this Ms Smart’s sweater?Yes,it’shers。/No,isn’t hers。

这一句型也是本课的重点,是一种否定表达方法。这样师生合作完成教学曾今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达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本环节通过反复练习巩固并掌握了所学知识,小组合作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Consoludation拓展延伸

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各组学生把在家带来的书包、外套、裙子等物品放在一起,利用今天所学的句型进行对话,找出物品的主人。如果找对了物品的主人就给小组加分,进行奖励,还可以去别组给物品找主人。

拓展延伸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御用所学知识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利于开发学生思维,提高英语的交际运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Summary and Homework

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单词和句型。

让学生将各种熟悉的物品画在一张纸上,并且用英语标明这个物品是谁的。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第三单元 第11篇

教学理念:

1)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泼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的因素,教师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就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2)学习不能仅仅限于课堂,今天学生周围的环境中信息量丰富,引导学生多途径搜集资料,是课堂教学的一个任务。

主要内容

坦桑尼亚国立米库米天然动物园是个迷人的地方,每年都吸引着无数的世界游客。那里有亭亭玉立的长颈鹿、顽皮的基马猴、庞然大物河马、慢腾腾踱步的大象等有趣的动物,课文《游天然动物园》就是作者游览了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后的一篇游记。文章按时间为顺序,记叙了游览的过程。

全文按游览过程的先后可以分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是第1、2自然段,写我们来到米库米天然动物园,开始参观;

第二部分是第3~6自然段,写我们在天然动物园一天中的见闻;

第三部分是第7自然段,写我们结束了愉快的野游,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其中第二部分按参观时间的不同,又可以分三个层次理解--

第一层是第3、4自然段,主要讲上午在天然动物园的见闻;第二层是第5自然段,写中午在天然动物园见到了象群;第三层是第6自然段,写下午在天然动物园的见闻。

文章重点写在米库米天然动物园的见闻,对去动物园和结束野游的情况则进行略写。而在写一天的参观过程中,又着重写了长颈鹿、基马猴、河马、象群、狮群等野生动物,而对犀牛、鬣狗和黄牛及导游阿里介绍的关于动物的趣闻则一笔带过。这样使得文章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板书:16、游动物园师读课题,学生指出漏掉的“天然”二字。

师:“游天然动物园”和“游动物园”没啥区别呀!如果是缩句不是很好。

(“天然动物园”的动物是野生放养的,而“动物园”的动物是圈养的。)

2、游动物园的感觉是比较愉快的,那游天然动物园的感觉是怎样的呢?书本上有这么一句话。

3、出示:“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的乐趣是无穷的,无怪乎每年从世界各地前去游览的人络绎不绝。”学生齐读。理解“络绎不绝”(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从这一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多)

4、为什么每年从世界各地前去游览的人那么多呢?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的乐趣是无穷的。(原来游天然动物园的乐趣是无穷的)板书:乐趣无穷

5、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有哪些乐趣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学习课文

1、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到底有哪些乐趣呢?读课文3~6自然段,把你认为充满乐趣的地方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觉得这些地方充满乐趣?

2、学生交流(读出充满乐趣的地方,说明原因)

3、这里的动物那么多你最喜欢哪一种动物呢?为什么?

4、你觉得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点明长颈鹿“亭亭玉立”的静态美,基马猴“顽皮可爱”的动态美,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对比。)

5、点击“回音壁”完成作业(一)

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动物。

(长颈鹿:亭亭玉立基马猴:顽皮河马:庞然大物大象:力大无穷母狮:满不在乎雄狮:漂亮威武幼狮:可爱)

6、学生交流

三、游戏

做一回小导游,选一种自己的喜欢的动物根据它的特点多读几遍,背一背,然后介绍给大家。

师生合作共同完成(配乐)

1、长颈鹿:师,汽车缓缓前进,大家快看,我们的眼前出现了--

(二三十只长颈鹿,它们高仰着细长的脖子,在树阴下亭亭玉立,简直一动不动,远远望去,恍若一幅巨大而迷人的风景画。)

2、基马猴:过渡,咦?在长颈鹿中间蹦来蹦去的是什么呀?(基马猴)(快看这边,一只老母猴从树上跳到一只长颈鹿的背上,一边啃着野果,一边朝我们挤眉弄眼,似乎在挑逗我们哩!)

3、河马:看到河马的游客们,你们能说说你们的见闻吗?

4、大象:看来,这河马算是动物界了吧!让学生反驳

5、狮子:这大象可真悠闲!看狮子的游客,你们有什么收获?

6、师生评议(有没有读出各种动物的特点)

四、写作指导

刚才这几种动物,作者都花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一番,接下来的这几种动物,作者只是一笔带过,我们书上是这样写的,引读--

(我们的运气越来越好,......数不清的黄牛。)

作者为什么不对每种动物详写呢?(写作不可能面面俱到,不然像流水帐)

其实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想想我们平时在写哪些文章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写人、记事、写景等)同学们真是一些写作高手。

五、小结

这么有趣的天然动物园我们应该好好保护起来啊,老师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给动物编一张身份证,这样有利于普查和保护动物。

六、课堂练习

1、你见过爸妈的身份证吗?身份证上有些什么?动物的身份证上应该有些什么呢?(名字、图片、所属科目、特点等)

2、请同学们为你喜欢的动物制作一张身份证(点击“耕耘田”所需资料可以在老师提供的网站上找,找到图片右击另存,文字可以直接复制、粘贴。把制作好的身份证上传到班级网站中。)

六、点击回音壁完成作业(二)

1、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动物,可以侧重实地观察,也可以侧重查找资料,以第一人称写一篇《我的自述》,要求把这种动物的体貌特征、生活习性写具体。

2、四人小组为单位,编辑一期动物小报,主题自定,可以是:动物趣闻、动物与人、珍稀动物等。布置本班墙报。

第三单元 第12篇

教学目标:

1。识字,重点理解“嘹亮、悠扬、激越”、“啼啭、喧噪、啁啾”、“莫逆之交”等词语的意思。

2。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欣赏、积累描写笛声的语句。

3。课文内容,理解聂耳对音乐的向往,体会师徒之间的一段音乐情愫,一份莫逆之交。(提高:对于聂耳从小善于从民间学习音乐的这段经历与他将来成为“人民音乐家”的内在联系,引发了解与思考的兴趣。)

一、乐曲导入 ,简介聂耳

1。赏乐曲,知道笛子是中国的民乐,板书课题。

2。过的词语来表达这笛声带给自己的感受。

3。聂耳简介,默读了解,简要说说感受。

教学说明:启发学生用以前积累的词语描绘笛声,挖掘学前的语言基础,进而引导学生明确目标指向,通过学习课文,积累文中精彩而丰富的描写笛声的语句,了解生平,知道其“人民音乐家”的称号]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文,自学新词,思考:围绕“笛声”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简要概括。

2。引出文章首尾,比较阅读,理清脉络

●读着开头和结尾,你发现了什么?

●同样的语言,表达的内容一样吗?

3。交流、概括板书 [教学说明]通过初读课文,交流直觉感受,在整体感知中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初步体会“聂耳”、“老木匠”、“笛声”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读懂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

三、品读“笛声”,欣赏积累

1。再读课文,划出直接描写笛声的句子,欣赏朗读。

2。品读句1 当天边被夕阳染成胭脂色的时候,嘹亮、悠扬、激越的笛声在静静的甬道街荡漾着,慢慢地消失在街道尽头。

(1)在读中体会“嘹亮”、“悠扬”、“激越”这3个词语的不同意思。

(2)个别读、齐读。

(3)引读:在静静的甬道街荡漾的笛声是那样的??是那样的??是那样的??,听着听着,聂守信不由得出神了。

板书:出神听 [教学说明]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引读,体会这三个词语描绘的是不同的笛声,这是对聂耳所听到的笛声的总的概括,通过提示性引读,体会三个词语的并列关系。]

3。品读句2那是多么好多么叫人心爱的一支笛子呵!简直就是一只有灵性的小鸟,一支能唱歌的小鸟。它时而像在无限清幽的深谷里啼啭;
时而仿佛在春天的林木深处喧噪;
时而又变为群鸟的啁啾??

(1)聆听笛声,理解“啼啭”、“喧噪”、“啁啾”的不同含义。

(2)指导朗读。

(3)引读积累。

在聂耳听来,那是多么好多么叫人心爱的一支笛子呵!?? [教学说明]在理解“啼啭”、“喧噪”、“啁啾”这三个词义的基础上,进而体会笛声的出神入化并通过朗读来表达,这是一个教学难点。我们尝试通过让学生聆听如小鸟般鸣唱的笛声,借助教师的肢体语言来体会那时而清脆婉转,时而热闹灵动,时而此起彼伏的美妙笛声,在化解难点的同时,通过诵读,感受聂耳对音乐的悟性。]

四、理解“渴慕”,品悟““莫逆之交”

1。填空提示,理解“渴慕” 于是在木工间门口,就会出现一个小小的脸庞,在那满脸渴慕的神情中,在那一双聪颖发亮的眼睛里,我们似乎感受到聂耳

2。联系上下文,将描写笛声的语句串读品味。

[教学说明]通过填空练习,启发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语言,体会聂耳对音乐的向往,对学习吹笛的渴望,自然地理解“渴慕”一词,通过串读,再度积累描写笛声的语句。]

3。理解“茫然若有所失”,积累近义词(茫然若失、若有所失) [教学说明]先理解“若有所失”,再加上“茫然”一词进一步体会,强调听到笛声,聂守信就不由得出神了,听不到笛声,他就好像失去了重要的东西,心神不宁,魂不守舍。这位民间的老木匠吹奏的笛声深深地吸引着他。]

4。引导概括,梳理文脉,板书归纳。

板书:渴望学 学会吹

5。再读课文,根据提示,想象补白 (什么时候) ,静静的甬通街荡漾着 的笛声,那笛声 在小小的木工间里, 老木匠和小聂耳会做些什么或说些什么 ,于是。

6。理解 “莫逆之交”,板书归纳。

7。读中悟情。

小结:在共同的劳动中,他们成为了知己,在共同的志趣中,他们成为了知音,这就是一位人民音乐家成长的故事。

[教学说明]关于聂耳向老木匠学吹笛这一内容,课文只有一句话:“在共同的劳动里,这两个年龄相差几乎半个世纪的邻居成了莫逆之交。”上下文有较大的跳跃,缺少具体生动的情节,通过组织学生想象他们的对话,来补充文本的缺失,丰富文本的内容,从而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体会聂耳对笛声的迷恋,对吹笛的向往,进而理解在共同的志趣中一老一小成为了知己,成为了知音,成为了莫逆之交。]

五、总结课文、作业布置

1。摘录、积累描写“傍晚时分”的语句。

2。搜集资料,进一步认识到聂耳是当之无愧的“人民音乐家”。

板书设计:

人民音乐家 聂守信出神听 渴望学 笛声 莫逆之交 学会吹 老木匠

第三单元 第13篇

教学内容:

唱《懒惰人与勤快人》

动《粉刷匠》《悯农》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用欢快活泼有弹性的声音唱歌,能熟练的背唱有表情的演唱《懒惰人与勤快人》

2、通过参与歌表演律动等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感受劳动歌曲的特点,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鼓励学生大胆的运用自己的双手进行创造,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空房子。师:你能使空房子变漂亮吗?生讨论

2、贴画,听音乐。

3、一部分学跟录音唱《粉刷匠》,另一部分学生按节奏轻轻为歌曲伴奏以“刷—︱刷刷”的声音或“刷刷︱刷刷”

二、新授

1、师:粉刷匠很爱劳动,人人都称赞他是个勤劳的好孩子。勤劳的人总会有很多收获。听《懒惰人与勤快人》

2、你又听到了哪一种人?懒惰人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3、学习歌曲

a、师范唱,生为师伴奏。

b、生学唱。

c、自由做动作。

d、两两面对面分别做勤快人与懒惰人表演。

4、勤快人还会做哪些活呢?{自编歌词}

a、小组讨论

b、分4小组回答讨论结果

c、4小组唱出自编歌词

d、学生评价

三、我的创造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再让学生按一定节奏朗读,请学生说哪种读法更具音乐性。

2让学生按课本上图示练习二声部朗读{制作卡片}

3请学生按自己的设想移动卡片上的文字,并按新排列节奏作诵读练习。

四、结束。

第三单元 第14篇

一、看图,数一数下面每种水果各有几个,然后写出相应的汉字数字。

二、连一连。

三、加一笔变新字。

十()二()一()人()

三、根ɡēn据jù要yào求qiú写xiě字zì。

1.先横后竖()()

2.先撇后捺()()

3.先中间后两边()()

四、把bǎ正zhènɡ确què的de字zì填tián在zài里lǐ面miàn。

请 睛

1.小鸭子________小猫吃鱼。

2.姐姐有一双明亮的大眼________。

变 边

3.月亮船摇到了天________。

4.云________成了雨滴,滴落在大海里。

五、照zhào样yànɡ子zi,写xiě一yì写xiě。

例:飞来飞去 小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ɡēn据jù课kè文wén内nèi容rónɡ回huí答dá问wèn题tí。

星 夜(节选)

高楼里,也闪着无数的“星星”,红的、黄的、蓝的……光彩夺目,十分美丽。

1.这段话共有________句话。

2.把表示颜色的词语用“________”画出来。

3.“高楼里,也闪着无数的‘星星’”,这里的`“星星”指的是________?

七、小xiǎo小xiǎo阅yuè读dú园yuán。

虹hónɡ

云yún散sàn了le,雨yǔ停tínɡ啦la,

太tài阳yánɡ公ɡōnɡ公ɡonɡ笑xiào眯mī眯mī。

小xiǎo朋pénɡ友you,望wànɡ天tiān边biān,

一yí道dào彩cǎi虹hónɡ真zhēn美měi丽lì!

彩cǎi虹hónɡ颜yán色sè有yǒu几jǐ样yànɡ?

认rèn真zhēn看kàn,数shǔ仔zǐ细xì:

红hónɡ橙chénɡ黄huánɡ绿lǜ青qīnɡ蓝lán紫zǐ,

一yī二èr三sān四sì五wǔ六liù七qī。

1.填空。

________,天空才有彩虹。

2.彩虹有________种颜色,分别是哪几种,请你用“________”在文中画出来。

3.太阳公公什么时候笑眯眯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能nénɡ说shuō会huì道dào。我wǒ来lái打dǎ电diàn话huà。

你想自己坐车去姥姥家,又怕自己不认识路,于是请姥姥去车站接你。这个电话怎么打?应该说些什么?试着写一写。

明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姥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姥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单元 第15篇

一、填空

1.10个0.1是( ),100个0.01是( ).

2.0.23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3.一个数由8个一,4个十分之一,6个千分之一组成,这个数是( ).

4.0.089扩大( )倍是8.9;0.73缩小10倍是( ).

5.9.385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

6.把268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

7.把36920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亿,保留一位小数的近似数是( )亿.

8.不改变数的.大小,把105.300改写成两位小数是( ).

二、判断

1.小数部分的位是十分位. ( )

2.把一个数扩大10倍后是0.9,原来这个数是9.( )

3.8.5和8.50的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相同. ( )

4.根据小数的性质,80.600可以写作8.6. ( )

5.小数点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 )

6.整数比小数大. ( )

三、直接写得数(6分)

0.55×10= 0.375÷10= 4.05×100=

10.04×1000= 0.03×10= 2.01×1000=

7×59÷100= 0.7÷1000= 7.8×100=

4.5÷100= 0.516×100= 7.05×100=

四、读出下面各小数

(1)0.8 (2)10.4

(3)24.05 (4)0.04

五、写出下面各数

(1)十五点零八 (2)二百点九三 (3)零点零七五

六、改变计数单位写数(26分)

(1)把下列各数改写成两位小数(6分)

0.800=( ) 20=( ) 8.530=( )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12分)

20xx千克=( )吨( )千克

2米9分米=( )米

0.85米=( )分米=( )厘米=)分米( )厘米

4米2厘米3毫米=( )厘米

(3)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亿”或“万”作单位的数(8分)

684900=( )万 720300900=( )亿

67万=( )亿 10万=( )亿

七、化简下面的小数(12分)

(1)8.9060= (2)203.4600= (3)0.0074000=

(4)0.807060=

(5)6.060600= (6)9.400000=

八、比较小数的大小(12分)

(1)0.87○0.870 (2)8.09○8.9 (3)7.65○6.75

(4)2.99○3 (5)7.009○7.09 (6)8.5○8.487

九、应用题(12分,每题3分)

1.100千克稻谷可碾米75千克,1千克稻谷可碾米多少千克?

2.1千克黄豆可出油0.38千克,100千克黄豆可出油多少千克?1000千克黄豆呢?

3.张老师用43.20元买了10支钢笔,每支钢笔多少元?买100支这样的钢笔应付多少元?

4.甲数是3.8,乙数是38,在它们的末尾都添上两个零,这时乙数是甲数的多少倍?

第三单元 第16篇

教学内容: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除法38——3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主问题和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商的小数点要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会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3、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数学学习活动,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准备:

各种型号电池及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认识各种型号电池。

2、针对5号电池。

引:现在老师手中这节电池的价钱是250,缺什么?应该是250什么?如果用角做单位呢?元做单位呢?(板:2.5元)2节5号电池多少元?说完列式后(板:5元)5节电池多少元?说完列式后(板:12.5元)

二、探知。

出示教材中情景图一。

1、让学生根据情景图提问题,独立列式。(口答得出“每节5号电池2.5元”)

2、尝试竖式计算(找不同计算方法板演)。

3、小组交流算法.

4、根据元角分知识引导算法。

针对除得余数为1后引:个位商2后,余数1不够商了怎么办?得数中的“5”是怎样来的?如果余数不是1而是10该多好呀!商2后还剩下几元,1元也就是多少角?

5、再次思考后全班内交流算法。(巡视中把各种竖式让学生板演黑板上)提问:为什么要加小数点?

6、同桌互说算法。

7、初步感知算理。

引:此题之所以余1后仍然可以计算是因为什么?如果抛开元角分,这道题你还会计算吗?我们知道数的本身也有计数单位,每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现在你可以做了吗?来试一试。

出示情景图二

1、估算每节大约多少元。

2、尝试竖式计算。(注意出错地方)

3、找学生说算法。(有用计数单位回答的表扬)

4、重点用计数单位分析算理。

5、小组内讨论交流。

6、让学生说注意问题。

三、巩固。

1、数学诊室(改错题若干)。

2、把没做完的题补充完整(教材中的做一做)。

3、选择题。(练习中的题若干)

四、: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样的感受?

第三单元 第17篇

1.二氧化碳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也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氧气和葡萄糖。

2.CO中含有少量O2不可以用灼热的铜网除去,因为? 3.CO2中混有少量CO不可以用点燃法除去,因为?

4.镀锌铁不属于合金,也不是复合材料;
生铁和钢都是铁和碳(非金属)为主的合金。它们都是混合物。

5.纤维和橡胶一定属于有机物,但不一定是有机合成材料,因为它们有天然的。

6.有铁参加的置换反应,一定生成二价的亚铁。

7.硫酸铵不能与蛋白质发生化学变化(变性),只能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物理变化。

8.只要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能相互换算,前提一定是饱和溶液。

9.质量守恒定律在解题中往往有这样几种应用:一是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和生成物质量总和相等;
二是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不变;
三是某一元素或原子团质量反应前后不变;
四是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

10.同一种化合物中,同一元素可能显示不同的化合价,如NH4NO3中,N分别显—3和+5价;
Fe3O4呢?

11.化学变化中对生成物真假的判断方法:(1)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2)每种原子数目不变(如:Na+CO---Na2CO3+O2就肯定有问题)

12.含有氯化氢的CO2气体,不一定能使石灰水变浑,含有CO2的混合气体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一般判断其中含有氯化氢气体。

将CO2(HCl)通入硝酸银溶液,硝酸银溶液所起作用是既证明了HCl,又除去了HCl,而CO2几乎无损。

CO(CO2)既证明CO2又除去CO2的样品和装置可以是?

13.锌和铁同时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谁优先反应?铁投入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中,又是谁优先反应呢?

14.化学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前所有物质总质量—生成气体质量—不溶物质量(包括生成沉淀、不溶杂质)

15.淀粉不能检验加碘盐,因为加碘盐中含有的是碘酸钾或碘酸钠,但不含有单质碘(I2)。

16.玻璃(或带色玻璃)、有机玻璃、玻璃钢分别属于无机材料、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 17.如果是两种微粒的质子数相等,则它们有以下的可能性:
一是两种不同的离子(如Na+和NH4+都是11) 二是两种不同的分子(如CH4和H2O都是10)

三是分别为一种分子和一种原子(如O2和S都是16)

18.某物质经过检验,只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

19.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在称量时,如天平指针不指向中间,接下来的做法只能是添加或减少药品,不能再动游码和砝码。

20.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如硫酸铜)的反应。对滤液和滤渣的判断,要考虑所加金属的量是恰好还是不足量,还是过量。

21.洗涤油脂有三种情况:

(1)汽油或酒精——利用溶解挥发(物理变化) (2)洗涤剂——利用乳化作用(物理变化) (3)纯碱溶液——利用化学变化生成易溶物

22.将溶液稀释,只是单位体积内溶质微粒数目减少,但不能说溶质被分成更小的微粒。

23.可以导电的溶液常见的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硫酸等;
而蔗糖和酒精溶液则一般不导电 24.用肥皂水区分出硬水,用煮沸的方法使硬水变软,都是化学变化。其它:无论是过滤还是吸附还是加明矾都不能使硬水软化。

25.石油分馏出汽柴油是物理变化,而煤通过干馏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煤气则是化学变化。

26.粗盐提纯——蒸发得到的精盐不是纯净物。

27.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28.有机物如尼古丁(C10H14N2)等等,基本上都是由分子构成---如尼古丁是由尼古丁分子构成,不可以说是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构成。

29.石灰水变浑浊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吗?

30.CO还原氧化铁,若玻璃管及其中氧化铁质量为m克,反应停止后玻璃管及剩余物质量为n克,则(m-n)克是谁的质量?

(1)铁与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10克,玻璃管中剩余固体(单质铁)的质量为7.6克。计算10克黑色粉末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

(2).CO还原铁的氧化物,其尾气处理,既可以用点燃法,也可以用气球收集,还可以用排水法储存在广口瓶中。

气体从哪边进?如果既想证明生成的二氧化碳,又把CO储存在瓶中,装置该如何改进? 31.Cu2(OH)2CO3生成在Na2SO4溶液中,过滤后数次洗涤沉淀,如何证明已洗涤干净? 32.蔗糖和淀粉都是碳水化合物,都能使碘水变蓝? 33.纤维素和蛋白质都含有那些元素?

34.用烧杯罩住高低不同的两根燃烧的蜡烛,看熄灭次序,来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35.t1℃时,将2.8g生石灰加入到50g质量分数为a%的饱和石灰水中,保持温度不变,所得溶液的质量 _____ 50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 a%;
若将该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a%。(填“>”、“<”或“=”) 36.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37.因为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可以杀灭细菌,所以甲醛水溶液可用于浸泡水产品延长保质期?

38.石灰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逐渐变质,溶液的质量会增加(不考虑水分蒸发)? 39.小珍家种植的玉米有倒伏现象,这是缺少某种营养元素的症状。据此,应该施用的化肥可以是磷酸二氢钙?

40.点燃H2和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所以点燃H2与CO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第三单元 第18篇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正方体的认识”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0页例3以及课后做一做。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能通过实物或模型辨认正方体,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在教学正方体时,应激活经验,回顾特点,对比长方体特点,感知“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二)核心能力

能运用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认识正方体,建立空间观念,提高分析对比,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在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正方体、动手操作折正方体,自主探究正方体关于面、棱、顶点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2.通过对比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抽象概括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四)学习重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五)学习难点

建立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正方体的认识》名师教学课件,各种正方体实物,长方体模型,剪好书本第123页的正方体展开图。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我们是从几方面来认识它的?请自己整理出来。

(2)请找找生活中的正方体物品,并思考:关于正方体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

(二)课堂设计

1.谈话导入

师:课前让同学们寻找生活中的正方体物品,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了什么?

师: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正方体也叫立方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对正方体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通过分享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的正方体,使学生对正方体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进一步学习正方体的兴趣。

2.问题探究

(1)观察模型,探究特征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属于立体图形,回想一下,我们是从几方面来认识长方体的?

(面、棱、顶点,长宽高)

师:对于正方体,你们准备从几方面来认识?

生自由发言

师:现在请你们借助手中的正方体物品来观察研究,看看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

同桌合作,自主探求正方体的特征。

交流汇报。(汇报时重在交流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预设:

①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6个面都相等;

②正方体有12条棱,每条棱都相等;

③正方体有8个顶点。

小结:同学们从棱、面、顶点三方面进行研究,得出了“正方体是有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12条棱长度相等”的结论。

(2)制作模型,加深认识特征

师:认识了正方体的特征,现在请你们动手制作一个正方体,制作完后,量出它的棱长是多少厘米,并向同桌介绍你制作的正方体的特征。

用剪好的书本第123页的正方体展开图做一个正方体。

展示学生作品分享制作感想。

设计意图:学完长方体后,学生已明确了面、棱、顶点的概念,知道了从哪些方面探究图形特征,因此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通过观察、动手,学生亲身感知正方体这个立体图形。考查目标1

(3)对比观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师:我们都是从面、棱、顶点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请4人小组,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整理出来。

交流汇报后,教师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整理。

引导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主动探索,从而明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能力,同时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考查目标2

3.巩固练习

(1)第20页的做一做。用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搭一搭。

①搭一个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动手试一试。

②用12个小正方体搭一个长方体,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搭法?记录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③搭一个四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其余两个面有什么特点

4.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从面、棱、顶点三方面认识了正方体,有6个面,都相等,12条棱也都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课时作业

1.

(1)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每个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

(2)正方体棱长的和是48厘米,每个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

答案:

(1)32分米、64平方分米

(2)16厘米、16平方厘米

解析:通过对正方体面、棱特征的考察,加深理解,为后面学习表面积和体积打基础。考查目标1、2

2.根据所提供的条件,回答问题:

它的前面是()形,长()厘米,宽()厘米。

它的右面是()形,长()厘米,宽()厘米。

它的上面是()形,面积是()平方厘米。

答案:略。

解析:通过“线”想“体”,再从“体”中找“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同时感受每个面与长、宽、高的关系,为表面积打基础。考查目标1、2

推荐访问:单元 第三单元18篇 第三单元(集合18篇) 集合单元思维导图

版权所有:上派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上派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上派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20334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