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创造的事例优秀13篇(2023年)

时间:2023-08-03 11:05:04  来源:网友投稿

发明创造的事例优秀苹果与万有引力依撒克牛顿(1642-1727)英国科学家。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建立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在光学、热学、天文学方面都有创造性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明创造的事例优秀13篇,供大家参考。

发明创造的事例优秀13篇

发明创造的事例优秀篇1

苹果与万有引力

依撒克牛顿(1642-1727)英国科学家。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建立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在光学、热学、天文学方面都有创造性的贡献,在数学方面又是微积分的创始人之一。

三百多年前的一天晚上,一位青年坐在花园里观赏月亮。他仰望那镶着点点繁星的苍穹,思索着为什么月亮会绕着地球运转而不会掉落下来。忽然,有个东西打在了他的头上,这并不很重的一击,把他从沉思中惊醒。他低头一看,原先,是一只熟透的大苹果从树上掉落下来。他捡起苹果,又一次陷入了沉思:为什么苹果不落向两旁,不飞向天空,而是垂直落向地面?这必须是地球有某种引力,把所有的东西都引向地球。青年眼睛一亮:苹果是这样,月亮也是如此,月亮必须是在地球引力的吸引下做高速运转。因为有引力,使它不能远离地球;因为有速度,使它不会像苹果一样掉落下来……夜渐渐地深了,青年手中拿着苹果,开心地笑了。他就是发现万有引力的英国科学家牛顿。这一年,他才24岁。

牛顿,1642年12月25日出生在英国。他爸爸是个自耕农,在他出世前两个月就死去了。他两岁起就跟着年迈的祖母过着贫困孤苦的生活。

牛顿在12岁的时候进入格兰镇小学读书。他从小就十分热爱科学,经常制造一些灵巧的小机械。他自己制作了一个小巧的水钟,是仿照沙漏的作法制成的。用一个小水池,使池中的水缓缓流出,水面逐渐降低,水面上的浮标就跟着逐渐下降,于是带动指针转动,指示时刻。

放风筝,是孩子们都喜爱的游戏。聪明的小牛顿更玩出了新花样:一天晚上,他把一只纸灯笼系在了风筝上放到天空。许多看见了空中风筝的人,都叫起来:“彗星!”当人们明白天空中闪亮的是风筝上的灯笼,才恍然大悟了。

牛顿是个意志坚强的孩子。在学校里,当他受到大同学的侮辱时,他总是拼命反抗。他常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正是这种顽强的精神,带领牛顿登上科学群山那一个又一个巅峰。

牛顿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时,常常会忘记自己和别人的存在,陷入一种“痴迷”的状态。

有一次,他请朋友到家里做客。当他走出房门去拿酒时,忽然想起关于月球轨道的运算,于是就把请客的事忘到了九霄云外,自顾自地忙着计算起来。朋友明白牛顿的脾气,只好自己吃掉了盘子里的鸡,把骨头吐在了桌子上。牛顿最后计算完了,这才想起请客的事。走回桌前一看,鸡只剩下了骨头,他恍然大悟地说:“我以为我还没有吃饭呢,原先已经吃过了。”

尽管牛顿在科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却仍然十分谦虚。他曾这样说过:“如果我所见的比笛卡尔(法国17世纪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要远一点儿,那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

在英国乌尔索普牛顿老家的花园里的那棵苹果树,一向被精心地保护着。1820年,这棵树死后,被分成好几段,分别在英国皇家学会等处保存了起来。这棵与科学结缘的苹果树,不仅仅留有牛顿严谨学风的印记,更流传着牛顿谦逊的美德。

发明创造的事例优秀篇2

诺贝尔的故事

诺贝尔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发明家,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受父亲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齐去实验炸药。多年随父亲研究炸药的经历,也使他的兴趣很快转到应用化学方面。

1862年夏天,他开始了对xx甘油的研究。这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牺牲的艰苦历程。死亡时刻都在陪伴着他。在一次进行炸药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炸的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连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这次惊人的爆炸事故,使诺贝尔的父亲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击,没有多久就去世了。他的邻居们出于恐惧,也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此后,政府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

可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经过长期的研究,他最终发现了一种十分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这就是xx的发明。它是诺贝尔科学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诺贝尔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55种,其中仅炸药就达129种,就在他生命的垂危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对新型炸药的研究。

发明创造的事例优秀篇3

爱因斯坦

1895年春天,爱因斯坦已16岁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岁以前离开德国才能够不必回来服兵役。由于对军国主义深恶痛绝,加之独自一人呆在军营般的路易波尔德中学已忍无可忍,爱因斯坦没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决定离开德国,去意大利与父母团聚。但是,半途退学,将来拿不到文凭怎样办呢一向忠厚、单纯的爱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个自以为不错的点子。他请数学老师给他开了张证明,说他数学成绩优异,早到达大学水平。又从一个熟悉的医生那里弄来一张病假证明,说他神经衰弱,需要回家静养。爱因斯坦以为有这两个证明,就可逃出这厌恶的地方。

谁知,他还没提出申请,训导主任却把他叫了去,以他败坏班风,不守校纪的理由勒令退学。

爱因斯坦脸红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离开这所中学,他都心甘情愿,也顾不得什么了。他只是为自己想出一个并未实施的狡猾的点子突然感到内疚,之后每提及此事,爱因斯坦都内疚不已。大概这种事情与他坦率、真诚的个性相去太远。

牛顿一人在家中的果园中,由于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无意间撞到园中的苹果树,这时一个苹果正好砸在牛顿的头上。牛顿突然从问题中醒悟过来,捡起了苹果,这时他又陷入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飘上天空。最终牛顿提出一个最简单的现象产生的举世定律:万有引力。

发明创造的事例优秀篇4

哈罗德·艾格顿(HaroldEdgerton),1903年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弗里蒙镇,父亲是个小镇律师和报人。哈罗德从小就爱动脑筋,10岁时,他就用一个铁皮桶制成的一盏探照灯,轰动了整座学校。由于家境并不富裕,他半工半读地在内布拉斯加大学读到毕业,当过电器匠、架设电线员、运煤工人和电影放映师。大学毕业后,他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继续深造。

在攻读硕士学位时,他发明了一种光线强烈的测量马达旋速定时灯,而这种频闪闪光灯改变了他的一生。

在此后的时刻里,哈罗德·艾格顿与“灯光”紧紧联系在了一齐。二战期间,哈罗德被派往英国去开发一种超强灯光,供盟军飞机夜间在纳粹占领下的欧洲上空进行侦察飞行时使用,而他在两个星期内就完成了任务,为盟军及时了解敌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此外,他还发明了一种使电流透过一个装有氙气的电子管,制造出耀眼的快速闪光的频闪闪光灯,被他自己称之为“万能上帝的罐装闪电”。还有那些装在摄影机和复印机中、机场跑道两旁、摩天大楼上以及汽车引擎点火定时器内的频闪闪光灯,也都是他的杰作。

然而,哈罗德·艾格顿最让人们熟知的,却是他作为摄影师拍出的“跨世纪照片”。

他使用百分之一秒的闪光,拍摄到子弹射穿扑克牌的瞬间,一点牛奶落到桌面上时产生的优美皇冠状图样,一只蜂鸟仿佛在空中静止了的那一刹那,凭借着他所开创的“跨世纪照片”,我们此刻已经知道猫舔牛奶时是舌的两面都使用的,蝙蝠是尾膜捕捉猎物的,枪的后座力是不影响瞄准的——正因后座力是在子弹射出之后才产生影响。

多年来,艾格顿那些令人看得眼花缭乱的照片已成为科学及现代艺术的经典作。美国大都会现代艺术馆差不多像对待毕加索的绘画那样对待它们,经常把它们挂出来展览。

“别把我当作艺术家看待,我是发明家和工程师,我追求的是事实。”话虽如此说,他还是扔掉了好几十张牛奶滴落的照片,才最后拍到了那张有个牛奶皇冠的迷人照片。

哈罗德·艾格顿还是一位肯把自己的发明成果与人分享的人。在他看来,分享知识就是共同发奋去发现新知识,在与人分享的过程中,自我则能够完全抛开。他的一个学生回忆说,有一次,他得意洋洋地向老师提出了一个有关自动频闪闪光的新构想。哈罗德微笑着说:“这个构想不错,让我们共同来开发吧!”而之后那位学生发现,哈罗德在多年前便已经有了这样的构想。

事实上,在哈罗德的成就中,有大部分是从他和他的学生间随便交谈中得到的。例如有一次,在对蝙蝠进行试验时,哈罗德想不出怎样才能把活的食物以相当于蝙蝠疾飞猎食时的速度投掷给蝙蝠,但是之后他的一个学生想出了一个用发射炮弹的方式来发射蠕虫,这对之后改善地对空导弹的性能起到了必须的作用。而许多学生日后也成为他在科学事业上的伙伴。他在他的实验室外设了个展览厅,把他的新发明都放在里面任人参观。他说:“申请专利是合情合理的,但不就应搞技术保密。”他还说:“如果你能搜罗到聪明人帮忙,工作便会容易得多。”

同时,哈罗德·艾格顿也能称得上是学生们的“心理医生”。一次,他从实验室回家时,看到一个中国女学生坐在长椅上低泣。他在她旁边坐了一会儿,然后带她回去一齐吃晚饭。到家后,他叫他的妻子艾斯特带她去看他的书房,那名学生惊奇地发现,在墙的一面都是学生的签名。艾斯特对她说:“这些人都是博士的学生,并且都曾一度失败过,但大多数此刻已站起来了,如果你也属于这种状况,请签上你的名字吧!”那名女学生默默地签上了她的名字。

哈罗德·艾格顿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著名教授,教的是电子仪器学,实验室是他经常呆的地方。他也很喜爱他的学生在午茶时刻到他家中小叙,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小型科学论坛。实际上,整个世界都能够称得上是哈罗德的实验室。上世纪50年代,他曾和法国著名海洋探险家古斯托乘坐“卡力索呆”潜艇一齐到海洋深处探险,他还曾在撒哈拉沙漠追踪本世纪历时最久的日蚀;他又用声纳来探测威尼斯圣马可水道,寻找相传已久的大名鼎鼎的勒克索柱是否在水道底下;他也曾把在恩尼威托克岛进行的核弹爆炸摄入镜头,又在加勒比海探查西班汽船所载的黄金。他还一再去搜寻苏格兰尼斯湖水怪,正因他深信其中确有奥秘之处。他精力旺盛,常常坐在楼梯扶手上从3层楼一向滑落到底下。“要是你在早上3点钟还不醒来做点事,那你就是浪费时刻。”这是他很爱说的一句话。

1968年,哈罗德年满65岁,已经到了校方强制退休的年龄。但是他却半开玩笑地说:“要我退休,恐怕我的脑子不会答应。”事实上,他只是从讲台上退了下来,更加专心致志地搞他的科研,他唯一的消遣方式就是在他取名为“闪击奇妙的光”的实验室中跑来跑去,口中吹着贝多芬和莫扎特乐曲。就这样,他继续在科学领域探索了近20年。

在他83岁那年,中风和一次心脏病猝发使他的脑子和动作都迟钝了下来。每一天傍晚他从实验室走向他的住所时,他要在校园的长椅上坐上几次,学生向他打招呼时,他只是微笑着点头回答,看来此时说话已经变成他的一种负担了。

1988年12月,他发表他的一年一度的“灯光学”演讲时,忽然脑子变成一片空白,讲话结结巴巴,之后好一会一句话也讲不出来。随后他咧嘴笑道:“嗯,我本来是知道的,事实上,我还写过好几本书,但是,我此刻已经老得有些忘记了,因此你们去看书好了。”

1990年1月4日,哈罗德·艾格顿平静地去世了,终年87岁。追悼会上,当时的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致悼词说:“他非但是一位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也是一位划时代的摄影大师,更可贵的是他乐善好施,肯帮忙别人,尤其是失败者,在他身上真正体现出了基督爱人知己的精神。”

发明创造的事例优秀篇5

苹果与万有引力

依撒克牛顿(1642-1727)英国科学家。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建立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在光学、热学、天文学方面都有创造性的贡献,在数学方面又是微积分的创始人之一。

三百多年前的一天晚上,一位青年坐在花园里观赏月亮。他仰望那镶着点点繁星的苍穹,思索着为什么月亮会绕着地球运转而不会掉落下来。忽然,有个东西打在了他的头上,这并不很重的一击,把他从沉思中惊醒。他低头一看,原先,是一只熟透的大苹果从树上掉落下来。他捡起苹果,又一次陷入了沉思:为什么苹果不落向两旁,不飞向天空,而是垂直落向地面?这必须是地球有某种引力,把所有的东西都引向地球。青年眼睛一亮:苹果是这样,月亮也是如此,月亮必须是在地球引力的吸引下做高速运转。因为有引力,使它不能远离地球;因为有速度,使它不会像苹果一样掉落下来……夜渐渐地深了,青年手中拿着苹果,开心地笑了。他就是发现万有引力的英国科学家牛顿。这一年,他才24岁。

牛顿,1642年12月25日出生在英国。他爸爸是个自耕农,在他出世前两个月就死去了。他两岁起就跟着年迈的祖母过着贫困孤苦的生活。

牛顿在12岁的时候进入格兰镇小学读书。他从小就十分热爱科学,经常制造一些灵巧的小机械。他自己制作了一个小巧的水钟,是仿照沙漏的作法制成的。用一个小水池,使池中的水缓缓流出,水面逐渐降低,水面上的浮标就跟着逐渐下降,于是带动指针转动,指示时刻。

放风筝,是孩子们都喜爱的游戏。聪明的小牛顿更玩出了新花样:一天晚上,他把一只纸灯笼系在了风筝上放到天空。许多看见了空中风筝的人,都叫起来:“彗星!”当人们明白天空中闪亮的是风筝上的灯笼,才恍然大悟了。

牛顿是个意志坚强的孩子。在学校里,当他受到大同学的侮辱时,他总是拼命反抗。他常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正是这种顽强的精神,带领牛顿登上科学群山那一个又一个巅峰。

牛顿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时,常常会忘记自己和别人的存在,陷入一种“痴迷”的状态。

有一次,他请朋友到家里做客。当他走出房门去拿酒时,忽然想起关于月球轨道的运算,于是就把请客的事忘到了九霄云外,自顾自地忙着计算起来。朋友明白牛顿的脾气,只好自己吃掉了盘子里的鸡,把骨头吐在了桌子上。牛顿最后计算完了,这才想起请客的事。走回桌前一看,鸡只剩下了骨头,他恍然大悟地说:“我以为我还没有吃饭呢,原先已经吃过了。”

尽管牛顿在科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却仍然十分谦虚。他曾这样说过:“如果我所见的比笛卡尔(法国17世纪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要远一点儿,那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

在英国乌尔索普牛顿老家的花园里的那棵苹果树,一向被精心地保护着。1820年,这棵树死后,被分成好几段,分别在英国皇家学会等处保存了起来。这棵与科学结缘的苹果树,不仅仅留有牛顿严谨学风的印记,更流传着牛顿谦逊的美德。

发明创造的事例优秀篇6

圆珠笔的发明者

匈牙利记者比罗某次写稿的时候,一不留意把稿纸划破了。他想,要是把笔尖换成圆珠就好了。

于是,比罗去请教化学家奥基。奥基说:"笔尖换成圆珠没问题,但是圆珠的周围能漏出墨水才能够写字呀!"

比罗想,如果让圆珠转动的时候控制墨水的流量不就行了吗?他开始反复地试验。

1943年,比罗最后发明了依靠圆珠的转动送出墨水的新笔——圆珠笔。

圆珠笔用起来十分方便,价格又很便宜,因此很快就在全世界流行起来。

发明创造的事例优秀篇7

锯的发明

有一次,鲁班奉命建造一座宫殿,工程规模浩大,工期却要求很短,而且干到中途,木料又用完了。所有的人都不得不停下来,赶去采木料。鲁班也亲自起早贪黑地带领徒弟们一边上山砍木头,一边加紧施工,生怕耽误了工期。鲁班在用斧子砍树时,觉得又费力,速度又慢,斧子用不了多久就钝了,还要去磨,能不能造出一种工具来代替斧子呢?这个想法一向萦绕在鲁班的心头。

有一天,他去山上砍木料,山路很陡,他用力抓住两边的杂草,吃力地向前行进。当他松开手时,一片茅草叶从他的手指间轻轻滑过,带来一阵剧痛,他仔细一看,手上留下了一条口子,鲜血正从伤口中渗出。

一片又轻又软的小草叶,竟能把手指划破!鲁班留意地摘下那片茅草叶,仔细地观看,发此刻叶子的边缘有一排又细又尖的细齿。他试着用叶子在斧柄上拉过,叶子软软地歪到一边了,可还是在斧柄上留下了一条印迹,这给了鲁班以启发。他兴奋得转身就向山下跑,也顾不得身边的杂草,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回了工地。他找来了一把竹片,把它削薄,又在它的边缘削刮,在上边刻出一个个的“牙齿”,用这些齿在木料上来回地拉,果然拉出了一条深深的沟。但只用了几下,竹片上的齿就被磨平了。

他想,如果用比竹片更坚韧的铁片来做这些齿,不就能把木头很轻易地弄断了吗!于是鲁班拿着这些竹片来找铁匠,让铁匠照着竹片的样貌打造出几根带齿的铁片来。他又给这些铁片装上了木制的柄,于是锯子就这样产生了。工匠们用锯子伐木头,又快,又省力。鲁班和他的徒弟们很快就把木料凑齐,宫殿也如期完工了。

两千多年过去了,锯子在工匠们的手中一代代流传至今,即使是现代化的电锯,也没有脱离开鲁班发明的锯子的基本原理。

发明创造的事例优秀篇8

发明飞机的故事

1877年冬天,一场大雪降在美国的代顿地区,城郊的山冈上到处是白茫茫一片。一群孩子来到堆着厚厚白雪的山坡上,乘着自制的爬犁飞快地向下滑去。山坡上顿时响起阵阵笑声。

在他们旁边,有两个男孩静静地站着,眼睁睁地看着欢快的爬犁从上而下划过。大一点的男孩叹道:“嗨!要是我们也有一架爬犁该多好啊!”

另一个孩子撅着嘴说道:“谁叫我们爸爸总不在家呢!”他灵机一动,又之后说道:“哥哥,我们自己动手做吧!”被称做哥哥的男孩一听,顿时笑了起来,愉快地说道:“对呀!我们自己也能够做。走,奥维尔,我们回去!”于是,两个孩子一蹦一跳地跑下山坡,向家里飞快地跑去。

这弟兄两个就是莱特兄弟,大的叫维尔伯,小的便是奥维尔。他们从小就喜欢摆弄一些玩意,经常在一齐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他们的爷爷是个制作车轮的工匠,屋里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弟兄两个把那里当作他们的乐园,经常跑去看爷爷干活。时间一长,他们就模仿着制作一些小玩具。因此,弟兄两个决定,这次要做架爬犁,拉到山坡上与同伴们比赛。当天晚上,弟兄俩就把这种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一听,十分高兴地说道:“好,咱们共同来做吧!”

于是,弟兄俩跑到爷爷的工作房里,找到很多木条和工具,不假思索就干了起来。“不行!”妈妈阻止他们说,“干什么事情得有个计划,我们首先得画一个图样,然后才做!”

弟兄俩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同妈妈一齐设计图样。妈妈首先量了兄弟俩身体的尺寸,然后画出一个很矮的爬犁。“妈妈,别人家的爬犁很高,为啥你画的爬犁这么矮?这能行吗?”弟弟奥维尔不解他问。“孩子,要想叫爬犁跑得快,就得制成矮矮的,这样能够减少风的阻力,速度也就会快多了。”妈妈温和地解释道。弟兄俩这才明白,干任何事情都不应莽撞,应首先弄懂道理。

过了一天,莱特兄弟的矮爬犁做成了。弟兄俩把它推到小山冈上,刚放在山坡上,就跑来了一个男孩。

“快来看呀,莱特兄弟扛了一个怪物!”这个男孩大惊小怪地叫道。

不一会儿,孩子们都围了上来,指手画脚地议论着这个怪模怪样的东西。莱特兄弟不以为然,勇敢地说道:“谁和我们比赛!”

先前跑过来的男孩连忙叫道:“我来!我来与他们比赛!”说完,就把自己爬犁拉了过来。

比赛结果,当然是莱特兄弟获胜,孩子们再也不嘲弄这个爬犁,反而围起来左瞧右看,似乎想从中找到什么。莱特兄弟十分高兴,带着胜利的喜悦回家去了。

圣诞节到了,爸爸也从外地回来。圣诞节早晨,爸爸把礼物送给了他们,兄弟俩急不可耐地打开一看,是一个不知名的玩具,样貌好怪好怪的。

爸爸告诉他们,这是飞螺旋,能在空中高高地飞去。“鸟才能飞呢!它怎样也会飞!”维尔伯有点怀疑。爸爸笑了一笑,当场做了表演。只见他先把上面的橡皮筋扭好,一松手,它就发出呜呜的声音,向空中高高地飞去。兄弟这才相信,除了鸟、蝴蝶之外,人工制造的东西,也能够飞上天。于是,弟兄俩便把它拆开了,想从中探索一下,它为何能飞上天去。

从这以后,在他们的幼留意灵里,就萌发了将来必须制造出一种能飞上高高蓝天的东西。这个愿望一向影响着他们。1896年,莱特兄弟在报纸看到一条消息:德国的李林塔尔因驾驶滑翔机失事身亡。这个消息对他们震动很大,弟兄俩决定研究空中飞行。

这时候,莱特兄弟开着一家自行车商店。他们一边干活挣钱,一边研究飞行的资料。三年后,他们掌握了超多有关航空方面的知识决定仿制一架滑翔机。

他们首先观察老鹰在空中飞行的动作,然后一张又一张地画下来,之后才着手设计滑翔机。1900年10月,莱特兄弟最后制成了他们第一架滑翔机,并把它带到离代顿很远的吉蒂霍克海边,那里十分偏僻,周围既没有树木也没有民房,而且那里风力很大,十分适宜放飞滑翔机。

兄弟俩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把滑翔机装好,先把它系上绳索,像风筝那样放飞,结果成功了。然后由维尔伯坐上去进行试验,虽然飞了起来,但只有1米多高。

第二年,兄弟俩在上次制作的基础上,经过多次改善,又制成了一架滑翔机。这年秋天,他们又来到吉蒂霍克海边,一试验,飞行高度一下子到达180米之高。弟兄俩十分高兴,但并不满足。他们想能否制造一种不用风力也能飞行的机器?

兄弟俩反复思考,把有关飞行的资料集中起来,反复研究,始终想不到用什么动力,把宠大的滑翔机和人运到空中。有一天,车行门前停了一辆汽车,司机向他们借一把工具用用。来修理一下汽车的发动机。弟兄俩灵机一动,能不能用汽车的发动机来推动飞行。

从这以后,弟兄俩围绕发动机动开了脑筋。他们首先测出滑翔机的最大运载潜力是90公斤,于是,他们向工厂订制一个不超过90公斤的发动机。但当时最轻的发动机是190公斤,工厂无法制出这么轻的发动机。

之后,一名制造发动机的工程师明白了这件事情,答应帮忙莱特兄弟。过了一段时间,这位工程师果然造出一部12马力、重量只有70公斤的汽油发动机。弟兄俩十分高兴,很快便着手研究怎样利用发动机来推动滑翔机飞行。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他们最后把发动机安装在滑翔机上,但是是在滑翔机上安上螺旋桨,由发动机来推动螺旋桨旋转,带动滑翔机飞行。

1903年9月,莱特兄弟带着他们装有发动机的飞行再次来到吉蒂霍克海边试飞。虽然这次试飞失败了,但他们从中吸取了很多经验。过后不久,他们又连续试飞多次,不是因为螺旋桨的故障,就是发动机出了毛病,或是驾驶技术的问题。

莱特兄弟毫不气馁,仍然坚持试飞。就在这时,一位名叫兰莱的发明家,受美国政府的委托,制造了一架带有汽油发动机的飞机,在试飞中坠入大海。

莱特兄弟得知这个消息,便前去调查,并从兰莱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获得了很多经验,他们对飞机的每一部件作了严格的检查,制定了严格的操作规定,于1903年12月14日,又来到吉蒂霍克,进行试飞试验。

这天下午,兄弟俩先在地面上安置两根固定在木头上的铁轨,并有必须的斜度,好让飞机方便地滑行。之后,就把他们制造的飞机,放在铁轨上面。

最后是由谁先飞的问题,兄弟俩争执不下,只好用抛硬币的方法,由维尔伯先飞。维尔伯上机后,伏卧在飞机正中,一会儿便发动飞机,发动机传出轰鸣的声音,螺旋桨也慢慢地转了起来。飞机在斜坡上刚滑行3米,就挣脱了结在后面的铁丝,呼啸着升到空中。

“飞起来啦!”奥维尔兴奋地叫道。话音未落,飞机突然减慢速度,很快掉落在地上。整个飞行时间不到4分钟。奥维尔赶忙跑上前去。威伯尔已从堕落的飞机里跳了出来,兄弟俩赶紧观察飞机,飞机也未受损。

“是什么问题呢?”兄弟俩左思右想,逐一检查。发动机没毛病,螺旋桨转动很好,技术操作也完全正确。……“哥哥,我明白原因了!”奥维尔满面笑容地说道:“咱们是利用斜坡滑行的,距离只有3米飞机就起飞了。而这时螺旋桨的转动还没有到达高速,所以一会儿就栽了下来。”“对呀!”维尔伯点头称是,之后说道:“咱们不能利用斜坡滑行起飞,而要靠螺旋桨的力量飞上去。这样吧,把铁轨装在平整的地方再试验一下。”

他们连续工作了三天,把铁轨又重新安置在一片平坦的地面上。

1903年12月17日上午10点钟,天空低云密布,寒风刺骨。被兄弟俩邀来观看飞行的农民冻得直打寒颤,一再催促兄弟俩快点飞行。

这次由奥维尔试飞,只见他爬上飞机,伏卧在驾驶位上。一会儿,发动机开始轰鸣,螺旋桨也开始转动。

突然,飞机滑动起来,一下子升到3米多高,随即水平地向前飞去。

“飞起来啦!飞起来啦!”几个农民高兴地呼唤起来,并且随着维尔伯,在飞机后面追赶着。

飞机飞行了30米后,稳稳地着陆了。维尔伯冲上前去,激动地扑到刚从飞机里爬出来的弟弟身上,热泪盈眶地喊道:“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45分钟后,维尔伯又飞了一次,飞行距离到达52米,又过了一段时间,奥维尔又一次飞行,这次飞行了59秒,距离到达255米。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驾驶飞机飞行成功,莱特兄弟把这个消息告诉报社,可报社不相信有这种事,拒不发布消息。莱特兄弟并不在乎。继续改善他们的飞机。不久,兄弟俩又制造出能乘坐两人的飞机,并且,在空中飞了一个多小时。

消息传开后,人们奔走相告,美国政府十分重视,决定让莱特做一次试飞表演。

1908年9月10日这天,天气异常晴朗,飞机飞行的场地上围满了观看的人们。人家兴致勃勃,等待着莱特兄弟的飞行。

10点左右,弟弟奥维尔驾驶着他们的飞机,在一片欢呼声中,自由自在地飞向天空,两支长长的机翼从空中划过,恰似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

人们再也抑制不住他们的激动情绪,昂首天空,呼唤着莱特兄弟的名字,多少人的梦想最后变为现实。

飞机在76米的高度飞行了1小时14分,并且运载了一名勇敢的乘客。当它着陆之后,人们从四面八方围了起来。过后不久,莱特兄弟在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一家飞行公司,同时开办了飞行学校,从这以后,飞机成了人们又一项先进的运输工具。

发明创造的事例优秀篇9

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7岁时,有一次过节,大人们给了他许多钱。富兰克林打算用这笔“巨款”去商店买一些玩具。半路上,他看到一个男孩很神气地吹哨子,他当时完全被这个哨子迷住了,就用自己所有的钱换了那个男孩的哨子。回到家里,富兰克林十分得意地吹着哨子满屋子转,却打扰了全家人。他的家人知道他这笔交易后告诉他,为了这个哨子,他付出了比它原价高4倍的钱,并让他明白,这些多付的钱,是可以买到更多更好的东西的。

爱迪生 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发明创造的事例优秀篇10

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7岁时,有一次过节,大人们给了他许多钱。富兰克林打算用这笔“巨款”去商店买一些玩具。半路上,他看到一个男孩很神气地吹哨子,他当时完全被这个哨子迷住了,就用自己所有的钱换了那个男孩的哨子。回到家里,富兰克林十分得意地吹着哨子满屋子转,却打扰了全家人。他的家人知道他这笔交易后告诉他,为了这个哨子,他付出了比它原价高4倍的钱,并让他明白,这些多付的钱,是可以买到更多更好的东西的。

爱迪生 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发明创造的事例优秀篇11

爱因斯坦

1895年春天,爱因斯坦已16岁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岁以前离开德国才能够不必回来服兵役。由于对军国主义深恶痛绝,加之独自一人呆在军营般的路易波尔德中学已忍无可忍,爱因斯坦没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决定离开德国,去意大利与父母团聚。但是,半途退学,将来拿不到文凭怎样办呢一向忠厚、单纯的爱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个自以为不错的点子。他请数学老师给他开了张证明,说他数学成绩优异,早到达大学水平。又从一个熟悉的医生那里弄来一张病假证明,说他神经衰弱,需要回家静养。爱因斯坦以为有这两个证明,就可逃出这厌恶的地方。

谁知,他还没提出申请,训导主任却把他叫了去,以他败坏班风,不守校纪的理由勒令退学。

爱因斯坦脸红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离开这所中学,他都心甘情愿,也顾不得什么了。他只是为自己想出一个并未实施的狡猾的点子突然感到内疚,之后每提及此事,爱因斯坦都内疚不已。大概这种事情与他坦率、真诚的个性相去太远。

牛顿一人在家中的果园中,由于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无意间撞到园中的苹果树,这时一个苹果正好砸在牛顿的头上。牛顿突然从问题中醒悟过来,捡起了苹果,这时他又陷入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飘上天空。最终牛顿提出一个最简单的现象产生的举世定律:万有引力。

发明创造的事例优秀篇12

在火车出现之前,人们在陆地上的运输和旅行,主要是靠人和其他动物进行的。但是不论是人还是其他动物,都有同样的缺点:速度缓慢,易受天气变化影响,需要中途休息和补充食物。那么,能不能制造一种机器来代替人和其他动物进行运输和旅行呢?被誉为“火车之父”的英国蒸汽机车发明家史蒂芬孙把这个设想变成了现实。

童年时代的梦想

勤奋造就伟大的发明家1781年6月9日,史蒂芬孙出生于英国一个贫苦的矿工家庭。他的父亲是煤矿里一个看管蒸汽机的司炉工,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全家8口人,主要靠父亲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史蒂芬孙上不起学,8岁那年,他就去给人家放牛了。

除了替人家放牛之外,史蒂芬孙还有一项工作就是给在煤矿工作的父亲送饭。每次来到父亲工作的锅炉房,他都会被那些不停转动着的机器迷住,他总是出神地看着锅炉中熊熊燃烧的烈火,忘情地听着机器隆隆转动的声音。他很想弄明白:它们为什么能够自动转起来,而且力量会这么大?他想,自己长大以后,要是也能像父亲那样当一个司炉工,操纵巨大的蒸汽机干活,那该多好!

放牛的时候,他就常用泥巴来做自己想像中的蒸汽机,锅炉、汽缸、飞轮等各种各样的部件都有。

14岁那年,史蒂芬孙真的当上了一名见习司炉工,负责给蒸汽机添煤、加油和擦拭机器零件。看着机器在自己的操作下飞快地转动,他高兴极了。但是时刻久了,他觉得只是看着机器转动但是瘾。他开始在心里琢磨起来:这机器是怎样转动起来的?它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

有一天,别人都下班回家了,史蒂芬孙一个人偷偷地把蒸汽机拆开了,他把所有的零件都仔细观察了一遍。但拆散容易装配难,他忙乎了好半天,才勉强把蒸汽机重新安装好。回家的路上,他老是提心吊胆,担心蒸汽机第二天转动不了。谁知道第二天一发动,那台蒸汽机比平时转得还要好。这次成功拆装之后,他的胆子也大多了,以后就经常这样拆了又装,装了又拆,把那台蒸汽机的各个零件都摸了个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史蒂芬孙多么渴望自己也能造出一台机器。他模仿着拆装过的那台蒸汽机,试着画了一张草图送给煤矿的工程师看。工程师看后,高兴地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啊,有志气的孩子,期望你多读书,多掌握科学知识,将来发明一台比蒸汽机更好的机器!”但是,史蒂芬孙从小没有进过学校门,怎样读得懂高深的理论书籍呢?

17岁的小学生

没有文化知识,就很难搞出发明创造。于是,17岁的史蒂芬孙第一次走进了学校,他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读起。史蒂芬孙每一天晚上都和七八岁的儿童坐在一齐上课。他像羊群里的骆驼,鸡群里的仙鹤那么突出。

“嘻嘻,傻大个!”

“嘿嘿,笨蛋!”

教室外面常常会传来这样的讥笑声。小学里的许多学生都讥笑这位“大学生”并没有在念大学,却是在念小学。然而,史蒂芬孙不怕羞,不怕讥笑,他毫不介意,只顾埋头苦读。史蒂芬孙白天要到矿上上班,为了多挣些钱养家糊口,休息时刻他还要替人家修理钟表、擦皮鞋,每一天累得筋疲力尽。但是到了晚上,史蒂芬孙总是第一个进教室,专心听讲,埋头学习。放学以后,别人都睡了,他还在昏暗的灯光下复习功课、做作业。由于他勤奋好学,刻苦用功,很快就掌握了许多科学知识。

1803年,史蒂芬孙被提升为煤矿的机械修理工。1810年的一天,矿上的一台运煤车突然出了故障,许多机械师都找不出毛病在什么地方。史蒂芬孙看了一会儿,就对总工程师说:“让我试试吧。”那些机械师都不坚信他,认为一个“毛头小子”怎能把机器修好呢,但史蒂芬孙很快就把运煤车修好了。煤矿经理知道这件事后,立刻把史蒂芬孙提升为机械师。

发明火车

史蒂芬孙在煤矿工作时,每一天看到运煤工人总是用力地把煤从矿井里一点点地背出来,工作十分辛苦,就萌发了一个伟大的念头:他要制造一辆既能够运很多煤又跑得很快的蒸汽机车。于是他就埋头设计起这样的机车来。

1814年,史蒂芬孙造出了一台名叫“半统靴号”的火车头。当他驾驶这个火车头,在煤矿进行试车表演时,很多人都嘲笑这辆只能拖30吨货物,每小时只能走六七公里,样貌像笨鸭子一样丑,走起路来像地震一样响的破车。还有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竟然到处造谣,说:火车的声音很响,这会使牛受惊,不敢吃草,从而牛奶就没有了;鸡鸭受惊,从而蛋就没有了;而且火车的烟筒里会放出毒气,将杀绝飞鸟;火星四溅,将酿成火灾;倘若锅炉爆炸,后果更是不堪设想,乘客将遭断手折骨之痛!一些原来赞成火车试验的官员,听到这些谣言也开始极力反对,并且十分肯定地说用蒸汽机车做交通工具是根本不可能的。

应对技术上的困难和这些谣言带来的压力,史蒂芬孙并没有像另外一些也在发明火车的人那样灰心丧气,止步不前。他始终坚信自己发明的"火车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帮忙,因此鼓足勇气,总结经验,决心继续研究和改善火车。

1825年9月27日,天还没有大亮,居住在英国斯多林克顿的许多男女老少就纷纷起床了。他们有的步行,有的骑马,向同一个地方赶去。他们去干什么呢?原来,史蒂芬孙要在那里举行一次试车表演。正当机车缓缓启动时,一个青年骑马疾驰而来,他大声叫喊着要与史蒂芬孙的火车比试比试。于是,火车和马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

一开始,只见火车缓慢行驶,而马则狂奔不已。一会儿后,火车的安全阀升起来了,鼓风机嘶鸣着,腾起团团烟雾,车速逐渐加快,很快火车与马并驾齐驱了。再过一会儿,火车毫无倦意,一往直前,马却渐渐累了。越往后,马就越显得力不从心,被火车甩得越来越远。

这条飞奔的钢铁长龙,可载重90吨,乘客400人,最高时速24公里。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列火车——“旅行号”。

从此,火车得到了人们普遍的称赞和重视,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使陆上交通运输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史蒂芬孙那不畏艰辛,百折不回,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称赞,也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相关链接:火车名称的由来

19世纪初期,蒸汽机早已发明了,并在工业上得到广泛使用。于是有人打上了蒸汽机的主意,想把蒸汽机装上轮子,代替马来拉车,期望制造出能行走的蒸汽机。当然,蒸汽机的力气比马要大多了,能够拉上好几节车厢。由于蒸汽机是烧煤的,要点火后才能产生蒸汽带动车轮滚动,行走时烟筒里有时还会冒出火来,因此就有了“火车”这个名称。

发明创造的事例优秀篇13

在火车出现之前,人们在陆地上的运输和旅行,主要是靠人和其他动物进行的。但是不论是人还是其他动物,都有同样的缺点:速度缓慢,易受天气变化影响,需要中途休息和补充食物。那么,能不能制造一种机器来代替人和其他动物进行运输和旅行呢?被誉为“火车之父”的英国蒸汽机车发明家史蒂芬孙把这个设想变成了现实。

童年时代的梦想

勤奋造就伟大的发明家1781年6月9日,史蒂芬孙出生于英国一个贫苦的矿工家庭。他的父亲是煤矿里一个看管蒸汽机的司炉工,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全家8口人,主要靠父亲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史蒂芬孙上不起学,8岁那年,他就去给人家放牛了。

除了替人家放牛之外,史蒂芬孙还有一项工作就是给在煤矿工作的父亲送饭。每次来到父亲工作的锅炉房,他都会被那些不停转动着的机器迷住,他总是出神地看着锅炉中熊熊燃烧的烈火,忘情地听着机器隆隆转动的声音。他很想弄明白:它们为什么能够自动转起来,而且力量会这么大?他想,自己长大以后,要是也能像父亲那样当一个司炉工,操纵巨大的蒸汽机干活,那该多好!

放牛的时候,他就常用泥巴来做自己想像中的蒸汽机,锅炉、汽缸、飞轮等各种各样的部件都有。

14岁那年,史蒂芬孙真的当上了一名见习司炉工,负责给蒸汽机添煤、加油和擦拭机器零件。看着机器在自己的操作下飞快地转动,他高兴极了。但是时刻久了,他觉得只是看着机器转动但是瘾。他开始在心里琢磨起来:这机器是怎样转动起来的?它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

有一天,别人都下班回家了,史蒂芬孙一个人偷偷地把蒸汽机拆开了,他把所有的零件都仔细观察了一遍。但拆散容易装配难,他忙乎了好半天,才勉强把蒸汽机重新安装好。回家的路上,他老是提心吊胆,担心蒸汽机第二天转动不了。谁知道第二天一发动,那台蒸汽机比平时转得还要好。这次成功拆装之后,他的胆子也大多了,以后就经常这样拆了又装,装了又拆,把那台蒸汽机的各个零件都摸了个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史蒂芬孙多么渴望自己也能造出一台机器。他模仿着拆装过的那台蒸汽机,试着画了一张草图送给煤矿的工程师看。工程师看后,高兴地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啊,有志气的孩子,期望你多读书,多掌握科学知识,将来发明一台比蒸汽机更好的机器!”但是,史蒂芬孙从小没有进过学校门,怎样读得懂高深的理论书籍呢?

17岁的小学生

没有文化知识,就很难搞出发明创造。于是,17岁的史蒂芬孙第一次走进了学校,他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读起。史蒂芬孙每一天晚上都和七八岁的儿童坐在一齐上课。他像羊群里的骆驼,鸡群里的仙鹤那么突出。

“嘻嘻,傻大个!”

“嘿嘿,笨蛋!”

教室外面常常会传来这样的讥笑声。小学里的许多学生都讥笑这位“大学生”并没有在念大学,却是在念小学。然而,史蒂芬孙不怕羞,不怕讥笑,他毫不介意,只顾埋头苦读。史蒂芬孙白天要到矿上上班,为了多挣些钱养家糊口,休息时刻他还要替人家修理钟表、擦皮鞋,每一天累得筋疲力尽。但是到了晚上,史蒂芬孙总是第一个进教室,专心听讲,埋头学习。放学以后,别人都睡了,他还在昏暗的灯光下复习功课、做作业。由于他勤奋好学,刻苦用功,很快就掌握了许多科学知识。

1803年,史蒂芬孙被提升为煤矿的机械修理工。1810年的一天,矿上的一台运煤车突然出了故障,许多机械师都找不出毛病在什么地方。史蒂芬孙看了一会儿,就对总工程师说:“让我试试吧。”那些机械师都不坚信他,认为一个“毛头小子”怎能把机器修好呢,但史蒂芬孙很快就把运煤车修好了。煤矿经理知道这件事后,立刻把史蒂芬孙提升为机械师。

发明火车

史蒂芬孙在煤矿工作时,每一天看到运煤工人总是用力地把煤从矿井里一点点地背出来,工作十分辛苦,就萌发了一个伟大的念头:他要制造一辆既能够运很多煤又跑得很快的蒸汽机车。于是他就埋头设计起这样的机车来。

1814年,史蒂芬孙造出了一台名叫“半统靴号”的火车头。当他驾驶这个火车头,在煤矿进行试车表演时,很多人都嘲笑这辆只能拖30吨货物,每小时只能走六七公里,样貌像笨鸭子一样丑,走起路来像地震一样响的破车。还有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竟然到处造谣,说:火车的声音很响,这会使牛受惊,不敢吃草,从而牛奶就没有了;鸡鸭受惊,从而蛋就没有了;而且火车的烟筒里会放出毒气,将杀绝飞鸟;火星四溅,将酿成火灾;倘若锅炉爆炸,后果更是不堪设想,乘客将遭断手折骨之痛!一些原来赞成火车试验的官员,听到这些谣言也开始极力反对,并且十分肯定地说用蒸汽机车做交通工具是根本不可能的。

应对技术上的困难和这些谣言带来的压力,史蒂芬孙并没有像另外一些也在发明火车的人那样灰心丧气,止步不前。他始终坚信自己发明的"火车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帮忙,因此鼓足勇气,总结经验,决心继续研究和改善火车。

1825年9月27日,天还没有大亮,居住在英国斯多林克顿的许多男女老少就纷纷起床了。他们有的步行,有的骑马,向同一个地方赶去。他们去干什么呢?原来,史蒂芬孙要在那里举行一次试车表演。正当机车缓缓启动时,一个青年骑马疾驰而来,他大声叫喊着要与史蒂芬孙的火车比试比试。于是,火车和马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

一开始,只见火车缓慢行驶,而马则狂奔不已。一会儿后,火车的安全阀升起来了,鼓风机嘶鸣着,腾起团团烟雾,车速逐渐加快,很快火车与马并驾齐驱了。再过一会儿,火车毫无倦意,一往直前,马却渐渐累了。越往后,马就越显得力不从心,被火车甩得越来越远。

这条飞奔的钢铁长龙,可载重90吨,乘客400人,最高时速24公里。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列火车——“旅行号”。

从此,火车得到了人们普遍的称赞和重视,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使陆上交通运输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史蒂芬孙那不畏艰辛,百折不回,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称赞,也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相关链接:火车名称的由来

19世纪初期,蒸汽机早已发明了,并在工业上得到广泛使用。于是有人打上了蒸汽机的主意,想把蒸汽机装上轮子,代替马来拉车,期望制造出能行走的蒸汽机。当然,蒸汽机的力气比马要大多了,能够拉上好几节车厢。由于蒸汽机是烧煤的,要点火后才能产生蒸汽带动车轮滚动,行走时烟筒里有时还会冒出火来,因此就有了“火车”这个名称。

推荐访问:事例 发明创造 优秀 发明创造的事例优秀作文素材 发明创造的具体事例 发明创造的事例有哪些50字 创造发明例子 创造发明的名人故事 关于发明创造的事例短一点 发明与创造的事例 发明创造的名人 发明创造的事例200 发明创造的事例有哪些

版权所有:上派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上派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上派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20334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