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科室规章制度

时间:2022-05-04 11:1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儿科科室规章制度,供大家参考。

儿科科室规章制度

 

 儿科科室规章制度

  篇一:儿科工作制度

  儿 科 工 作 制 度

  一、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开展目标管理;建立健全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全科出勤率≥__%。

  二、要教育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的思想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严格遵守卫生颁发的《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并建立医德考核评价制度及单位、职工和社会群众相结合的监督系统。

  三、加强科室门诊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制度。针对儿童疾病常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症状不典型,易发生交叉感染,而且缺乏自诉病情的能力,检查不合作等特点,因此,除健全完善全院共性的各项规章制度外,应注意加强以下几点:(一)诊断耐心、细致,治疗及时、恰当、有效。(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严格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三)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儿童保健,搞好卫生宣传教育。(四)儿童的健康情况,有很强的社会性,因此,应注意与社会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取得社会的支持和协作。四、抓好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发生。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安全制度,正确处理差错事故,认真吸取教训。……

  儿科健康教育制度

  在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增加护士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时间,将对病人的心理与健康知识宣教融汇在每项护理服务中。把重点放在入院宣教、特殊用药检查前后宣教以及病情变化时和出院前的指导,对一般病人进行普通健康知识宣教,有效发挥健康教育在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健康管理相关信息的教育,以提高病人、家属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健康状况,制定本制度:

 一、健康教育在评估病人及家属实际需求进行,由医务人员、病人、家属共同确定完成。

  1.使病人及其家属参与治疗计划、制定、实施和医疗决策过程。

  2.出院随访信息。

  二、建立健康教育手册,为病人提供健康教育资料。

  三、责任护士应评估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病人、家属现有文化程度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与需求。

  2.病人住院日长短和病人能力进行教育。

  3.病人、家属与医务人员的目标是否一致。

  4.健康教育的障碍,主要包括:

  (1)宗教信仰;

  (2)文化程度/语言;

  (3)阅读、视、听、讲方面的障碍;

  (4)心理成熟程度;

  (5)其它影响健康教育的生理障碍、生理并发症;

  (6)经济状态;

  (7)影响健康教育的消极情绪。

  四、病人住院、出院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列各项:

  1.住院须知;

  2.病人权利与义务;

  3.关于病人特定的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治疗方案的教育和培训;

  4.各种治疗方案的结果和不遵从治疗方案可能导致的结果;

  5.疼痛管理;

  6.有效地使用药物包括潜在药物副反应;

  7.安全有效地使用医疗设备;

  8.药物、食物潜在的相互作用的预防;

  9.营养和康复指导。

  五、病人健康教育的书写记录:

  健康教育评估单;

  附件:住院病人健康教育流程

  一、入院病人指导:内容包括向病人介绍主管医护人员、入院须知及医院有关规章制度等。

  二、治疗过程中的指导:

  病人接受检查与治疗的指导,内容包括心理因素与疾病关系、调整心理压力的方法、治疗饮食的目的及种类、饮食的注意事项、特殊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药物治疗的目的与方法、特殊治疗的目的及准备与配合、各类导管的目的与注意点、专科指导等。

  三、出院指导:

 病人出院指导的内容为心理与康复的关系、饮食及注意事项、继续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自我检测及自我措施、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出院后复诊的意义及要求等。

  四、出院定期随访:

  了解病人转归、饮食、服药、康复情况,预约复诊时间及医生,解答病人咨询,鼓励病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篇二:儿科制度

  儿科医疗质量检查管理制度

  一、规范临床医疗质量检查程序及职责,保证临床医疗过程的安全、有效。

  二、由科主任、副主任、护士长负责本科室的科内医疗质量检查、计划的实施。

  三、由上级医师负责本科内下级医生的日常临床医疗质量过程控制。

  四、科主任、主治医师及时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件,对下级医师做出的诊断和治疗提出指导和修改意见,审签出(转)院病历。

  五、主治医师、护士长要经常检查本病房的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六、科主任要督促各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技术操作规程,按照国家卫生部的有关技术操作常规与规程,以及高等医学院教科书编印的技术操作规程执行。

  七、科主任和质控员按照《科室医疗质量考核评分表》,每个月对本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一次,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反馈、总结、改进。

 八、主治医师负责项目病历的检查、统计、审阅工作,李俊华负责单病种病例的检查、统计、报表工作,卢星负责临床路径病例的执行、完成及报表工作,科主任监督检查、落实、及实施情况。

  九、病例书写标准:按照卫生部印发的《病例书写规范》执行。

  十、主班(值班)医师审阅前一天住院病人的化验结果,如有异常及时给予相应处理,并及时交班。

  十一、定期组织学习规章、职责及各种操作规程和专业基础知识。

 十二、对质量观念弱者要强化教育。

  十三、医疗质量主要标准与指标

  1.医疗质量主要标准

  (1)诊断质量标准正确性:确诊要符合诊断要点,病史、体征、实验室及特殊检查具有特性,拟诊要基本符合诊断要点。诊断性治疗。全面性:主病,并发症,伴发症依次列出:诊断疾病名称以国际疾病为准。及时性:对急、危、应力争在 24 小时内确诊,疑难复杂病症应及时组织科内会诊,需要其他科室会诊要及时和书面记录,必要时请示分管院长组织全院会诊或及时转入上级医院。

  (2)疗效判别标准治愈:病人症状消失,器官功能恢复正常。好转:病人症状好转,器官功能明显好转。

 2 .护理质量标准按照国家卫生部护理质量评定标准执行。

 十四.强化并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知识。

 儿科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为了保障医疗质量,使患者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以便做出适宜的治疗计划,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特制定本制度。

 一、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是医务人员的职责,是重要的质量管理监控环节。对患者进行评估的卫生专业人员应当具备在本院注册的执业资质。

 二、患者评估是通过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医技辅助检查等途径,对患者的全身状况、疾病、严重程度、心理、生理及社会、经济支付能力等做出综合评估,以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三、对患者的评估应当贯穿于整个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评估,全面把握患者基本的现状和对治疗服务的要求,为制定适宜于患者的治疗(手术)方案(计划)、护理计划提供依据和支持。

 四、患者评估的重点范围,包括:门诊评估、住院时再评估、手术前后评估、麻醉前后评估、疑难危重患者评估、病情变化时评估、转院前评估、护理对患者安全风险评估、出院前评估等。

 (一)医师对门诊患者进行评估时,严格按照评估结果拟定全面的治疗方案,严格掌握入院指征。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由患者或其近亲属签字。

 (二)患者入院后,主管医师、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准确全面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并依据疾病诊治、护理规范,及时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护理方案并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

 (三)对疑难、病情变化等特殊情况的患者,应及时向上级医

 师请示,与科主任共同再次评估。必要时申请会诊、病例讨论,再集体评估。对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确定治疗方案,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四)手术前麻醉科、手术科室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要求在术前小结、术前讨论、麻醉前访视记录中体现手术风险评估情况。手术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共同遵照“手术风险评估” 制定规定的流程实施再次核对手术类型与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和手术时间等内容,并正确记录。

 (五)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病情危重程度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评估,调整治疗方案,组织会诊、抢救等。

 (六)副主任以上医师对患者病情恢复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后确定出院。患者出院时,主管医师、护士应对患者全面评估,提供出院指导和康复训练、安全用药、随访时间等。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

 五、医务人员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经济支付能力进行客观评估,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经济状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六、患者评估的结果必须记录在住院病历中,所有的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对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并履行签字认可。

 七、医院职能部门定期实施检查、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

 科室工作制度

 一、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开展目标管理,建立健全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

 二、认真执行医护人员岗位职责制度《医护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建立科内医德医风的约束机制。

 三、加强科室门诊、急诊管理,严格执行负责制度。针对儿童疾病的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症状不典型、易发生交叉感染,而且缺乏自诉病情的能力,检查不合作等特点,对门诊患儿做到诊断耐心、细致治疗及时、恰当、有效。

 四、坚持首诊负责制、危重病人抢救制、急诊病人转诊制,对急、危重病人保持绿色通道,对危重病员做到随叫随到,不推诿病人。对新入院病员,根据各自管理范围及病情及时诊治,不得随意拖延,并按规定书写病历和各种记录。

 五、值班医师应坚守工作岗位,做好交接班,每日早晚各查房一次;主治医师每曰查房一次,住院医师上、下各查房一次,危重病员应随时查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六、坚持三级查房责任制、疑难病例讨论制,死亡病例讨论制,努力提高医疗质量,使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七、努力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开展新技术,不断提高科室的技术水平。

 八、努力做好科研、教学、带教工作,并以此促进临床医疗水平的

 篇三:儿科各级人员工作职责

 儿科各级人员工作职责

 科主任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

 科主任是本科诊疗质量与病人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第一责任人,应对院长负责。

 2 、定期讨论本科在贯彻医院(医疗方面) 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执行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

 3、根据医院的功能任务,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4、主持本科爱婴医院政策落实、健康宣教、母乳喂养知识、技能培训指导工作。

 5 、领导本科人员完成门诊、急诊、住院患者的诊治工作和院内外会诊工作。应用《诊疗规范》和《技术操作规程》指导诊疗活动,并逐渐应用“临床路径”来规范诊疗行为。

 6、定时查房,共同研究解决重危疑难病例诊断治疗上的问题。参加门诊、会诊、出诊,决定科内病员的转科转院和组织临床病例讨论。

 7、组织全科人员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撰写发表论文、论著。

 8、保证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在本科贯彻、执行。制定具有本科特点、符合本学科发展规律的规章制度,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执行。严防并及时处理医疗差错。

 9 、按手术(有刨操作)分级管理原则,决定各级医师手术权限,并督促实施。10 、确定医师轮换、值班、会诊、出诊。组织领导有关本科对口支援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工作、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11 、领导组织本科人员的”三基训练” 和定期开展人员技术能力评价,提出升、调、奖、惩意见。妥善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并担任临床教学。

 12、参加或组织院内外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治工作,并接受和完成医院指

 令性任务。

 13 、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任职资格。(1)工作资历:必须是本专业的主任(副主任)医师,具有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和技术专长。(2) 工作能力:对本专业临床及行政管理工作,具有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

 13、副主任协助主任负责相应的工作。

 1、在科主任领导下,指导全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养与理论提高工作。

 2、定期查房并亲自参加指导急、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处理与特殊疑难和死亡病例的讨论会诊,参加院外会诊和病例讨论会。

 3、指导本科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基本功训练。

 4 、担任教学和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5 、定期参加门诊工作。

 6 、运用先进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提高医疗质量。7、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8 、指导全科结合临床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9、协助科主任制定和落实母乳喂养相关制度,安排全科医生母乳喂养培训,指导并监督下属医师母乳喂养理论掌握及技能落实情况。

 10、副主任医师参照主任医师职责执行。

 1 、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 研、预防工作。

 2 、按时查房,具体参加和指导住院医师进行诊断、治疗及特殊诊疗操作。3、掌握病员的病情变化,病员发生病危、死亡、医疗事故或其他重要问题 时,应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

 4、正确掌握母乳喂养的有关知识,落实母乳喂养相关制度措施,指导并监督下属医师母乳喂养工作。

 5、参加值班、门诊、会诊、出诊工作。

 6 、主持病房的临床病例讨论及会诊,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

推荐访问:儿科 科室 规章制度 儿科科室规章制度 儿科工作制度及管理制度

版权所有:上派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上派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上派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20334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