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活化”语文教学

时间:2023-07-19 14:35:03  来源:网友投稿

百年前,著名教育家杜威访华,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带到中国,其中“教育即生活”更是掀起一阵热潮。而陶行知先生结合当时中国的教育现状,将其“翻了半个筋斗”,提出了“生活即教育”,对近现代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生活即教育”,也就是说社会处处是生活,生活处处是教育。是康健的生活,就是康健的教育;
是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
是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
是艺术的生活,就是艺术的教育;
是改造社会的生活,就是改造社会的教育。这一理论引领了当时的教育改革风潮,并历久弥新。哪怕到了今天,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仍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一、“生活教育”启示我们,要从生活中寻找语文教学资源

陶行知先生在《小先生与民众教育》中提出:便是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陶行知先生是从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现实出发,呼吁教育要面向民众,但放在我们今天,这番话有新的启示意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意味着语文课程和生活是难舍难分、紧密相连的。我们要将生活作为语文教学的资源,用真实、鲜活、生动、多彩的教育资源丰富我们的语文教学,启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之光”,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整体把握经典选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基于这一考量,在《庖丁解牛》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生活化的微写作任务:

在《庄子·养生主》开头中有这样一段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解牛》的故事给现代人的生活以启示。在当下高中生的日常生活中,就充滿了各种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请你结合课文内容和上述文段,说说《庖丁解牛》可以给当下高中生哪些启示。

这样的写作任务将诸子优秀的哲理思想和今天的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在思考、写作、交流的过程中,可以真切感受这种穿越历史仍旧熠熠生辉的真知灼见。

二、“生活教育”启示我们,要用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

陶行知先生在《活的教育》中提出:活的教育,好像在春光之下,受了滋养似的,也就能一天进步似一天。换言之,就是一天新似一天。活的教育其实就是“贴近生活”的教学,是教学做的统一,避免“鱼在岸上,鸟在笼中”的困境。在比较初始的教学阶段,教学做的统一可以理解成是真做真学;
但随着学习内容越来越复杂,有些学习内容必然超越学生可以实践的范畴,如此一来做还做吗?其实做并不一定是真做,而是结合生活经验的体验和理解,不能体验的,可以尝试借助经验去理解。在一次高中语文模拟测试中,遇到一篇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文学性文本阅读。这是一篇小说,借助人物对话推进剧情,并交织着对大雪天气的描写,情节明中有暗,展现了一对中年夫妇互相埋怨、互相猜疑的生活状态。这是一篇优秀的小说,却不是一篇优秀的文学性文本阅读。为何?因为学生调动不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这种生活状态。而我们在教学中接触的更多文本,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既能够广于学生的生活,又不至于无法体验或理解,而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给予学生合适的方式,去体验,去理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生活教育”启示我们,要用充满生活气息的语文活动开展语文教学。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是一本充满思辨的学术著作。而我们对这本书的学习,除了要梳理内容,掌握梳理知识体系的能力以外,更有价值的是“学以致用”——结合自己的生活观察和体会,思考社会转型中传统和现代的交织和转换,乡村与城市的碰撞和融合,从而选取一个角度,开展调查访问,尝试调查报告的写作,把最初的阅读转化成对真实生活的体验和理解。

三、“生活教育”启示我们,要做一个永不停步的学习者、教育者

陶行知先生在《以科学之方,新教育之事》中论及教育者:惟有以科学之方,新教育之事,庶几可耳!参酌古今,辨析毫芒,躬验体察,条理秩然,终身以之,勤劬专一,斯真教育之人矣。生活即教育,这就意味着教育是不断往前发展的“活”的教育。陶行知先生论及学,提到“做”是学的中心,而真正的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在劳力上劳心,不只是对学的要求,也是对教的要求,或者换言之,教本质也是学,也需要不断进步,不断实践。愿意付出的教师很多,但付出的只是劳力,做得再苦再累,收效也不大。我们需在劳力上劳心,也就是需要不断学习,在自己的专业成长上不断向前,才能让付出有意义,有成效。

开始接触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笔者在大学作为师范生学习的阶段。到了今天,这仍然是对笔者影响最大的教育理论。从教育为了什么到教什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伴随笔者的职业生涯走过一年又一年,解决了笔者实际工作中的许多困惑。成长之路漫漫,笔者时刻谨记陶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停步,勇向前,做个真的人,教人求真;
做个活的人,教活别人。

参考文献:

[1]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朱永新.陶行知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生活教育,2021(10).

猜你喜欢陶行知语文课程活化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材料与冶金学报(2022年2期)2022-08-10生姜对亚硝胺合成及体内代谢活化的抑制作用云南化工(2020年11期)2021-01-14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时代人物(新教育家)(2020年1期)2020-08-01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思考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20年6期)2020-07-27陶行知教育名录新世纪智能(教师)(2020年2期)2020-05-22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5年31期)2015-12-20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6期)2014-04-16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教育科学论坛(2014年11期)2014-03-01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语文知识(2014年8期)2014-02-28

推荐访问:活化 语文教学 教育

版权所有:上派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上派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上派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20334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