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1000字9篇

时间:2022-11-18 17:35:04  来源:网友投稿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1000字9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1000字  绿色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心得体会范文(精  选多篇)  绿色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心得体会4篇第1篇:绿色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1000字9篇,供大家参考。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1000字9篇

篇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1000字

  绿色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心得体会范文(精

  选多篇)

  绿色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心得体会4篇第1篇:绿色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心得体会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句1、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写诗人内心的闲静。更突出了人与自然的融合2、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体现的是渔父与自然的另一种和谐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__王籍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谷口书斋寄杨补阙钱起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湖上徐元杰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第2篇:绿色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心得体会至美者——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一)假期无事,偶有无聊之感,便信手拣起置于床头多日的《狼图腾》翻了几页,不由被书中所描绘的额伦草原的美丽景色吸引,心生神往,一时竟难以释手。儿时读到北朝民歌《敕勒川》,至今记忆尤深,“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天然壮美已经让我们这些生长于小桥流水江南的孩子向往不已。而书中额伦草原的景色居然让所有的语言文字都黯然失色:湿润碧绿的草场鲜艳欲滴,千万朵飘飞的白云亮得刺目,洁白的天鹅在明净的湖中幽幽滑行,大群水鸟在河的上空低低盘旋,羊群、马群悠闲而贪婪地啃吃着满嘴的青绿,而娇艳的芍药在一旁静静绽放。一切是如此的恬静、自然,完全是一幅世外天国的美丽长卷。而时隔二十年,草原的腾格里几乎变成了沙地的腾格里,干热的天空下,再也望不见茂密的青草,稀疏干黄的沙草地之间是大片大片的板结沙地,像铺满了一张张巨大的粗砂纸,纯白肥美的羊群已经又瘦又小,美丽的天鹅在人类的枪声下消失殆尽。合上书,心情似乎有些沉重。是什么让天堂沦丧?在额伦草原,草原—羊、牛、马—狼群—人在千百年的进化演绎下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严密的生态链:牛羊吃草,狼吃牛羊。狼使得牛羊的数量控制在草原所能承载的范围之内,所以当地的牧民既打狼,但更敬畏狼,甚至于觉得人死后能被狼吃了是一种光荣,当地人称之为“天葬”。因为他们知道,没有狼的存在,这生物链就不复存在,牛羊马群的无度繁衍将直接导致草原的枯竭,也剥夺了牧民延续发展的根本。但在七十年代后,大量外地兵团的涌入,大肆地捕杀狼群,致使这一生物链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终呈现了书的结

  尾处让我们所不愿见的一幕。扼腕之余,我不禁开始重新审视人类的进化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人与自然的关系。(二)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紧密相关,达尔文的

  进化论认为,人类产生的根源就是自然生态环境变化的结果,人类在承受各种来自大自然不确定的环境压力的同时,也在不断积蓄和发展自身控制、驾驭自然的能力,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各种思想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一是各种人类中心主义,二是与形形色色的人类中心主义对立的生态中心主义。

  各种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乃万物之灵,凭借人类的力量完全可以改造、驯化自然为我所用,一切环境问题皆可以依赖各种技术手段加以解决。坚信人乃万物之灵,人定胜天的人思想千百年来占剧着主导地位,并且一直指导着人类的实践。无论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荀子的“人‘力不若牛,疾不如马,而牛马为用,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还是当代温和人类中心主义(weakanthropocentrism)诺顿(Bryan.G.Norton)和默迪(W.H.Murdy)的说法都明确显示了这一点。而他们的论断确实也有大量的史实作为依据:原始社会人类发现并使用了火,发明了工具;进入农业社会以后,人类发展了种植业,避免了采集与狩猎经济的食物季节性短缺之虞,固定的居所解除了寒冷与野兽的威胁,人类似乎进入幸福的天堂;资本主义二、三百年中创造的生产力远远超过了人类历史上创造的生产力之和。

  但是在大量鼓舞人心的证据面前我们也不能忽视另外的存在:农业社

  会中,铁器的大量使用除了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环境和武装斗争的能力之外,也使大面积的森林、草原被开垦为农田,频繁的战乱灾祸使植物严重破坏、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甚至出于战争或政治目的,不惜人为制造环境灾难。这些行为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渍化、原始森林消失等不可逆转的环境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古两河流域、古埃及都变成了贫脊、荒凉的不毛之地,它赖以存在的文明也都成了不可延续的文明;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在将人类带入新时代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全球气候变暧,两极冰川融化、臭氧层破坏、核武器的存在和使用等问题,它们时时刻刻都在从根本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人类每一次向自然的胜利都遭到了自然无情、加倍的报复。

  人不是地球固有的主宰,他也是地球环境演变的产物。地球适合生命存在的时间相对于它现有年龄是极其短暂的,而人类的生存时间更是微乎其微,人类对地球环境演变的驾驭能力也是极其有限的,完全无视良好自然生态系统存在的价值,一切以人类短期经济利益为中心,即使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自然环境也是以人的利益为出发点,这有可能加速地球适合人类生存这一时段的提前结束。

  二是与形形色色的人类中心主义对立的生态中心主义观,它将人与自然置于同等的地位,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每一主体生存发展的命运只能从其自身寻找解释,而非由于其他生物的关系决定,否认人类凌驾于自然的特权。这种思想可追溯到人类思想发展的遥远前期,老子以“道”作为万物的根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庄子也说:“万物与我同根,天地与我同体”(《庄子·各物论》),他们认为人与自然万物皆源于一体,人与万物平等,人类没有凌驾于万物之上、主宰世界的权利。20世

  纪后期,倡导人类与其他生物平等的思潮在西方兴起。20年代,德国学者史怀泽提出“敬畏生命”的思想,1981年,美国学者泰勒也在《尊重自然》一书中提出“生命中心主义”。它们的基本理论观点趋向一致,都主张自然万物拥其固有的内在价值,每一主体都有自身的意识,享有与人类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可以说生态中心主义是自宗教改革以来人类思想史上又一次伟大的革命,宗教改革在人域范围内解决了主体平等的问题,生态平等主义则将这种平等的思想由人类推广到了整个自然界,彻底否定了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的优越性,使平等和公正达到了无可拓展的广度,使人类为自身利益而部分遵循规律或直接随心所欲地利用自然环境的时代成为历史。

  但是,生态中心主义者在强调人与自然平等的时候,却忽视了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处,人类作为自然界的独特一员就是因为他所拥有的其他生物无可比拟的智力优势,否认这一点,将引发一种极端的悲观情绪,使人类在地球环境演变过程无所作为,只能听天由命。猿走出森林向人进化就是地球环境演变的结果,如果人类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不发挥自己的智力优势,像其他物种一样,任其自然,无所作为,人类和其他生物同样也可能走向灭亡。

  (三)比较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可见,前者过分突出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力量、地位和作用,相应地在价值评判上将人类自身价值凌驾于其他价值之上,认为一切非人类的价值都要服从、服务于人的价值,这种思想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错位,不会在价值层面说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因;后者则过分强调了人与其他生命体的共性,人与自然在伦理道德上

  拥有同样的地位和权利,一切应以生态为中心,一切都要顺应自然,它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类与自然平等的问题,但却忽视了人类在地球环境演变过程中的积极能动作用。

  既然二者各有所长,各有其短,那我们就取其长处,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观,它既突破了人与自然之间无道德可言的传统观念,承认人与其它生命体都享有同样的发展机会,都是生物圈平等的成员,又强调人类智慧对自然发展规律的掌握和运用,在追求自然利益的同时,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完善和永续发展。更加有利于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有序、持续、良性的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标志着党在发展观上与时俱进的重大变革,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可持续发展最核心的问题。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破坏生态环境的经济发展注定要成为无根之木。

  那么,如何才能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呢?我们认为,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应倡导三种态度:

  1、倡导一种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伦理态度。我们必须意识到,自然环境不是我们欲望的函数,而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体。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有一条永远割不断的脐带,当我们从自然母体中汲取营养而创造文明时,我们不要忘记自然母亲的恩德,更不能做一个以怨报德的不孝子孙。人不过是自然之子,我们无时无刻不受自然的恩惠,我们的生存无不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我们的命运与大自然的命运紧密交织在一起,就如同心

  灵和躯体一样密不可分。今天,我们不能再以一个征服者的面目对自然发号施令,而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自觉充当维护自然稳定与和谐的调节者。

  2、倡导一种拜自然为师、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纵观许多古文明的兴衰,我们发现,这些文明之所以从强盛走向衰落,是因为他们在文明发展过程中很少或根本没有遵循生态规律,对自然界肆意开发和掠夺,从而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崩溃,最终酿成文明的衰败。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如此,玛雅文明如此,哈巴拉文明也如此。如果说,过去的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破坏的只是局部的生态系统,最终导致一个区域性的文明衰败,那么现在的工业文明破坏的则将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因此,我们必须从现在起,拜自然为师,循自然之道,从自然界中学习我们的生存和发展之道。我们不要过度迷恋人类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信条,实际上,现存的环境问题往往是我们对自然无知或知之甚少的结果,它的最终解决需要我们到自然生态系统中去发现和掌握生态规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目前的困境。

  3、倡导一种保护自然、拯救自然的实践态度。几千年来,文明人足迹所过之处常常留下一片沙漠,这是文明的悲剧。人类在不断吞噬自然的躯体,同时也在品尝自己所酿造的苦酒。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能领略到气候变化的威胁。有数据显示,全球气温自1800年以来一直缓慢上升,20世纪是过去600年间最热的一个世纪。如果我们再不改变自己的行为,在自然界面前依然我行我素,那么,数百年后,巨大的热浪将会席卷地球每一个角落,海洋中漂浮的冰山将会融化得无影无踪。到那个时候,也许泰坦尼克号的悲剧不会重演,但更为严重的全球性的悲剧将会不

  期而至。面对如此前景,我们必须以人类的良知、远见和气魄,采取坚实的行动,来弥补我们的前人以及我们自己对自然所犯下的过错。保护自然,修复自然,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应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谆谆告诫人们要充分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要去做破坏自然环境的蠢事。他在不朽名著《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道:“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要对我们进行报复。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恰恰相反地,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从一个号令自然的主人,到一个善待自然的朋友,这是一次人类意识的深刻觉醒,也是一次人类角色的深刻转换。我们必须从现在起,拜自然为师,循自然之道,从自然界中学习我们的生存和发展之道。吕蔚2006.2.12第3篇:绿色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心得体会人与自然心得体会昨天因事有感,突然有了这样的体会。不知对错,但应该就是有些意思的。自然与人的关系,长期以来就是一种互融互斥,偏于暧昧的、说不清的关系。人,尤其就是现代人,越来越扮演破坏者的身份,而自然,则成了受害者,然后再变成报复者。

  我们与我们生存的环境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我们就是应尽所有的能力去保护它,其实也就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但就是,我们不应该刻意的去为了什么而去什么。自然与我们人类就是一样的,它也有生死经历。就像一个人,即使从出生开始就一直修身养性,本着圣贤的标准去做。她最终也还就是会老去,直至死亡。地球如此,宇宙也如此。

  因为人受内心的反映,同样也在受着所有外力的作用。而自然也一样,它包罗万象,一切生物尽在其中。有喜水的,有耐热的,有好动的,有好静的。所有这一切,秉性均不同。也就产生了那些相生相克的,种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因为没有太多个性体的思维与情感宣泄,所以瞧上去很残忍的狮子吃羊,就变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

  而比其她生物更聪明的,更富情感的,万物之灵的人类也产生出来了。做个假设,可能人就是自然最骄傲的孩子,因为她不断的好学,向上,不断的发明着,突破着一个个极限。但就是最终这个孩子可能从得天独厚变成得意忘形了。但就是我觉得还好,现在这个孩子已经慢慢的开始悔悟了。

  不知道人类就是否能这样与自然一起相携白头,但就是生命的轨迹应该就是相同的。自然孕育了万物,它必然也受万物的反作用力。

  就好像,自然把一切生物能生存的条件都无私的进行给予的同时,也展现着它特有的如地震、海啸、火山等等的考验。

  不过即使到了天荒地老的时候,也可能又会就是一次新的开始,呵呵。第4篇:绿色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心得体会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句

  1、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写诗人内心的闲静。更突出了人与自然的融合2、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体现的是渔父与自然的另一种和谐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__王籍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远归。谷口书斋寄杨补阙钱起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湖上徐元杰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篇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1000字

  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生活心得体会范文锦集5篇

  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生活心得体会(一)人一直以为地球是无穷大的,即使把数亿吨的垃圾随便扔,或是把几

  亿吨的废气送上天空,也没有什么事。但我们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事实上,地球并不大,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人们自以为地球十分大,要知道,宇宙中随便一个星球都有可能比地球大上十几倍,甚至是几十万倍。太阳,我们很多人都觉得太阳特别大,因为它相当于一百三十万个地球,可也有比太阳更大的星球,那就是红巨星,有些红巨星的质量是太阳的几亿倍,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地球是多么渺小。

  正因为地球的渺小,所以我们要加倍地保护它,而不是破坏它。现在科学家都声张保护地球,爱护环境,可有些人因为贪婪,所以他们把科学家的忠告当耳边风。因为这些人,导致世界上的许多地方遭受了严重污染。污染并未停止,而是在不断加重,因为污染,导致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发生连锁发应。

  左右全部融化。那时候,地球的海平面会剧增十几米,这会给沿海居民带来严重威胁。

  保护地球看似很难,其实很简单,只有低碳生活,地球的废气和垃圾或许能减少几十万吨,但如果人们还执迷不悟的话,人类有可能跟一位外国作家说的一样,恐龙灭绝是因为小行星撞击,人类灭绝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执迷不悟和贪婪。

  保护地球就是保护自己,让我们一起来保护地球吧。

  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生活心得体会(二)

  我看过一个令人深思的谜语:在世界上有一种动物,他们十分残暴,使许多动物灭绝,还让河水污染,使生态不平衡,他们却不知道,其时也在消灭着他们自己。突然间我的血液凝固了,几秒钟后,我的嘴巴里吐出了个字:“人!”

  是啊,这个谜语难到不是说我们人类的吗?就是我们人类呀!我们到处捕杀动物、到处污染河水、破坏生态平衡、使地球母亲哭泣、使曾经美好的生活环境不存在了……

  我们口口声声说要保护地球,可是我们做了吗?没有。不但如此,有的人还不以为然,继续如此,这是什么人啊!我们既然说了,就要做到,光说没用。

  现在大街上的垃圾随处可见,环卫工人们多辛苦呀!我们一定不可以再破坏地,让地球母亲伤心了!

  我还听过一个关于回声问的故亊:有个男孩不懂回声,一天他对大山说:“喂。”他好奇地问:“你是谁?”回声也问:“你是谁?”男孩子又大叫起来,说:“笨蛋,大笨蛋!”回声也回答:“笨蛋,大笨蛋。”男孩生气地告诉了妈妈,妈妈说:“是你不对呀!只要你和和气气地对他说话,他也会和和气气地对你说活。”

  是呀,只有你善待别人,别人才会善待你;你只有尊敬别人,别人才会尊敬你,世界上许多事都是这样的。

  来人类对环境破坏极为严重,随意排放污水、废气,乱砍伐树木,肆意捕杀动物们,大自然也“回报”了人类,每

  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生活心得体会(三)

  的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在第_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为推动我校“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深入、持续开展,“保护地球资源爱我家园”主题教育活动。

  级征文活动。

  然后,少先队大队部向学校全体师生发出“善待地球,从身边小事做起”的倡议,号召队员们从自己做起,从日常生活一点一滴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粒米,树立节约的绿色风尚,共建节约型社会,争做光荣的“环保小卫士”!

  “世界地球日”的主题和当前我们的地球面临的严峻形势,教育学生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

  通过此次活动,大家一致表示,尽自己的力量,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增强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为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活动心得体会(四)清晨,我迎着太阳的第一缕霞光漫步,眼望美景,啊!蓝蓝的天空,

  暖暖的阳光,清清的河水,绿绿的田野,大地生机盎然……

  大千世界,鸟语花香。地球——人类的母亲,把这一切无私的奉献给人们。然而,正当二十一世纪的人们营造美好生活的时候,人类的母亲都遭受种种残痛:环境恶化,空气污染,森林滥伐,水土流失,物种灭绝……殊不知,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许多森林遭到人类的无休止砍伐,使许多动物无家可归;许多小河,河水又脏又臭;简直成了小黑河,鱼虾死伤无数。这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正使人类面临可怕的挑战。平时,不自觉的人乱倒垃圾,随地吐痰,乱涂乱画墙壁等。这难道就是我

  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吗?地球仅有一个,我们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地球,为我们可爱的地球献上一片自己的爱心吧!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怎样珍爱地球呢?大家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因此我们学校加强了环保意识。组织同学植树,种花,创建“绿色学校”;组织小树护卫队,保护花草树木,为校园披上绿装。而且坚持做到乱吐痰,不乱丢纸屑,不乱倒垃圾,不得捕鸟,不要“白色污染”等小行动来保护大地球。做一个“地球妈妈”的好孩子。这样,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还给地球一片空气清新的蓝天,留下大地一片青山碧水。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地球能够恢复昔日的福韵。让人类有自己安居的乐园。让大地充满朝气蓬勃的景象。让全世界人民共同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呵护地球吧!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争当环保小卫士,共同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生活心得体会(五)的主题“善待地球可持续发展”,开展“我为地球妈妈生日献礼”六

  个一系列环保主题活动:

  1、进行一次国旗下讲话。

  段开展“节约一滴水从我做起”“勤俭节约奔小康”“勤俭节约从一做起”节约一张纸”等主题活动。

  级举办“地球妈妈我想对你说”画画比赛,队员们用自己的笔描绘了他们对未来的憧憬。

  级的家长进行“环保知识”问卷调查。从抽样问卷中,了解到大部分的家长环保意识还是较强的,同时家长们也希望学校能多开展这样的活动,让他们的孩子从小做环保小卫士。

  5、“看一本环保书”:全校结合书香校园活动。并填写好“阅读记录卡”。厚厚的一叠记录卡,足可以看出队员们的环保热情。

  级进行“我为环保做些啥”作文比赛。从队员们的作文中,可以感受到,小小

  活动暂时告一个段落,但是每个队员的环保意识还必须从小事抓起,从身边的事做起,毕竟这是全球面临着严峻考验的一个大问题。希望更多的小手拉起更多的大手,共同来保护这个赖于生存的美丽的家园。

  

  

篇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1000字

  2021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心得体会论文1000字【精选2篇】

  我们只有遵循自然规律,坚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就能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并相互促进的大道。那坚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心得体会和感悟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坚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心得体会和感悟2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心得体会篇一

  感悟实现绿色发展的三“要”诀

  4月22日,时值第52个“世界地球日”,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时提出了“六个坚持”,其中之一就是“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色发展是千年大计,实现绿色发展关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未来。

  实现绿色发展要古为今用,善于在典籍中汲取智慧。《孟

  子》中的《寡人之于国也》有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段话体现了中国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古人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鱼鳖”“材木”是可再生资源,如果按照规律进行捕捞和砍伐,不仅能够保护生态,还能获得经济效益,从而一举两得。我国施行的“休渔期”“封山育林”等政策就与上述名句反映的道理相对应。反之,如果采用焚林而猎、竭泽而渔等目光短浅的生产方式,一个国家的永续发展将受到巨大的影响。在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著作《齐民要术》中,“地势有良薄”“山泽有异宜”等句子则体现出了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桑基鱼塘、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的元阳梯田就是因地制宜的生动体现。

  实现绿色发展要艰苦创业,敢于在实践中探索新路。五十多年前,焦裕禄任兰考县委书记时,当地经常漫天风沙,内涝和土地盐碱化严重。恶劣的环境导致小麦低产,制约了经济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焦裕禄带病带领全县人民种植泡桐、翻淤泥压沙丘,实现了防风固沙;引黄淤灌,从而使得变盐碱地为良田,以此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余村人民遵循并践行这个理论,将原来的矿山打造

  成了公园,将原来的水泥厂关停并植树造林。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同样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增长。上述两个鲜活的事例给予了我们一些启示:一是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是能够有机结合的,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二是党员领导干部应活跃思维,要能够创造性地提出新观点和新方法,为当地的绿色发展提供新思路;三是党员干部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以身作则,带头实践,率领当地群众艰苦奋斗,最终依靠他们的力量实现绿色发展。

  实现绿色发展要精诚团结,乐于在对话中谋求共赢。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化正加速发展,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此次的气候峰会上,提出了“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中国方案,这个方案与之前提出的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共建“一带一路”一脉相承。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世界是一个整体,各个国家是部分,各国人民同住一个地球村。实现全球绿色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相互合作、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一个国家如果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经济社会发展将会受到消极影响。世界好,各国才会更好。中国有着“一言为重百金轻”的诚意,有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胸怀,有着“有朋自

  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待客之道,更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责任担当,将与世界各国一道为建设全球环境治理体系而不懈奋斗,为促进全球绿色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心得体会篇二

  寻求绿色发展最大“共”约数

  他在福州调研的“第一站”就来到了郊野福道。在福山郊野公园,福州是有福之州,生态条件得天独厚,希望继续把这座海滨城市、山水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好造福人民群众。

  绿色是大自然的鲜明底色。当前,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这是千百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战略、成果等共同发展的显著标识,是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卓越象征。我们要乘势而上、抓住机遇继续做下去,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示范样本,寻求绿色发展最大“共”约数,向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追求绿色发展“共荣”,洞见生态文明真谛。“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人民追求“共荣”的实际需求和现实需要不仅符合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还能有效指引全社会共同践行“两山论”,让生态文明思想成为“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根本指南,努力打造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生态环境。要积极倡导厉行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筑牢统筹保护与发展的绿色价值理念,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实现由“规定动作”到“自觉行为”的转变,像保护眼睛一样、像对待生命一样爱绿护绿增绿,让这笔意义非凡且无比珍贵的“生态财富”能够泽被后世。要清醒认识到无序、粗暴对待自然的巨大危害,必须协调规范好经济活动、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等,在合理合法合规的范围内、生态环境可承受的限度内讲新发展。全社会要携手共同应对生态问题,学会算总账、算大账、算长远账,把“共抓大保护”落实到一字一句、一步一行中,坚持一棒接着一棒跑,群策群力、群防群控,坚决抵制奢靡浪费思想,反对一切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不合理消费。

  坚守绿色生活“共谋”,融入科学治理战略。生态文明建

  设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治理原则为“共谋绿色生活”指明了新路径、提出了新要求,惟有只争朝夕的拼搏,还有持之以恒的坚守,才能实现让生态美景永驻人间的中国梦想。要遵循全方位、全领域、全周期科学治理规律,在全社会乃至全球范围内织密“保障网”,找准经济活动和发展方式共同促进的“切口”,决不能因小失大、偏安一隅。“奉法者强则国强”,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加快构建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紧盯重要领域、关键行业、重要岗位,决不能在生态环境问题整治上打折扣、搞变通。要运用好环境管理“全链条”,特别是水资源集约利用、水土保持、精准治污、气候治理等方面,着眼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和相关制度,打造出可持续、具有特色的治理样本,让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都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篇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1000字

  共建人类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心得体会

  共建人类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心得体会一地球是我们的母亲,好的自然和生态环境是母亲得以生存的关键,如果自然遭到系统性破坏,就会使我们的地球母亲生病,并且是一种不治之症,只会越来越虚弱,最后直至死亡。如果地球母亲没有了,人类将不复存在。保护地球母亲,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历史地看,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不计其数,二氧化硫的排放导致大气污染问题严重,塑料包装物和农膜污染导致的白色污染蔓延全国各地,土地荒漠化问题每年增加,曾使得我国每年遭受的沙尘暴天气由20世纪50年代的5次增加到90年代的23次,因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上千万亩,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很多野生动物成了世界濒危物种。

  现实地看,因为保护自然和生态而受益的地方创造了无数价值。中国的旅游胜地桂林山水、黄山、九寨沟、三亚、云南丽江、杭州西湖……哪一个不是生态环境好的地方,哪一个不是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地方。这些地方不仅让本地居民舒适安逸,还能创造无数的旅游收入,同时也为后人创造无数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挑战,生态环境保护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更加突出的挑战。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是美丽中国基本建成的前提与重要特征。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永远在路上,让我们地球上的每个人携起手

  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共建人类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心得体会二“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文明积累了丰富的传统生态智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尤为重要,如何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生态,“两山论”给出了最优解答,为高质量的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既让绿水青山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又利用经济发展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共产党员,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将绿色生态当作最宝贵的财富,主动做绿色发展理念的“宣讲员”,以植树节、世界地球日等节日为契机,深入社区、校园、乡村,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宣传,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凝心聚力,为祖国绿水青山增姿添彩,自觉做良好生态环境的建设者、保护者。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人民根本福祉,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赋予广大党员干部的神圣使命。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保护绿水青山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争做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者,在实践中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生态环境归根结底取决于每个人的实际行动,表现在日

  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党员干部要起好带头作用,从自己和亲朋好友做起,积极倡导和践行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绝一次性用品,坚持绿色出行,参与造林绿化,认种认养认捐,将生态文明、绿色生活延伸到家庭和社区,以多种方式参与绿色生态建设,擦亮美好生活底色,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呵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生态建设在改善民生中的重要地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党员干部要认真倾听、积极回应,让绿色中国成为“参天大树”,让老百姓在“参天大树”之下嬉笑乘凉。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增进民生福祉,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以绿色生态为基底解决污染治理难题,切实做守护生态的卫士,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生活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需要,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绿色发展更有以人为本的“温度”。同样,绿色发展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作为七十五亿之一的我们,要积极参与到环保运动中,与自然和谐共生,让大自然因你我的呵护而更加美好。

  共建人类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心得体会三“和谐社会”是人人都向往的美好社会。在远久的古代,先哲们就提出“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家和万事兴”等教育子孙要有和谐的心态,和谐的生活方式,以创造出和谐的社会。

  但是怎样才能社会变得和谐呢?需要有“民主法制”,“公平正

  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以及“安定有序”。但是有了这些还不够,更需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了这些条件,创造和谐社会就不难了。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创造和谐社会最重要的一点。歌德曾经说过:“万物相形以生,众生互惠而成。”只有我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大自然才会保持她那朴实真挚的美。

  《魂归可可西里》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索南达杰为保护大自然的事业光荣牺牲。我之所以非常佩服他,是因为他身为青海治多县委副书记,丝毫没有架子,带头保护可可西里,创建了我国第一支武装反偷猎队伍——西部工委,并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地与亡命之徒搏斗。正是他的牺牲唤起了更多的人对藏羚羊的关注。在我们平常人看来,这种事非常危险,还不如在家里吃喝玩乐。但是他放弃了享受,为保护大自然的事业奔波,是何等的伟大!

  这让我想起了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犯罪团伙走私国家保护动物猎隼。他们先把猎隼的眼睛用线缝起来,再放进窄小的木箱里,将猎隼运到国外。当警察救出猎隼时,发现一些猎隼的双眼因为缝上线已经红肿、发炎、溃烂,还有些猎隼翅骨骨折无法飞行,健康的不到十只,照片上的猎隼更是惨不忍睹。我的心里对那些惨无人道的罪犯怀恨入骨。如果有更多地像索南达杰一样热衷于保护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人该有多好啊!这样就不会有这么多的猎隼无辜地受到伤害了。

  我们虽然不能像索南达杰那样为保护大自然的事业牺牲,但是我

  们可以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保护大自然。节约用水,少用塑料袋或是制止危害大自然的行为都是不错的选择。只要人人都坚持做保护环境的卫士,与自然和谐共处,社会将变成和谐的社会!

  

篇五: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1000字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心得体会范文

  和谐,是一只只翱翔于天空的白鸽;和谐,是一片片绿油油的树林;和谐,是鸟儿们快活的歌声;和谐,是人类与大自然的欢笑……可以说,这就是人与大自然之间美妙的和谐乐章。

  然而,随着人类的发展,白鸽没了,树林没了,歌声没了,也没了那爽朗的笑声。多少年来,我们都把危害抛给了她——大自然。肮脏的大地,尘土弥漫的天空,倒下的大树……没了整洁的公路;没了蔚蓝的天空,也没了茂盛树林。换成了无数高楼大厦来主宰这个世界。

  我躺在床上,想象着……突然,一只白鸽落在我的肩上,我似乎变小了许多,白鸽载着我飞向天空。我抬头仰望,啊我不由自主地揉了揉眼睛,怎…怎么天空变得那么蓝啊!我又马上低头看了看大地,呀,大地被大片大片森林覆盖着;小溪、河流没有了一丝污染,欢快地唱着歌。我深吸了一口气,顿时,一股清凉的气息回荡。“嘿,姐姐你在想什么呢”妹妹调皮的声音吓了我一跳,哦,我明白了,原来是我想的太入迷了,刚才只是想象呀。

  突然,我脑子里闪现出一个想法:现在已经有些国家觉悟了,再这样下去,整个地球就会被我们这样毁了。其实,这些现象已经对我们做了一个无声的警告,告诉我们对水、对森林、对鱼虫鸟兽、对一切的自然资源都要珍惜,不要去浪费、去破坏它们。

  让白鸽重新翱翔于天空;让动物们重新建起家园;让美妙的歌声重新回荡在耳边;让欢笑重新洋溢在世界的每个角落。让我们共同生活在充满和谐之美的人间天堂。

  自然是美丽的,美的像画,美得如诗;自然是可爱的,像温驯的小猫,像在撒娇的小狗。多年来,人与自然一直保持着一种好朋友的关系,维持着一种良好的生物链。可近年来,竟然有人想离间这份友谊,撬开这条链子的锁!

  在从前,人类与自然是多么友好,自然界也以美好的礼物相赠:茂盛的树林,潺潺的流水,清新的空气……多么美丽的环境啊!现在,人类都去破坏自然,自然界也以“厚礼”回报:金色的沙漠,混浊的水流,灰黑的废气……多么不雅观的现象啊!可人类毫无悔意。看吧,过不了多久,人类将会自食其果!

  很久以前,人类和自然界曾经有过一次对话:

  人类:“自然界,我们人类的好姐姐,你比我们早在地球生根,以后得多多关照,让我们一起建造一座友谊之桥吧。”

  自然界:“放心吧,我们一定会。但是,友谊是需要两个人共同建立的,只要你对我好,我也会对你好的。”

  人类:“我很清楚。如果你又需要我的地方,我一定会尽力而为的。”

  自然界:“你能做到的。我的要求不高,只要你能确保地球上有一定的绿色植物,你需要什么,就尽管取吧。”

  ……

  地球母亲看见了,露出欣慰的笑容。

  几万年过去了,人类和自然界一直遵守着他们的诺言,做着一对快乐的姐妹。可是,他们的后代却有另一番对话:

  人类:“自然界,你们怎么繁殖如此地慢我根本无法得到充足的木头为我们效命!”

  自然界:“哼,可耻的人类!亏你们还好意思说出口,你们的大量砍伐,已导致我失去了大量亲友,你还有脸责怪我们”

  人类:“哼!我们人类才是地球上的主宰,你们只不过是背景,我们的奴隶!”

  自然界:“你们如此傲慢,我会让你们得到应有的惩罚!”

  地球母亲看见了,留下了伤心的眼泪。

  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人类果然得到了警戒:由于过多的砍伐,沙尘暴接踵而来,由于人类经常乱扔垃圾,城市的臭气扑鼻而来,由于人类不珍惜水源,常常有停水现象……

  人类啊,快清醒吧!难道你真的愿意你们的家园成为废墟吗快改过自新吧,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地球母亲不会责怪你的,快重新开始,保护自然吧!

  自然是永恒的奇葩。她捏造出梅花的秉性,“众芳摇落独萱妍,绽尽风情向小园”;她绘制出别致风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她雕刻出壮阔山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古往今来,文字记录了自然的绮丽,它在纸面上自由挥洒,将大自然的变迁与奉献永载史册。我们后人手捧沉甸甸的书籍,恍若置身其间,不由得用心来体会自然的心跳。

  自然赋予了人类生命,让人类得以欣赏如此的壮美景致。她为我们嵌上一对宝石,这是明亮的天窗,让我们用眼睛看自然;她为我们调制出奇妙的香气,茉莉的清香、玫瑰的芬芳,使我们心旷神怡;她教会鸟儿唱歌、

  教给溪流作曲,让我们聆听到动人的旋律,沉醉其中、流连忘返;她还亲手将一颗殷红的心放入我们的胸膛,使我们能够感知自然的节奏、感受生命的跳动。

  自然同时又慷慨给予了人类她一切的珍宝。她无数次涌出一股股灵动的生命之泉,她送给人类不计其数的矿产;她还叮嘱大地:疼爱人类。于是,大地母亲展现出最宽容的一面,以最宽阔的胸襟承载了万物、接纳了人类。一本本史册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动人场面与唯美境界,那段时间里,人类懂得回报,天地一片和谐,万物都生活在享受着天伦之乐。

  然而,如今呢自然为人类倾尽了心血,她把能做的都做了,她把能给的都给了。而我们呢

  我们似乎是受宠若惊,我们似乎在她的溺爱中失去了理智,我们在她的庇护下竟开始胡作非为,将利爪伸向了自然。我们不但毫无节制地向她索取矿产、石油和水源,甚至还肆无忌惮地将有毒气体排到空中、将浑浊的污水注入江河。

  自然开始觉得无奈、感到无助。她十分难过:为何她倾心养育的人类会这样对她!她的美丽将要毁在人类手里。她辛苦捏造的鲜花啊,她精心绘制的风光啊,她沥尽心血雕刻成的山河啊!鲜花就要枯萎、风光就要残缺、山河就要垮塌!这一切的壮美绝伦眼看就要毁灭在人类手里!

  终于,宽容的大地母亲开始为自然的遭遇抱不平,她不间断地用各种方式给人类以警告。

  我们的心还在跳动吗如果在,就让我们恢复良知。我们总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然而自然对我们的

  恩情已远远甚于滴水!我们还能不报吗如果我们不能立即还天空以蔚蓝,我们难道不能节制一下污染的排放吗如果我们不能立刻还大地以绿色,我们难道不能少制造一些垃圾吗如果我们不能现在就让自然回到鸟语花香,我们难道不能先停止对她的伤害吗

  无数的书籍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本是一家,两者理应和谐共存、互惠互利。如果我们人类能觉悟、能悔改、能尽自己的举手之劳,那么自然就能回到最初、恢复她从前的花容月貌。让我们在品味书香的同时,感悟自然的沧桑,引领更多人理解:人与自然的和睦,人类定会受益,自然也必将成为永恒的奇葩!

  

篇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1000字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心得体会学习启示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心得体会一地球是我们的母亲,好的自然和生态环境是母亲得以生存的关键,

  如果自然遭到系统性破坏,就会使我们的地球母亲生病,并且是一种不治之症,只会越来越虚弱,最后直至死亡。如果地球母亲没有了,人类将不复存在。保护地球母亲,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历史地看,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不计其数,二氧化硫的排放导致大气污染问题严重,塑料包装物和农膜污染导致的白色污染蔓延全国各地,土地荒漠化问题每年增加,曾使得我国每年遭受的沙尘暴天气由20世纪50年代的5次增加到90年代的23次,因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上千万亩,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很多野生动物成了世界濒危物种。

  现实地看,因为保护自然和生态而受益的地方创造了无数价值。中国的旅游胜地桂林山水、黄山、九寨沟、三亚、云南丽江、杭州西湖……哪一个不是生态环境好的地方,哪一个不是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地方。这些地方不仅让本地居民舒适安逸,还能创造无数的旅游收入,同时也为后人创造无数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挑战,生态环境保护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更加突出的挑战。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是美丽中国基本建成的前提与重要特征。

  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永远在路上,让我们地球上的每个人携起手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心得体会二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人类现在的科技在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但人却忘记了,人与生态文明相互共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

  虽然以前大家还不是很注重生态环境,但那个时候还没有那么多的化工厂,商业房。随着时代的改变,很多工厂肆无忌惮地乱排放有毒气体,污水。很多开发者乱开发绿色土地、乱砍树木,大量的建造房子。以至于现在环境受到了很大污染。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都买得起汽车了。很多上班的人都开汽车,家离上班的地方近的,不愿意跑,要开汽车。离得远的不愿坐公车嫌太挤,更不愿骑车,太累也都要开汽车。大家可知道汽车一天要排放多少尾气啊。

  虽然说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伤害,但更重要的

  是人类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就对生态环境做出伤害。在我父母小时候,我爸爸经常去河里挑水喝,现在都不敢喝了,

  水被污染了。就拿在我家附近的池塘来说,刚开始时水是很清澈的,但没过多久水就开始变浑浊,因为所有住在附近的人都会把垃圾倒在河岸边,垃圾就会掉进河里。但很多人不以为然,都觉的这么点垃圾无所谓。如果每个人都那么做的话,世界都变成垃圾场了。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如老年人注重保护环境。有一次我出去,看见有一位老奶奶,她头发花白,脸上都是皱纹,老奶奶弯着腰拉着垃圾车,时不时还要停下捡垃圾。过路的人都会捂住鼻子躲开,有人买了东西,包装袋随手乱扔。有的准备把垃圾进垃圾桶,但看都不看一下,垃圾没有扔进去就不管了。老奶奶拉着车子到中间去捡垃圾,这时刚好从岔路口有一辆汽车开过来一个急刹车,差点撞到老奶奶。司机不说对不起就算了还破口大骂:“你是怎么走路的?眼睛瞎了吗?”随手把香烟头和一些垃圾从车子里扔出来,就开走了。社会是大家的,环境也是大家的,需要大家一起来保护,光靠一个人是不够的。只有一个人捡垃圾,其他人都在制造垃圾,这样也是一团糟。

  我们的母亲地球,曾经有多少前辈为为他装饰,而我们却在折磨着她,让她逐渐衰老!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让身边的每一件不文明的事情都化为乌有!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心得体会三“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文明积累了丰富的传统生态智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尤为重要,如何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生态,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给出了最优解答,为高质量的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既让绿水青山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又利用经济发展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共产党员,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将绿色生态当作最宝贵的财富,主动做绿色发展理念的“宣讲员”,以植树节、世界地球日等节日为契机,深入社区、校园、乡村,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宣传,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凝心聚力,为祖国绿水青山增姿添彩,自觉做良好生态环境的建设者、保护者。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人民根本福祉,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赋予广大党员干部的神圣使命。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保护绿水青山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争做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者,在实践中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生态环境归根结底取决于每个人的实际行动,表现在日常生活的

  点点滴滴。党员干部要起好带头作用,从自己和亲朋好友做起,积极倡导和践行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绝一次性用品,坚持绿色出行,参与造林绿化,认种认养认捐,将生态文明、绿色生活延伸到家庭和社区,以多种方式参与绿色生态建设,擦亮美好生活底色,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呵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生态建设在改善民生中的重要地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党员干部要认真倾听、积极回应,让绿色中国成为“参天大树”,让老百姓在“参天大树”之下嬉笑乘凉。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增进民生福祉,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以绿色生态为基底解决污染治理难题,切实做守护生态的卫士,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生活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需要,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绿色发展更有以人为本的“温度”。同样,绿色发展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作为七十五亿之一的我们,要积极参与到环保运动中,与自然和谐共生,让大自然因你我的呵护而更加美好。

  

篇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1000字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文1000字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文1000字,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内容吧。

  当天空失去了颜色,生灵在大地上无助地游走,人们戴起了口罩,遮住了双脸,形成了一层隐形的隔膜。一双双手搭建起了生命的桥梁,穿梭于黑暗中的白衣天使,照亮了前方的路。天边何时才能放晴?黑夜多久才会结束?我们在心里默默的祈祷:一切都会更好的。

  全新的一天又来临了,我揉揉惺忪的双眼,慢慢地走到电视机前。看着不断上升确实诊数字,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视线转向窗外灰蒙蒙的天空。我没法像电视里的那些医护人员一样冲在疫情的第一线,但一想到远方正处于危难之中的同胞,我不断地问自己:“我能做些什么呢?〞

  直到那一天,我看着上的那个绿色的小图标,突然有了一个想法:除了聊天学习,它还能帮助我干点儿什么?

  点开微信,一张熟悉的地球图像映入眼帘。但是人们总是不容易注意到,在地球的前方,静静地凝望着它的那个小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翻开线上课堂,开始了一天的“云课堂〞生活。当一天的辛劳结束,正等待老师下发作业并打印完成的时候,却意外收到了几个链接和一段话:“同学们,为了减少大家打印纸的数量,我们的作业由网上链接的形式布置,请大家及时完成!〞我转头看了看放在打印机旁的一大摞纸,再回过头来看看老师发的信息,突然明白了,这或许是绿色生活的另一种形式。在世界的某一处,还有一棵棵葱郁的大树正在茁壮成作文长。后来,我们亲切地称这种布置作业

  的方式为“无纸化作业〞。有了这样的作业方式,我又想到,既然有保护树木的方法,那有

  没有可以种树的途径。我的视线又转移到了其它的软件上。我比拟喜欢徒步,一次在支付宝上发现了一个新的小程序——蚂蚁森林,一个通过走路步数和网络支付换能量种树的游戏。那段时间,我每天睁开眼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到“蚂蚁森林〞里收取自己前一天走路的能量。时间久了,攒到一定量的能量,就可以在网上种树,然后支付宝平台就会帮你在荒漠化地区种上一棵真正的树。仔细想想,这样一来,不仅让我养成了每天走路锻炼,绿色出行的习惯,也减少了尾气排放,为大地增添了一抹绿色,何尝不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儿?只有和谐共生,彼此相依,才是人与自然最好的相处方式,才是一切问题最好的答案。

  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句话“人们从前总是将动物关进笼子,现如今,动物却成功将十几亿的人类也关进了‘牢笼’〞。世间万物从来都不应该站在对立面,一切的事物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一次的疫情,是人类为自己的贪婪和无知付出的代价,也必须要为破坏自然的严重后果买单。“绿色生活〞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它其中的内涵,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总会在某一个时刻不言而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也是尊重人类自己的生命,负责自己的人生。

  

  

篇八: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1000字

  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心得体会5篇

  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心得体会篇一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始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当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对立,整个生态系统不断受到破坏.由此,必须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新文明.为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生态平衡,除经济和法律手段外,还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建立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形成人们坚定的内心信念,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生态环境道德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反映了新阶段道德建设的客观实际和规律,也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存的自然资源,爱护地球,就等于爱护自己的家园.和谐与共的人与自然关系理想状态和境界相适应,生态环境道德要求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于青少年来说,要首先做到:珍爱生灵.平等对待自然界中的其它生命体,不随意损害它们,保持生态系统平衡.不践踏草木,不攀折花叶,不伤害小动物,不吃珍稀动植物等都是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资源有限,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却不断增长.节约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纸张,使用可再生的资源、分类回收废物,生活简朴等等,都是节约资源.植绿护绿.没有森林和植被等绿色,便没有人类,没有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命.多植一棵树、多种一片草、多养一盆花、多增加一些绿色,都是青少年应尽的义务.抵制污染.不当的生产生活行为,会带来很大污染.不乱扔垃圾、不用或少用难降解和难再生的物品、不焚烧秸秆、制止污染等都是抵制污染.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们拥有着共同家原,保护我们的环境.大地期盼着绿色、河流期盼着绿色、,水鸟期盼着绿色、花儿期盼着绿色.滴水成川,积土成山,保护环境,从你我做起.唤醒“绿色之心”实施“绿色计划”.开展“绿色行动”让我们用双手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心得体会篇二“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不好回答。千百年来,多少人为了这一答案苦苦追寻而求索。为此,人类发明了宗教,妄图以此一言蔽之,挽救后世哲学家可怜的脑细胞。于是人类提出在今天看来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理论。很显然,这些理论在自然科学的成果面前不堪一击,甚至已沦为无神论者的笑柄。我们暂且将宗教理论全盘否定,但毕竟人本身是一个未知数,人的性质持续待定,且我个人不可能单枪匹马地将这座大厦彻底击垮。所以我只是私自将他们抛开不谈。在我的假设之下,近代有关神的哲学和某些客观唯心体系便不攻自破,毋须再论。也正是处在这一假设之下,一个问题便明显地暴露出来:人身处的这个自然,究竟是什么?试图解决人的问题,上述问题便不可避免。老子称:“万物本自然。”这是古代思想家朴素的智慧。那么,既然自然生化万物,人生存的资本、衣食住行,都必须靠自然供给。显而易见,人是因为自然的存在而得以发展的。由此看来,人貌似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那么不妨将人归化于自然中。人的存在,无非是某种独立的物质披着外衣在游走罢了,这种独立的物质叫做灵魂,或精神。显然,人的灵魂需要外衣过活,那么人便脱离不了自然的本质。因此,人隶属自然。到此,我们还是没有解决人的起源问题,甚至对自然的起源也毫无头绪。因为这个问题的细节太过繁琐,并且解决它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因此我们不需要过于纠结。但这并不说明我在回避这个问题,相反这个问题的解决对于接下来的论述相当重要。自然,一个宏大的范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我们所见的自然,山、水、生物,可以把它们看作表象,一种形态上的自然;而意识上的自然,这是一个伟大的他者,它独立开世界并做着演化的工作,形象上的世界便由此而来。不难得出结论:自然是自然而生。这个自然的生成也许是计划好的,也许只是偶然为之。同样,人也是自然而生,不过人是在前一个形象自然的大前提下形成的,他们之间具有因果的关系。因此,人是在小自然的条件下,以大自然的形式塑造而成的。

  不过,自然塑造的这种形态的物质在某种情况下拥有了意识,于是他们便试着探索并解释他们的父母——自然,这是人因为拥有意识而试图认识自然的过程。起初,人认识自然是依靠经验,靠感知来获取信息并加以归纳。逐渐地,人因为这种主动式的思维训练,又发生了自然的变化,他们开始变得聪明、灵活,当他们发现对大自然的考察因为逐渐深入而变得困难的时候,他们学会了推理,并且得出了许多十分有意思且看似非常正确的理论,为此他们洋洋自得。认识的途径多了起来,人的认识的滞后性逐渐减小,认识的普遍性慢慢增加,而大自然对人的掌控力却是古今一揆。

  正因为有了人或肤浅或彻底的认识,人对自然也进行了或粗浅或深入的改造。工具是人因为意识的感知,认定需要,并通过组合其他物质来达到自身目的的第二层次物质。工具的进化描述了人类的进化,而人类的进化阶段亦可以通过工具的改进来反映并概括。人改造自然能力的发展从工具的发展开始,工具进行工作能力的质变引发生产力的质变。由此可以将人类史笼统地概括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以及当今的信息时代。

  人和自然的矛盾始于人学会使用工具,学会利用自然。与人类并列比较,大自然是一个纯粹的给予体,而人则孜孜不倦地索取,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人们进行掠夺活动。因为人类的发展是否绝对还尚无定论,如果人能够学会无限地发展,可以想象自然的负担是巨大的。

  我们要清楚自己的地位,人只不过是自然的过客罢了。芸芸众生相较于它也只是沧海一粟而已。

  前文提到,自然像是一位伟大的他者,一位客体,形态化的自然受他的绝对掌控。人因为有了意识,就能幸免于难吗?当然不能。人也是一颗被设定好的定时炸弹,一旦出生,便是一步步趋向死亡的过程。人永远无法预知下一秒,但下一秒却是确定的、的,这是自然鬼斧神工的产物。这时的自然是一个决定论的宇宙,而这个宇宙,可以抽象成每一个人的必经之路。简而言之,广义上的自然就是人的命运,这命运是无法改变,确定的。

  我们的意识把命运作为阻力来体验,由此从本能的意志产生更多的意志。我们通过改造自然来进行自然的化学变化,产生矛盾并借此发展。生产机器、建造高楼,甚至社会制度的改变,这难道不是自然事先设计好的蓝图吗?

  人应当恐惧自然,人应当敬畏自然。是自然塑造了人类,就不应该是人去攻击自然。要知道人既有一死,不复生,那么人本身就背负着悲剧色彩。人类可以抽象成一个人,他虽然不断成长,但也会迈入暮年,寿终正寝。人因不可抗力走向灭寂,自然却依然存在,也可能会在另一处继续演化,进行翻版的发展。

  由此看来,人的偶然性太大了,人的悲剧性由内而外。这是现代哲学家发掘自身和自然的必然结果。叔本华提出通过灭寂自身的方法来达到天人合一。但从个体视角看,这显然不可取。那么我们人类长达数万年的发展历程从何而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人的的确确是一个巨大的悲剧。人难以抵抗小自然力,更不用说是大自然力。虽然人整体具有悲剧性质,但人不总是悲观的,相反,他们积极、乐观。这种自信式的积极,来源于人的向往、追求和预期的感受;若人是悲观的,他们便不拥有此种感受,他们会逃避、哭泣,伤害自己来灭寂自身,归于自然。但这种回归的方式未免代价太大,在把身体搞垮之前,先把意志摧毁,让身体成为一副皮囊,这皮囊终会衰竭,这当然也是完成了人一生的任务。但人既然拥有了意识,他就不再为目的生活。意识的作用就是享受过程。这里借用叔本华的理论:动物比人更满足的只是存在,而人因为能够储存记忆并联想未来,而能人为地制定小目的。叔本华把它看作是痛苦的源泉。其实,分段式的目的更能够激起人的争取欲望,达到目的便是达到享受的目的,而未达到目的诚然痛苦,却可以因为争取欲望得以生活。而痛苦相对于生活是阻力,阻力过大可能会发生不堪设想的后果,而未达到一定程度的阻力,都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冲淡,即使后来想起也不会像经历时那样令人反感。这是人的自然性的体现,叔本华理论在这里被人的自然性彻底打破。

  叔本华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结论,归根结底,是叔本华将人与其他生物、非生物彻底决裂,以致最后没有办法能够统一的原因。指导人如何生活,首先要弄清楚人与生活环境的关系。既然人不可能,也不应该做到绝对悲观,那么人与大自然—

  —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命运的关系又值得商榷。因为这个力的作用太过客观,并且我们对它仍是一无所知,也是不可能知道的,所以我们难以改变命运。一个人的相貌、性格、能力都是出生即决定的,即使改变,也无法改变到骨子里,这是自然力作用的结果。那么人是否就失去了改变的能力?其实不然。尼采说:“我们人是这样的造物,当我们被造得不成功时,能够把自己涂掉,就像涂掉一个病句。”这个“涂掉”所用的工具是什么?是人的自身价值定向,这是人发展的小量变,需要人愚公移山式的过程积累。这是人超越自己的方法,达到更高层次是人的根本目的。这个目的论可以运用到人类个体。因为有了追求、有了更高的目标,人才能冲出小自然,与大自然同步,这才是人真正回归自然、实现自我的方式。自我灭寂只能归于小自然,积极乐观方能实现大我。

  人需要乐观来生活,这也是人的自然性。人的身上处处是自然,人也无法逃脱自然的干预。回归自身、自我超越才是真自然!

  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心得体会篇三大自然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与它和谐相处。一位女大学生张欣用自己兼职赚来的350元买下一只被贬卖的省级保护动物豆雁。有人问她这样做值得吗?她回答:值得,钱花了可以再赚,但鸟儿杀了就没有了。我觉得我们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因为人与自然环境是存在相互作用的,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了人与自然系统。人类的活动会改变自然,自然也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发展。就比如说某地的居民环保意识强,不乱扔垃圾,而且每天都有人及时清扫,所以这个地方的空气非常好,让人感到特别舒服。而另一个地方的居民环保意识薄弱,每天丢的垃圾也不及时清理,让这个地方成了一个垃圾场,算是臭不可闻的了!人与自然就得有个和谐,如果这个和谐被打破时,自然就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我们如果不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去破坏自然,那我们人类将会遭到自然对人类的报复!社会和谐赖于人与自然的和谐。无限制的惊夺自然,会造成资源的枯竭、森林的破坏和减少、土地的退化、荒漠化和沙漠化、水资源的减少和污染,最终会导致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恶化。

  自然灾害不就是我们人类自己造成的吗?就比如说泥石流,就是因为人类看到当前的利益——树可以卖钱。于是,人类的贪念愈来愈热烈了!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流逝,树也一天天的减少?渐渐地,惟独剩下棵瘦小的小树苗了。一天,狂风大作,狂风呼呼地吹,雨无情地下着?人们的房子被水淹没,把里面的东西都给冲走了,人类就这样失去了自己的房子。假若当时人类没有贪婪的砍树卖钱,而是让它们快乐的长大,也就不会造成如今的后果!而且树还会帮我们抵制自然灾害!所以,为了不让自然报复人类,我们就与它和谐相处!我们应该"多种树"来祈求当时人类对自然的过错,取得大自然的原谅!“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路,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与协调,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之后做出理性的选择。拯救地球,就要从生活细节做起:(1)不乱扔垃圾,将垃圾分好类;(2)多植树造林;(3)不把野生动物当宠物来养;(4)拒食野生动物;(5)尽量做到一水多用;(6)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只有珍惜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才会给人类更多更多。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心得体会篇四800万年前,地球,这个蓝色的星球上出现了人类这种生物。千万年来,从茹毛饮血到钻木取火,再由原始部落到诸国间的“分天下”……最终,瓦特的蒸汽机宣告了工业时代的开始。但地球的环境,却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变得满目疮痍。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不是吗?从2300万年前到1800万年前森林古猿的出现到现在人类高度发达的文明时代,人类从未停止过向大自然索取,大自然也是“有求必应”,这更滋长了人类的贪欲。他们在地球上大肆砍伐树木,建立化工厂,排污排废……。于是,曾经山青水秀,一片蔚蓝的地球母亲望去已是满目疮痍,污烟瘴气。这怎不叫人寒心呢?但人类依旧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举一个我们身边的例子:东中国海出现赤潮。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这何尝不是自然的报复呢?森林是陆地上的生态系统,森林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最重要的枢纽。森林是水的保护神。江河上游良好的植被就像巨大的水库,可以调节江河径流、削减洪峰。据研究,森林对洪峰的削减量可达到50%,林地在一次连续降雨中可蓄积70毫米~270毫米的降水。滥伐森林,意味着破坏生态平衡、水土流失,而今,光秃秃的黄土高原,世界河流含沙量的河流,黄河;还有年年以极快速度消失的森林,年年严重的土地沙漠化。地球森林覆盖率已经下降了20%—30%,如果再不加以保护,人类将失去这个朋友,那时,人们醒悟会不会太迟了?

  说全球沙漠化似乎太遥远了,但淡水资源呢?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品。由于工业用水未经处理变大肆排放,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大量的重金属变进入了水循环的一列中,使土壤结构破坏,饮用水不合格。日本的水俣病,痛痛病等等无一不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无知而得到的“回复”。

  被称作“干净的天堂”的北极,是不是未受到污染呢?不!科学家表明,在南极,收到的污染远远高于大陆。这儿,北极熊体内脂肪有毒物质的含量是大陆鸟类的几倍!地球上以无一片净土。

  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这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以致鱼虾减少或绝迹;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脊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有关资料说明,近十几年来,酸雨地区的一些古迹特别是石刻、石雕或铜塑像的损坏超过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世界目前已有三大酸雨区。我国华南酸雨区是尚未治理的。酸雨的危害,不仅使鱼虾死亡,还使建筑物受到腐蚀。我国北京故宫的汉白玉雕刻就是因为酸雨的腐蚀而变的斑斑驳驳。

  当然环境问题不仅是这些,还有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污染等。的确,环境问题无时不刻地困绕着整个世界。然而,这一出出悲剧又是谁一手导演的呢?是人类。当灾难再度落到了人类自己身上,到了大自然对人类无休止报复时,人类终于觉醒了,明白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类如果想征服自然,就必

  须尊重自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面对我国严峻的环境问题,我们绝不能重蹈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

  的覆辙。“先污染,后治理”是十分不明智的选择,其治理的代价很高。我们既要加速发展,摆脱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制约,又要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来保护环境。

  作为一个高中生,我们无法改变一些大的问题,但我们可以从我们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为保护环境,造福后代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而言之,保护环境,再不能挂在嘴边,要重在实际行动。大家要用我们的双手保护我们这个美丽而又脆弱的地球。

  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心得体会篇五自然是美丽的,美的像画,美得如诗;自然是可爱的,像温驯的小猫,像在撒娇的小狗。多年来,人与自然一直保持着一种好朋友的关系,维持着一种良好的生物链。可近年来,竟然有人想离间这份友谊,撬开这条链子的锁!在从前,人类与自然是多么友好,自然界也以美好的礼物相赠:茂盛的树林,潺潺的流水,清新的空气……多么美丽的环境啊!现在,人类都去破坏自然,自然界也以“厚礼”回报:金色的沙漠,混浊的水流,灰黑的废气……多么不雅观的现象啊!可人类毫无悔意。看吧,过不了多久,人类将会自食其果!很久以前,人类和自然界曾经有过一次对话:人类:“自然界,我们人类的好姐姐,你比我们早在地球生根,以后得多多关照,让我们一起建造一座友谊之桥吧。”自然界:“放心吧,我们一定会。但是,友谊是需要两个人共同建立的,只要你对我好,我也会对你好的。”人类:“我很清楚。如果你又需要我的地方,我一定会尽力而为的。”自然界:“你能做到的。我的要求不高,只要你能确保地球上有一定的绿色植物,你需要什么,就尽管取吧。”……地球母亲看见了,露出欣慰的笑容。

  几万年过去了,人类和自然界一直遵守着他们的诺言,做着一对快乐的姐妹。可是,他们的后代却有另一番对话:

  人类:“自然界,你们怎么繁殖如此地慢?我根本无法得到充足的木头为我们效命!”

  自然界:“哼,可耻的人类!亏你们还好意思说出口,你们的大量砍伐,已导致我失去了大量亲友,你还有脸责怪我们?”

  人类:“哼!我们人类才是地球上的主宰,你们只不过是背景,我们的奴隶!”自然界:“你们如此傲慢,我会让你们得到应有的惩罚!”地球母亲看见了,留下了伤心的眼泪。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人类果然得到了警戒:由于过多的砍伐,沙尘暴接踵而来,由于人类经常乱扔垃圾,城市的臭气扑鼻而来,由于人类不珍惜水源,常常有停水现象……人类啊,快清醒吧!难道你真的愿意你们的家园成为废墟吗?快改过自新吧,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地球母亲不会责怪你的,快重新开始,保护自然吧!

  

  

篇九: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1000字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十三五”期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污染防治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雾霾少了”“环境美了”,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切身感受

  生态好,发展才会更好。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的背后,是我们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坚定走上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

  “擦亮”蓝天走绿色发展之路

  “十三五”期间,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擦亮”蓝天,很多地方不再把生态环境保护看成是给发展“拖后腿”,而是将绿色发展作为新机遇和抓手,努力走出一条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双赢之路。

  在河北省迁安市的市标广场,用不锈钢打造的“铁原子”城市雕塑静默矗立。迁安拥有丰富铁矿,一度钢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钢铁让当地人富了起来,也曾让当地群众饱受空气污染之苦。

  去产能成为河北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之策。自2014年以来,“钢城”迁安累计压减1000万吨铁、1000万吨钢的产能。同时,当地钢铁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并不断延伸产业链,开发新产

  品,提升钢铁产业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近几年,迁安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迁安市的绿色转型并非个例,“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超低排放清洁煤电供应体系,光伏、风能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23.4%。

  “蓝天白云更多,清新空气常在”正成为现实。今年1-9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2%,一些城市已经较大幅度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

  保卫碧水壮士断腕动真格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以往,我国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在资源环境方面付出了沉重代价,导致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

  洱海是大理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母亲湖”。近年来,随着大理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外来人口逐渐增多,餐饮客栈服务业快速发展,加之洱海流域截污治污设施基础薄弱,以致污染日益加重。

  为还“母亲湖”一份健康,近几年,大理壮士断腕,全面打响环湖截污、生态搬迁等攻坚战。2017年4月,洱海迎来史上最严整治,洱海核心区所有餐饮、客栈一律暂停营业,配合整改。2018年6月,4400多公里的污水收集管网建成,实现了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

  动真格也见了真效果。随着整治工作不断推进,洱海水质得到了极大改善。2017年洱海水质实现6个月Ⅱ类,2018、2019年连续两年洱海水质实现7个月Ⅱ类,今年1至5月洱海水质为Ⅱ类,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趋势总体向好。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助推了全域旅游发展,2019年大理州共接待游客53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941亿多元,均实现同比增长。

  应该说,水污染问题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形成的,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向水污染宣战,应成为个人、社会、政府的共识。一方面,要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另一方面,政府要严惩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和违建项目,健全水环境监测网络,严格控制各类环境风险。

  守护净土精准治污下功夫

  富饶肥沃的土地,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藏。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才能让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地域性、长期性等特点,因此

  在治理上就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扎实有效开展修复,避免盲目“一刀切”。

  保障耕地安全,才能“吃得放心”。目前,我国已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四年负增长,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未来,还要将污染耕地修复纳入生态建设长远规划,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配套政策扶持,如通过国家专项基金,对以净化为目标的耕地修复工作给予启动资金和相关政策支持,减轻地方政府压力。

  严格建设用地准入,才能“住得安心”。要严格落实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做好污染状况调查、监测和评估。对存在污染风险的地块,不一定急于修复、急于使用,如果不能确保安全就坚决不用,特别是不能作为住宅、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离不开资金、技术等要素的保障,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和监督。由于土壤污染的特点使得其很难引起关注,还应加强土壤污染的科普与宣传,增强全社会保护土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使土壤污染防治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人都是受益者。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汇聚全社会的磅礴力量,久久为功向前进,我们一定能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推荐访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1000字 共生 心得体会 人与

版权所有:上派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上派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上派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20334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