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建议 产业发展意见建议

时间:2022-05-09 16:2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建议 产业发展意见建议,供大家参考。

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建议 产业发展意见建议

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建议

20xx年xx月

目录

一、发展原则 (3)

二、规划路线 (4)

三、主要发展任务 (4)

四、目标规划 (5)

五、产业背景分析 (5)

六、措施保障 (7)

重点项目分析:xx项目 (9)

重点项目分析:xx项目 (17)

重点项目分析:xxx有限公司xx项目 (20)

重点项目分析:xx项目 (26)

为加快推进产业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现代对燃料电池的研究和开发始于20世纪50年代,并以60年代美国将燃料电池成功地应用到载人航天飞行器为标志,使燃料电池在这一特殊领域步入实用化阶段。

加强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等相关政策的衔接,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企业并购重组,合力推进产业稳增长、调结构、转型升级、降本增效。积极协调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加强对区域的督促指导,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一、发展原则

1、区域协同,部门联动。深入推进区域产业发展协同发展,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打造产业发展链条,形成错位发展、共同发展格局;加强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合力。

2、创新供给。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产业做大做优做强的基点放在大力创新上。瞄准重点方向,着力提升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供给水平,着力提升产品、服务等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推动新技术、新业态加速产业化,着力形成产业发展新动力。

3、开放融合。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把握“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契机,聚焦产业重点领域,探索发展合作新模式,在全球范围配置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竞争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4、政策引导,市场推动。推动产业发展既要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又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和机制,把各种要素引导到产业发展中来,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逐步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规划路线

产业的发展,要以核心领域为切入点,结合自身资源条件,重点积累关键技术,构建衔接有序的产业链条,以此推进行业的有效聚集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并成为服务区域建设的重要节点产业。

三、主要发展任务

(一)构建创新产业链条

探索以市场需求为中心,企业为主体,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形成一批产学研用合作平台,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区域“孵化器”和产业“加速器”。建立各种创新主体共同参与的新型协同创新研究实体。

(二)加强组织协调

完善多部门联动机制,研究制定促进产业行业去产能、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研究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制定具体推进方案。

(三)完善相关标准

依据科技创新成果,协同推进高端产品标准和应用设计规范体系建设。及时制定新产品标准和规范,积极推进新产品规范制修订。

四、目标规划

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xx亿元左右,比xx年(下同)增长xx%,年均增长xx%;完成增加值xx亿元,增长xx%,年均增长xx%;实现利税xx亿元,增长xx%,年均增长xx%。

五、产业背景分析

现代对燃料电池的研究和开发始于20世纪50年代,并以60年代

美国将燃料电池成功地应用到载人航天飞行器为标志,使燃料电池在

这一特殊领域步入实用化阶段。

80年代以后,燃料电池从空间运用转入民用。进入90年代,由于

全球性能源紧缺问题日趋突出以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燃料电池因其突出的优越性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洁净电站、便携式电

源即将进入商业化阶段燃料电池动力汽车进入实验阶段(奔驰、丰田)。

如今,在北美、日本和欧洲,燃料电池发电正以急起直追的势头

快步进入工业化规模应用的阶段,将成为21世纪继火电、水电、核电

后的第四代发电方式。

随着各国政策支持和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全球燃料电池行业出

货量也在不断攀升。据E4tech发布的市场数据显示,2012-2020年,

全球燃料电池出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由2012年的4.6万套增长至2020年的8.2万套,出货量规模增长明显。

从出货功率来看,2012-2020年全球燃料电池出货功率持续上升,2019年更是快速增长,达到1196.3MW。2020年,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在亚太地区的拉动下,全球燃料电池出货功率仍然保持增

长态势,达1318.7MW,同比增长10%。

按燃料电池种类分,全球燃料电池主要分为碱性燃料电池(AFC)、

磷酸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MCFC)、固体氧化物燃

料电池(SOFC)、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根据E4tech统计数据,PEMFC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燃料电池类型,2020年兆瓦出货量占全部燃料电池出货量的78.08%,其次是SOFC,占比为11.19%。

质子交换膜电池以其更高的能量密度、较低的运行温度、启动时

间短等优势,已经成为全球燃料电池应用与推广的主流技术之一。

结合E4tech统计的全球燃料电池兆瓦出货量,测算全球燃料电池

行业规模,2012-2020年全球燃料电池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攀升,由

4.68亿美元增长至37亿美元,行业规模扩张迅速。

未来燃料电池将加速普及,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世界主要国家正在制定2025年或者2030年之后的燃料电池推进计划,燃料电池很有可能将会成为实现低碳化等目标的核心零部件。

另外,由于技术进步将导致燃料电池成本快速下降,预计燃料电池行业会进入不需要依赖补助金而发展的市场化状态。

结合全球燃料电池行业的发展状况,预测未来全球燃料电池行业市场规模。由于技术突破、规模化生产能力以及广泛应用场景的形成需要一定时间,并且主要国家在2025-2030年的规划目标才有明显加速,前瞻保守估计2021-2026年,全球燃料电池行业市场维持年化20%增速,到2026年,全球燃料电池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10亿美元。

六、措施保障

(一)加强技术指导

各地应建立产业现代化专家委员会和关键技术人才库,负责对本地区产业现代化项目建设方案和应用技术进行论证把关。分层次培养产业现代化领军人才、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加强产业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各种类型的产教联盟,建设大批量的高技能产业技术人才队伍。

(二)加强组织推动

各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共同推进专项规划实施和工作督导落实。

相关部门负责全产业链环节工作的督导和落实。重点区域建立适合本

地产业发展的工作推进机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支持全

产业链上下游各类协会、学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发展,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发展。

(三)强化人才支撑

加强产业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鼓励国内外优秀产业人才从事

产业研究教学和创业工作。加强高校产业学科建设,支持与国内外知

名院校合作开展产业基础研究,培养产业领军人才。鼓励产业园区、

龙头企业与高校共建人才实训基地,开展产业从业人员在职培训。

(四)完善配套政策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区域产业体系,制定产业准入制度,强

化重点引进企业、技术筛选,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形成有利于集群发展、优化

结构、提升质量、协调统一的产业发展政策体系。

(五)缓解融资难题

积极为科技型企业开展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等科

技金融服务。支持设立种子基金、天使基金、众筹基金等,完善创业

投融资体系。支持民营企业充分利用银行间市场,发行非金融企业债

券融资工具进行直接融资。鼓励支持各类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融资提

供担保,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六)创新管理机制

完善产业管理机制,研究建立产业监管队伍,将产业化发展目标

层层分解,纳入产业目标考核,形成年初下达任务、年中进行推动、

年末实施考核的管理机制。对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关表彰和

奖励,推动各方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将产业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重点项目分析:xx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

1、承办单位名称:xx投资管理公司

2、项目性质:扩建

3、项目建设地点:xx产业示范基地

4、项目联系人:xxx

(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

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诚信尊重”的企业情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真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

展观纵观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技术领先、产品领跑的发展目标。

公司秉承“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的信托理念,将“诚信为本、合规经营”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不断提升公司资产管理能力和

风险控制能力。

公司坚持诚信为本、铸就品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秉承以人为本,始终坚持“服务为先、品质为本、创新为魄、共赢为道”的经营理念,遵循“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坚持高端精品战略,提

高最高的服务价值”的服务理念,奉行“唯才是用,唯德重用”的人

才理念,致力于为客户量身定制出完美解决方案,满足高端市场高品

质的需求。

(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

项目选址位于xx产业示范基地,占地面积约260.00亩。

(四)产品服务规划方案

根据建设规划,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为:xxx/年。

(五)项目建设环境

纵观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当前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

望同在。国家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

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发展的前景仍然广阔,中山面临新一轮的发展

热潮。

从国际形势看,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

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相

对稳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信息技术、新能源、

材料、生物技术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

将改变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也给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同时,我国制造业也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

低端分流”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

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跨太

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等新的区域投资贸易协定将重构全球贸易秩序,对国内贸易

投资产生替代效应,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压力将会

增大。

从国内形势看,国内经济步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

为特征的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

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

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

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当前时期,我国改革红利空前释放,要素质量有所提高,“双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机制加快形成,新型

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同时,资源环境约束

强化,传统比较优势弱化,高增长时期产生或掩盖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显现,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日益明显,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任务紧迫、压力较大。

从形势看,地区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经过“十二五”

时期的发展,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重大提升。当前时期,总体

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开

始进入以创新驱动为主要动力的发展新周期,但增长动力转换尚需时日,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任务依然艰巨。

从市内情况看,当前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提质增效关键期,呈现出

一系列新变化,面临难得机遇。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全面深入实施,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动力转换步伐加快。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新兴业态发展壮大,将成为经

济持续发展新的增长点,切实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挑战:

——经济转型升级压力依然较大。

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足,部分制造业和服务业处于产

业链低端环节,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工业增加值率低于全省平

均水平,传统产业主导型经济增长动力减弱,新的增长动力对经济发

展支撑不足,亟需以创新驱动发展实现动力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镇区高端要素集聚能力不足。

特殊的管理模式,形成了齐头并进的镇区发展格局,镇区重复建设、资源碎片化问题突出,对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的集聚能

力不足。亟需加大全域中山统筹协调力度,创新城镇体系组织模式,

重构发展新空间。

——对外开放合作格局不够开阔。

对外开放长期积累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很好解决,外贸出

口直接面向海外市场的渠道不宽,外商直接投资增长大幅放缓,企业

海外经营管理能力、风险应对能力不强,对外交流合作的质量水平有

待提高,制约了对外开放水平和效益的进一步提升,亟需加快构建全

球视野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日趋严重。

全市土地开发强度已接近开发上限,集约节约利用效率有待提升,不协调难题尚未有效破解,土地要素供给紧张与土地闲置问题并存。

同时,个别区域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突出,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任

务较重,亟需加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推动绿色发展。

——全民共享社会融合力度不够。城乡与城市内部的人口结构矛

盾突出,政府的公共财力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基层、新中山人延伸不够,解决外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压力较大,

亟需创新社会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实现社会共建共享。

综合研判,当前时期仍然处于大有作为的五年。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机遇意识,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提质,勇于

担当,加快形成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走出一条质量

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竞争力更强的发展新路,奋力开创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实现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和

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

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

面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

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

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是当前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我

推荐访问:产业发展意见建议 产业发展 燃料电池 建议 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建议 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版权所有:上派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上派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上派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20334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