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3-07-09 22:25:02  来源:网友投稿

胡媛媛,王 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 211106)

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始终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征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总体价值取向,但是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夹杂西方文明理念的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相继涌入,中西方文化频繁交流交融交锋,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逐渐多元多样多变,多元文化间的冲突与融合、制衡与趋同也越来越复杂,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仍然面临着多重挑战和困境。尤其是面对西方的话语“殖民”和价值观“倾销”,在价值观领域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影响力,以此抵制西方话语霸权、破除话语陷阱便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对于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凝聚社会思想共识、巩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学术界基于对核心价值观与话语权关系的考察,已经展开了对核心价值观话语权的有益探索,但并没有具体、全面地对这一概念进行科学界定。作为人类的一项重要的基本生存技能,话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孔不入。“话语中充满神秘的力量”[1],而这种神秘的力量就是人们在以话语为中介的交流和沟通中产生的话语权。在英文中,话语权一般被译为“discourse power”。其中,“power”主要是指控制力、影响力,这种译意凸显话语权的“权力”意蕴。西方学者在探讨话语权时往往也更侧重于突出话语权的“权力”特质。福柯认为:“如果没有话语的生产、积累、流通和发挥功能的话,这些权力关系自身就不能建立起来和得到巩固。我们受权力对真理的生产的支配,如果不是通过对真理的生产,我们就不能实施权力。”[2]在福柯看来,话语本身就是需要被争夺的权力,是实现政治统治的必要手段和工具。然而,英文“discourse power”与其中文对应词“话语权”的内涵并非完全一致,造成这种差异性的关键在于中文对“权”的内涵理解相较于西方对于“力”的侧重而言则更加具体全面。当前国内学界关于话语权概念的界定主要可以归纳为五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其一,话语权本质上反映了一种权力关系。如李慎明认为:“话语权在本质上是一种政治经济权力,反映了人们或国家在社会或世界中不同的政治经济地位。”[3]话语被赋予了权力和利益的功能,不仅是人们交流、交往的工具,更是一种斗争的手段。其二,话语权是一种权利。《辞海》中将话语权定义为“人们所享有的发表见解的权利”[4]。其三,话语权是话语权利与话语权力的统一体。魏荣认为:“话语权指向伦理和阶级两个维度,表征为话语权利意识和话语权力关系。”[5]其四,话语权是一种影响力。张梅花认为:“广义地讲,话语权是指公民在公共空间传播思想观点的自由以及这种自由对他人产生控制的影响力。”[6]其五,话语权是权利、权力和能力的结合体。邓纯余认为:“话语权作为人们进行话语言说的权利、权力和能力,形成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7]

基于对中西方关于话语权概念的考察和总结,话语权可以被理解为是话语主体通过创造、表达、运用和传播一定的话语来影响、引导和支配话语客体的思想和行为的权利、权力和能力。概言之,话语权是话语权利、话语权力、话语能力三者的结合体,植根于现实世界,表现为现实的影响力。一国的核心价值观应当是国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才能被民众所信奉、认同和践行。从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凝聚思想共识的角度来看,核心价值观需要通过增强话语影响力、控制力来主导社会价值建构,引领思想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正是在此意义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指的就是话语主体在特定的话语环境中,通过对核心价值观话语内容的创造、表达、运用和传播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现实影响力的一种权利、权力和能力的结合体,在人们的价值理解、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整合等实践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究其实质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具有话语权利、话语权力和话语能力三重内涵。首先,话语权利是指话语主体依循法律规定和正义原则而享有的创造和表达核心价值观话语的资格与自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运用话语产生现实影响力,成为引导和支配他人思想和行为的力量,首先必须要具备这种资格和自由,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利是其话语权的第一重内涵。其次,要想保证核心价值观话语权利,必然需要依靠话语权力的实现来产生引导和支配他人思想与行为的力量。核心价值观话语权力既是核心价值观话语权的第二重内涵,也是核心价值观话语权的本质所在。最后,在应然性分析上,核心价值观话语权的内涵包括话语权利和话语权力两个方面。然而,在实际状况中,却呈现出十分复杂的面貌,主要表现在核心价值观话语权利的实现不均衡,核心价值观话语权力的行使不到位,拥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利的人不一定能够有效运用掌握的话语资源产生广泛的话语影响力。核心价值观话语权的实现还有赖于话语主体的理性思维能力和话语运用能力,即具备驾驭话语符号、配置话语资源、调控话语运用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核心价值观话语能力体现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话语能力的大小将深刻影响核心价值观话语权实力的大小、时间的久暂和作用的深浅。因此,核心价值观话语能力应当是核心价值观话语权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

话语权既体现为一种话语关系,又体现为一种社会关系。由于具有“权力”的属性,话语权充当着社会控制、社会教化的重要手段。掌握核心价值观话语权,实质上就是通过对社会价值观走向的引导,来增进思想共识、调节社会关系、指导价值实践。由此可见,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对于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巩固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兼具权力的硬性特征和价值观教育的柔性特质,不同于强制命令或灌输方式,主张通过思想文化和观念培育的教化作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人们的价值实践活动产生引导和主导的作用。可以说,只有当人们从被动的接受指导到主动的自觉运用才是提升核心价值观话语权真正追求的“应然”状态。此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旨在获取本国民众的认同和践行,是针对特定对象而言的一种支配和引导,在处理与其他国家核心价值观话语权的关系时通常采取理解尊重、平等对话的方式,而不是通过排斥、压制的霸权方式来寻求权力的无限扩张,这也是我国核心价值观话语权与西方“普世价值”话语霸权的区别所在。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依靠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将其生活方式、意识形态、思想文化以及价值观念渗透到广大发展中国家,通过极力宣扬西方“普世价值”观,严重挤压我国核心价值观的话语空间,企图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主导地位。与此同时,网络媒体、社交媒体、自媒体等发展迅猛,但是由于缺乏成熟的行业发展规范、内容审核机制以及相关法律政策的规约,使得公众面临着谣言、谎言等不实信息的“轰炸”,成为滋生错误价值观的“温床”。

1.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利用“普世价值”在价值观领域抢占话语空间、争夺话语权

虽然在全球化进程中,各国获得了谋求发展的机遇和条件,但无论是国家经济主权、政治主权,还是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都面临着外来文明的影响和冲击。价值“普世化”是西方话语体系的重要议题,“普世价值”则成为回应这一议题的思想范式和载体,并为某些资本主义大国掩盖国内外的矛盾冲突提供了有利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普适性”维护。西方国家企图将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话语内容与西方主流思想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话语相结合,抓住国人在转型期的价值心理弱点,以文艺作品、影视作品等为载体,利用美国英雄主义在国内的暂时盛行和国人对好莱坞电影的盲目追捧,大肆宣扬“美国梦”及其“普世主义”情怀,抢占价值观领域的话语空间。“普世价值”利用对“价值”定义权的垄断,任意曲解和异化“自由、民主、人权”等具体价值观念的原义;
利用对“价值”解释权的垄断,任意美化西方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利用对“价值”评判权的垄断,肆意丑化和抹黑非西方的价值观话语和非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政治实践。西方资本主义大国不断强化“普世价值”话语权,大力宣扬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优越性,用自己设定的逻辑思维和话语方式来解读中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将中国人民的“爱国”曲解为“狭隘的民族主义”;
称中国的“法治”就是“宪政梦”,而宪政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宪政,其真实意图就是以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利益的基本规则来歪曲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现实。不仅如此,西方某些国家刻意煽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冲突,否定中国政府的民族建设事业,干预中国内部的政治体制改革、社会制度建设,企图分裂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给国家的和谐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2.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价值观多元化的趋势,增加了辨别和抵制错误价值观的难度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改革的攻坚期和急速变革的社会转型期,随着社会结构分化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的趋势,使得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利益诉求的多样化衍生出多元价值诉求,而价值诉求的多元化势必会给我国核心价值观的语词凝练工作增加难度,加之国内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冲突、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风险等问题加剧了价值迷惑和价值冲突,又对巩固民众的核心价值观认同和自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立场不同、形态各异的外来文化和价值观念获得了在中国传播的机会,使得价值观多元化趋势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在思想领域充斥着大量外来文化和价值观,这也加剧了人们在价值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过程中的迷惑,甚至直接造成了价值混乱,价值相对主义、价值虚无主义现象时有发生。这直接增加了人们区分主流价值观和非主流价值观、区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分正确价值观和错误价值观的难度。同时,价值观话语的多元多样也加剧了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一些人认为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产物,是一种合理的存在状态,并且以此为借口,刻意混淆一元性和多样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以西方“普世价值”来解构中国的价值观念,企图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性。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抵制西方话语的能力不足

话语内容的创新力和解释力与核心价值观话语权的提升密切相关。西方国家之所以能够在国际价值观领域实现独断和垄断的话语霸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拥有强大的话语创新能力和话语解释能力。不可否认,西方确实占有先发优势,大多数的价值概念、范畴与表述仍然处于西方所建构的理论框架和话语模式中,相较而言,我国核心价值观的话语内容创新则相对滞后。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范畴,这12个范畴充分借鉴和吸收了古今中外优秀文化中的价值观话语资源。其中所包含的自由、平等、公正、民主、法治等范畴虽然从生成逻辑、基本内涵、本质特征、价值目标等方面来看,都与西方“普世价值”具有根本区别,但是由于二者外在的话语形式和表述方式存在相似之处,而西方又凭借先发优势垄断了这些范畴的定义权和解释权。因此,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后,尤其是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往往难以跳脱西方的话语窠臼和话语思维。西方利用自己所设置的定义标准和评判准则对中国的核心价值观进行曲解,使得我国的核心价值观话语权建设陷入较为被动的困境。同时,当前的核心价值观话语存在着理论基础薄弱、内涵表述不明、话语说服力不足的隐忧,而反复单一的表达方式和宣传方式更容易造成审美疲劳。鉴于此,有必要立足于中国的文化传统、政治实践以及话语思维,力求能够跳脱西方话语模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进行“中国特色”的话语阐释。

4.西方发达国家掌握网络主控权,我国的网络阵地建设相对薄弱

西方国家在网络舆论场上封锁中国的主流舆情,不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断诋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甚至雇佣职业写手编撰虚假信息、文章和段子,利用他们自己控制的网络平台、偶像、大V等在中国传播讽刺、污蔑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言论。尤其是针对民主、人权以及宗教等问题,刻意制造各种谣言和谎言,扩大负面舆论的影响,企图削弱民众的制度认同和价值认同。同时,借助好莱坞大片、动漫等文化产品,各种跨国公司的企业文化宣传,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等西方节日,将其中所夹杂的西方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渗透到中国。这必然会挤占我国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空间,严重威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话语权。

近年来,我国网络平台建设日益完善,但是官方网络平台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有些网络平台,由于重视力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缺乏专业的网络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些网页由于更新不及时,维护不到位,也缺乏与网民交流互动的栏目。有些网络平台发布信息不及时、内容不全面,既缺乏思想性、权威性,也缺乏趣味性、互动性,久之,人们自然丧失了登录或浏览的兴趣,点击率和关注度也随之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的主流网络平台对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意识不足、重视不够、定位不准、站位不高,加之缺乏带有高“流量”和庞大“粉丝”量的网络意见领袖和“又红又专”的网络管理人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权的提升。

5.网络生态环境越发复杂,价值矛盾、价值冲突、价值困惑不断加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网络文化的融合尚不充分,导致各种包含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消费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文化产品裹挟而来,尤其是宣扬西方制度模式的文化内容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埋下了危机的种子。由于规范的网络管理制度尚未建立,一些网络谣言、网络暴力及网络诈骗等不良信息仍隐于网络空间之中,既荼毒着网民的思想,扭曲网民的价值观,也给社会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互联网空间里的网络话语多数来自现实中的普通民众。进入互联网公共舆论空间的门槛很低,互联网平台为每一位网民提供了“发声”的机会,这就使得普通民众只要具备基本的网络硬件设施就可以充分享有在网络空间发表言论的资格和自由,并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民众基于各自的立场和诉求所形成的观点、看法和意见等自然就会在网络上展开激烈的思想交锋。关乎民众切身利益的话题极易成为网民关注的热点,网络平台日益成为网民发表言论的主要场所。海量的信息带来话语的碎片化和诸多文化乱象,加之我国网络阵地建设较为薄弱,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内容和话语传播的机制转换乏力等问题,尤其是“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8]532,使得我国核心价值观在互联网领域的话语权建设面临多重“话语困境”。

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追求的话语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和丰富自身的话语内涵、呈现形式以及表达方式,汇集有普遍意义的共识性表述,体现党性与人民性、批判性与包容性、继承性与创新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不断提升话语的解释力、创新力和吸引力。

1.将人民的普遍需求融入价值共识,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话语本质

从根本上说,“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之所在”[9]。这是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的。“社会主义是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那么它的主导价值观就必须要以人民为主体,以人民的利益为标准。”[10]我国核心价值观话语权建构的重要任务就是不断将人民的现实需求转化为具有共识性的话语,使核心价值观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契合,彰显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诉求与价值追求的现实旨趣。

第一,要在明确“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基础上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话语权建设的根本立场,始终保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为民众表达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搭建开放而自由的互动平台,及时整合群众的价值诉求并融入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当中,把广大民众的普遍诉求与社会主义的价值要求以及党的立场主张统一起来。第二,坚持群众史观的根本观点,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话语创造权、解释权、表达权和评判权,将人民的普遍需求转化为具有共识性的话语表述。因此要深入到群众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中,善于从社会实践中汲取养分和智慧,善于汲取和概括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新理论和新话语,不断推动话语体系创新和话语权建设实践的创新。第三,着眼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具体目标,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更新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有效解读目前社会存在的各类价值现象,及时回应时代发展所面临的价值问题,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相契合,从而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持久认同。

2.将党的执政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提升话语权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权威,本质上是民众对其话语的认同和信服。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带领中国人民依靠有效的制度安排,以实实在在的建设成果和生动鲜活的政治实践,将观念形态的价值目标逐渐转化为物化形态的价值现实,从而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公信力和话语权威。例如,在实现“和谐”这一价值目标上,中国共产党凭借自身的组织优势和政治资源,为群众的利益表达提供有效的制度化渠道,及时对各种利益诉求做出回应,并且将多样化的具体利益进行汇集和浓缩,形成具有一定共识性的综合利益,建立起有效的社会利益整合机制。这一利益整合机制充分体现民意,能够合理地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最大程度地增加社会的和谐因素以及减少社会的不和谐因素,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在实现“法治”这一价值目标上,中国共产党努力维护法律权威,坚持以宪法和法律为准绳行使公共权力、规范执法行为,积极构建和完善法治国家的法制体系和法律框架,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1]为总目标,以“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12]为主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着眼于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权威,中国共产党通过“深化‘执政为民’意识,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完善‘长效执政’机制”[13]来不断发扬执政优势、彰显执政特色、提升执政权威。

3.促进多元价值观话语的互动融合,在话语资源整合中提升话语吸引力

在整合话语资源的过程中,以尊重多元为前提,建立起对“他者”的“宽容贵和”态度和“和而不同”原则,充分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之间文化背景、传统习俗以及发展水平的差异,秉承和则相济、兼容并蓄的精神去弥合价值分歧的裂痕,从而避免傲慢式地独白与灌输,走向实践式地对话与交融。尊重“不同”是实现“和”的前提,即保存事物自身的独立性和独特性,揭示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作用的最佳状态。如若摒弃“宽容贵和”“和而不同”,一味强调“分殊”,或一味强制“同一”,都会加剧人际关系的紧张状态,价值分歧仍然无法化解,社会冲突也永无终结之日。

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遵循“宽容贵和”“和而不同”的原则,承认和尊重各种价值观话语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在反对话语霸权的同时,也绝不会走上“霸权主义”道路。具体而言,面对多样化的信息语言、网络语言和外来语言,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话语的同时,通过不断借鉴和吸收网络流行语、俗语、谚语以及各种外来价值观念中的有益成分,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内容的创新;
通过与那些有益的和无害的话语进行交流和学习,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的整合和引领;
通过容纳各种不同的价值诉求和价值话语,使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找到价值归宿和精神栖息;
通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阐释我国社会的价值内涵,解答人民群众面临的价值困惑和价值问题,使社会价值走向逐渐汇聚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轨道中。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14]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的开放与包容绝不意味着无原则的容忍,对于西方核心价值观的歪曲解读和恶意渗透必须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击。

4.将中华民族愿景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破除对西方价值观的盲目追捧

中国价值观念要想在国际上寻找到立足之地,既要有民族性话语的表达,以标识价值观念的独特性和自主性,也要有世界性话语的呈现,以标识价值观念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因此,要借鉴和吸收世界上有益的话语资源,将中华民族发展的理想愿景融合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当中,顺应世界文明的发展潮流,彰显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责任担当。

首先,通过创造性转化将具有民族特点和民族风格的话语资源凝练为具有共识性的词语组合,使之更符合当前民众的语言习惯和认知水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既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时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要能够不断借鉴世界各国话语权建设的有益经验,善于汲取不同民族、地域的文化和价值观话语中的有益元素,通过多样化、国际化的话语载体、话语方式以及话语传播渠道和手段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平等交流与互动,彰显开放性和世界性。其次,核心价值观话语是推动中国价值观念走向国际的重要载体,因而必须符合世界文明的发展潮流,在当下就是要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诉求相对接。邓小平曾指出:“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办法。”[15]第三,积极吸收西方思想文化中的有益成分,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表述。在国际话语空间,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旨在让世界人民了解和理解“中国价值”,消除某些西方民众对中国的偏见和误解,决不会挤压和抵制别国言说自身价值观的资格和机会,更不会损害别国的国家利益。

5.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在打造宣传阵地中提升话语传播力

强化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传播,着重要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促进传统主流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优势互补,综合运用多种平台和渠道,增强核心价值观在国内和国际的传播力与辐射力。

第一,加大对互联网和新媒体等的技术研发,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传播载体,拓宽话语传播的渠道,搭建话语传播的平台,打破西方的技术封锁、信息垄断和话语霸权。加大技术人才投入,配备专门的信息技术人才,同时定期对宣传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互联网安全教育,使其熟练掌握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提高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渠道、新平台开展核心价值观理论宣传工作的能力。

第二,加强理论宣传媒介和宣传阵地建设,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协同作用。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数字电视、手机终端、移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微博、微信、短视频、直播等自媒体,扩大宣传覆盖面,不断推进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和自媒体的深度融合、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掌握网络舆论宣传主动权和主导权。一方面,要善于将核心价值观话语与网络语言结合,创造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的网络流行语;
另一方面,要组建专门的网络宣传队伍,积极澄清人们在价值观问题上的误区和盲区,帮助民众鉴别和抵制错误的价值观。

第三,建立健全宣传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阵地的管理,为核心价值观话语权建设提供法治保障。在高校宣传阵地、网络宣传阵地中,对宣传西方“普世价值”观、歪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等的错误行为,必须及时制止和反击,对于触犯法律的行为必须及时予以制裁和惩戒,切断错误思想和价值观的传播渠道,营造和谐有序的话语环境。正如习近平所言:“形成良好网上舆论氛围,不是说只能有一个声音、一个调子,而是说不能搬弄是非、颠倒黑白、造谣生事、违法犯罪,不能超越了宪法法律界限。”[8]337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社会上的一系列经济纠纷、贸易摩擦,不仅有着围绕经济利益和经济秩序而展开的经济话语权的博弈,其背后更有着围绕霸权主义与和平发展、“西方中心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普世价值”与全人类共同价值而展开的政治话语权和价值观话语权的较量。新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进力量,应当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高度出发,将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作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举措,纠正错误价值观所造成的价值混乱和价值困境,打破对西方的话语依赖和话语崇拜,用饱含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积淀、现实政治实践、民族复兴梦想的“中国话语”来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写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动注解。

猜你喜欢话语权话语价值观我的价值观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2年4期)2022-04-28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6期)2021-06-09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能源(2017年12期)2018-01-31知名企业的价值观现代企业文化·综合版(2016年6期)2016-05-14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中国老区建设(2016年8期)2016-02-28“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中国卫生(2015年2期)2015-11-12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话语新闻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话语新闻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推荐访问:话语权 提升 面临

版权所有:上派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上派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上派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20334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