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灯班会”活动设计:明理成长的价值实现

时间:2023-08-03 14:55:03  来源:网友投稿

李华秋 钮欢 张晓漩

摘 要“提灯班会”活动设计立足“点灯引路、挑灯明理、亮灯互助、传灯生慧”的基本流程,通过开发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以极具仪式感的“点灯”环节导入,基于成长问题“挑亮”价值辨析与对话成长,通过榜样互助、奖励仪式激发惊喜的获得感,引领学生获得成长智慧,实现明理成长。

关 键 词 提灯班会;
乡土资源开发;
仪式感;
价值辨析;
榜样学习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3)06-0065-03

“提灯班会”是基于“开发资源,传承文化,守望成长”的“乡土育人”理念提出来的一种班会课创新模式,其实施流程包括“点灯引路、挑灯明理、亮灯互助、传灯生慧”四个环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提灯班会”将德育系统拆分为四大动力因素,其中,“点灯”是驱动性因素,强调动机把握、情绪管理和情境创设;
“挑灯”是引导性因素,强调目标定位、价值引领和任务设计;
“亮灯”是支持性因素,强调学习支架、学习伙伴和学习关系;
“传灯”是发展性因素,强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和智慧生成。[1]

随着“提灯班会”课实践的不断深入推进,我们尝试聚焦班会课的仪式感营建、基于成长问题的价值辨析与对话、“惊喜感”的获得,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明理之径”,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搭建生动真实的支架,实现宏大育人主题与微观班会实践的融合。

一、“点灯”仪式催生认知兴趣

教师作为班会活动的主要设计者,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思维模式、情感模式和认知能力为切入点,使学生能够自觉在仪式活动中感知仪式符号的内在含义,并通过自身价值观念和仪式符号意义的相互交融达到思想同一的目的,形成分享式情感体验。[2]“提灯班会”之“点灯引路”,重在通过将乡土资源和理想信念教育有机融合,以乡土名人、故事、风俗素材为依托创新导入方式,引导学生在充满仪式感的氛围中,感知西樵山“理学名山”的历史意义,激发其探究地方文化精神的兴趣和热情。

在具体的班会实践中,我们注重在特定的时间,通过特定仪式,激起学生的特殊心情,引导其向美向好发展,赋予集体满满的正能量,从而对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例如,我们在“读书明理”主题班会课中设置了“晨思暮省”公约签名及分享仪式。班会课伊始,班主任呈现主题班会的背景:岭南大儒湛若水在西樵山大科峰创建了大科书院,并制订了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书院学规——《大科训规》,从德业、学业和举业三方面对学生的治学之法和修养之道提出了规劝。部分训规内容如下:

“诸生为学必先立志,如作室者先曰其基址,乃可。志者,志于道也,立之是敬。匹夫不可夺志,若其可夺,岂谓之志?自始至终皆是此一字。”

“学生进德修业须分定程。”(湛若水详细安排了读书日程。每日鸡鸣时分起床,寅、卯、辰三时是诵书时间,巳时、午时看书,未时作文,申时和酉时默坐思索,戌、亥二时温书。)

“轮流一人讲书一章,以考其进修之益。”

“学者须先看《论语》、次《大学》、次《中庸》、次《孟子》,乃书之序也。”[3]

大儒深刻的治学思想和细致的治学精神,让学生深受震撼,开始认真品读《大科训规》。如此,以训规为导入资源“点亮”班会,激发学生结合实际思考、分享自己存在的问题和受到的启发。有学生表示读书首先要立志,清楚自己的读书目标;
有学生则感叹要学会分配学习时间,自己总觉得初中学业繁忙,没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其实是因为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的。班主任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向先贤湛若水学习,派发“晨思暮省”簿(见表1)。请学生认真阅读填写并郑重签名,签名仪式后邀请同学进行分享。

(备注:学生根据实际用红笔填涂表格右边的灯笼,填涂数量越多代表收获越大。)

公约签名仪式正是学生对自己和班集体做出的庄严承诺,以自我反省和集体督促鼓励激发学生的精神提升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

二、问题“挑亮”价值对话辨析

“提灯班会”课强调互动参与,倡导学生以主体角色参与到德育活动中,力图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或者创设起积极参与其中的“心理期待”,从而丰富体验,加强生生、师生交流,达到“同伴互助”的目的。其中,“挑灯明理”重在通过将乡土资源和学习目标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对标先贤,明白读书学习之理;
“亮灯互助”着重通过深挖西樵山的历史风俗,引领学生展开“价值澄清”的探究过程,在同伴互助中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

例如,“讀书明理”主题“提灯班会”在仪式化的导入环节后,策划了剧本演绎和榜样画像两个探究活动。剧本演绎的重点是创设真实情境,针对学生读书明理存在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主编演剧本,展开体验和反思。学生在这一环节自编自导自演了剧目《学子求学记》,通过真实问题和生活场景的碰撞,“挑亮”心中的迷雾,引导学生思考“读书是为了什么?”由此感悟读书乃家国大事、人生大事,读书对每个人来说意义非凡。生动的剧本表演触动学生的反思和感悟,自然走进班会主题“读书明理”,展开了思考与探究。

在剧本演绎之后,学生进入绘制榜样精神画像的活动。课下,班主任组织学生通过投票选出了四位学习榜样,为其拍摄单人照并以漫画图片的形式打印。班会课上,先通过小组讨论在四位榜样代表中选出一位组内公认的学习榜样,在组长的组织下,请每一个同学说出这位榜样的一个闪光点,最后由组长进行筛选和概括,列出三个最能代表这位榜样的闪光点,以此为榜样勾勒“精神画像”,最后,全班进行分享交流。这一活动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榜样辨析,“挑亮”问题的价值,促进学生在对话中互助成长。

这样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获得真实的参与感,并引发精神共鸣,在同伴互助中为精神成长赋能。

三、“传灯”践行生成生命智慧

李维先生在其著作《惊喜效应》中提出“惊喜效应”概念,其源于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强调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达到期望,就实现了保健因素,超越期望,就会产生激励效果,产生生产力。[4]上“活”一节班会课,不仅要有庄重的仪式感和积极的参与感,更要带给学生出乎意外的“惊喜”,激发其认知、价值观的提升,并深情提出成长期待。这样的班会课才能在学生心中烙下深刻的印记,激励其智慧成长。

基于此,我们在“提灯班会”的后期环节强调设计特殊的活动,为学生带来不同的“惊喜”。例如,通过随机抽取的形式发放激励小礼物,赠送给学生一张以“读书明理”为主题制作的精美书签。抽到小礼物的同学们作为班级榜样,上台带领同学们大声喊出口号“扬凤地至道,做明理新人!学知识真理,创榜样班级!”以充满热情的赠送书签环节激发热情,带给学生更多的惊喜,以此为其留下长久、积极的记忆。同时,向学生传递期待: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做最好的自己,有能力给别人带来积极的影响,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正如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6] “提灯班会”希望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点亮自己和同伴的火把。正如课后班长在值日本中写道的:“这节班会课太有意思了,我们每人都成为了一盏灯,所有的能量汇聚在一起,既点亮了个人,又温暖了集体。”由此,实现“传灯生慧”,让学生在论辩、对话、互助中知晓向上向善之理,实现精神成长。

“提灯班會”以西樵山“珠江文明的灯塔”这一乡土文化资源为依托,通过点灯、挑灯、亮灯、传灯的班会探究方式创新,层层深入引领学生在价值辨析和道德实践中实现智慧成长,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深情厚意和文化自信自觉自在其中。

参考文献:

[1]黄浩森."提灯班会":深耕乡土文化的理念要义与流程再造[J].中小学德育,2023(03):58—59.

[2]柯林斯·R.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334.

[3]湛若水.湛甘泉先生文集(卷六)[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7.

[4]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伯纳德·莫斯纳,巴巴拉·布洛赫·斯奈德曼.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M].张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98-1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点灯班会课班会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学校教育研究(2021年15期)2021-10-20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谈班会课的主题及组织形式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小学主题班会课中德育的实施策略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星星点灯山东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星星点灯山东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星星点灯海外星云(2015年15期)2015-12-01点灯的鸟微型小说选刊(2015年5期)2015-06-05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中国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推荐访问:提灯 明理 班会

版权所有:上派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上派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上派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20334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