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PEST模型的浙江省开化茶产业竞争态势研究

时间:2023-08-10 09:35:05  来源:网友投稿

朱山姊,吴水女

(1.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2.开化县农业农村局,浙江 开化 324300)

开化县位于浙江省西部、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处,具备悠久的历史文化、优越的旅游资源和适宜茶树生长的自然条件。茶产业是开化的特色农业支柱产业,种茶、制茶、售茶是开化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开化正奋力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中国茶叶强县,助力建设山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地。目前开化县茶园种植面积达12.5万亩,从事茶叶行业人员5万余人。共有茶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439家,其中合作社135家、家庭农场304家,基地面积100亩以上的133家。有大大小小加工厂483家,其中具有标准化茶厂的企业15家。拥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2022年茶叶产量3314吨,产值13.34亿元,同比增加2.9%和2.5%。开化龙顶品牌价值逐年提高,2022年品牌价值达31.71亿元,同比增加9.1%。

SWOT-PEST 是产业分析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SWOT分析法和PEST分析法[1],前者又称优劣势分析法,指对产业发展内部环境的整体优势S(Strengths)、劣势W(Weaknesses)、机会O(Opportunities)和威胁T(Threats)分析;
后者是对产业发展宏观环境的分析,分析指标包括政治P(Politics)、经济E(Economy)、社会S(Society)、技术T(Technology)。SWOT-PEST分析法通过建立SWOT-PEST分析矩阵模型,对研究对象所处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进而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维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

3.1 优势

3.1.1 重视茶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力度大。开化县将龙顶茶产业振兴确定为与工业强县、城市蝶变、全域旅游、数字开化并列的五大战略跑道之一。先后成立开化茶产业协会、开化县茶文化研究会、开化县三茶统筹促进中心等机构,设立开化县茶产业发展中心专门负责日常工作。2021年制定了《开化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开政办〔2021〕67号),2022年出台了《开化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开政办发{2022}46号),确立了绿色发展、文化引领、创新驱动、品牌带动、统筹融合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实施良种繁育工程、质量管控工程、品质提升工程、主体培育工程、市场拓展工程、品牌打造工程、营销保障工程、数字产业工程、茶城融合工程、人才培育工程等十大工作,旨在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和三“产”融合的现代茶产业体系,推进茶树品种、茶园、茶厂、茶市同步提升,打造中国茶叶强县。扶持政策聚焦开化茶园质量、加工水平、茶叶品质、龙顶文化、品牌价值五大提升,政策精准有效,力度空前。

3.1.2 茶产业生态优越,文化有形,品牌认知度高。开化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茶树生长,开化被列为17个具有全球意义的山地保护地区和9个生态良好地区之一,农业农村部给予了理想级茶叶生产环境质量的评价。开化茶产业生产历史悠久,开化龙顶茶始于晚唐,兴于明清,在明朝列为贡品。“开化龙顶”以其“三绿”(干茶色绿、汤水清绿、叶底鲜绿)、“三好”(好看、好闻、好喝)著称;
在全国各地茶叶中,“开化龙顶”以其“紧直挺秀”被誉为“开化针”,成为中国针形绿茶代表品牌,被誉为“芽茶始祖”,有“杯中森林”“水中芭蕾”“立着说话”之美誉。通过实施“开化龙顶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加大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力度,以高标准质量认定引领农产品优质化发展。目前开化县形成了以“开化龙顶”为主导,钱江源开门红、出口眉茶、扁茶、白茶、香茶、杜仲茶、黄荆茶、速溶茶等为补充的多层次、多门类的产品体系。开化龙顶与西湖龙井、安吉白茶等一起被誉为浙江省十大名茶,在2022年度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开化龙顶品牌价值达31.71亿元,位居全国茶叶品牌前列。

3.1.3 科技与人才支撑开化龙顶茶全产业链发展。开化与浙江农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优势单位签订全面合作协议,成立开化研究院、专家工作站,加快茶产业发展战略合作。高校、科研院所发挥在科技、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为开化龙顶茶全产业链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进一步提升开化茶产业发展品质,为开化龙顶在茶文化推广、茶产业发展等方面提供人员及技术培训。此外,开化还成立了开化县茶文化研究会,旨在为弘扬茶文化、提升茶产业、推广茶品牌、促进茶旅游、普及茶知识、服务茶企业提供平台。浙江省科技特派员赋能开化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大批茶博士进驻茶企,针对开化茶产业的发展瓶颈开展科研攻关,将论文写在开化大地上。

3.2 劣势

3.2.1 企业主体培育不足。茶企规模普遍偏小,15家县级以上龙头企业中,亿元企业仅1家,缺少可以引领行业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的龙头企业,不能有效整合县内资源。产业分工层次低,开化茶的企业主体基本上都是产销一体化经营,既是生产者、加工者,又是销售者,导致成本投入增加,难以腾出时间和精力去研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企业主体标准化程度低。目前,全县483家茶叶加工厂中,只有15家具有SC认证,其余普遍存在规模体量小、标准化程度不高、辐射带动力弱等问题。

3.2.2 茶产业结构不优。产品多元化开发不够,开化县茶叶生产仍以开化龙顶名优茶为主,红茶、香茶、白茶、黄茶、黑茶等仍处于小规模生产阶段。产业链条不长,开化县茶叶加工企业大部分为初制茶,目前茶叶精加工主要集中在极少数企业,主要生产袋泡茶、速溶茶、胶囊茶等产品,在茶化妆品、茶保健品等领域几乎空白,对茶叶、茶衍生产品及副产品的研究开发、精深加工不足,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3.2.3 茶园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不高。“十三五”期间,我国茶园作业机械领域仅解决了茶园无专用机械的问题,但现有机械的智能化程度低、作业仍然需要较多人工参与,与智慧管理、无人化生产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2]。开化虽然成功摘取省茶产业“机器换人”示范县,但茶园作业机械特别是机械化采茶普及缓慢,过分强调采茶机在高档名优茶细嫩鲜叶采摘中的应用,客观上阻碍采茶机械化的推广普及,加之茶园作业机械研制开发严重落后,生产制造企业缺乏,故造成茶园机械化特别是采茶机械化普及发展缓慢。

3.2.4 品牌优势不强。品牌价值未凸显,近年来,开化龙顶品牌价值虽然逐年提高,2022年达31.71亿元,但对比安吉白茶高达48.45亿元的品牌价值,开化龙顶的品牌价值尚未充分挖掘。同时,产品特色不明显,导致产品价值释放不充分,市场认知度不高。商标管理不到位,多年以来,开化龙顶作为区域公用商标一直被广大茶企、茶商使用,商标授权程序不规范。同时,市场包装设计缺乏创新性,难以凸显开化龙顶品牌价值。

3.3 机遇

3.3.1 国家和政府对茶产业发展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他在浙江安吉考察时指出,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农业农村部等三部委发布了《关于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也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导浙江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3.3.2 茶文化赋能茶产业发展。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设立“全民饮茶日”的倡议于2005年在杭州西子湖畔发起,每年的谷雨节气杭州都会举办民众参与度很高的“全民饮茶日”,倡导“茶为国饮”,打造“杭为茶都”,以此推动茶文化的传承、普及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考察时指出,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茶产业发展不仅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帮助农民增收,而且能够带来内涵丰富的文化价值,同时茶文化价值的提升能更好地促进“一产增收”和“二产提效”。

3.3.3 “互联网+”产业有力推进产业现代化。互联网在传播茶文化,讲好茶故事,推广茶产品、普及茶知识方面具有显著的特点和独特的优势。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传播优势,适应时代需求,积极开展适合茶文化传播的方法,借助抖音短视频等互联网平台讲好茶文化故事、推广茶产品,普及茶知识,从而快速带动产业发展形成质的飞跃,健全茶产业链,促进茶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化茶厂建设,推动茶产业现代化发展。

3.4 挑战

3.4.1 产业标准体系不够完善。开化制定了《绿色食品·开化龙顶茶生产技术规程》,发布了开化龙顶茶和钱江源开门红团体标准,推行茶厂优化改造和SC认证,开展标准化、智慧化、有机化茶园建设。但是茶厂优化改造步伐仍然缓慢,产业标准制订虽涉及到了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但是尚不完备,关于生态茶园和智慧茶园的建设标准尚未明确。

3.4.2 茶树新品种选育推广有待加强。开化茶树品种有福鼎、翠峰等无性系品种。此外,鸠坑16、鸠坑20、中杂302、中茶 108、中白1号等茶树品种(品系)亦可加工成开化龙顶茶[3]。结合开化特色,目前已选育出“中茗2807、中龙22、中龙113”等茶树新品种,但目前仍处于推广阶段。

3.4.3 数字化茶园建设步伐缓慢。茶园是保证茶叶质量安全的源头,主要涉及茶园土壤、投入品、环境、采摘等环节。但开化现有茶园土壤和环境动态监测方法低效以及种植模式监测水平低,环境代价大,智能化数字化手段缺乏。杭州有机生态茶园实现了生态茶园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升级[4],但开化在数字化茶园建设方面的经费投入力度不大,数字化茶园建设步伐缓慢。

4.1 从政治层面分析

国家和地方政府都积极出台了支持茶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扶持政策,为开化龙顶茶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但在统筹推进的过程中涉及的利益主体非常多,政府机构各部门协同作战机制还不完善,从而导致茶产业链尚不健全,三产融合尚不深入,同时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等保障体系。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开化龙顶茶产业的纵深发展。

4.2 从经济发展层面分析

茶产业已成为开化的特色农业支柱产业,在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增加村民收入、提升村民就业率等方面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与西湖龙井、安吉白茶等品牌相比,开化龙顶茶品牌优势还不够强,茶经济比较优势不明显,市场开拓能力有限。

4.3 从社会发展层面分析

茶旅融合带来的社会效益明显,品牌文化丰富,县域茶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深入推进,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稳步进行,钱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也给大健康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然而,开化茶产业结构不优,茶文化对茶产业带动作用不够明显。开化茶企规模普遍偏小,缺少可以引领行业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的龙头企业,茶产业与本地文化产业、餐饮服务业以及旅游产业融合度不够,县内资源尚未有效整合。

4.4 从技术层面分析

目前开化县已经布局了一系列与茶产业相关的科技创新资源,包括浙江农林大学开化研究院龙顶茶产业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工作站以及开化县茶文化研究会等,但值得注意的是,针对龙顶茶功效发掘、龙顶茶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攻关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处于劣势。茶企业标准化程度低、企业主体不强,重大科技立项尚未突破。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开化茶产业虽然在标准制订、品质提升、品牌塑造、产品体系优化、三产融合和科技赋能方面取得了较多成绩,但在产品特色的进一步挖掘和提炼、龙顶茶产业链的进一步健全、茶产业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茶科技的不断创新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亟需政府、社会、科技创新等多个层面共同发力。

5.1 加强顶层设计

依托开化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促进茶产业链加速延伸。提出茶+的概念,通过茶史、茶事、茶景、茶技、茶教、茶节、茶俗、茶品等茶元素的延伸,建设茶产业发展的新业态,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观光游、研学游,宣传、发展茶文化,巩固培养新的茶叶消费群体,努力实现茶经济与茶文化的繁荣。探索与开化县其它旅游资源深度融合,促进协同发展。

5.2 推进深度合作

重点围绕育种、栽培、加工等环节,开展开化茶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把握好与浙江农林大学全面合作的重要历史机遇,依托浙江农林大学开化研究院龙顶茶产业研究中心这一学术平台,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重视开化本地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评价和保护工作,对其品质性状、农艺性状、产量性状、抗病抗逆性进行鉴定评价。在此基础上,引入省内外优质茶树资源,通过杂交和轮回选择对本地茶树品种进行改良,选育优质、高产、多抗的茶树新品种,以满足茶叶加工和消费者对品种的多样化需求。

5.3 发挥示范效应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构建“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生产经营模式。引导企业通过转变经营模式,利用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制修订茶树种植、茶叶加工等领域的企业、地方或行业标准,推动茶产品规范有序集约生产,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培育龙头企业,推动开化茶产业特色发展。

猜你喜欢开化县茶园茶文化“同题赛场”走进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二)作文新天地(2022年17期)2022-11-20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现代装饰(2021年2期)2021-07-21茶园飘香心声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茶园之晨江淮法治(2020年16期)2020-11-27茶文化的“办案经”民主与法制(2020年19期)2020-08-24世界各地的茶文化现代苏州(2019年16期)2019-09-27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疯狂英语·初中天地(2019年8期)2019-08-27湄潭茶园乡村地理(2018年1期)2018-07-06茶园观色百科知识(2018年7期)2018-04-17踏遍青山人未老——记开化县林场退休职工、全国绿化劳动模范余贵顺浙江林业(2017年8期)2017-11-13

推荐访问:开化 浙江省 模型

版权所有:上派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上派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上派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20334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