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思路

时间:2023-07-19 16:20:06  来源:网友投稿

刘昭婷

内容摘要:实施“课程思政”是通过挖掘各类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语文课程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而且在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人格修养、政治认同等教育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掘统编版初中语文现当代散文选文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把思政教育融入到语文教育教学中,是当前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任务之一。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课程思政 教学实践 红色经典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人文性就决定了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思想道德品质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一门学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识能力,更要挖掘更多的课程思政元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语文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理念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这一理念最早是在2017年由上海市教委率先提出,“课程思政”理念的含义就是以课程为载体,挖掘各门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想政治元素,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要渠道,在提高学生认识能力、提升学生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包括人格修养、情操陶冶、文化认同、政治认同等在内的价值观引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0月16日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重申了要落实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报告在“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部分,明确提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这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贯通不同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课题。而作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课程思政也是更好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要在青少年的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随着新时代科技发展的不断深入,现在的青少年面对着比过去更加复杂的社会信息以及多元的文化带来的影响,而青少年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面对复杂问题时还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这时学校和家庭就成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阵地,进而培养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帮助他们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而奋斗一生的人生目标。

2.语文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理念的可行性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是工具性、人文性、实践性的统一。语文课程也与思政课程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语文教育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中华民族精神的使命。2022年版的《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明确提出:“总目标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对古典诗词的学习,提升审美情操、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文化凝聚力,提升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这与课程思政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主旨探究与课程思政理念相辅相成,相互铺垫、密不可分的。课程思政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仅使得学生的品德获得了提高、也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语文教育的性质决定着在语文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理念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自喻礼仪之辈,我国五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语文的教学目标中,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实践的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中华民族精神,都展现出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也体现了课程思政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语文教育和课程思政理念是有关联性的,两者都有相似之处,因此,语文教学的特殊性也决定了语文学科与其他理工学科相比,语文教学更适合融入课程思政理念。

二.课程思政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1.教师对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挖掘不够深入

在教学中,教师缺乏用语文学科知识来感染学生的意识。以红色经典作品《沁园春·雪》为例,由于此类红色经典作品诞生的历史时期比较特殊,大部分的语文老师对于此历史时期的了解不深,在这种情况下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也使得学生对于《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一知半解,造成学生们只是单纯的掌握了该作品文本特点和语言特色,没有理解作品创作背后的深层意义,这种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了解到红色经典作品的真正价值。而且大部分的教师认为与传统的古典诗词相比,红色经典文学思想主题内容比较单一,且片面的认为红色经典作品在文学特色方面缺乏吸引力。这就导致大部分教师不愿意花费过多的时间研究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在教学过程中,一切明显的课程思政元素教师能够传授给学生,但是一些需要师生共同深入发掘的元素,教师还没有发掘出来。所以也导致这类文本的教学质量有待提升。教师在进行这种语文教学活动中,没有真正把握《沁园春·雪》中的内在含义,只是片面的向学生的传授文本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有待提高

在语文教学发展过程中,语文教学一直承担着帮助学生德育成长的重任,在大部分中小学中,语文老师也承担着班主任的工作重担,语文课程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但是与学校中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比,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不会像思想政治课那样能够直接的向学生快速的实现,让学生更快速的获得思想政治知识,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旨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和道德情操,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这种进程是缓慢的,所以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对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方式有所忽略,很多语文教师认为学生的德育发展总会由思想政治教师负责,也就导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偷懒”的心理,认为学生们反正要学习历史和思想政治课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内容很少。但是历史和思想政治课程中却很少融入有关红色经典文学的内容,这种内容只能通过语文课程才可以体现。其次,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待提升、很多语文教师对“课程思政”观点不正确,单纯认为课程思政就是“上政治课”,认为语文课就应该向学生传授纯粹的文学知识理论,也导致在教学中的思政优势得不到充分体现。如果语文教师抱着这种不正确的心态,那么在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的意义就得不到真正的体现,这类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的教学质量也无法得到真正的提高。正所谓“教书育人”,“育人”的作用比“教书”的作用更加重要,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三观就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传递给学生,在教学中将正确的价值观念渗透给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教学方法有待改善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一线的语文教师对于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方式方法还持观望态度,对于新教材中的新变化,大部分语文教师仍保持对语文教材中的思政元素照本宣科,并没有发挥语文学科德育工作的隐性功能。并且在语文教学中,有关于课程思政的内容教法单一,表现为生搬硬套党的政治报告或是重要领导人讲话,导致学生们对于这一部分的内容兴趣不高。有的教师只发现了教材中比较明显的课程思政元素,没有深入发掘教材,敷衍了事。在内容方式的教学中,表现为多采用知识讲授法,使得这一部分的内容变成了枯燥的知识传授、朗读和背诵,压抑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三.课程思政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转变教师课程思政理念态度

态度决定行为,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理念的态度影响着自身的教学方式方法,要想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专人”转变为“人人”,首先就要提高语文教师团队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于思想政治素质不高的教师来说,在日常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不仅成为了教学工作的一种负担,而且教出来的学生也无法真正得到德育水平的提高,只有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认识到课程思政理念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运用课程思政元素,在备课时积极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叶圣陶先生提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有些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理念有片面认识,认为就是上政治课,其实不然。例如,在教授学生《诗经·蒹葭》中的“在水之湄”一句中“湄”字的特点,可以告诉同学们古人就认为“湄”就像水的“眉毛”一样,既帮助了学生更好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也激发了学生们对中华汉字文化的兴趣和敬佩,增强中华汉字文化的自豪感,这也是一种课程思政的方式。课程思政不是一种简单的“上政治课”、或是一种说教的形式,而是运用各种方法将思政理念渗透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去。德育工作是一個长久的过程,只有教师拥有良好的品格、过硬的素质、高尚的人格修养,才能耳濡目染的传递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用饱含热情的仁爱之心,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帮助的新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道德的青年。

2.提高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

教师作为一堂课的主导者,是教学工作的主体。“课程思政”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语文教师在保证正常教学过程时要拥有充实的知识支撑,旁征博引,还要要求教师能够最大限度的开发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把做人、做事的道理传递给学生,最大程度的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

参观教学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文学书法图片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于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的热情。一首流传千古的好词往往振聋发聩,无论是其思想内容、结构体系、还是语言特色都必将恰到好处。九年级的学生对于《沁园春·雪》这首词的作者毛泽东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还停留在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领袖、英雄人物的印象上,而对于毛泽东作为一个优秀的文学家、书法家的认识还了解甚少,如果学生对于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词人和书法家的认识不足,就难以理解并且更深入的鉴赏这篇红色经典作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发挥自身的教学能力,着重向学生们展示毛泽东在文学领域和书法领域上的成就,让学生们了解到即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领袖,他依然可以在文学、书法领域创造出不一样的成就,这就向学生们传授一个道理,创作文学作品是不需要拘泥于身份的限制,也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提供了帮助。

情境创设法。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雪》这篇课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播放“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视频或图片,把课文中抽象的语句变成具体的景观景象,这样就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带领学生走进了作者笔下壮阔的北国世界,引导学生感受到景物之阔,让大家在鉴赏作者对于北国风光雪野千里,苍茫壮阔的描绘的同时,心中也涌起同诗人一样澎湃的心境,同诗人对历朝历代风流人物的品评,进一步体会作者豪迈的气魄和高远的志向抱负。教师有目的的为学生创设与诗人相同情绪色彩的情景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是不可磨灭的,在这样细致的文本解读中,才能让学生更好明白这首词的深刻含义,取得积极教学效果。

读书指导法。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通过自行阅读、默读、朗读等方式,加强理解和巩固学生对于课文的感知。在《沁园春·雪》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读的方式来带动学生们的情绪,好的情绪也会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他们也会自己发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设计之初设想出学生们会遇到的问题,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解答出他们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理解文本,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发掘日常教学中更多的思政元素

九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沁园春·雪》这篇课文后,大部分学生只关注到了作者毛泽东宽广的胸襟和伟大的思想抱负,而忽略了这首词的创作目的: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行动起来,与反动政府血战到底,建立一个属于无产阶级的新中国。而这首词的深刻意义,需要拥有高思想政治素质的教师让学生们明白: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今天我们虽然已经建立了一个新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是想要把祖国建设得更好,还要靠我们新一代年轻人开拓进取、不懈奋斗,这也是课程思政理念的内在含义。这都需要一线教师仔细发掘,不断改进教学过程。开展更多的以课程思政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学校也应为丰富的课程思政教育提供足够的支撑,依托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一篇文章能够被选入语文教材中,必然有其特殊的意义或是价值,这是毋庸置疑的。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让他们的德育水平获得提高,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总之,“课程思政”是当前推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中学语文教育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不仅仅可以更新语文教育观念,丰富教学资源,促进语文教师的能力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心态;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坚定的政治意志和立场;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语文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有其独特优势,当下的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学科知识能力和教学能力,把目光放在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上,以德育人、以文化育人,培养更多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奋斗奉献的新时代有为青年。

参考文献

[1]董文丽.红色经典作品深阅读策略探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20(5)62-65.

[2]禅红.初中语文红色经典作品解读对策[J].语文教学之友,2022,41(3):3.

[3]董慧,杜君.课程思政推进的难点及其解决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21(05):70-74.

[4]刘吉平.中学语文“课程思政”的优势与策略[J].华夏教师,2020(20):84-8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6]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7]曹文轩.文学的意义——对作为语文教材优势文本群落的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8(2):10.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红色经典中学语文课程思政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年28期)2017-11-15“红色经典”文学审美的人本性解读理论导刊(2016年12期)2016-12-27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智取威虎山3D》多元类型的杂糅戏剧之家(2016年14期)2016-08-02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作文教学研究(2016年1期)2016-07-05“红色经典”情爱叙事的边界、隐言与盲区西部学刊(2015年4期)2015-05-13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推荐访问:视域 语文教学 思路

上一篇:安化千两茶,真香!
下一篇:我的姥姥

版权所有:上派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上派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上派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20334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