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价值与实践

时间:2023-07-02 12:10:06  来源:网友投稿

赵德云 定远县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处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规范化开展,应以内部控制的有效落实为先决条件。因此,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全面落实内部控制要求,能够有效减少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全面开展内部控制,对于提高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减少业务活动隐藏风险以及促进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开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规范运用程序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有效应用,能够结合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工作内容、工作任务与工作性质构建出较为完整的工作体系,对财务管理活动进行规范。因此,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能够从组织与制度层面上规范财务管理活动,实现业务活动的有效开展。与此同时,内部控制工作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实践内容,能够在运作程序上合理制定出业务流程,明确各环节控制点,展开全面的控制与监督工作。

(二)完善制度,实现控制标准的科学制定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开展内部控制期间,应从控制制度与体系层面上加强控制行为的完善程度,比如考核激励制度、内部稽查制度以及会计核算制度等,其中需要尤其关注事业单位财务流转与业务活动情况,针对性搭建岗位责任制度与业务流程制度[1]。在进行制度与体系的搭建过程中,应明确制度建设标准,根据成本费率、支出明细等方面制定出明确的控制指标,并结合自身情况实现指标的细致化解构,促进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高效化开展。

(三)重视风险防控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关键在于控制方法的选定与应用。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方法选取的过程中,应保障控制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结合全面预算控制、内部报告、会计系统、组织规范、授权批准、内部审计等科学控制方法进行制度上的融合,实现方法的组合搭配与运用,构建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确保内部控制的切实落实。与此同时,应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搭建针对性风险防控制度,实现风险预警、评估、报告、识别、防控的一体化集成,最大程度地减少事业单位潜在的风险。

(一)能够保障事业单位资金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事业单位在将内部控制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时,能够通过控制手段加强管理制度的完备性,从而实现对财务管理的约束,并做出规范行为。因此,事业单位各部门需要明确自身的财务管理职责,对于事业单位中涉及到的每一项经济活动,都需要确定其流转情况与用途,实现对资金支出、分配的最优化处理,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效避免资金随意挪用、占用的情况,因此,事业单位在落实内部控制的相关要求时,能够实现对经济活动数据层面上的掌控,以数据信息为基础加强资金配置优化,从而加强方案制定的合理性与科学性[2],极大程度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对于保障事业单位资金流转的安全性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能够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在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情况下,不仅能够实现对责任的进一步细分,使财务管理职责落实到个人,还能加强财务人员的思想建设,从意识形态上帮助财务人员加强工作责任感。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就能在日常工作中自觉落实自身职责,加强与事业单位各职能部门的联系与交流,实现财务部门职能的全面渗透,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分工明确。因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内部控制的环境下能够从根源上避免问题产生,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高效化落实,以此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全面性,为事业单位的工作开展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

(三)能够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利用内部控制这一手段能够加强制度层面的完善性与有效性,也是规范财务管理的先决条件。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能够通过科学的控制手段及时明确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纰漏与不足,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解决措施,确保财务管理的科学、有效开展。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财务管理行为,实现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高效开展,与此同时也能保障事业单位业务工作的有序推进。但是从实际情况来说,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活动所需的资金,极大程度地依赖财政部门的拨款,政府部门往往是通过审计的手段,对资金的用途与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就必须利用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管理,加强资金流转的控制力度。但是,部分事业单位因为制度的缺失,导致业务活动开展期间没有标准的制度作为经费支出依据,甚至还有部分事业单位的制度形式化、表面化,在执行阶段往往只是走过场,对内部控制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

(二)没有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的工作开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推进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与内部控制的工作质量存在紧密的正向联系。但是因为部分财务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在思想层面上忽略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期间,难以按照既定目标进行财务工作,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与科学性。

(三)缺乏严格的内部控制监督工作

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因为缺少内部控制监督工作,导致管理目标模糊、工作流程混乱,整体的体系层面上呈现出彼此孤立的情况。而且,部分财务管理人员认为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对资金的管理,对于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较为轻视,导致考核评价体系不全面、监管制度不严格。

(四)缺少全面的风险防控意识

事业单位的营运活动开展期间,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资金交易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少风险防控意识,很大程度上会导致资金纠纷、资金占用、资金丢失等风险问题产生。从实际情况来说,部分事业单位没有树立严格的风险防控意识,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建设不全面[4]。因此,在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期间,面临风险问题时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明确风险源,那么对于事业单位的后续工作也会产生许多阻碍,不利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开展。

(一)应构建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期间,应以内控管理制度为基础,实现整体层面的管理活动控制,确保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因此,就需要事业单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打造出具有一定操作性与可行性的财务内控制度。事业单位内控工作中普遍存在岗位职责不明确、会计制度不完备等问题,结合以上情况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制定财务内控制度:第一,应明确财务内控制度的具体内容,并从实际的条款与目标上进行体现,实现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开展有明确的制度依据,并按照预期目标的指引进行财务活动。第二,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制定,还能在一定层面上实现由上到下的思想强化,使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在意识形态层面上,认识到财务内控的重要性。事业单位也可以定期开展关于内控制度建设的有关会议,在会议上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与关键点进行讲授,夯实工作人员的意识基础,加强工作人员对财务内控的积极认识。事业单位还需要对岗位责任制进行整改,严格落实岗位不相容制度,对于岗位的具体权责做到细则上的划分,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明晰性。第三,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全面加强对风险的评估工作,从根源上规避风险。事业单位需要以自身业务特点为核心,结合发展需求有效明确内控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并由财务部门作为引领,进行业务层面的内部审计[5]。

(二)应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与内部控制的落实力度,与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存在着紧密的直接联系,因此事业单位应利用培训学习等方式,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一,应自上而下地加强对内控工作的重视度。事业单位领导层应提高对财务内控的重视程度,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构建,操作流程的科学划分,对财务管理内控岗位职责进行明确,确保全体员工能够按照相关规定落实内控要求,实现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科学结合、有效对接。第二,应实现内部控制与单位文化的有机结合,利用单位文化这一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觉悟,促使财务人员能够自发地、主动地按照内部控制要求开展工作。

(三)利用审计手段加强监管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开展期间,需要以内部审计为手段,加强财务监管力度,配合内部控制工作实现对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无缝监管。第一,事业单位需要安排专门的监督工作人员,实现权责落实到个人。在内部控制开展期间,日常运营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需要全方面监管,及时明确其中存在的违规行为与风险问题,具体事情具体分析,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有效提高财务管理质量。第二,应积极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审计职能,实现内部控制监督的全过程渗透。以此为基础,打造出先进的、高效的内部监控系统,保证监控工作能够在实施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全面掌握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情况[6]。

(四)应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一定普及与应用。信息技术具有信息传递的高效性、信息储存的便利性以及信息处理的便捷性,对于各行各业的运行模式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事业单位需要重视信息技术的价值,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夯实工作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就信息技术加强学习,并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等软硬件设备,搭建自动化信息处理平台,加强财务信息化水平。目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过于传统,对于信息的记录还停留在电算化、纸面化层次上,很容易出现篡改或瞒报信息等情况。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信息系统的整合与分析,实现对业务流程产生的财务数据的实时掌控,并通过信息平台的搭建促进事业单位业务流程与财务信息系统的充分结合,明确财务管理核算标准与财务管理流程,在统一标准下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五)应注重法律体系的建设,提升预算合理性

一方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需要以法律体系为基础,才能实现内部控制的全部机能实现。我国现行的《会计法》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监管,提出了许多要求,比如会计监管的执法权责、赔偿与处罚力度,还有违法违规行为的披露透明度,为会计监管执行提供了法律基础[7]。与此同时,也需要对会计监管的相关法律体系进行完善,并就法律条文层面对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做好普法工作,使财务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推进财务工作。

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开展,需要通过预算管理工作夯实基础,并将预算管理提高到单位战略层次。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在对事业单位各执行部门的实际情况真实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推进,如果发生预料之外的预算超支情况,需要相关人员第一时间上报,并做好记录。如果出现频繁的预算超支现象,需要结合各方面因素对预算编制与执行内容进行多方认证。监管机制的搭建,事业单位领导可以适当拓宽监管范围,确保机制能够延伸、渗透到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并确保财务人员能够积极有效地投入监管工作中,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定期监管,并保障财务管理人员的主动推进。在这种情况下,就能实现阶段性财务管理的范围性检查,且检查能够实现精准性与真实性并举,有效规避了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对内部控制的有效实践,对于规范财务管理行为,加强财务活动科学进展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因此,事业单位应构建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利用审计手段加强监管、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注重法律体系的建设,提升预算合理性,确保财务管理活动的全方面提高,为事业单位的长期、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财务人员事业单位情况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现代经济信息(2020年34期)2020-06-08“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疯狂英语·新策略(2019年9期)2019-10-17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经营者(2018年24期)2018-12-07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中国盐业(2018年13期)2018-10-26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年10期)2016-09-26新情况新举措工会信息(2016年4期)2016-04-16新情况新举措工会信息(2016年1期)2016-04-16

推荐访问:内部控制 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

版权所有:上派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上派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上派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20334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