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空心村研究现状与展望

时间:2023-07-21 14:00:07  来源:网友投稿

杨朝钦 杨国永 谢钊

摘要:【目的/意义】分析我国空心村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及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中文核心期刊论文,获得1996 2021年间关于空心村研究发表的文献资料,并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国内空心村研究现状的知识图谱。【结果/结论】结果显示:(1)空心村研究领域已受到国家层面和学界的高度关注,发文量总体呈先迅速上升后陡然下降的特征;
(2)聚焦该领域的学者主要形成了3个研究团队,但合作密度较低;
(3)该研究领域当前的研究热点主要为空心村的形成与演进、空心村人口与土地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4)该领域总体上经历了萌芽期(1996 2009年)、迅速发展期(2010 2017年)和稳定发展期(2018年至今)3个研究阶段。未来应进一步专注于空心村形成与演进技术性研究、探索人口流动和土地流转路径和分类治理模型。

关键词:空心村;
研究现状;
CiteSpace;
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5617 (2023) 01-000809

农村空心化是指城乡转型发展进程中农村人口非农化引起“人走屋空”,以及宅基地普遍“建新不拆旧”,新建住宅向外围扩展,导致村庄用地规模扩大、原宅基地闲置废弃加剧的一种不良演化过程[1]。空心村的出现是与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相联系[2]。改革开放以来,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农村出现了剩余资金和劳动力的积累;
在当时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体制下,经济条件逐渐好转的农户只得对其住所进行就地更新,并向城镇区域靠近[3]。因此,在量大面广的住宅更新过程中,全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村庄中心衰败、外围扩展无序的“空心村”现象[4]。然而,这种空心化现象不单纯针对的是农村社会的空心化,而是囊括了经济、人才、文化及空间形态在内的农村方方面面的空心化[5]。这种村庄外延式的扩张,一方面导致了耕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6],另一方面导致稳定协调的乡村人居环境受到破坏[8]。总之,村落空心化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7]。20世纪末,我国学术界开始关注和研究空心村问题,1996年在《中国土地》上讨论了空心村的问题与治理[8-9],之后学者陆续针对各地区“空心村”现象展开研究。

梳理空心村领域的研究进展,可以发现当前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可为该领域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已有部分学者对空心村研究文献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梳理:刘彦随等[1]以地理学为基础,整理了空心村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主题范式;
江国逊等[10]、姜绍静等[11]、席婷婷[12]和黄开腾[13]归纳了不同视角下空心村的内涵界定、演化形式、形成机制、整治模式以及治理对策。已有的成果综述有助于明晰农村空心化的研究现状,但文献系统的可视化定量分析尚付阙如。鉴于此,为更加清晰地了解本领域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推进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战略全面研究与实施,本文通过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了CNKI数据库中1996-2021年间以“空心村”“空心化”为主题的核心文献资料,清晰展示国内空心村领域的研究现状。

1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1.1 研究方法

推动学科发展需要阶段性分析与总结,通过对文献数据信息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可以展示学科的发展历史、核心主題、前沿领域和整体结构。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的CiteSpace软件能够对特定领域文献集合进行计量分析,在可视化网络中建立起相关文献、作者、关键词、期刊、机构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探测出该学科领域知识发展前沿和热点,对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机合作现状作出评价。目前,CiteSpace已被广泛运用在图书情报、自然科学、经济与管理等诸多研究领域中。因此,笔者基于CiteSpace(版本号6. 1.R2),利用知识图谱可视化对空心村相关文献进行解读,梳理出其研究领域研究脉络和热点。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原数据样本特征导致图谱中部分作者、机构和热点等游离于图谱中心之外,因此笔者通过参数调整尽可能清晰地呈现结果全貌。

在CiteSpace生成的知识图谱中,节点半径大小表示频次,即半径越大则频次越高,频次越高的关键词作者/机构,反映了该领域的重点内容。节点以年轮形式呈现,不同的节点颜色层次代表不同的年份,年轮从里到外代表时间从远到近,用节点圆圈层宽度代表中心性的大小,如果年轮外出现紫色则代表该词中心性较大。节点间的连线表示两个关键词/作者/机构间的联系程度,连线越粗,代表关键词之间联系程度越强。

1.2 数据来源及处理

CNKI数据库集中了中文理论研究的核心和前沿成果,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权威性。为准确且全面地获取原始数据,笔者于2022年4月20日以“主题=空心村OR主题=空心化”为检索条件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精确检索相关的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并在此基础上,去除检索结果中重复及非研究型的文献,最后共获取有效文献383篇作为知识图谱分析的数据集。Citespace的样本文献“Times slice”设定为“1996-2021”,“years per slice”设定为“1”;
对发文作者、机构、关键词等不同节点类型做共线分析,获得机构作者合作、关键词共现、时区突显的可视化图谱。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文量时间分布分析

通过对383篇有效文献统计分析,发现1996-2021年我国空心村研究领域的发文量分布存在阶段性特征(图1)。1996-2005年各年度发文量没有明显的起伏变化,10年间共发文15篇,年度发文量不超过3篇;
甚至在1997年和2005年未发表空心村研究的相关文献。其中,1999年武汉汽车工业大学的肖文韬等在《论空心村成因及对策》一文中首次明确了空心村定义:所谓空心村是指由于农村居民新居的外迁而旧宅虚置或废弃导致旧宅基地的闲置或废弃状态[2]。2006-2017年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共发文290篇,并在2017年出现阶段性最大值;
这一发展变化与国家战略政策不无联系,尤其是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务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以及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使空心村的相关研究成为热点。2018-2021年期间发文量共79篇,呈陡然下降趋势;
出现这一特征的原因可能是2018-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多出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等关键词,并且根据党中央部署,2017年后全国就进入了脱贫攻坚期;
由此使得学者转向“三农”领域的新研究热点。

2.2 合作特征空间分析

通过在Node Types中分别选择作者(Author)和机构( Institution),设置软件内部小面板Node Lables中的Threshold(阈值)为3,得到清晰的可视化结果,获得作者合作网络及机构合作网络图谱。2.2.1空心村研究作者共现图谱分析采用作者共现能够反映某一领域的作者发文量、影响力及其合作强度与互引关系,以科学评价研究学者的学术影响力[14]。Citespace生成空心村研究领域的作者共现图谱(图2)共有382个节点,各发文作者的节点大小不同,代表着发文频次存在差异,节点越大,发文频次越高;
中国科学院大学刘彦随的节点最大,以17篇发文量占据第一,其他作者个人发文频次比较高的依次是:北京大学的冯健、四川省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的吴玺,发文频次都达到5次及以上(表1),说明这些作者对空心村研究领域的文献数量贡献率都比较高,对这一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力。

在合作网络方面,图谱中各节点间共有289条连线(合作关系),密度为0.004,连线数量小于节点,因此认为空心村研究领域作者间合作网络密度较低,也就是作者之间合作较少。图2展现空心村研究领域主要形成以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刘彦随、四川省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的吴玺和李何超等人,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龙花楼为核心的3个合作团队。中国科学院大学刘彦随的研究团队内部的合作较为密切,并且已经构成了几个比较核心的研究团队,跨团队之间的合作也比较多。在3个合作团队之外是许多独立的发文作者,如南昌大学的易文彬和西南政法大学的王文彬;
还有一部分作者与其他作者偶有联系,如江苏师范大学的沈山、徐州师范大学的江国逊。

深入分析目前我国空心村研究领域中形成的主要研究团队,发现3个团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空心村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以刘彦随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多以地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着眼于空心村地域分异特征,结合自然资源及经济条件,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闲置宅基地问题,分析了中国部分地区乡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探索了空心村分域的演进进程以及调控治理模型[11-20];
以吴玺、李何超等为核心的研究团队主要通过运用地理测绘工具对乡村空心化程度及整治作出综合评价[21-22];
以龙花楼为核心的研究团体则聚焦于乡村空间重构,深入分析城乡土地资源配置,测算农村居民点及闲置宅基地整治潜力,并探究乡村空间重构的不同模式[23-24]。

2.2.2空心村研究机构共现图谱分析采用机构共现可以考察某一研究领域机构的发文量、影响力以及合作密切度。发文机构共现的知识图谱如图3所示,空心村研究领域的发文机构共现图谱共有310个节点(机构),140条连线(合作关系),密度为0.0029。在机构发文量方面,主要集中于高校、研究所及国家和地方机构。目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空心村研究领域是发文频次最高的机构,共发文24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以及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发文频数均达到7次及以上,表明了这些机构在此领域内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与潜力。在机构合作方面,图谱中连线数量小于节点,说明各发文机构之间合作强度较弱。但从图3可以看出,发文机构间形成了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大学为核心的合作圈,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和国土资源部退化及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等机构又分别与其他機构形成合作网络。

2.3 关键词共现与聚类图谱分析

关键词是文献主要内容的提炼,能体现作者的主要观点和学术思想。关键词的共现图谱能够直观地观察研究领域的重点与热点,运用CiteSpace的关键词共现功能可以实现我国空心村研究领域热点的可视化分析。为了清楚展示这383篇文献关键词的共现关系与节点,面板设置为(6,14,200),得到1996-2021年空心村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图4)共有349个节点(关键词);
在Network Summary Table中获得关键词详细参数,发现词频达到10次以上的关键词有“空心村”“空心化”“乡村振兴”“城镇化”“农村”“治理”以及“土地整治”,表明学界对以上议题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研究,以及其在空心村研究的知识网络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在整个网络中有较强的“媒介”作用,影响着该领域研究的演进。

关键词的聚类图谱可以表明该领域的不同研究关注点,能够进一步分析我国空心村研究领域关键词的共现关系。在CiteSpace运算关键词共现图谱基础上,选择LLR聚类方法,经过筛选和调整后得到空心村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图5)。图谱的G0.8131、S=0.9673,因此认为图5中的聚类是显著的、高效率的。根据各聚类和各关键词的详细信息,将该领域研究热点归为以下3类:

(1)空心村的形成与演进。空心村形成演化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目前国内学界研究主要涉及经济、自然、社会及制度四个方面,农村空心化的形成可理解为:特定城乡地域系统内,城乡二元制度体系作用于农村“自然一生态一社会一经济”系统而产生的一种不良演化结果[18]。以刘彦随团队为代表的地理学派主要着眼于乡村地域系统综合性、动态性和区域性,开展了关于空心村典型案例的机理探讨和微观分析[25]。除此之外,根据影响因素对空心村形成和演进的作用,不少学者开始给空心村演进划分不同的类型和阶段。如王国刚等[26]综合考虑影响农村空心化演进的主控因素的发展变化,将农村空心化演进的一般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即初期缓慢发展阶段、中期快速成长阶段、后期波动稳定阶段和转型消退阶段。这为空心村类型确定和分类治理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未来可充分运用统计学和绘测技术,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空心村的形成和演进展开分阶段研究。

(2)空心村人口与土地问题。已有研究从各自角度全面且深刻地论述了空心村对农业、农村及城乡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中,人口与土地问题是热门讨论话题。农村人口空心化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被认为是土地撂荒的主要原因[27],因此不少学者从人口和土地问题为切人点。例如,许彦彬[28]将空心村问题看作一个人口问题,治理的目标是通过引进外部的人力资本来解决人口空心化所导致的农村社会管理和农业生产问题;
舒丽琼等[29]从人口结构特征角度测算人口空心化程度;
刘兆军等[30]以黑龙江省克山县为例,明晰典型县域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还有学者分析了不同区域、区位和地形条件下村庄宅基地的空心化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认为严格保护耕地,加大农村建房占用耕地成本,加强农村人口迁移后留置宅基地的处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村庄的空心化现象[31-32]。由此可知,人口和土地问题既是空心村的表现形式,同时两者之间又互为因果;
今后可积极探索空心村人口流动与土地流转的路径。

(3)空心村治理对策。空心村问题的复合性决定着其治理对策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已有学者以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为政策背景,按照盘活闲置资源、加大产业扶持、人口资本回流、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乡村治理等多元化路径开展空心村治理对策研究。还有学者在研究借鉴乡村多功能性、乡村重构等相关理论基础上构建空心村“系统一功能一结构一要素”重构模型[33]。但是,我国地域辽阔,各村域必然存在空间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用地特征及规模等均不相同;
因此,这要求空心村治理应结合区域特征及空心化程度,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推进等原则制定和实施整治举措。陈玉福等[34]通过研究中国典型农区,发现空心村综合整治的主导模式应包括城镇化引领型、中心村整合型和村内集约型;
皮坤乾等[32]在贵州省余庆县从“空心”到“振兴”过程中总结经验,提炼出“贵州模式”;
还有学者通过空心村分类,认为对于空心化程度较低,应选择单维形态调控治理策略,空心化程度较高的乡村需采取多维形态综合治理策略[35]。可见,分类治理是空心村研究领域的热点趋势,在接下来的理论研究应重视我国客观存在的地域差异,继续深入空心村的空间分异研究。

2.4 研究热点演进分析

识别“空心村”的演进趋势有助于发现研究热点的变化。本文使用CiteSpace关键词聚类的时区视图( Time Zone View)和突变词探测(Burst Detection)功能,来展示1996-2021年我国空心村研究演进过程以及发展趋势。图6是将空心村研究领域的高频关键词投射到以时间为横轴的图谱,可以反映空心村研究的演变趋势。如图所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空心村研究议题不断发散,同时伴随着弧线,各个议题之间出现交叉连接。由图7所示,不同时期空心村研究领域的突现词有所不同。从突现强度来看,“乡村振兴”高达10.07,突现时间在2019-2021年,表明有关“乡村振兴”议题成为2018年后空心村研究领域的重要转折点。此外,“治理”“城镇化”和“社区建设”的突变强度也较大,分别为3.42、3.22和2.77,说明其相关内容也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空心村研究的相关性很高;
这些特征与图6结果相符合。

因此,结合图6和图7可以清晰地了解我国空心村领域研究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可将当前空心村研究的演进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 1996-2009年)为萌芽期,主要以我国推动全国土地利用规划为背景。在此期间,“村庄规划”“宅基地”“土地整治”等主题关联性较强;
围绕农村土地问题对初步研究空心村内涵、特征以及治理对策。张艾蕊[36]指出,所谓“空心村”是指多年来农村新房建在外,村中多为无人居住的废弃旧宅形成的空白乡域,整治空心村要求抓好村镇规划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用地和宅基地管理的政策法规,推进农村集居化建设[37]。可以看出,这一阶段空心村研究主题相对较少且较集中,延伸半径较小。第二阶段(2010-2017年)为迅速发展期,主要以新型城镇化为研究背景。党的十八大以后,新型城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在党的领导下,相关部门逐渐形成农村空心化治理共识,国内学者分别从各自分析范式综合各学科揭示空心村形成机理以及演进过程,探究治理空心村的治理路径。戴攸峥等[38]认为“空心化”现象是由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过程中产生的,要从城乡一体化视角提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上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农村空心化才得到根本治理[39]。可以看出这一阶段,研究视角从第一阶段闲置的宅基地到此时城乡流动的人口。第三阶段(2018年至今)为稳定发展期,主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研究背景。在统筹城乡发展进程中,部分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党的十九大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核心是着力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突出问题。因此在这一阶段空心村研究领域涌现出“精准扶贫”“城乡融合”及“空间重构”等词汇。可以看出,在此阶段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探究乡村“人”“地”“业”耦合格局与创新体系[40],创新性地将空心村治理和社区建设融合研究,并提出治理农村空心化和建设农村社区可以实现相互耦合[41]。

3 结论

本研究运用CiteSpace工具对CNKI数据库中关于空心村研究的核心文献383篇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从发文数量来看,空心村研究领域已受到国家层面和学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关于“空心村”的发文量总体呈先迅速上升后陡然下降的特征,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与国家的方针政策紧密相关;
发文机构与学科出现合作交叉发展趋势的端倪,但发文分布尚不均。(2)从发文作者和机构来看,聚焦该领域的学者较多,但是合作多局限于师生关系;
目前主要形成3个研究团队,主要多集中于高校与研究所,不同机构和单位关于“空心村”的研究成果数量虽然差异不大,但研究机构之间的关联性较弱。(3)空心村研究领域当前的研究热点主要有3类:空心村的形成演进、空心村人口与土地问题及其治理对策,以上也是未来该领域需进一步深化探究的聚类。(4)从空心村研究发展时序来看,空心村研究领域总体上是伴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展开的,经历了萌芽期(1996-2009年)、迅速发展期(2010-2017年)和稳定发展期(2018年至今)三个研究阶段。从空心村研究发展时序可以反映出国内学界在农村发展与治理方面总结中国经验与探索中国道路的努力;
体现出空心村研究主题与国家“三农”政策具有呼应性.着重关注土地整治、人口流动以及空心村存在的社会问题等方面。

4 展望

空心村研究已受到国内学术界较为广泛的关注,综合国内空心村研究领域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未来该研究领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完善夯实:(1)空心村形成与演进研究技术性的强化。随着统计学和地理绘测技术在空心村研究领域的熟练应用,为农村空心化程度测算以及演化阶段判断提供技术支持。比如,杨忍等[19]构建了耕地利用集约度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对该区分县农村空心化程度和耕地利用集约度进行综合测评;
张秀鹏等[42]利用遥感技术方法,采用农村空心化程度综合评价模型,将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空心化程度分为低中高三区。未来可基于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数据,建立闲置宅基地、抛荒耕地面积以及常住农村等可勘测的数据库,还可构建和完善空心化测算方法以及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准确掌握我国空心村时序变化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治理对策提供数据支撑。(2)空心村人口流动与土地流转路径的探索。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限制了城市和乡村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43],人口和土地要素又是村域系统發展的基础;
因此,人口流动和土地流转是空心村整治的路向。应该积极借助国家政策和重要举措,尤其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清除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的制度障碍[44];
首先,应进一步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实现形式,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与征地制度,盘活闲置宅基,提高土地利用率;
其次,切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保障进城农民权益;
同时思考如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大产业扶持,创造人口回流拉力;
最后,要重视村“两委”在完善和实施相关政策中的作用,政府引领以保障要素流动路径顺畅。(3)空心村分类治理模型的优化与提升。空心村的形成与表现形式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部分学者主张应根据不同区域、根据农村空心化发展的不同区域、不同时期,对不同类型的空心村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并根据不同指标,把空心村治理模式分为多种类型。现有文献中多基于演进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综合表现形式和不同的目标来识别村庄类型,为空心村治理的分类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未来还应加强各地区研究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继续探索科学合理有效的分类标准和治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彦随,刘玉,翟荣新.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J]地理学报,2009,64( 10):1193-1202

[2]肖文韬,宋小敏.论空心村成因及对策[J]农业经济,1999 (9):16-17

[3]薛力.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以江苏省为例[J].城市规划,2001(6):8-13

[4]尹昌斌.中国未来耕地非农占用的数量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1998(1):29-32

[5]张明斗,曲峻熙.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空心化治理[J].农村经济,2017( 12):87-93

[6]赵庆双.欠发达地区“空心村”现状调查及治理研究——以山东省聊城市为例[J].开发研究,2009(5):81-84

[7]刘洪彪,甘辉.新农村建设中“空心村”的整治[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 9):586-588

[8]杜新月,万力.“填空挖潜”消灭空心村[J].中国土地,1996( 10):11-13

[9]清河县人民政府.我们是如何控制“空心村”的[J].中国土地,1996 (8):6-7

[10]江国逊,沈山.空心化村庄研究进展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1. 39( 15):9363-9367

[11]姜绍静,罗泮.空心村问题研究进展与成果综述[J].中同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 6):51-58

[12]席婷婷.农村空心化现象:一个文献综述[J].重庆社会科学,2016( 10):7580

[13]黄开腾.农村空心化治理研究:一个综述的视角[J].农业经济,2018( 1):47-49

[14]冯雪,吴国春,曹玉昆,基于Citespace的中国生物质能源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32(1):35-42.

[15]杨忍,刘彦随,陈秧分.中国农村空心化综合测度与分区[J].地理研究,2012,31( 9):1697-1706

[16]鲁莎莎,刘彦随.106国道沿线样带区农村空心化土地整治潜力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3,28(4):537-549

[17]朱晓华,陈秧芬,刘彦随,等.空心村土地整治潜力调查与评价技术方法——以山东省禹城市为例[J].地理学报,2010,65( 6):736-744

[18]崔卫国,李裕瑞,刘彦随.中国重点农区农村空心化的特征、机制与调控——以河南省郸城县为例[J]资源科学,2011,33(11):2014-2021

[19]杨忍,刘彦随,郭丽英,等.环渤海地区农村空心化程度与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变化及其耦合关系[J].地理科学进展,2013,32( 3):181-190

[20]李裕瑞,李峰,范朋灿,等.平原农区空心村典型土壤的压实程度及利用导向——以山东省禹城市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 39 (2):176-182

[21]田双清,谢皖东,陈磊,等城镇近郊区空心村整治农户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成都市5个县(市、区)17个村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7,24(5):305313

[22]谢嘉丽,李永树,李何超,等利用灰度共生矩阵纹理特征识别空心村损毁建筑物的方法[J]测绘通报,2017( 12):9093,102

[23]屠爽爽,龙花楼,刘永强,等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J].F1然资源学报,2015,30( 11):1956-1968

[24]李婷婷,龙花楼,王艳飞中国农村宅基地闲置程度及其成因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9,33( 12):64-71

[25]龙花楼,李裕瑞,刘彦随.中国空心化村庄演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J].地理学报,2009,64( 1O):1203-1213

[26]王国刚,刘彦随,王介勇中国农村空心化演进机理与调控策略[J]农韭现代化研究,2015,36(1):3440

[27]梅付春.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过度转移问题探析[J]河南农业科学,2008( 6):13-14

[28]许彦彬人口学视角下的空心村治理研究[J]西北人U,2012,33( 5):75-78.

[29]舒丽琼,刘颖,唐晨珂凉山州会东县农村人口空心化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山地学报,2021,39( 6):901-911

[30]刘兆军,王琪,杜国明东北粮食主产区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黑龙江省克山县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20,34( 6):94-102

[31]宋伟,陈百明,张英中国村庄宅基地空心化评价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2013,32(1):2028

[32]皮坤乾,杨风雷农村“空心化”治理的贵州模式[J]人民论坛,2014( 14):209211

[33]严旭阳,汤利华,杨一介.城乡关系视野下的空心村功能重构:动力与机理——北京密云干峪沟村“重生”案例研究[J]管理评论,2020,32( 4):325336

[34]陈玉福,孙虎,刘彦随中国典型农区空心村综合整治模式[J].地理学报,2010,65(6):727-735.

[35]凸衍波,赵丽望,柴异凡,等.乡村振兴视角下空心村多维形态识别与分类治理——以山东省禹城市房寺镇为例[J]资源科学,2021,43(4):776-789

[36]张艾蕊“空心村”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陕西澄城县农村废弃宅基地调查引发的思考[J]理沦导刊,2008(5):73-74

[37]杨永芳,刘玉振,艾少伟“空心村”问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 26):83338336

[38]戴攸峥,易文彬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空心化的治理[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6(5):65-70

[39]戴桂斌城鄉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空心化治理[J]商业经济研究,2015( 35):99-101

[40]刘彦随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地理学报,2018,73( 4):637-650

[41]徐顽强,王文彬,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空心化治理与社区建设融合研究[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9,18(3):416423

[42]张秀鹏,于立新,张飞飞,等县域尺度的农村空心化程度综合评估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 S2):162-167

[43]张旺锋,耿莎莎.闫星羽,等城乡统筹背景下土地流转与城市化的互动[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 (3):4852

[44]杨国永,温铁军,林建鸿,等福建乡村振兴报告(2020-202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

猜你喜欢空心村知识图谱研究现状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中国远程教育(2016年9期)2016-11-19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商业会计(2016年15期)2016-10-21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6年9期)2016-10-18“空心村”民生调查百姓生活(2016年10期)2016-10-17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科学与财富(2016年28期)2016-10-14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人口迁移流动下的农村居民养老问题探究中国市场(2016年25期)2016-07-05关于我国“空心村”形成原因的法律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2期)2015-04-29

推荐访问:空心 展望 现状

版权所有:上派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上派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上派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2033476号-1